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0|回复: 0

[哲史艺丛] 文学圈怎么看琼瑶和亦舒?从一本杂志封面窥探时代变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1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学圈怎么看琼瑶和亦舒?从一本杂志封面窥探时代变化

 颜纯钩 大家  2018-08-21

台湾的《印刻文学生活志》,七月号的封面人物是琼瑶。



资料图:《印刻》封面


看到杂志时多少有点意外,因为以《印刻》长期的编辑路向,琼瑶按理是上不了封面的。《印刻》走的是严肃文学的路子,以高质量的作品和评论在港台及海外建立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我看来,两岸三地的文学杂志中,她如果不是最好,也一定是最好之一。


琼瑶是两岸三地流行文学的代表人物,虽然她在华人世界拥有六十年惊人而又稳定的读者群,但严肃文学与流行文学,过去一直是门户森严,互不来往,偶尔还会有一点龃龉:纯文学讥笑流行文学的浅薄,流行文学又讥笑纯文学的销路。


《印刻》副总编辑简白在编辑室报告中,点明爱情是本期主题,但在他笔下,“言志”与“言情”两大阵营,始终还是泾渭分明的。他列举了十几部翻译的爱情小说,其中只有一部《遇见你之时》被归类为“通俗的言情作品”。


提到通俗爱情小说,他说:“最主要是难在通俗小说的评析,高蹈的文学理论,表面不屑为之,其实束手无策。”他又说:“聚焦琼瑶,我们以文艺社会学作为基调”。言下之意是,《印刻》选择琼瑶作本期封面人物,只着重琼瑶的创作历程,以及她众多文字和影视作品的社会影响,至于琼瑶作品的整体文学价值,则另当别论——编辑部以这样巧妙的说法来安抚死忠的纯文学读者。



资料图:琼瑶小说


对琼瑶破格的肯定,可以视为“言志”的文学阵营对一位辛勤笔耕六十年、小说六十五部、台湾读者以百万计、全球华人读者以亿计的“祖母级”“言情”作家的敬意,而“言志”与“言情”两大阵营的握手言欢,恐怕言之尚早。


本期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对琼瑶的深入访谈、三篇新修订作品、四篇评论、三篇影视改编观感、两篇歌词唱游、三篇中港台年轻作家自述的基于琼瑶的文学启蒙经验,此外,还有琼瑶小说的所有封面及对封面演进的深入分析,编辑部的策划能力,真叫人佩服。


虽然选择琼瑶作为封面人物算是破格,但编辑部还是诚意十足,不惜工本做到最好。


笔者没有读过琼瑶的小说,却看过小说改编的电影,来港初期处境艰难,内心徬徨,每到假日总会去看一场票价廉宜的早场电影犒赏自己。那时香港的武侠与台湾的言情是两大国产影片的支柱,因此笔者也看过一些林青霞、林凤娇、秦汉、秦祥林主演的影片。那些沙滩上追逐的慢镜、月下的喁喁细语,都是琼瑶影片的经典场面,但真的,情节和人物过后都忘记了。



资料图: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窗外》中,林青霞饰演女主角


不过,因为工作的关系,笔者倒读过一些亦舒早期的作品。在香港,亦舒的地位相当于台湾的琼瑶,亦舒也辛勤写作数十年,她的小说和散文单行本累计三百多部,在两岸三地的流行作家中,无人可出其右。


年轻的读者可能不知道,亦舒熟读鲁迅,对《红楼梦》如数家珍,她的小说和散文中,不时都能见到鲁迅那种冷诮尖酸的笔风。她对《红楼梦》,熟悉到可以为人“解难”的地步。


记得她在一篇杂文中提过,有一次金庸笑她不会写小说,她一气之下,写了一部集多角恋、婚外恋、畸恋等等情节的小说,居然一炮而红,她很得意地说:“问你死未﹖”


从一开始,亦舒就志不在严肃文学,她就想取悦读者。


当然,作品那么多,不可能每部都别出心裁,挖掘思想深度。亦舒的小说题材虽不同,都有一个模式,三角恋或四角恋,男女主人翁都处在尴尬而有压力的环境中,都是都市知识分子,生活优渥,开名车住豪宅买名牌。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她的女主角都特立独行,流光溢彩,面对窘境自我解脱,而且到最后往往比别人活得更好。


在香港这个国际都会,成熟起来的中产阶级女性,早已不必依附男人,她们在商场南征北战,事业与生活风生水起,她们要做自己感情生活的主人。


这个模式可以套在任何一个故事框架中,她只要想好一个故事,将她熟极而流的那些模式“有机地”套上去,再加上佻脱机智的对白穿插其间,再加上她对世道人情的洞察力,往往就能产生很好的戏剧效果。


亦舒文字清简精警,节奏紧凑,手起刀落不含糊,有一种爽朗决绝的风格,那也是她的作品吸引人的因素。读她的小说和散文一点都不费力,但又常有精采段子,提神醒脑,让人回味。



亦舒


写作者的初衷,大多是为取悦自己,也有一些志在取悦读者,极少数人用心取悦的是评论家,我想亦舒与琼瑶就是毫不含糊地取悦读者。她们知道读者要看什么,尽量讨好他们,勾引他们,让他们看得过瘾,与小说情节与人物难舍难离,这与某些严肃文学作家刻意要让人看不懂,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写作态度。


我们读张爱玲,有时也觉得她好像是通俗作家,《怨女》讲的是《金锁记》的故事,《怨女》就象是通俗小说,《金锁记》却像纯文学。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所谓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争的只是作品的思想深度,作品有深度我们就当它是严肃文学,作品缺乏深度我们就说它是流行文学。


一个作家写一个通俗的故事,但因为有深刻的洞察力,“不小心”就揭示出社会和人性的深度来,我想张爱玲属于这一类。亦舒一心一意写爱情小说,她对人性也有洞察力,但却不太在意社会和家国那些大话题,她志在收买读者,越多越好,越多越有满足感,我想琼瑶的情况也差不多是这样。


世上只有好小说和不好的小说之分,严肃作品能传世,通俗作品也能传世,不同的作家写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人读不同的小说,如此而已。中国传统小说中,《薛仁贵征东》、《隋唐演义》、《七侠五义》这些,也都千古流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来就很通俗,《金瓶梅》不入大雅之堂,但越来越多的人读到其中的社会人情,甚至《红楼梦》,以她的深入人心来看(有各种改编和故事流传),也可以算作“雅俗共赏”——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去读她。


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谁更有价值,那要看从什么角度去衡量。文学史是评论家写的,严肃文学自然有地位,但在不看文学史的普通读者那里,通俗文学却更受欢迎。


说到底,我认为所谓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是不必那么势不两立的,评论家稍微放下身段(正如简白期望的),普通读者稍微对自己有更高要求,或许可以互相促进。在文学苟延残喘的今日,大家都少一点意气之争吧。


也许这就是《印刻文学生活志》以琼瑶为封面人物的初衷,我这样猜测,也表示认同。


原标题:《琼瑶荣登<印刻>封面的浮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9 12:36 AM , Processed in 0.03018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