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5|回复: 0

[旅游天地] 前门和鼓浪屿之间,还差两个南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8 0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8-7-18 01:37 PM 编辑

前门和鼓浪屿之间,还差两个南锣

 大口君 一大口美食榜  2018-07-04

上周末大口君发了一条有关星巴克甄选旗舰店和MUJI HOTEl的朋友圈,很快就收到了几十条留言,有询问光顾后体验感的,有看到照片里的排队盛况表示打死也不会去凑热闹的,也有刚从挨肩叠背的星巴克里挤出来,不加掩饰地表达失望的。无论如何,北京坊都赚足了眼球和流量,成为眼下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举着“全球最大门店”的旗帜风风光光落户北京坊的星巴克旗舰店,和将生活美学与极简风设计发挥到极致的MUJI HOTEL的入驻,犹如燎原的星火,让日趋黯淡的前门再次发光发热。


这种扰攘热闹的场面,前门开街之前一直如是。据守北京城中轴线南端的前门,也叫正阳门,位置上与“后门”地安门遥相呼应,是旧时连接北京城内外的重要通道,这里涌动着形形色色的传奇,仿佛一个微缩的四九城,透露出老北京的意趣和旧京华的风味。现在北京人口中的“前门”不是某一个具象的建筑,而是一片亲切且平民化的生活场所,是一部分北京人的集体文化乡愁。


▲前门老照片


改造前的前门食肆林立,当中有不少声名在外的老字号,大口组组长小宽曾写过一篇文章,字里行间飘散着他曾在前门吃过的食物香味:



前门全聚德店经常有一些创新菜,比如有一段时间推出的泰式菜品,东南亚类型的菜品中总是少不了一点阴柔,但是我觉得这种阴柔很难与烤鸭的纯爷们性格搭配在一起。如果你愿意,尽可以尝尝这里 的泰式酸辣鱼、冬阴凤尾虾、泰式青柠菠菜、奶香榴莲酪、香蕉包。尽管我自己的标配永远是三份芥末鸭掌,一份火燎鸭心,再来一只肥硕烤鸭。


从全聚德出门左拐,几步远就是都一处,这里的烧卖有谱,经常见到人们排队打包回家。但是这种属于趁热吃的小吃,最好是堂食,热气四溢的烧卖状如花开,五颜六色。


从鲜鱼口拐进去,这条有600多年的老街现在改成了纯正的美食街,大点的店面有便宜坊、吴裕泰内府菜(尚未开业)、烤肉季、力力餐厅,都是能有点说道的店面。小店则有天兴居炒肝,锦芳小吃、金糕张、炸糕辛……




前门的三次“改头换面”


借着奥运的契机,前门于2008年正式开街,这是前门进入新世纪之后的第一次改头换面。之后,它的命运就如海上扁舟,起伏跌宕。


先是老字号悉数退场,狭窄的胡同和遍地的露天摊铺被仿古建筑取而代之,市井民俗被刻意放大,熔铸在充满时代感的商业建筑里。改造者盘算着让前门以“中国著名商业街”的面目重新示人,把琐碎庸常的生活细节被打造成“人文北京”的风景线供人观赏,结果身在其中的人浑身不自在,远道而来的人看不明白,除了去披着青瓦飞檐的时尚快消品牌店置办几身行头,几乎触摸不到任何有温度的老北京风貌。


▲上个世纪70年代前门的国营饭馆,改造之后不复存在


直至2013年,前门因施工流失的人气却始终没有恢复,2014年前后,前门大又提出“国际化体验式消费”的定位,算是前门的第二次正式改造。多乐之日、漫咖啡、前门M餐厅也正是在这个阶段进驻前门。频繁的改头换面,让前面的面目逐渐模糊,ZARA旁边紧挨着的庆丰包子、全聚德则和标志旗舰店面面相觑,走在这样的前门,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2014年改造中的前门大栅栏


2018年初,随着大部分店铺租约的到期,前门开始了第三次改造,走向具有非遗特色的“文化体验街区”。老字号和商铺在撤离,主题不一的文化馆多了起来,一时间非议不断。


上周末,大口组的成员们组团去了一趟北京坊,除了实地考察刚刚进驻北京坊的星巴克和MUJI HOTEL,我们也和前门商圈里的一些颇具人气的餐厅负责人聊了聊,关于“网红店”的定义和未来,他们的理解与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不太一样。




星巴克甄选店



抵达星巴克的时候,雨势不小,远远就看到正门口顺着墙壁排开的人流,转角之后的队伍更是一眼望不到头。


队伍中大多是年轻人,胸口挂着相机,手机和充电宝形影不离,上一秒还在抱怨队伍如龟速前移,转眼就满脸期待地跟朋友说“待会儿直接去三楼,星巴克酒吧连上海那家烘焙坊都没有”。清一色的时髦装扮里,有几位中年男女,他们没有专业拍照设备,时不时抱怨一句“咖啡店有什么好看的”,身体却老老实实地扎在队伍中毫不动摇。


▲远处墙壁上的装饰,就是用茶包做成的抽象京剧脸谱


为了融入北京坊商业建筑群的“东方美学”氛围,这家星巴克在细微之处“费尽心思”。


比如位置上邻近著名的前门大栅栏,整座星巴克大楼的内外墙就都设计成木制栅栏的模样;一楼咖啡区,墙壁上挂着用咖啡豆拼成的太和殿装饰图,二楼茶饮区,咖啡豆换成小茶包,组成一幅抽象图案,第一眼我没看明白,询问了店内的服务员,她告诉我这是京剧脸谱;三楼是酒吧,准备上楼的时候我还在寻思,酒吧和京味元素怎么扯上关系,然后一抬眼就看到楼梯转角处挂着的巨大画幅,内容是仿古的街景,星巴克的logo印在画幅中的食肆幌子上,有种影视剧里突然出现植入广告的生硬和尴尬。店内诸如此类的“京味儿”还有很多,据说连工作人员的制服都是特别定制,加入了与京味文化相呼应的中国风。


▲二楼到三楼之间的刺绣画幅


大家在这些为北京坊量身定制的“中国元素”前拍照,然后转身就扎进围在手冲咖啡展示台、蒸汽朋克煮茶台、特调鸡尾酒吧台面前的人群里。


精心的布局和比普通门店价位更高的产品并没有拔高这里的体验,嘈杂、拥挤、凌乱,充斥在各个楼层。热气腾腾的民间气息被压缩在1000多平米的建筑里,市井与时尚互相争夺着力量,星巴克原本的面貌也显得漂浮不定了。



MUJI HOTEL



MUJI HOTEL是原研哉美学的延续,原研哉的美学理念并不是告诉你这是最好的,而是“这样就好”,态度堪称佛系,而“简约”背后却是严谨死磕的匠人精神。


MUJI HOTEL不仅是字面上的hotel,它其实更是MUJI理念的一个体验馆。店内包括四块体验区,B1层的MUJI商店,1层的MUJI Dinner,Book Store和Hotel,其他门店断货的这里可以买到,这里断货的可能代购也没有。


▲MUJI Dinner


MUJI Dinner-无印的餐厅散发着果蔬的芬芳,原始木色的颜色也强调了这里提倡的饮食理念:健康、低油、少盐。现榨的果汁很不错,餐食搭配恰到好处,在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下,可以来这里放慢节奏,体验一下生活应有的样子。


MUJI Book Store上陈列的是旅行、设计、美食、茶艺、咖啡、服装等一系列与生活方式相关的书籍,这些都是MUJI的精选,与其理念保持一致,这里会告诉你生活的真谛,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状态。


▲MUJI Book Store


MUJI HOTEL在前门这片颇有性价比,价格在550-3000不等,房间内少不了的是MUJI标志性的懒人沙发、香薰机、挂式CD机。在这个炎热烦躁的夏天带着家人来MUJI HOTEL度过一个舒适的夜晚,也会给你的内心增添一份凉意吧。


如果想来,大口君建议您在8月前体验,店内人员全部从东京总部调配,服务更有保障。




YUAN Mousse&Flower


YUAN位于杨梅竹斜街里,紧挨铃木食堂。两年前园公子盘下这间店铺的时候,杨梅竹斜街已经过了鼎盛时期,游客大都奔着光芒熠熠的北京坊而去,相比之下,没有大兴土木实现飞跃式改造的杨梅竹斜街显得老旧凌乱。园公子偏爱这里市井和时代的错综感,当得知有商铺出租,便果断签了合同。



和隔壁的铃木食堂相比,YUAN非常低调,招牌挂在逆着人流的墙壁上,如果不是慕名而去,十有八九会错过。即便如此,YUAN还是被贴上了“网红店”的标签。


我提及“网红店”,园公子并没有急切地否认,而是反问我如何定义网红店。比起我说了一长串的“颜值当先,具备社交属性,大排长队.....”,她的释义简单干脆:“网上有名,生意红火。”YUAN满足了前者,在网上看过“杨梅竹斜街吃喝攻略”的人几乎都对这家店不陌生,至于后者,园公子笑言“我们家的生意一半是靠蹭隔壁铃木食堂来的”。


▲YUAN隔壁的铃木食堂,一到饭点就人满为患


采访当天,是星巴克和MUJI HOTEL刚刚开业,前门商圈人潮汹涌,不少平时鲜有人问津的店铺都沾了光,但是YUAN仍旧清淡。


▲恬淡的园公子


杨梅竹斜街有不少和YUAN一样的店铺,门脸极小,佛系经营,找不找得到全靠缘分。园公子更乐意把这类店归类在“小众”的标签下,招牌小,店小,宣传的声音小,受众群体小,一切都“小”的前提下,不讨好主流的创意才有更大更自在的施展空间。但不置可否的是,“小众”标签带来的营业额不如“网红”。


经营YUAN这家店,是园公子将年少时的梦想照进现实,但是梦要有,饭也要吃,园公子正在筹备开一家“网红店”。“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网红店的发展,有设计感的装饰,精心挑选的背景音乐都是为了满足消费人群的审美需求”,对于马路对面网红店成群驻扎的北京坊,园公子用“群落概念”去理解:“北京有各种文创园区,北京坊只是其中一个”,把具有同质性的店铺划进一个圈子,人们在这个圈子里能找到审美上的最大公约数,省时省力,还能获得满足。




至于北京人对前门的文化乡愁,不可避免地被拔地而起的崭新建筑群冲淡,但是朴素庸常的景观在杨梅竹斜街仍能见到。胡同里的大妈们搬出矮凳,沿街坐着侃大山,“膀爷”们说着抑扬顿挫的京腔儿,回味刚刚落肚的饭菜。杂货小铺的招牌幌子扰攘相接,水泥杆上的电线纠缠纷乱,好像一切都跟星巴克和MUJI门口排队的人流无关。


想到这些沾染着尘世烟火的画面,园公子便觉得“前门商圈可能会成为北京的新地标,但绝不会成为下一个南锣。”



朝物夕拾


▲坐落在老北京胡同里的朝物夕拾


相比于其他店,朝物夕拾离前门商圈最远,这家扎根棕树二条胡同的甜品店,两年来一直以第三人称视角看着前门的变化。


“朝物夕拾”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鲁迅的《朝花夕拾》,前门店是朝物夕拾在北京的第一家也是到目前为止的唯一一家门店,随两年前北京设计周而起,没有坐落在规划齐整的杨梅竹斜街,人气却日渐高涨。



店里的负责人楠姐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她告诉我,之所以选址于此,是因为北京人心中对于前门都有着割舍不下的情愫,这里是皇城根下,是不曾被修改过的老北京记忆,她希望人们可以画一个下午的时间在这里,真正的慢下来。



店周围是真真正正的胡同生活,门口的花草会有大爷帮忙照顾,住在这里的阿姨也会时不时拉上三五好友到店里小聚。有趣的是,这里好像真的形成了一个胡同生态,而不是一个格格不入的网红店。


为了避开下午茶的高峰,我特意选在晚饭时间前往,店里的闷热依旧,不时到店的客人可以看出这里的火爆人气。


▲新中式下午茶点“桃花”、“青砖”、“炊火”


以新中式下午茶为卖点的朝物夕拾,在开业初并不顺利,偏高的定价、不显眼的位置和一些细节的不完美稀释了客流,后来几经调整(在大众点评上性价比依旧受顾客的抱怨)人气才慢慢集聚。



楠姐说她并不介意这里被称为“网红店”,她说以前大家赋予了“网红”太多的标签,现在人们的标准在进步,网红店的门槛也不应仅仅是拍拍照作作秀的场所,会有更多人知道如何去体验生活。


而当我提及新张的北京坊、MUJI等等新前门的景象时,楠姐笑了笑,看着前门这两年的起起落落,老北京人的心中,也有着质疑。




Meeting Someone


Meeting Someone隐藏在杨梅竹斜街深处。



这家店被众人所了解是通过几个标签——“星空长廊刷屏的美照”“有情调的约会餐厅”和“京城年轻人都会种草拔草的网红餐厅”。我有幸采访到了餐厅的主理人。


餐厅主理人是个“海龟”,一直有做一个属于年轻人的餐厅的梦想。因为有着海归经历,觉得北京当地的local文化遇上西方美学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选址上觉得前门够local,而最终定在杨梅竹斜街也是机缘巧合。没想到由于政府的改造和北京设计周的开展,两年后这里变成了一条文化产业街。



中国的菜系味道丰富,川鲁粤淮更是深入人心,但年轻人定会追求一些新颖的东西,加入了西餐的摆盘以及烹饪手法,得到的是舌尖上的奇妙之旅。餐厅主理人表示,当初开店的由衷很简单,只是想做一家这样的小店,并没有想到和当下的“网红”“ins ”等标签相关,至于是否盈利、客流量如何,更是没有奢求,现在Meeting Someone成为一种媒介,穿梭于各种社交平台,口口相传也称得上是意外之喜。


关于“网红店的”标签,他说“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网红店,想法够好,产品够好,定会吸引顾客。”



曾经叱咤一时的前门23号风光不在,三年前大红大紫的杨梅竹难逃寂寥,新前门带着北京坊要走向何方,现在还不能盖棺定论。或许,前门恰如《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作者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所推崇的那般,本是有生命力和人情联结的老街区,如果仅仅是粗暴的复制粘贴,难免随着更新而沦为平庸,走向人气的荒芜。



今日互动

你去北京坊的星巴克和MUJI HOTEL了吗?跟我们聊聊你的体验感吧!


越来越多的网红店簇拥至前门,你觉得它会是下一个南锣吗?



文:大口君们

图:大口君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5 10:26 PM , Processed in 0.04195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