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2|回复: 0

[旅游天地] 西门媚:纯真博物馆里的生死爱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1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门媚:纯真博物馆里的生死爱欲

 西门媚 大家  2018-08-21


伊斯坦布尔的一条普通小街。暗红的一幢三层民居,漂亮地站在街角。


土耳其有很多民间建筑都有出色的外表,色彩明丽,但又跟周围环境和谐相融。土耳其人的色彩感相当好。


但我还是觉得,这幢小楼更加特别。



作者在小楼前


可能有一部分心理原因吧。因为,它是大名鼎鼎的纯真博物馆。


我们在土耳其游荡了半圈,呆了六个风格各异的城市,之后,才来到纯真博物馆。这里,其实是我来土尔其之前,很早之前就打算来的。


2010年读到帕慕克的小说《纯真博物馆》,有种讶异的喜悦。作品叙述绵密,明亮又忧伤,不单谈爱情,更谈理想中的人的样子。我当时为此书写了篇评论,叫《大作家什么时候开始谈论爱情》。


2012年,得知帕慕克真的做了一个“纯真博物馆”,觉得很有趣,他把文学实体化了。伊斯坦布尔对我来说,便有了一个明确的想访问的地方。


但是,我是一个对旅行心怀疑虑的人,总是忍不住反思,旅行的意义用大白话来说,我是个偏宅的人,别人喜欢的地方,我总是腹诽和怀疑,怀疑一切旅游打卡之地。我想,纯真博物馆,已经是一个旅游打卡地了。当一个地方,服务对象是旅游者,就免不了媚俗,迎合多数的口味。


总之,我既抱着对文学作品的好感,对帕慕克的佩服,又抱着对旅游地标的疑虑,心情复杂地来看纯真博物馆。这也是,我为什么游荡了半个土耳其才到这里的原因。


一个小小的窗口在售票,门票30里拉。售票人卖完票,才打开门。门不大,也像普通的民居住宅。


之前,我看到网上的一个说法,参观纯真博物馆要预约,不然,很可能不开门。看来并非如此。但这里游客不多倒是真的。


30里拉的门票,也许是一个因素。


在土耳其,这个门票算是偏高的了。我们转悠的这半个月,参观了无数的博物馆,好些装满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宝贝的博物馆,有的是免费的,有的也就是一、二十元的门票。


但纯真博物馆装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一楼最醒目的,是一面墙的烟头。歪歪扭扭的烟头,一颗颗地整齐排列着,每颗烟蒂上,还隐约看得见口红印,下面用小字写着说明。


《纯真博物馆》小说里的情节,一下子就具象化,出现在我眼前。


帕慕克在小说里,用了一整章,来谈烟头,标题就叫《4213个烟头》。小说的男主人公,默默地爱着女主人公,收集所有与之相关的物品,其中一项藏品,就是花了八年时间,收集的女主人公遗下的4213个烟头。每个烟头,都承载过一种情绪。把玩每个烟头,从扭曲的方式、沾染的唇印、浸过的唾液,男主人公都能回溯到与女主人公相处的那个时刻。


小说的这一部分,曾给我留下了相当强烈的印象。我当时想,这样写,既让人叫绝,同时,也完全能看出作者在骄傲地炫技:连烟头都可以写上整整一章。


现在,在纯真博物馆,首先遭遇的就是这个作品。不用数,我也明白,这里排列的烟头,也一定对应了小说,是4213个。当这不起眼的小物品,数量浩大又整齐地排列到一起时,观众从中感受到的是时间的绵延与情感的澎湃。


这种以小集大的手法,是当代装置艺术常见的。既有“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之意,又利用密恐心理,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从中间的旋转楼梯,上到二楼,就置身在大量的装置作品之中。


是的,与其说这些是展览品,不如说,都是装置作品。四周的墙上,甚至楼梯的栏杆上,都精心布置摆放了各种物品。


一组作品跟另一组作品之间,有明确地区分。


小说分为83章,这里的作品,也是83件。


如果留意,就能发现,这一组组作品,跟小说的映照关系。



有的一眼就能判断。比如,有一组作品,是许多小狗玩偶。小说里讲过,男主人公在女主人公嫁给他人之后,他仍长期单恋,逗留在女主人公家中,在那里看电视,经常带来小狗的玩偶,摆放在电视机前,又常常把这些小狗,偷偷拿回收藏,再换新的玩偶来。


有的作品,更显得是暗中的关联。比如很多作品都运用到这些元素:土耳其的特制面点“米芝”、别致造型的土耳其细腰茶杯,有明确时代特征的发夹、胸针,等等。



这些特定的土耳其元素,被相当聪明地组合起来。


背景有些是帕慕克手绘的水彩画,有些是伊斯坦布尔的老照片和海报,也有的是短片。甚至有的装置作品,加入声光电元素,成为相当别致又诗意的动态作品。冉冉升起的明月透过百页窗,洒下清晖;海边的窗口,纱帘被海风吹动,静静聆听,还可以听到潮汐起落。



整栋小楼也可以看做一个大的作品。


帕慕克少年时学画,青年时学建筑,现在这个博物馆,让他的各项才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个博物馆,更准确地应该叫艺术馆,是一个完整的,且相当前卫的综合艺术体。能够想象,这些作品最终呈现的形态,肯定还有其他建筑师或艺术家相助,但基本的构想,设计的主力,应该是帕慕克本人。在展览的后半部分,有一面墙用来展示帕慕克的设计手稿。


我认为,这样的综合艺术体,在全世界都是唯一的。因为就算有卓越的艺术家,可以完成一个这么大体量的作品,但是,却难有能力,同时用一部长篇小说,与这个作品相呼应,形成一个互文关系。


从这些展品,可以联想到小说的每个细节,从小说的细节,又延伸出可以亲历的场景。


帕慕克曾说,他最先有了一些收藏,然后从收藏才开始构思这部小说,小说完成后,又继续博物馆的建设。



这些收藏品,多数是伊斯坦布尔人这几十年的普通生活用品,并不具备多少文物价值,但它们凝聚的却是一座城市,几十年的时光与记忆。


由此,我想到了帕慕克的另外几部作品,自传《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长篇小说《我脑袋里的怪东西》等等,作家也通过这些作品,在讲述他心目中的伊斯坦布尔,讲述这座城市这几十年的变化。甚至,眼前的这些作品,既是呼应《纯真博物馆》,同时,也在呼应他的另外的这几部作品。


我还联想起了这几部作品的一些暗暗关联的线索。比如,在他的自述作品《伊斯坦布尔》里,曾讲到少年时的他,找到一处单独的,堆放杂物的旧屋,他在那里与恋人幽会。在《纯真博物馆》里,男主人公也是如此。



在爱情受阻时,少年帕慕克曾设想要带恋人私奔,而在《我脑袋里的怪东西》里,男主人公实施了这个计划。


有了这些联想,我在纯真博物馆里看到的展品,就远远超过了这部同名小说本身,帕慕克在用他的博物馆、用他的文学,讲述的都是同一个对象:伊斯坦布尔。


帕慕克谈到《纯真博物馆》时说:“这是我最柔情的小说,是对众生显示出最大敬意和耐心的一部”。从这句话里也能知道,他表面上在讲爱情,其实背后推动这讲述的,是作家对一座城市以及众生的凝望,这里的生死爱欲,乃至时代变迁与观念更替。


原标题:《纯真博物馆,通过艺术与文学,在展示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8 03:02 PM , Processed in 0.08266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