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4|回复: 0

[中华瑰宝] 每日一赏 |象征性与装饰性高度统一的商代玉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6 07: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日一赏 |象征性与装饰性高度统一的商代玉器

小文来了  2018-08-24

  商代玉器,商代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其宗法礼制十分完备,玉器已成为帝王垄断的珍宝,品种繁多,除了具有宗教色彩器物外,也有工具、生活用品、佩饰及陈设用玉器。这些品种以礼器、圆雕人物最为珍贵,如玉璋、玉琮、玉璧等,而又尤以人物雕为最上。圆雕动物及容器,仅次于人物玉雕,也很有收藏价值。因为人物、动物圆雕工艺难度大,又具有写实的艺术特点,能反映当时的一些社会面貌,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商代其他玉器以工具类、兵器类品种较多,工艺术平也有高下精粗之分,礼仪用具或兵器制作比较精细,器型也较优美,因而这类玉器也值得收藏。

  

  商代玉器,商代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其宗法礼制十分完备,玉器已成为帝王垄断的珍宝,品种繁多,除了具有宗教色彩器物外,也有工具、生活用品、佩饰及陈设用玉器。这些品种以礼器、圆雕人物最为珍贵,如玉璋、玉琮、玉璧等,而又尤以人物雕为最上。圆雕动物及容器,仅次于人物玉雕,也很有收藏价值。因为人物、动物圆雕工艺难度大,又具有写实的艺术特点,能反映当时的一些社会面貌,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商代其他玉器以工具类、兵器类品种较多,工艺术平也有高下精粗之分,礼仪用具或兵器制作比较精细,器型也较优美,因而这类玉器也值得收藏。

  

玉虎形刻刀,商,高5.8cm,宽3.8cm,厚0.4cm

  

  器为白玉质,但已沁为黄褐色。扁薄片状的造型将一只扭头卷尾的玉虎打造得栩栩如生。虎张口,用连续钻孔的工艺制成口中的利齿。椭圆形眼,蘑菇状角。胸前凸起一环形小穿,可供系挂。尾一侧琢出一小尖刀,刀刃部两面磨薄,使之兼具一定的实用功能。这件玉刻刀虽然外形似虎,但由于头上有蘑菇状角,所以也有人认为是龙与虎的结合体。

  

  商代小型玉质刻刀多见,均是在尾部雕琢出刀刃,而刀柄则是各类动物的造型,有兽形、龙形、鱼形、蝉形、虎形等,大多有穿孔可系挂,使之成为可佩可用、美观实用的玉饰品。

  

玉蝉形出牙环,商,外径10.5cm,孔径3.3cm,厚0.4cm

  

  环玉质较杂,大体为白色。圆片状,肉、好等径。外沿有三个顺时针方向且等距的蝉形出廓雕。此环造型朴拙,刀法简练,俗称璇玑式环。

  

  中国商代制作的玉器。根据出土物分析,可划为早、晚两期。

  

  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早期前段的玉器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墓葬的出土物为代表,有玉圭、玉琮、玉璜、玉刀、玉戈、玉璋、玉钺、玉铲和兽面纹柄形器。玉圭、玉璋、玉戈都是此时新出现的器形,器体极薄,应是礼仪用器。琢有阴线纹饰的七孔玉刀,长65厘米,宽 9.6厘米,厚不过0.1~0.4厘米;玉璋长48.1厘米,宽 7.8厘米。这类大型薄片器不堪实用,当别有用途。制造这种长而薄的玉器首先要从大块原生璞玉上锯片开料,此种作工尚不见于红山文化玉器,与良渚文化玉琮之开剥成方柱形玉坯的做法也不相同,显示出商代早期玉工技术的进步。较大的柄形玉器,长17.1厘米,宽 1.8厘米,通体分为10节,其中两节琢有兽面纹饰,精细光亮,以阳线表现目、口,似为殷墟兽面纹玉器之先声。由此可知这时的玉器在开料、抛光等技术上比原始社会的制玉工艺有了一定的进步,并出现了新器形和新的装饰手法。

  

玉兽首饰件,商,长4.5cm,宽2.6cm,厚1.5cm。清宫旧藏

  

  此饰件呈梯形,上部凸雕兽首,大耳,环眼,嘴部向内勾卷,似鸟喙,兽首旁有阴线雕出的鹰翅及爪。饰件中部隆起似瓦面,下部似柄,有二道凸起的弦纹,底边略宽,呈多棱状。

  

  与此玉饰件类似的一件作品出土于山东滕县前掌大遗址,但凸雕的兽首已失。此件玉兽首饰件是目前发现的同类器中最完整的一件,且发现得较早,对研究此类玉饰的图案内容、使用方式和加工工艺都有重要意义。

  

  商代早期后段的遗存以郑州二里冈遗址为代表。同期的河南省郑州铭功路、白家庄和人民公园,湖北省黄陂盘龙城,河北省藁城台西,北京平谷刘家河等商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玉璋、玉戈、玉璜、玉柄形器和小件装饰品。黄陂盘龙城出土的长达93厘米的玉戈,是目前所知最长的一件。这时的玉器在工艺上未产生重大变化,只是有些器形更大,阴线纹饰更精。

  

  商代晚期指盘庚迁殷以后 (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王陵区的11座大墓均被盗,劫余幸存的玉器极少,仅有玉戈、玉戚、玉刀、鸮形玉佩、水牛形玉佩等少量物品。妇好墓未被盗掘,玉器出土了 755件,连同1949年后发掘出土的商代晚期玉器约有1200件以上。从工艺水平与风格看,有王室玉作及大小奴隶主玉作,也有来自方国的玉器,如有的出土玉戈上的刻铭说明是洮国和卢方所制。从某些出土玉器的材料和形式看则出自龙山和良渚文化圈,卜辞中的“取玉”或“正(征)玉”等内容正反映出商晚期玉器来源的多元性。

  

  玉材产地据有经验的玉工目验,商玉中确有新疆和田玉,这样就把和田玉器的历史向前推到商代晚期。此外,尚有夷玉、独山玉以及其他地方的彩石玉材,说明殷王室确实向方国“取玉”、“征玉”。

  

玉三牙璧,商,外径15.2cm,内径6.2cm,厚0.6cm

  

  白玉质,玉料外围有大片糖色,外缘已部分鸡骨白化,并有黄褐色沁斑。器身呈扁平圆形,身上有一道平直的切割痕,中间有孔。璧外出三牙,呈旋转状,每牙上有四齿。

  

  牙璧从新石器时代出现一直延续至两周。对于牙璧的用途,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许多学者认为其为《尚书•舜典》里所说的“在璇玑玉衡,以齐其政”中的璇玑,为古代一种玉质观测天象的天文仪器,所以长期以来将其定名为玉璇玑;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古代兵器或机械零件;还有学者倾向于其具有某种礼仪性质,非实用器,是一种神器。

  

  ①掏膛技术。殷墟出土的两件玉簋有着较大的内膛。其掏膛工艺与玉琮从两头钻心不同,它只能从上部镟起,逐步磨磋成深腹。因此需要按照同心圆的规律,将砣具固定,旋转簋坯,带动蘸水的金刚砂进行琢磨。但也可能是用小管钻多次取心后经琢磨而成。

  

  ②掐环技术。也有用一块玉材锼空掐磨成两个以上互为联缀的活动链环。

  

  ③琢阳线或双勾阴线技术。这时玉器上的重要细部多琢刻出阳线或双勾阴线,这是由商代早期柄形玉器上的阳线兽面纹发展起来的,须经勾、彻、挤、压四道工序才能完成。它是商代晚期琢纹的主要手法。

  

  ④立体玉雕。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中有少量玉动物,但其形体均较扁平,不是圆雕。殷墟出土玉器中则有一批立体的玉雕动物,如人物、熊、虎、龙等。

  

  ⑤俏色玉器。巧妙地利用玉材不同的颜色, 设计、雕琢成某种器物,称为巧作。俏色玉器的出现时间可能很早,成功之作应是小屯北帝乙、帝辛时代房子遗址内出土的玉鳖,背甲呈黑色,头颈和腹部均呈灰白色。同出的俏色石鳖更为成功。

  

  玉器用途

  

  玉器功能商代晚期玉器的种类、数量比商代早期和远古均有所增加,说明玉器的功能是逐步扩大的。从殷墟出土的商晚期新型玉器已有几十种,如簋、盘、梳、耳勺、玉链以及虎、象、熊、鹿、猴、马、牛、狗、兔、羊头、蝠、鹤、鹰、鸱鸮、鹦鹉、燕、鸬鹚、鹅、鸭、螳螂、蝉、蚕、螺蛳、凤、怪鸟、怪兽、各式人物等,按用途可分为 7类:

  

  ①礼器。祭祀天地神祗祖宗用玉、巫术用玉,如璧、环、瑗、玦、璜、圭、琮、簋、盘等。

  

  ②仪仗器。王、妃举行仪式时的仪仗用玉,如刀戈、矛、戚、钺等。它们形制虽类似兵器,但不能用于作战,仅有等级标志作用。此外,有槽榫的动物玉中有一部分也可能是仪仗玉。

  

  ③工具。手工业和农业工具用玉,包括斧、凿、?、锯、刀、铲、镰、纺轮等,因其中大部无使用痕迹,故也可能用于随身装饰。

  

  ④用具。日用器具用玉,包括臼、杵、盘、梳、耳勺、匕、觿等。臼、杵系磨珠砂等颜料所用之器,盘可供调色之用,梳、耳勺、匕、觿等都是起居贴身器具,?是挽弓拉弦用具。

  

  ⑤佩饰品。佩带用玉有笄、钏、串珠、管、坠饰与动物形象玉器。

  

  ⑥陈设器。动物玉雕中无孔、无槽、无榫卯的应是陈设用玉。

  

  ⑦殉葬器。此时仅见置于死者口中的块状或蝉形的玉含,这是后世殉葬玉的萌芽。

  

  另有功能不明者如器座形器、拐尺形器、匕首形器、柱状或长条柄形器。

  

  总之,商代早期玉器以琢出笔直的阴线、薄片状仪兵玉器为代表;商代晚期玉器艺术则具有象征性、装饰性的特点,如一些立体的人物、兽禽玉雕,主要突出它们的头部及目齿等器官的特征,省略琐碎的细部,均作象征性的勾划,重要细部施以圆润婉转的阳线,呈现出浓厚的装饰趣味。这种象征性与装饰性高度统一的艺术手法是商代晚期玉雕的主流。另外还有一种简化型玉器,如玉鱼和玉刀,这两种倾向的玉器工艺都来源于远古并有发展,进而为西周玉器的进步打下了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2 08:07 PM , Processed in 0.04605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