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2|回复: 0

[旅游天地] 西门媚:在伊斯坦布尔,寻找土耳其的代言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2 06: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门媚:在伊斯坦布尔,寻找土耳其的代言人

 西门媚 大家  2018-07-22


上了有轨电车,有两个空位。我坐下,空位对面还有两位坐着的乘客,我点头微笑,向他们致意。


这是我到土尔其转悠了五六个城市后,养成的习惯。


在热情的土尔其人带动下,我们走在街上,总是和陌生人打招呼,颔首致意。


“曼罕巴!”“曼罕巴!”


这是土尔其语的问好,也变成了我们的口头语。


但此刻在电车上,我的微笑被一张麻木的脸冰冷地反弹回来。对面的女子,给了我一个冷眼冷脸。这感觉多么熟悉,就是我们祖国的感觉。我仔细一看,对面这位穿连身黑裙的女子,并不是土尔其人,是位祖国同胞嘛。


这女子约三十余岁。无袖黑裙把她显得更加高壮,大长饼脸,有点像女版小沈阳。脸刷得很白,画了细弯的眉毛和浓重的眼线,粘了假睫毛,点了一个日本艺妓那样的圆圆小红唇。估计这是她想象的外国人想象的东方美人。


旁边的小伙子是土耳其人,腮帮子刮得青青的,二十出头。他侧向女子,急切地想想她解释。但语言不通。他们靠手机翻译软件交流。交流很不顺畅。女人不停地翻白眼,不时发出大声的叹气声、嘘声,以示不满。


男子很困惑,不知自己错在哪里。


女子拿出厚厚的一本书,花花绿绿的,已经取掉了书的软装封面。


我一看乐了。这是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中文版,我太熟悉了,2010年刚出来时,我就写过书评的。这本书就是取了书皮我也认得出来。


女子给男子看书,男子不认得。她烦躁地翻书,翻到中间有画有一个圆圈的一页,握着右手,重重地向书上按去。男子还是不明白。我懂了,她是想说,她要去纯真博物馆,那里有一个盖章的地方,她要去在这页盖一个。


看女子一脸的不耐烦,我都疑心是不是她雇佣了他,但看她的精心打扮,应该本来是为了讨好对方的,男青年惶惑又殷勤的表情,也像是冲着异国情缘去的。


我不知他们是怎么约上的,也许是网络,也许是偶遇。


我们到站了,朝男青年微笑道别,他也急忙回复微笑。


他还年轻,有很多学习试错的时间。


也许到伊斯坦布尔的中国人,有多半都会去纯真博物馆吧。帕慕克在中国人心中,绝对是伊斯坦布尔,乃至整个土尔其的代言人。


虽然这位中国女子的白眼冷脸与长嘘短叹,欠缺修养,但她有一点心情我能理解,就是她没料到,一位土尔其青年,居然不知道纯真博物馆。因为书的内文虽然是中文,但封面上,用土尔其文印着书名和作者名。


在土尔其的这一小段时间,我发现,其实这里的人相当喜欢读书。


在恰纳卡莱市,我们住在闹市,楼下就是一条很多咖啡馆和酒吧、茶馆的小街,同这些店铺一样多的,是书店。这些书店漂亮又有内涵,如果以中国国内的标准,应该都算是文艺书店。书店里的书,以文学、文化类为主,而不像国内常见的普通小书店,多以儿童、青少年教育为主题,或者以盗版书为主题,再或者以生活书籍为主题。国内现在也新开了些文艺书店,但多数是打着书店的名头,卖各类“文创”产品,书店中间接近半壁江山都是货架,卖各种带设计的小玩意。以“文创”来养活书店。


恰纳卡莱小书店


土尔其的这些文艺书店,只有进门处或者收银处,有一点点卖书签或者明信片的地方,其它显要的好位置,都是让给书的。


这说明书店靠卖书是能生存下去的,土尔其的人喜欢读书,愿意买书。


恰纳卡莱小书店


在书店,我们看到悬挂着大幅的作家肖像。有他们本国的,似乎西方的更多。除了作家像,有的还会挂上女艺术家弗里达的像。他们特别喜欢弗里达,我在服装店看到好些以弗里达头像为蓝本设计的裙子、T恤,绚丽张扬。如果不是尺码不合适,我都想买上一件。


在书店里,我专门留意了,却没看到帕慕克的肖像,也没有看到他的书,这一点让我有点意外。


我决心回到伊斯坦布尔继续寻找。


半个月前在伊斯坦布尔的时候,每日我们都会路过圣索菲亚大教堂。那时,我们就发现,大教堂之外,正在修一个临时的建筑。一个个金属架子搭起来,每天都在延展扩大。我们每天看着那些变化,就不停地猜测,这是在做什么。也许是搭个夜市,也许是展销台?斋月快到了,难道是夜里的小吃集市?


我们按照国内的经验来猜测。


从恰纳卡莱回到伊斯坦布尔的第一晚,我们就惊讶地发现,这些临时的架子已经完全变了样,穿上了漂亮的外套,外套上喷绘了古旧的砖石和窗户。大门还用泡沫雕出了罗马廊柱。几乎乱真。如果不仔细看,根本感觉不到这是个新搭的临时建筑,它很好地融入了周围这些老建筑里。


进入里面,更是惊喜。它是一个大型文化图书展。


伊斯坦布尔第37届书展


这个书展内容很丰富,有大量的给儿童给家长的,也有宗教相关的,有通俗文化的,当然也有文艺的内容。我们还碰上了一个作家讲座。一位中年的男作家正在侃侃而谈,下面坐满了成年读者,听得很认真。可惜我完全听不懂,只能从他们的表情猜测,这是他们很喜欢的一位严肃作家。


书展上的作家讲座


但在这个书展,我仍没看到帕慕克的书。


我知道,很多书展会着重新书,但帕慕克也有新书啊。


中国今年出版了帕慕克的一本新小说,《红发女人》,在西方是2017年出版的。书的介绍上,印的都是西方对这本书的评价,没有土尔其的。当然,这可能也是出版推广的原因,出版方觉得,西方人的看法才是重要的。


从书展出来,我认真看了书展的正门。上面用土尔其语写着:“第37届图书文化博览会 / 斋月/伊斯坦布尔”。


我知道我的旅程很有限,很可能在书店里看漏了许多。但在我之前的想象里,帕慕克应该是伊斯坦布尔的骄傲啊,应该到处都是他的影子。


回到家里,我重新翻看了中文版的《纯真博物馆》,翻到了前面提到的,那位中国女子翻开的那一页。那一页画着一个长方形,中间是圆圈。上面的文字是说,这是纯真博物馆给读者的特制门票。


当初读这本小说的时候,“纯真博物馆”还没修建,所以,我完全不记得这个梗。但如果记得,我也不会带着这本书去伊斯坦布尔。近600页的书,背着旅行也太累赘了。


这样一想,又觉得那对男女的状态有些意思。帕慕克2006年获得诺贝尔奖,而那位土尔其男青年,现在也才二十多岁,2006年他才十岁多,他可能真不知道。《纯真博物馆》2010年在中国第一次出版。想必这位女士,当时正是二十几岁年纪,这本小说里细腻感伤的爱情,一定让她深受感动,这才以这本书为指南,好几年以后,要来赴这一场与伊斯坦布尔的约会。只可惜,她不明白,她最后错失了什么。就如《纯真博物馆》并不只是在谈爱情,它更主要是在讲述伊斯坦布尔的人,他们的观念、情感与生活,在几十年里的变迁。


原标题:《在伊斯坦布尔,寻找帕慕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8 07:24 PM , Processed in 0.05710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