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0

[人世间] 《中国人的一天》第3120期:65岁泥石流监测员 曾凌晨敲锣救下300多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7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网  2018.07.17
65岁泥石流监测员 曾凌晨敲锣救下300多人


Screen Shot 2018-07-16 at 10.53.22 PM.png
65岁的牟怀清是一位泥石流监测员。他和同事们常年守在山里,为的是能够在灾难来临前,准确地判断,并及时通知村民疏散,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1.jpg
每年5月到10月,在“512”地震后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干沟泥石流旁,牟怀清和他的同事们需要24小时关注着雨情的变化,守护着红色村庙坝几十户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迄今他们已经成功预警大大小小的地质灾害10几次。晚上10点过,都江堰龙池虹口乡的天空一片漆黑,在红色村干沟泥石流排导渠旁的监测点里,65岁的牟怀清正穿着雨衣,准备去泥石流排导渠查看水流情况。(摄影/成都日报 吕甲)



2.jpg
牟怀清是地道的红色村人,在红色村生活了几十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他能吃苦责任心强,从2009年开始成为一名专职泥石流监测员,由于在队伍中年龄最长,大家都称呼他“老牟”。



3-compressed.jpg
2010年8月12日晚上12点过,虹口乡大暴雨已经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牟怀清当时正在干沟泥石流监测点上巡逻,突然听到山沟上方隐约传来“轰隆隆”的声响,这是巨石滚落的声音,随即一股腐朽的味道扑鼻而来,他预感到泥石流即将发生,此时沟下还居住着几十户熟睡的老百姓。



4-compressed.jpg
心急如焚的牟怀清立即通过对讲机向村里汇报情况,在雨中拿出铜锣边敲边喊:“泥石流来了,大家快跑”,其余的监测人员则挨家挨户敲门疏散群众。几分钟后,几十万方的泥石流倾泻而下,因为预警及时,300多位村民和游客成功撤离,人员零伤亡。



5.jpg
晚上6点到凌晨6点是夜班时间,地灾监测员需要轮流值班。近日连续的降雨,让牟怀清忧心忡忡。密集的雨水打在帐篷顶上,牟怀清拿着手电筒转身就出去开始了巡逻,一束光在漆黑的山谷里不停地穿行,像这样的深夜巡查,他已经干了9个年头。



6.jpg
在巡逻期间,牟怀清需要先观察干沟里有没有砂石,沿着沟上山查看有没有新的泥点,并详细记录干沟泥石流排导渠水流清浊情况,每次巡逻来回一个小时。



7.jpg
值夜班的监测人员把探照灯打开,监测干沟泥石流排导渠里的一举一动。由于常年跟泥石流打交道,他们每年要穿坏好几双劳保靴。



8.jpg
巡逻结束后,监测人员聚在泥石流监测点。监测点是一顶能暂时遮风挡雨的简易帐篷,他们吃着充饥的泡面,讨论着工作。



9.jpg
电筒、报警器、锣、对讲机、记录本是牟怀清工作的标配。



10.jpg
每天交班时都要详细记录观测报告,一旦有突发情况需要马上通过对讲机报告上级部门。在汛期大雨前,市国土局会发布地质灾害预报信息,牟怀清和同事们会提前组织村民避让。



11.jpg
在没有提前避让的情况下出现险情,监测人员会马上锣鸣报警并奔走相告,组织村民按照指定好的路线紧急撤离。下大雨时多人同时监测,保证及时发现险情、报告灾情并组织撤离。帐篷里一张废旧的床垫、一张桌子成为干沟泥石流监测点的歇脚处。



12.jpg
一名地灾监测员交接班后,骑摩托准备回家,一只小狗追逐着跑起来。红色村的小狗常常到泥石流监测点来玩耍,常年驻扎在这里的监测人员和它们成为了朋友。对于这项工作,牟怀清的家人很支持。因为是当地村民,离家也不远,每月还能挣1500元钱,看家守护两不误。



13.jpg
这天,牟怀清值白班。下午4点过,他和两位地灾监测员沿着干沟泥石流排导渠向山里巡查。 天气晴朗时,监测员要花上一天时间上山查看山体有没有新的裂缝、移位,如果有异动要马上通过电话、对讲机报告上级部门。



14.jpg
如今的山涧不仅安装了移位仪,还安装了监控雨水的大小的雨量监测仪,监测点上也装上了高清摄像头,监控情况会第一时间抵达都江堰国土局。



15-compressed.jpg
国土局和气象局的预警人员通过对降雨趋势的分析预测,结合地质灾害分布和发生的特点,确立地灾预警的范围和级别。如今龙池已经设立217个地质灾害观测点。图为地灾监测员上山记录山体裂缝。



16.jpg
值班除了辛苦,更多的是孤独。巡逻结束天还没亮,监测人员在一起拉家常。这些朴实的村民,常年守着大山,监测着山体的一举一动,几乎不能休息,正是他们的辛苦换来了几百名百姓的安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03:30 PM , Processed in 0.0502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