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1|回复: 4

[休闲时尚] 本周知乎热榜 | 有哪些「年纪小一点都不知道」的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1 1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周知乎热榜 | 有哪些「年纪小一点都不知道」的梗?

知乎日报  2018-10-21

本周知乎热榜

(10.15 - 10.21)



1


有哪些「年纪小一点都不知道」的梗?


热榜曝光次数 1,650,079


知友:夜寐太行(1100+ 赞同)

C8560DC0-EA91-4794-AC00-2886FC1D4C48.jpeg

一男子出差多日,提前回家听到屋里传来男人的鼾声。他没有大怒推门,而是默默离开了深爱的城市。


30 年后偶遇曾经的妻子,妻子问他当年为何不告而别。男子说出理由后,妻子大哭:那是瑞星的小狮子。


解释:新千年经典杀毒软件瑞星,在桌面右下角有个萌萌的小狮子,它会好多动作,包括打呼噜。


知友:雨水滑斜伞(2200+ 赞同)


第一,绝对不意气用事;


第二,绝对不漏判任何一件坏事;


第三,绝对裁判的公正漂亮。


知友:小祖宗(750+ 赞同)


熊猫烧香


联众世界


新浪聊天室、QQ 秀聊天室(~^6 可以让字变粉红色)


QQ 家园


7456!


偶很口耐~~偶稀饭你!


给你浇浇水!


我下了,886~


我汗


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了


你是 GG,还是 MM?


偶像,呕吐的对象


神马都是浮云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如果爱,请深爱——某男子/女子


我倒!I 服了 U!


你是大虾吗


青蛙、恐龙


斑竹,有人灌水,拍砖!


踩踩,拒绝跑堂哦~


虾米?我晕!


好友买卖、收菜


我打两毛钱的电话


知友:Wiggins(600+ 赞同)


whosyourdaddy


知友:暖暖(200+ 赞同)


我所在的公司是创业型公司,员工普遍年轻化,大多数同事都是 90 后,不乏一些 95 年,96 年的小伙伴儿。


上个月是美国「911 事件」17 周年的纪念日,那天在办公室聊天,问大家,你们知道当年的「911 事件么」,90 年左右的大多印象深刻,再往后的也都听过或在网上了解过。


然后继续聊回忆,你还记得 2008 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你在哪里做什么吗?还记得北京 2012 年 721 特大暴雨的时候,你在干嘛么?2008 年全国雨雪冰冻灾害的时候,你那受影响了么?2003 年非典时,你是怎么度过的?那年哥哥(张国荣)也走了。


于是大家打开了话匣子,纷纷陷入「回忆杀」,你一言我一语。


于是我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一句——「98 年特大洪水的时候,你们还记得吗?」


好几个 95 后的小伙伴一脸茫然,说不知道,没有听过,也是哦,那时候的他们不过两三岁的年龄,还没有记忆。


突然感觉自己老了,羡慕年轻人的灼灼芳华。


没有人永远年轻 , 但永远有人年轻。


知友:我觉得咸粽子好吃(170+ 赞同)


1. 「火舞旋风」是谁的招式?


2. 「丧尸暴龙兽」是哪只数码宝贝的错误进化?


3. 「大岩蛇」被什么属性的神奇宝贝克制?


4. 「四魂之玉」是哪部动漫作品中的?


5. 「7K7K」是什么网站?


6. 「狂扁小朋友」的爆气键是哪个?


7. 「CS1.6」中,初始游戏资金是多少?


8. 「3C 澄海」出现在什么游戏里?


9. 「886」代表什么意思?


10. 「彩色手套」是哪款竞速游戏的等级证明?


11.「DNF」中,漫游枪手最初的转职条件是什么?


12.「拳皇 97」里,倒数第三关会随机出现哪两位游戏角色?


13. 街机「恐龙快打」一共有几位角色?


14. 「雄霸」的女儿叫什么名字?


15. 你家屯的盐吃完了吗?


16. 表情包「我就是要出狂战斧」,是取材于哪个电视台的哪档节目?


17. 「月之审判者」是哪部少女动漫角色?


18. 「魔贯光杀炮」是哪部动漫的招式?


19. 「周正龙」与什么新闻事件有关?


20. 「张世豪」是哪部警匪悬疑剧主角?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1 1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


 大学校园是否已成为

艾滋病的高发地和重灾区?

 那艾滋病的传播到底有多严重?


热榜曝光次数 11,538,566


知友:不说Mk2(700+ 赞同)


先上结论:艾滋病在大学校园的传播一直比较严重,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病毒携带者数量增长」还是「发现病毒携带者的能力提高」,我们还无法做出结论,很可能两者兼而有之。


大概十年前,我接触过一些民间艾滋病防治组织,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通过宣传促使可能感染病毒的人员积极检查。


而这些人员接受检查时,对自身的信息保护非常关注,使用假名、异地检查都是普遍现象。


所以当初「高校的艾滋病传播情况」是个非常难以统计的数据——检查机构根本不知道来检查的人谁是大学生,甚至不能分辨哪些携带者是在多个机构进行了重复检查。


而随着防艾宣传的推进,加上对艾滋病人隐私保护的现状尚可。越来越多的病毒携带者开始放下对疾病防控机构不必要的高度戒备,也多有在户籍所在地领取免费抗病毒药的情况。


这样一来,数据统计也就变得容易了许多,我们才有机会进一步了解高校校园艾滋病的传染现状。


很多答案提到了艾滋病的传染主力是黑人、是男同性恋,实际上都是不准确的。


黑人是绝对数量少导致影响有限,而同性间传播也不是艾滋病传播的主因,2018 年同性性行为传播只占艾滋病传播总量的 21.2%,异性性行为则占到了 69.2%。


无保护肛交才是造成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因素,危险程度远远高于阴道性交。无论发生性行为的双方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一样。


这也就决定了,男性病毒携带者需要为传播艾滋病病毒负主要责任。作为性交的插入方,他们更容易导致对方被感染。


肛交被动方被主动方感染的机会最高可以达到 3%,而主动方被被动方感染的机会只有 0.06% 左右。阴道性交被动方(即女性)被感染机会约为 0.1% 到 0.2%,而主动方(即男性)只有 0.03% 到 0.09%。


所以那些一个女性传播几百名男性的新闻绝大多数都是都市传说,哪怕每一次发生关系都取最高几率,感染一百名男性也需要发生 11 万次性关系……这对不会分身术的人类来说难度太大了。


知友:斯多葛医生(1500+ 赞同,内科医师)


说说在病房的感受,艾滋病的重灾人群主要有两拨,第一个群体是老年男性,主要原因是不洁的性行为及保护措施缺乏。


有次一个老年男性过来住院,抽血显示梅毒感染,他非常的吃惊,说怎么可能,他每次逛完窑子都会用洗衣粉洗下面的……


第二个人群是在校大学生,主要是男性同性之间的性行为,由于不用担心怀孕,所以往往没有使用安全措施,还有就是高危的肛交方式。


为什么男性更易感染 HIV


临床的另一个感受就是,感染艾滋病的人群中,男性远远多于女性。原因和生理结构相关。


女性阴道的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它的特点是耐摩擦,性交的时候不容易发生破损,这样感染的几率会降低很多。


相比之下肛门的上皮保护要脆弱很多,齿线以上是直肠,表面覆盖的是粘膜,为单层柱状上皮,在进行肛交的过程中,直肠粘膜容易受到撞击而破损,这种情况下只要一点点带有艾滋病病毒的体液就能够感染。


而且,肛门的齿线附近含有丰富的腺体,被称为肛腺。既然是腺体,那么吸收能力都特别强,所以肛腺是感染入侵肛周组织的门户,95% 的肛周脓肿都源于肛腺的感染,艾滋病也不会例外。


CFB19FA2-D759-4CBF-AB43-ADC8720AB84A.jpeg


艾滋病是不治之症?


HIV 的发病机制是,HIV 病毒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细胞特别是 CD4+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引起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进而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从初始感染 HIV 到终末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早期发现及时吃抗病毒药,抑制病毒的复制,使 CD4+ 等免疫细胞保持在正常水平,生活是不受影响的,甚至性交也不会传染,但是你敢吗?


为什么住院的艾滋病患者大多是老年人?


因为老年人往往不重视体检,以及缺乏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没有早期接受治疗,发现感染 HIV 的时候,已经到了艾滋病终末期。那时他们的免疫系统已经被 HIV 病毒击垮,常常已经合并恶性感染、肿瘤等。


到了这个阶段,很多患者往往扛不过这些打击,所以就一命呜呼了。但是有部分患者经过治疗,挨过去后,在抗病毒药物的帮助下,重建了免疫系统,也是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


有次我去吃饭,感觉隔壁桌一个人很面熟,但是想不起是谁,吃完饭后才回过神来。那不就是,前段时间我管的,病的快要死掉的艾滋病患者吗!现在又在这饮早茶吹水啦。


如何早发现自己有无 HIV?


说来说去艾滋病的早期发现、治疗至关重要。当你有过不洁的性生活史,又出现如下这些状况的时候,那最好要早点到医院检查了。


首先就是消瘦、皮肤晦暗、小腿色素沉着。


其次,经常发热、盗汗、腹泻、口腔感染(鹅口疮),证明你的免疫力已经低下。


鹅口疮一般是小孩子多,如果成年人出现,多半是艾滋病。最重要的当然是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发现非常早期的 HIV 感染。


老年人得了艾滋病也没有遗憾?


有个网友认为老年人得了艾滋病也没有遗憾了。其实不是的,老年人染了 HIV 是非常痛苦的。自己的颜面扫地,还会受到家人的鄙视和唾弃。


曾经管过一个中年 HIV 患者,以前是个长途司机,经常在外面跑,难免沾花惹草,退休后确诊了艾滋病。发现后不久又诊断出淋巴瘤,已经全身转移,并且增大的淋巴瘤把胆道给堵塞了,导致肝后性黄疸、急性肝衰竭。


我们给他联系了本院的肿瘤科,但是肿瘤科不接收,建议到专门的艾滋病防治医院进行化疗。


一开始老司机非常想治疗,希望能够活下来,当时还坚持要求做全身 PET-CT 检查。


但是他的儿女并不希望给他治疗,第一他们认为艾滋病和淋巴瘤都是不治之症,不想浪费钱,第二,他们也不想他们的父亲活太久,以免传染给家里人。而且专科艾滋病医院在其他城市,他们没有空过去照顾他。


所以他们的态度是,不治疗也不接回家,每天都躲着医生(怕医生催他们)。但是我们都知道艾滋病并不是不治之症,淋巴瘤化疗的效果也很好,就算不能根治,至少可以解除胆道梗阻,改善患者痛苦的症状。


但是无论我们如何解释都没用,家属还是不治疗。老司机也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在痛苦、悔恨和绝望中死去。所以不要贪图一时的快活,有多风流就有多凄惨。


如何检测艾滋病?


网友问的比较多的问题是,如何检测自己有无艾滋病?血常规可不可以诊断艾滋病?首先血常规是不能诊断艾滋病的,但是对于艾滋病终末期的患者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艾滋病的诊断分为初筛、确诊、临床诊断以及确诊后的病毒、免疫力检测。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可以上网买着试纸进行自我检查,如果阳性或者阴性但仍然怀疑,可以到医院查 HIV 抗体。


免疫五项就包括了这个抗体,还可以顺便帮你查查梅毒。如果抗体阳性就要高度怀疑了,但是还是不能确诊,还要等待医院的确诊报告。


曾经管过一个患者,是个老年的农民,怎么看都不像是乱搞的人。但是他的 HIV 抗体阳性,满口的鹅口疮,出现了严重的感染,抽血查 CD4+ 细胞也是非常低下,一看就是免疫抑制的患者,已经可以临床诊断艾滋病了。


但是医院的确诊报告却是阴性,经过治疗也好的很快,所以艾滋病的最终确诊还真不那么容易。


但是需要提醒老司机的是,如果你高度怀疑自己感染了 HIV,单位体检的时候最好不要用自己的血,因为查出阳性全单位都知道了。


江浙那边有个外科医生,和一个药代发生了关系,结果很不幸中招了。其实这没什么,早期发现及时用抗病毒药,几乎没有影响,但是是单位体检,结果整个医疗圈都知道了。这下工作也丢了,毕竟谁敢让一个艾滋病毒携带者给自己做手术呢。


乙肝 vs 艾滋病 哪个更可怕?


很多人说这个问题还用问吗,当然是艾滋病可怕啦!从临床角度出发,乙肝和艾滋病挺像的,都是病毒感染,并且不能治愈(乙肝用干扰素治疗少部分患者可以转阴),都要长期吃抗病毒药控制,都是早期发现规范治疗不影响生活,都是晚期发现容易出现致命性并发症。


艾滋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很多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是免疫系统奔溃了,容易继发恶性感染及恶性肿瘤。但是一旦扛过了这些打击(很多人都挺不过去),在抗病毒药物的帮助下,可以获得免疫重建,以后规律用药就可以活的很好。


而乙肝的可怕之处是,晚期发现容易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有些年轻的患者也会突然间出现肝炎性肝衰竭。在临床上死于肝硬化、肝癌的患者很多,曾经遇到过全家几乎死绝的。


这主要与防治乙肝的知识匮乏以及不规律治疗(很多江湖骗子,假借中医之名招摇撞骗,耽误了很多患者),以及晚期发现有关。


我有个亲戚,不懂乙肝的危害,发现乙肝也不处理,出现症状已经是肝硬化,治疗的时候情况已经很糟糕了,几个月后再查已经是肝癌晚期只能放弃治疗。


所以在我看来,艾滋病并不比乙肝可怕,艾滋病真正的可怕之处是受到的歧视。有些医生喜欢管艾滋病患者,因为他们的依从性好,可能除了医生没有谁是对他们不离不弃的了。


我们国家一直致力于让民众合理的看待艾滋病,并且保护艾滋病患者的隐私也是法律规定。我们做医生都非常注重保护他们的隐私,否则是违法行为。


并且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是免费的,国家这样做的目的也是让艾滋病患者尽量得到治疗,这样可以减少病毒传播(HIV 病毒复制能力越低,传染的可能性也越低),以及减少艾滋病患者恶性报复的几率。最终还是为了广大民众的安全。


所以不要歧视艾滋病,你们的歧视比病痛伤害更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1 1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


性格内向真的不好吗?


热榜曝光次数 9,378,278


知友:Hu Yang(24000+ 赞同)


敏感无能力的男生会误将对世界的洞察当做能力,以为身边的人都应欣赏自己;


有能力无敏感的男生会误将多维的人生,仅仅锁定为成就一个维度。——阳志平


在我看来,从一个易受伤的内向者和一个成功的内向者之间所相差的仅仅是认知和工具。


内向者易受敏感情绪的左右,从而影响到认知力和行动力;相比之下,外向者的行动似乎更为高效,也更加肆无忌惮。


当我们坐落在角落里,看着招蜂引蝶的外向交际者穿梭在红灯绿酒的男男女女当中时那般如鱼得水的骄傲样,我们不免暗自嫉妒。——嫉妒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当我们也像他们那般不停地与人交谈时,我们真的会享受那种状态吗?


外向者认为社交活动是一种享受和放松;而内向者认为社交是必要的生存技能,却很难享受其中。


当我们与人聊天交流时,却仿佛在雷区跳舞,在钢丝漫步,我们心怀忐忑,我们小心翼翼,我们一边担心聊天的话题即将用尽,一边揣摩着别人话语里潜在的含义。——地图不等于疆域。在患得患失之中,我们忘了下意识地问自己,我们所担心的真的是事实吗?


外向者将注意力关注在行动和结果上;而内向者将注意力放在自我感受和他人认同上,在互动环节中内向者将消耗掉更多的精力。


当我们需要向外界寻求帮助时,我们思前想后,畏缩不前,我们既担心自己不值得被别人帮助,也担心不经意间为别人造成麻烦,我们羡慕外向者向人提要求时的肆无忌惮和被拒绝时的毫不介怀——成功次数等于行动次数乘以成功率。针对内向者的强弱点,行动频率和成功率哪个更值得我们去加强?


外向者具有强烈的行动意识并且更看重人脉的广泛性;内向者具有深度的自省精神且更喜欢人脉的深度性,内向者讨厌酒肉朋友、泛泛之交。


作为自小羞涩的孩子,我童年时向来不知怎么和人沟通,一心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


上小学时,一个霓虹璀璨的仲夏夜,我去最好的朋友家踢球。朋友是个神勇的灵活胖子,一路连跑带盘带着球从后场直奔对方门前,小宇宙爆发嘭嘭嘭连进多球。


我跑在他旁边每次都盼着他传我个球,他每次不是没看到我就是自己独自神勇,我球技又差,半场踢下来,我和球之间真是见证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你就在我眼前,我却碰不到你。


后来我心里难受,竟然坐在场边哭了起来,朋友大惊,跑来安慰我,他问我为什么哭?


我抽着鼻涕说,你都不传我球?


他笑着说,就这事啊?你怎么不说啊,你说啊,我传你。


这真是个好问题:我为什么不说呢?我不说他怎么会知道呢?


这两年我们大东北有一个字红遍大江南北:作——我觉得这个词形容少年时代的我格外适合。


咱俩这么好的交情,我不说难道你就不能理解吗?


所有的话要是都说出来你才能明白的话,那你和别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说出来的话就没有重量了,当你愿意费心思去猜的时候才证明你是关心我的啊。


——小时候的我也真是作。


当然,我并非说所有内向人都有作的倾向。我在这里想要指明的是,内向人的敏感性往往会加重他们的情绪性,从而影响到他们客观的思考,深陷在认知与内在规则的矛盾性中不可自拔。


在这里,将我自己一直自我警醒的话再次引用一下:敏感无能力的男生会误将对世界的洞察当做能力,以为身边的人都应欣赏自己;有能力无敏感的男生会误将多维的人生,仅仅锁定为成就一个维度。——阳志平


第一个问题就是文艺青年们常犯的错误,第二个问题是精英主义者们向来忽视的。


从个体意义来讲,我们感情确实是独一无二的;从更广阔的角度看来,我们的感情是人类进化中并未超越的缺陷。


内向者有着比外在世界更为丰富的内心,一滴雨露可以内含光芒窥透大千,一次恋情可以开启第七种触觉豁然重生,一段互相纠缠的文字让人潸然泪下,一种不可言说的旷远忽地充盈胸前——这些多维多层次的体验让我们觉得不枉活人世一场,如果死亡是最坏的结果,那么最好的过程不是活,而是活着的感觉。


从飘荡起伏的纷思中清醒,并再度审视这个无数个体链接的世界时,真相更为简单残暴:


除非我们的想法能够影响或者改变周遭的世界,否则没人关心我们在想什么。


工具篇:


把内在的敏感磨砺成对世界的洞察力。


史玉柱从一个蓬头垢面的 IT 民工到颠覆者整个营销界——甚至于改变了中国营销史的一代奇才,靠的便是他内向性格中的敏感性。


从脑白金到《征途》,他在一线战场主动观察自己消费者,研究自己的消费者,探察市场风向,不断改变策略,史总据说很少看营销类的书,而把自己的成功更多的归功于对消费者的了解及对人性的探究上。


我们内在的地图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等同于真实的世界需要建立参照物加以证明。验证模型有效性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将结论与事实进行比对,当反馈与预期结果出现偏差时,意味着我们需要修改我们的认知模型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因为她很久没有发短信了,所以我觉得她不喜欢我了。」


首先,审视地图的真实性。没有发短信≠不喜欢,没有发短信=没有发短信。没有发短信的原因有千万种,她忙着工作,她生性羞涩喜欢被动,她去国外出差,她最近人生不如意不想与人交流……注意力等于事实。


之所以觉得她不喜欢你,是因为你一开始就担心她不喜欢你,所以她一举一动都会指向这个你已经假定好的「真相」——哪怕她抢着和你买单,哪怕她不愿意分享食物,哪怕她不让你帮她拎包。


其次,建立参照物验证结论。横向上看看她平常对朋友如何表现,看看她最近生活动态,纵向上打听下她历届情感中的表现,对她的情绪起伏做一个基本的了解,看看自己是不是多想了。


最后,以结果导引认知。结果导向的人行动更有效率。现在想一个问题:假设她不喜欢你,那么她喜不喜欢你这件事能不能决定你喜不喜欢她?


能——下一个问题更为简单:如何让她喜欢上你?如果发短信是衡量的指标之一,如何让她联系你?


不能——既然她喜不喜欢你,你都会一如既往的喜欢她,那么事情更简单了。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式,继续追,继续喜欢她,照顾她,直到有一天她明确表示不需要的时候,那么作为一种正确的爱的方式,离开她。


在我看来,内向的人本应行动更为有效率,因为他们对人性的敏感,在同样的时间段内,他们往往比外向的人会获得更多潜在的信息;同样地,因为潜在信息的干扰和心智上的不加筛选,他们受到情绪的干扰,行动力反而大大弱于外向者。


这就引发出内向者的第二种可以被打磨的素质:潜在的完美主义倾向。


将潜在的完美主义倾向打造成更平衡出众的结果。


内向者都是潜在的完美主义者。因此,我们并非害怕表达,我们只是害怕表达得不够精准,不够吸引人;我们也并非拒绝行动,我们只是担心每次的行动做不到最好,那不如不做。


好的方面,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大部分人成为了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我们诠释了完美,我们创造了人类的巅峰体验;糟糕的是,我们有着严重的拖延症。


治疗拖延症的答案在知乎中俯拾皆是,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一点建议是,每次行动时不仅不要追求尽善尽美,反而就当做最糟糕的一次来做,然后看看结果如何。


作为一个不经常写作的中文使用者,每次我坐在电脑前思绪无限,可真正组织语言时却乏善可陈,敲字时犹如便秘,不仅自己难受,旁边人看着更是难受。


尤其像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未答题前,心中已经藏了无数双暗中的眼睛,万一答案不好被人「没有帮助」怎么办?万一答完了没人来赞怎么办?越想越烦,越烦越静不下心来——一句去你妈的,该怎么地怎么地吧!


管它什么组织结构,主题论点呢,脑海中有什么就在电脑上敲什么,哪怕前言不搭后语,哪怕阳春白雪拌着下里巴人,哪怕包子脸配神仙姐姐,爷就是这么不走寻常路!


有意思的是,在效率提高的同时,最坏的作品从没出现过,虽然不能镖镖必达,但每次总算也让我满意,这也验证了一个心理学理论,我们所设想的最坏情况往往不能发生。


既不要期待每一次都能够让别人开心,也不要期待自己每次都能完美出击,在锻炼沟通能力的初期,重要的是——忘掉完美,时刻表达。


把对别人的在意锻炼成共情的能力。


内向者明明就是沟通之神!在沟通的五个层次中,他们很容易就进入第四层沟通:


1)一般性交谈。应酬性的,肤浅的。

2)陈述事实。

3)分享个人想法和判断。

4)分享情感。

5)沟通的高峰。


内向者非常善于解读微表情及肢体语言,聊天时对方不经意的轻拽衣角,无意识的眼球向下或者


某个特定词语对方谈话时的不断出现,都隐藏了潜意识某种深层的含义。


外向者交谈时往往更具有攻击性,所以容易忽视这些微小的信号;而内向者如果能够解读这些信息,无疑会更容易切入交谈者的频道中,与其产生共鸣。


前两天面试的时候,最后一面的大老板是个美国人,当年在耶鲁读的 Asian Study,我们聊天的时候,我说我曾经写过中文小说并且获过奖。后来说到使用 Excel 做数据分析,他用了一个比喻,他说,All those data is telling you a story.


后来我越想越是喜欢这个比喻,或许他是无意识的表达,或许他是因为知道我有写小说的背景所以用了这样一个比喻,但无疑,这样的比喻让偏文的我更易产生共鸣,甚至从数据分析这种繁琐的工作中看到了某些浪漫的特质。


这就是语言与沟通的魅力。


练习练习再练习!


我并不是一个喜欢说话的人。我沉默,我常常躺在家里的地板上仰望天花板消磨时光,却幸福无比。


但是为了练习英文表达,我在大四时参加了学校的 Toastmaster Club(演讲社团)。


我早年在戏剧社当过演员和导演,而且喜欢听 Tony Robbins 等名家的励志演讲,虽然有过公众演讲的童年创伤(后来被自己疗愈了),但是每每上台,我都是最佳的演讲家,在学校的 8 次比赛中赢得了 7 次「Best Speaker」的荣誉(唯一一次输给了上届主席,这哥们现在开了一家培训机构专门教人公众演讲的)。


曾有一次,因为辅佐一个主题的论证,我编了一个故事讲给听众们,结果下面的一个女孩子竟然信以为真,并且哭了——事后我和她解释时也颇为尴尬。


我只能用《V 字仇杀队》中的话为自己辩解:Artists use lies to tell the truth, while politicians use them to cover the truth up.


作为一个英语非母语的人,我的发音不算标准,我的语言并不精准,但是不要紧——在沟通影响力的体系中,肢体语言占据了 55% 的效果,语音语调占据了 38% 的效果,而语言只有 8% 的地位。


每一次演讲前我必定要先至少背稿 20 次,每一个手势,每一次停顿,哪怕一个看似即兴的发挥,都是我演练过超过 20 次以上的,虽然这扼杀了不少表演的兴趣,但保证了我即便在大脑空白肢体紧张的情况下依旧可以惯性的继续演讲。


每一个故事的铺垫,每一个推进高潮的方式,每一次可以影响共鸣的情感爆破点,我都要自己反复体验,在脑海中演练观想,确定整个过程的流畅后才敢定稿。(个人认为一个好故事的三要素是:气氛,高潮和想象空间)


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


沟通、演讲、交际的能力是我们完全可以练习的!


凭什么打球画画弹吉他这种事情我们可以反复练习,但是沟通这么重要的能力我们却不愿提高?有些小的沟通习惯,只要反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一个在 500 强工作的朋友前两天完成了公司的 360° review,让她惊奇的是,她发现自己心目中的形象与别人眼中她的形象相去甚远。其中有超过半数的评价者认为她是一个非常 cheerful 的人,她自己却并不这么觉得,她一向认为自己是个冷静寡言的内向者。


一个匿名评论者写道:Always feel being appreciated around her.(总是觉得自己被她赞赏)


我问她,为什么别人会有这样的感觉?


她想了想说,我不觉得自己是个激励型的沟通者。但是和别人聊天时,如果有人有什么成就或者有什么好消息分享,我会下意识的说「真棒啊!」「太好了!」这一类的口头禅。可能这就是他们觉得我很 cheerful的 原因吧。


相信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技巧。


内向从来不是劣势,它是一个礼物。


它让我触摸到每一个人内心柔软的角落,它让我倾听夜风流水的语言,它让我看到斑斓的梦幻世界在梦中腾腾升起;岁月翩跹,我也意识到,为了保护心中的一份敏感,我需要以更强大的方式生存在这个现实世界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1 1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


 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到了什么恐怖的水平?


热榜曝光次数 25,516,756


知乎机构号:丁香医生(36000+ 赞同,医学话题优秀回答者)


去年的 12 月,山东省潍坊市中国解放军第 89 医院手外科接诊了一名重伤病人。


这位病人因为意外事故,右手遭遇重伤。


伤得有多重呢?


整个手从小臂到手指这段肢体,被齐齐斩成 6 段。


画面有些血腥,为了让各位知友能直观感受当时病人的伤情,又不至引起不适,我网上找到一张据说是当时救治时拍摄的 X 光图,给大家直观感受下:

507DFB33-DB52-4B11-8927-CD2DA465FC37.jpeg


可以看出来,整只手几乎是被 5 只等距的利刃一次性切断的,一只完整的手变成了 12 块,光 5 根手指就损坏成 8 块大小不一的残肢。


触目惊心啊,可能正常人都会认为,这手铁定了没救了,毕竟一个正常的人手指脚趾加一起才 20 根,而这一只手就断成 12 节。


然而就是这样一只残手,解放军 89 院的医生们,3 组 9 人,经过 17 小时连续奋战,硬生生把这只手接上了。


要知道,断肢再接手术可不仅仅是把骨头接上,所有的血管、神经、肌肉,都要医生一点点缝上,所用的针线肉眼都看不清楚,医生需要借助光学设备,在不足 1 毫米的区域里穿针引线。


而且每一步都要精细小心,稍有不慎,就算接上了也会影响再植后的功能恢复。


下面是手掌接合后的图片,为了照顾大家阅读感受,我马赛克化了一下,但是大家还是可以根据轮廓看出效果。



3BC72C1B-60EF-4B95-B505-9054EB7D1E71.jpeg

怎么样,可能大部分人看到这张照片,感到的是断肢的恐怖。


而对于医学工作者来说,看到的是现代医学发展之下,断肢再植技术发展的恐怖。


实际上,全世界断肢再植技术最好的国家,就是咱们中国。


早在半个世界前的 1963 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就在陈中伟院士的带领下就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断臂再植手术。时至今日,上海六院依旧是全世界最大的断肢再植中心。


在这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国内的断肢再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甚至可以做到将一些肢体状态尚好但是断端组织情况很差的断肢先保存在患者腹部里,待断端处理好以后再取出接上。



8A943550-E04A-44BB-BCE4-FF1155308192.jpeg

有新闻为证,我真的没骗你


当然,这项医学技术现在还不能算彻底的完美,因为国内断肢再植手术虽然已经做得很漂亮,但是术后功能恢复效果仍然不尽人意。


术后并发症如指体长期肿胀 、局部发硬、主动伸屈功能障碍等仍然常见,指腹瘪塌 、手指感觉迟钝等也不少见。


早在 2003 年,国内著名的手足外科专家程国良教授关于断肢(指)再植的讨论中就提到,我国的再植后功能恢复仍欠人意 。评论里也有几位朋友指出上面 89 院这个病例最后没能彻底成功。


但我觉得,这恰恰是现代医学最恐怖的一点:日臻完善、永无止境。


先解决从无到有,再解决从有到优,先接上你的手,保住这只手,再努力做术后恢复,尽量保住更多的功能。


虽然已经是世界领先,但是国内医学界依旧在为断肢再植手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问题努力攻关中。


所以啊,从医生的角度看,为啥中国的「双十一」能做得这么大?


还不是因为咱们中国有世界领先的断肢再植技术,免除了你天天剁剁剁剁剁手乱买东西后,谁给你接上去的「后顾之忧」


双十一又要到了,可以拜一下下面的男神,是他以及之后中国无数医生的努力,赐予了你今年双十一剁了手以后,来年「接着剁」的能力。



2E758C14-5AF7-4C7E-81BC-B3FA1C27A83A.jpe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1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


 同时在沙漠里的我和马云要渴死了,

 从你这里买两瓶水,

 你会怎么定价?


热榜曝光次数 4,300,103


知友:司马懿(3900+ 赞同,爱丁堡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经济学、博弈论、经济话题的优秀回答者)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经济学问题。


表面上看,可以找马云要他所有的钱 500 亿,因为快渴死了人愿意付很多钱来换取生命。


但是换一个角度想,马云虽然很渴,其实也是有讨价还价能力的,因为如果真把对方渴死了,岂不是一分钱也赚不到?4000 块一瓶运进沙漠的水,除了「我」和马云,其它也没有人买啊?


首先,我们假定「我」只有 2000 是个公共的信息。显然在任何情况下,把水卖给「我」都是严格劣策略。因为「我」能出的最高价格,还不如运进来的成本,所以显然最优策略就是运进来一瓶水,单独和马云进行谈判。


马云有一个心理底线,比如说 100 亿,如果自己的资产低于 100 亿,他宁愿不喝这瓶水。而矿泉水公司的底线就是 4000 元,低于这个数目,矿泉水公司宁愿不卖。


那么这个时候这瓶矿泉水的价格从 4001 元到 400 亿都有可能,取决于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在经济学中,出现这种情况,一般会采用「纳什谈判」,也就是当大家讨价还价能力相同的时候,大家平分这次交易所产生的所有的红利——这里的红利就是马云愿意支付的最高价 400 亿减去成本 4000 元之后的数额。


所以按照对等的纳什协商,这瓶矿泉水产生的红利一边一半,价格等于红利加上成本(400 亿-4000)/2 + 4000 = 200 亿 + 2000.


接下来,我们考虑一个更有意思的情况。就一瓶水,已经运来了,成本沉没掉了,所以必须卖掉。


矿泉水销售商知道「我」和马云其中有一个人买不起,但是不知道是谁,并且马云也只是知道「我」可能预算只有 2000,也可能和他一样富有,但是不确切知道「我」的预算。所以现在就变成了一个拍卖,马云和「我」竞拍这杯水。


现在复杂了,这个在经济学专业论文里面有一个系列,叫做「带有预算约束的拍卖」。很多人一辈子都投身于研究这种拍卖下的均衡是什么。


直观上对「我」来说,预算约束会约束「我」能够付出的最大值,毕竟我们无法付出超越自己支付能力的金钱,如果「我」的最优策略算出来「我」应该拍 5000 元,但是账户上只有 2000,那么压根就无法实行这个「最优策略」。这是预算约束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但是却不是唯一的。


更策略性的影响是,因为马云很富有,马云虽然知道「我」有多少钱,但是他知道「我」大概率是没有自己富有的,那么当「我」被预算约束卡住的时候,他就必胜了。


所以这个时候哪怕马云对这瓶水的估值不如「我」高,马云也愿意更加激进的多加一点钱超过「我」的预算上限,因为马云加的这一点点钱,就意味着更大的概率,「我」会被预算约束卡住,而永远没有机会战胜他了。


所以马云可能会比无预算约束的均衡策略出更高的价格,来获得更大的卡掉「我」的概率。


最隐蔽的是第三个影响——当「我」和马云不是风险中性而是风险规避的时候,假定我们的风险规避的程度随着财富的增加而递减。


比如马云有其他的后备方案,就算买不到这瓶水,也可以花几万块钱快速空运过来,所以马云对和「我」竞拍这件事,没有「我」这么在意。那么这个时候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在一定的区间内,财富越高,出价越少!


背后的原理仔细想想倒不奇怪,当「我」的口袋里面没有很多钱的时候,「我」知道自己一旦被预算约束卡住,根据上面的分析,赢的概率就不大了。


所以在没有被预算约束卡住的时候(也就是估值比较低的时候),因为「我」的风险规避度很强,很怕失去这件商品,所以「我」会更倾向于激进的出价——这是自己胜率相对最大的区域,而对马云而言,因为马云很有钱,所以反而没有那么在意这瓶水给自己带来的效用变化,所以出高价的激励反而变小了。


这三个激励互相纠结,最后大约是这样一个图:



A025388E-C335-4133-901F-31DF7BB024FF.jpeg


横轴 s 是估值,蓝线是「我」的最优策略,预算卡在我的上限的位置,红线是马云的最优策略,有无数倍于穷人的财富。这个策略看起来就很有意思:


当这瓶水不是生死攸关的时候,估值比较低,马云会倾向于出低价,而「我」会倾向于出高价,因为「我」知道这是自己胜率最大的地方,风险激励占主导;


而当估值逐渐增加,到 2000 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跳跃,因为马云知道自己只要卡住了 2000, 「我」则永远没有胜利的机会。卡预算的激励超过了风险激励;


而超过了 2000 之后,就是正常的拍卖了,曲线回归平滑。而「我」的心理价位再高,也只能出到自己的最大值,也就是 2000.


这个均衡拍卖策略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它并不是单调的,所以在「我」和马云估值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并不有效——即便马云的心理价位超过了「我」,但是因为风险偏好所带来的反向激励,马云依然有可能反而输给「我」。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6 09:32 PM , Processed in 0.0944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