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9|回复: 0

[影乐之声] 乌鸦电影|太敢拍,狂扇美国司法系统巴掌,真实案件远比电影触目惊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敢拍了,狂扇美国司法系统巴掌,真实案件远比电影触目惊心!
原创: 写字的乌鸦  乌鸦电影  2019-01-22


1976年11月29日,美国,达拉斯市。

深夜,警察罗伯特,和同僚开着警车,在公路巡逻...

638B20D8-23F7-480F-912B-45006AE6D601.jpeg

罗伯特发现,有一辆蓝色轿车,停在了路边一段时间了...

于是,他上前敲了敲车门,让司机出示驾照。

忽然,司机掏出手枪,朝着罗伯特一通乱射…


当天和罗伯特巡逻的同僚,是个新手,吓得大哭…

当她回过神来,歹徒早已消失在夜色迷雾中…


警方锁定了两名嫌疑人:16岁的大卫和28岁的兰道。

大卫说:凶手是兰道,我们偶然认识,他带我出去兜风,当时坐在他旁边,看到他心狠手辣的样子,好怕怕!


有一对恰好路过的夫妻,也指证兰道就是凶手…

妻子信誓旦旦:我看得一清二楚,就是他拿出手枪崩了警察!

而在警察死后,短暂失忆的新手同僚,突然推翻了自己之前的证词,她回忆起,凶手就是兰道,穿着高领毛衣...


这些证词存在很多疑点...

比如,当晚有大雾,证人到底能不能看清凶手的模样?

比如,案发时吓得什么都不记得的女警,被领导约谈后,居然记起凶手穿高领毛衣这个细节?

即便如此,兰道还是被判处入狱,这事儿就此销声匿迹,没人关注,很快被公众淡忘了…


眨眼间,九年过去了。

埃罗尔·莫里斯,一位纪录片导演,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了兰道,对这宗案件产生了兴趣…

他用了两年半时间,翻阅庭审记录和证据,找到了当年的律师、警察和法官,试图还原当年的真相...


辩护律师很愤怒:在理据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制造杀人犯!

法官微笑:我家三代都是FBI,不会出错!

警察嗤之以鼻:他说自己不是凶手?呵呵,哪会有凶手承认自己是凶手?


导演甚至还找到了同案的另一个嫌疑人大卫...

采访快要结束时,大卫突然说:杀警察那案子,其实,是我干的…


纪录片《细细的蓝线》1988年在美国上映,豆瓣得分8.1分,IMDb8.0分。

有观众评论:扇了美国司法系统一大巴掌,这部纪录片的现实意义及其带来的影响,超过电影本身…


坦率的说,比起同类型题材,这部电影并不出彩...

没有旁白,缺少解说,时间线混乱…

谁也没想到,这么一部没有戏剧冲突,只靠事实堆积起来的纪录片,居然帮助一位入狱10年的嫌疑犯,翻了案…


1985年,已经拍了几部电影和纪录片的导演埃罗尔,认识了一位精神科医生,这位医生专门为德克萨斯州的罪犯进行精神鉴定。

通过这位医生,导演接触到了兰道。

刚开始,他并不相信兰道是无辜的,但当他翻阅庭审记录,发现案件存在很多疑点...


因为从小喜欢推理小说,也因为自己具备观察入微、抽丝剥茧、顺藤摸瓜的习惯...

电影上映前,导演把未经剪辑的采访录音录像,交给司法机关,作为这宗案件的再审证据…

经过几次聆讯,兰道被无罪释放…



然而,尽管好评如潮,影片却没有获得奥斯卡奖项,因为,导演请演员重现凶案的拍摄手法,在奥斯卡评委看来,违反了纪录片的客观真实的原则,只能算是“伪纪录片”...

但是,这仍然无法抹去这部《细细的蓝线》作为一部电影,推翻司法判决,对美国司法系统造成巨大影响的事实…


透过兰道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人被制造成杀人犯的全过程...

比如,软性刑讯逼供,不让兰道联系律师,不让睡觉...


比如,诱供逼供,警察拿一把来路不明的手枪,逼兰道印指纹,还威胁:如果不配合,就活不过今晚;

甚至,兰道每天都要被迫听20次的恐怖广播,大致内容是:人是如何被电击致死;


因此,兰道的证词,和后来呈现到法庭的证词内容,有很大的出入…


而真正的凶手大卫,虽然有盗窃、抢劫、私闯民宅、强奸的前科…

但表现得十分悔恨,加上有“未成年人”的免罪金牌,因此,一直未被警方定为第一嫌疑人…



陪审团提到大卫时,语气里都是慈爱:尽管他以前犯过错,可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我们不想毁掉一个年轻人。


法官也反复强调:我认为我这案子,判得非常好。

兰道的律师提出复审的要求,理由主要有:警察审讯的过程,有恐吓兰道的嫌疑;证人的供词可信度不高…

然而,复审的要求却一再被驳回。在这期间,律师还被神秘人跟踪…

律师心灰意冷:他们认为,有人进监狱就行,而这个人,是个成年人就行…如果正义是如此难以伸张,我们又何必再坚持下去?


为了赶紧结案,警方捏造证据,恐吓当事人;

警察和证人存在利益输送,指使他们给假口供;

法官草草了事,只会打官腔…

这一切繁杂琐碎的细节,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考量,以及政治正确和政策需要...

整个司法系统对于事实认定的偏差,制造出了“符合公众需要的杀人犯”...


法庭上,有位警察说:尊重事实,是一条细细的蓝线。当条蓝线失守,社会信仰秩序,也就随之崩塌。


【以下资料来源:观察者网、搜狐新闻】

据报道,自1989年到2017年3月15日,美国共计有2000例入刑的无辜者获得昭雪的案例。

这2000名无辜者共计被冤枉蹲监狱17499年,平均每个人在监狱里面白白失去了8.7年。


1985年,智商只有70的史蒂文·艾维瑞,被当地警察指控以强奸罪入狱。尽管证据不足,史蒂文还有不在场证据,但是史蒂文仍然被判决有罪,入狱32年。

直到2001年,DNA取证技术开始普及,史蒂文才被证明无罪…

1985年 22岁的Steven Avery因强奸罪成立入狱

在2005年,出狱四年的史蒂文被再次指控谋杀罪…

尽管证据被污染,证人有被警方诱导认罪等种种嫌疑,史蒂文却仍然被指控有罪,锒铛入狱…

美国民众认为,史蒂文极有可能是被陷害入狱,理由是——政府不愿意支付他3600万的赔偿款…

Steven在03年出狱后争取赔偿

此事被拍摄成著名的纪录片《制造杀人犯》,播出后,引起全美对司法体制的口诛笔伐,公众震惊于司法机关的粗暴野蛮,也对史蒂文的遭遇深表同情...

尽管有律师和民众为史蒂文上诉,但直到现在,史蒂文仍然没有出狱…


有专家认为,在美国,造成冤案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社会舆论和刑讯逼供。

凶杀案发生后,引起公愤,公众迫切希望能尽早破案。警方在压力之下,急需寻找到“凶手”,无论这个人是“真凶”还是“假凶”,如果抓不到杀人犯,就“制造杀人犯”...


其次,在美国被冤枉的人很多是处于社会底层,包括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舆论及执法机构对他们存在偏见…


1989年,含冤入狱十余年的兰道,终于被无罪释放,但是那段蒙冤受辱的时间,却再也无法寻回。

直到2011年,兰道因为脑瘤去世,也没有拿到任何赔偿。

正义不但会迟到,更会缺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5 10:59 AM , Processed in 0.07843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