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6|回复: 0

[哲史艺丛] 附庸风雅大抵是品味提升的终南捷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6 07: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附庸风雅大抵是品味提升的终南捷径

2019-02-06  张明扬  大家

导读

读“读不下去的书”素来都是人类阅读生活的高级修炼和进步之源。




我并不记得我过去这一年(2018)究竟读了多少本书,读书其实是一个很难“定义”的灰色领域,其间有太多的烂尾工程,太多的始乱终弃,太多的斗志与能力不匹配。“翻过”一本书和“看完“一本书终究是有差别的,很爽利流畅的看完一本书与悬梁刺股逼自己不求甚解的看完一本“必看经典”也是有区别的。

在刚才整理2018阅读书目的过程中,我不断试图回忆出一些更适合晒的书,然后不断战而不胜此种虚荣心。就像朋友圈一样,你总是想营造一个你期待中的人设,让一些更深刻更难读或许也更有价值的书闪耀你的2018。但我想这样的自己我们都应该坦然接受,附庸风雅大抵是我们品味提升的终南捷径,附庸至少说明你知道什么是你理想中的阅读生活和理想中的自己,多真实的附庸几次就弄假成真了。

紧接上面的话头,读“读不下去的书”素来都是人类阅读生活的高级修炼和进步之源,就像一座高山,你爬了一点就放弃,你只差一步才放弃,你登顶了,本质上都没有高下之分,重要的是你不满足自己的舒适区。在我的2018年,我也很多次试图读一些超越我能力的书,有的初读不利便放弃了,有的苦战后放弃了,有的至今在床头无数次打开却几乎过不了前一百页,而有的,我前几年曾味同嚼蜡的,却突然像久别重逢一样痴缠到底,会让你有打通任督二脉的错觉。

不过,在我的2018书单中,我会尽可能的少列入“读不下去的书”,希望在未来几年我能够真正的与他们相遇,或者彻底再见,因为“愉悦”和“逾越”同等重要,“逾越”终究也是为了将来时更广阔的阅读愉悦。

主题阅读

这些年,我偏爱喜欢的读书方式是“主题阅读”,每年可能都会涉及若干个主题每种主题读上三五本甚至超过10本书,不仅过瘾,并且互相印证让你颇有些小领域专家的虚幻感。

至于主题的确定,我的主题基本都与历史有关,可能是某个大的历史周年;可能是读了本很有趣的新书从而在这个领域“延伸阅读”开来;或者是出于现实的关怀突然有了某种“问题意识”,而后通过读书去解惑;甚至也有可能是某部不错的历史剧和电影。

先说周年。2018年对内是大唐开国1400周年(618年),我读了《唐开国》、《大唐之国:1400年的记忆遗产》、《行走大唐》、《唐宪宗传》、《未完成的中兴 : 中唐前期的长安政局》、《长安与河北之间》等等。于赓哲的《唐开国》和葛承雍的《大唐之国》最为应景,前者可以当作正史版《说唐》来看,从头打到尾,后者偏重典章文物,图片很美,价格很贵; 陈尚君先生的《行走大唐》是本集子,写人物尤其有趣,郭子仪唐太宗冯道都有新见,“争议性”话题性十足;《唐宪宗传》、《未完成的中兴 : 中唐前期的长安政局》和《长安与河北之间》这三本都是写中晚唐的,聚焦于藩镇,尤其是仇鹿鸣的《长安与河北之间》,在他那本惊才绝艳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之后期待已久的新书,与李碧研前几年的的《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可以同题阅读,有效的刷新一下你对藩镇时代的各种偏见。

20.jpg
仇鹿鸣的《长安与河北之间》

2018年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终战100周年,其实4年前,一战爆发100周年时我已经借机畅快的读了一波,但既然又逢周年,出版社又出了不少新书,我就又来了,读书很多时候不就是找个理由么。有了4年前的基础,特别是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打底,我这次读一战史时就随性了很多,没有了读“通史”的压力与自觉,主要聚焦了三大帝国(德意志帝国、哈布斯堡王朝、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德国这边主要看了《金与铁:俾斯麦、布莱希罗德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沉重的皇冠:威廉二世权谋的一生》、《俾斯麦:一个普鲁士人和他的世纪》、《钢铁帝国:普鲁士的兴衰》。《俾斯麦:一个普鲁士人和他的世纪》这本最有阅读快感,尽管这本书对俾斯麦的评价很“平衡”,但看书的几天里俾斯麦就变成了我的偶像,其间兴致大发的又去重新翻了翻《思考与回忆:俾斯麦回忆录》。

相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积贫积弱打仗不行主攻文艺的奥地利帝国(哈布斯堡王朝)才是我的白月光,恰巧这两年出版社竟然也给了这个冷门帝国不少出版机会,我一口气读了《哈布斯堡王朝:翱翔欧洲700年的双头鹰》、《帝国的背影:哈布斯堡王朝》、《哈布斯堡的灭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奥匈帝国的解体》。特别是最后一本,甲骨文版的《哈布斯堡的灭亡》,看完颇有些黍离之悲,对哈布斯堡有了对宋朝似的同情与爱戴,此时再去重温《昨日的世界》,你更能理解茨威格对这样一个老大帝国为何爱得深沉。

奥斯曼帝国史是我这几年最喜欢的题材之一,考虑到2018年埃尔多安先生的各种作死,这一年读起书来特别有感觉。《土耳其的崛起》、《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奥斯曼帝国的终结》和《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1914—1920》这几本都很有意思,崛起、衰亡和全史都齐活了。重点推荐一下《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和《奥斯曼帝国的衰亡》,前者让你对这个顽强的帝国心存敬畏,几起几落;后者让你惊叹于这个国家竟然有如此“漫长的告别”,死而不僵。还有一本延伸出去的书可以提一提,《瓜分沙洲:英国、法国与塑造中东的斗争》,很容易让你想起前些年曾大红大紫的那本《阿拉伯的劳伦斯》。

21.jpg
帕特里克·贝尔福的《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虽然不是很喜欢看盗墓小说,但盗墓小说的确成功的引发了我对考古题材的长久兴趣,特别是和古墓有关的考古。2018年,《考古四纪》、《鼏宅禹迹 : 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和《蒙古国纪行》这三本书让我很是过了一把瘾。《鼏宅禹迹》很硬核,对夏王朝的存在鲜见的旗帜鲜明,“你见或不见,夏代就在那里”;《考古四纪》里有很多古墓,甚至有一篇就叫“盗墓笔记”,不过自然没小说里那么精彩;《蒙古国纪行》是本有旅行味的田野考古笔记,事无巨细,很多精彩藏在日常与人情之中。还想说的两本是《清皇陵地宫亲探记》和《皇陵埋藏的大清史》,作者都是曾任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研究室主任的徐广源,我只想说,这是我看过的“考古”书中离奇程度最接近于盗墓小说的,作者文笔虽一般,但也架不住他个人过于显赫的“探墓”经历啊,参加过裕陵(乾隆帝陵)地宫的清理工作,亲手找到了容妃(香妃)的头颅骨,亲手整理过慈禧的遗体,然后……作者在书中竟然把皇家牌的骷髅骨亮闪闪的放在你面前,我在猝不及防中……惊喜极了。

最后说影视剧。去年最火的历史剧是同题剧《延禧攻略》和《如懿传》,我一边三心二意的追剧,一边就去看了很多很多书,以至于我到现在都对乾隆后宫的那些后妃难以忘怀。先是乾隆,乾隆我们谁都很熟,本不用特别看什么书,但我突然发现完全不了解乾隆的后宫,似乎“后宫史”不是历史一样,然后我就恶补了张宏杰的《乾隆:政治、爱情与性格》、金满楼的《皇城秘史:乾隆和他的妃子们》;而后对紫禁城再次萌发了难以抑制的兴趣(似乎每两年都要爆发一次),不仅出差时去了一次,专程拜谒了延禧宫,并且顺势读了很多有关图书:《故宫的隐秘角落》、《故宫藏美》、《故宫退食录》、《紫禁涅槃:从皇宫到故宫博物院》、《天子的食单》、《明清医事》。尤其要说的是朱家溍先生的名著《故宫退食录》,以前翻过但没细读,这一次竟然羞耻的被一部肥皂剧吸引得重读,真是太唐突朱先生的在天之灵了,最巧的是,年末中华书局突然出版了朱先生女公子朱传荣的《父亲的声音》,一口气读完,真心觉得是由一部肥皂剧引发的奇妙缘分。

22.jpg
朱家溍的《故宫退食录》

我还想隆重推荐一本“小书”:《紫禁城很有事:明清宫廷小人物的日常》,也是在这个期间读的,本想随便翻翻但谁料特别有惊喜的书,来自台湾的作者王一樵先生从清代大内档案中翻出了很多八卦:紫禁城护军酒醉闹事,皇帝亲自过问案子;紫禁城满人护军家中被高利贷所逼,故意自残强行制造告御状机会。读这本书时,你会觉得皇上在治国平天下之前,还真的要很辛苦很琐碎的去“齐家”啊。

随性阅读

主题阅读是一种理想的读书状态,更多的书当然就是在随性散乱的状态下看完的。我大致再列一些2018我给我印象很深的书,未必是多么好的书,但的确是一些让我在2019还能记得的书,我会尽量多选一些个人化好恶的书,毕竟,像《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和《袍哥》这种书的好已然是众望所归,特别是如果我无法提供很特别的感受的话。

中国史

《秦汉史论丛续编》:我非常喜欢刘秀,超过中国历史上的任何皇帝,而刚好这本书里有一篇关于光武很棒的论文。

《发现燕然山铭》:辛德勇先生可能算是这些年国内历史学家中最亲民的了,不仅在个人公众号里对读者评论尽量条条都回,而且著作选题也非常有“公众史学家”的范,之前有《海昏侯刘贺》,现在有《发现燕然山铭》,都是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具的著作。无怪乎有辛神一说。

《宿命三国》:非学院派作者在三国这一块的造诣都这么深不可测了,写个三国,视野都在先秦两汉,动辄就是“秦制帝国”、“军功集团”、“士族豪族”这些很有解释力的学术大词,非常不错,就是装帧印刷质量寒碜了点。

《南北战争三百年》:2018年读书的最大惊喜之一。关于战争,中国史书的记载向来是语焉不详,缺乏细节,尚谈权谋,轻视技术与装备,这一传统甚至一直影响到了现在。而李硕的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告诉我们“古代的战争究竟怎么打”的书,帮你从《三国演义》里的逢打仗就是防火,逢打仗就是单挑的魔幻世界中走出。

23.jpg
李硕的《南北战争三百年》

《南望:辽前期政治史》 这种书就很难多说了,好比小众文艺片,你如果喜欢看辽金史,就会觉得很好看,特别是这本书的确也在尽量避免学术腔。我的辽金史兴趣是被刘浦江先生的书带起来的,如果他不是走得那么早,喜欢辽金史的人真是有福了。

《宋徽宗》:某种程度上算是一本帮宋徽宗洗白的书,作为美国人的伊佩霞可能是过于缺乏中国人式的国仇家恨了。书当然算是一本好书,但我更喜欢她的《早起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更有冲击力。

《南宋行暮》:由于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本再版书,所以出于技术原因被很多书榜“遗漏”了。但虞云国先生这本书真是极其好读,你可以说这是一本“通俗写史”书,因为的确就都是故事和段子啊;但也是一本微言大义的心血之作,书中有大量精要的史论,看着那些权相们带着南宋末日狂奔而不自知。

《曾国藩传》:有点把曾国藩当成王阳明来写的意思,总之我看完对曾国藩就更崇拜了,虽然过于 “曾氏精神原子弹”了。不过,如果你看过同为张宏杰所著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三部曲之后,除非你特别喜欢曾国藩,这本书也未必要买了,精神内核基本相似,如果二选一,《曾国藩传》更体系化一点。

《旭日残阳:清帝退位与接收清朝》:桑兵大师的新书,特别喜欢最后一篇“孙中山与逊清皇室的交往”,既有点历史的滑稽,也让你明白大炮加冲动人设的孙中山其实也有老成谋国的一面。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书名有点过于向畅销书靠,但书真是一本好书啊每个朝代用一种器物带着展开,视角新得让你猝不及防,跨学科的化学反应之强大我算是见到了。

世界史

《巴尔干两千年》:算是2018看的最后一本书了,书中阴沉的基调让我都不想在当天跨年了,第一次知道历史游记可以这么写,这么深沉这么纵横捭阖这么视天下英雄为无物,如作者卡普兰所说,“游记的写作应当成为一种以最为活泼的方式来探讨历史、艺术和政治的技巧”。

《罗曼诺夫皇朝:1613-1918》:算是去年看过最有意思的世界史书之一了吧。西方作者写史的最大魔力在于,总能把人物写得充满人性光辉,看得你几乎对书中每一个沙皇充满同情,哪怕书中同时也在很如实的告诉你他们的愚蠢与残忍。书中最好玩的地方是,大量爱情(婚外情)的桥段,把好几个沙皇写得和痴汉一样。

24.jpg
西蒙·蒙蒂菲奥里的《罗曼诺夫皇朝》

《克里米亚战争》:也算是沙皇题材了,不过这本书更多的告诉你沙皇是多么的一根筋和昧于时势, 为了宗教情怀不惜赌上国运。这本书最大的好处是,没有什么好人,英法和奥地利帝国也是各怀鬼胎。提醒一句,打完这仗,英法俄就要都对大清国动刀了,是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帝国英雄:布尔战争、绝命出逃与青年丘吉尔》:中国公众了解的丘吉尔基本都是电影《至暗时刻》中的战时首相丘吉尔,看书多的应该也会知道他在一战时做海军大臣时登陆土耳其铩羽而归的落魄,但《帝国英雄》这本把布尔战争时代的青年丘吉尔写得和007一样扣人心弦,甚至怀疑是编出来的,因为是在太好看有戏剧性了。

《作家、水手、士兵、间谍: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秘密历险记》:如果你喜欢丘吉尔这一本,多半也会喜欢海明威的这一本,一样的离奇,一样的历险,不一样的是,此时的海明威,已经不是《流动的盛宴》中那个单纯的巴黎浪荡青年了。

《教宗与墨索里尼》:关于这本书写的一切,你看前基本都不知道。看见教宗和墨索里尼勾心斗角,你会觉得这个世界还是有救的,特别是书中经常有意无意的暗示你,如果教宗如何如何,二战可能九不是这个样了。

《石山本愿寺之战:织田信长与显如的十年战争》: 现在你到日本都可以感受到本愿寺的影响,因此你就更可以知道,在宗教信仰更为强大的战国时代,一个佛教宗派对织田信长发动“圣战”时,是如何的惊心动魄,如果不是他们,织田信长可能早就“统一”日本了。

《明治天皇》:2018年是明治维新150周年,真的是一本太及时的书了,那么厚,却几乎可以一口气读完。天皇,或者说更为特殊的明治天皇,在日本政治中究竟起什么作用,这本书算是可以给你一个最好的答案了,虽然答案是很模糊很暧昧。

25.jpg
唐纳德·基恩的《明治天皇》

《国王的两个身体》:一本期待已久的名著,坦白说,不是那么好读,需要挑战和逾越。倒是可以和同为去年出版的《国王神迹:英法王权所谓超自然性研究》一起读。

《美国秩序的根基》:又一本硬核书,和《国王的两个身体》一样,很严格说来不算是一本历史书了。作者为美国人“制造”了一个很宏大的政治传统和文明传承人的荣誉:西方文明的火炬,如果历经三千年,过手耶路撒冷、雅典、古罗马、英国,最后命定一般的传递到美国选手手中。

其他

为了告诉大家过于偏食,只读历史书是不对的,我专门绞尽脑汁的列了这一条,主要为了教育我自己。

《黄昏清兵卫》:去年译林推出了一整套藤泽周平作品集,极其让人有带回家的冲动。我重点看了李长声先生翻译的两本:《黄昏清兵卫》和《隐剑孤影抄》。在藤泽周平笔下,你固然可以会感受到江户时代末期的破败,但更会打心底里去亲近这些上班族一般的日本武士,他们平日和我们一样庸碌平凡,但是书中总是会给他们提供一些挥刀的高光时刻,而后再次人海一身藏。

26.jpg
藤泽周平的《黄昏清兵卫》

《沈从文的前半生》:不多说了,几乎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好书。虽然沈从文的恋爱故事,偶有“渣男”影子哈。作者张新颖先生去年还出了一本《九个人》,我当作历史书看完了。

《重读八十年代》:改革时代的文学故事,作者识众多文学英雄于微时,书中有交往,有段子,也有兼具小心翼翼和大胆的作品评论。

《鱼翅与花椒》:年末逢人就推荐的美食书。和舌尖系列及《风味人间》一样,这本书除了美食之外,还有英国女生扶霞在中国的浓浓人情故事,其中许多灵光一现的中西文化冲突,可以看作美食版的《寻路中国》或者《江城》。

《正义与幸福》:去年下功夫正经读过的唯一一本政治哲学书。我之前说过人的阅读需要自我挑战,这本书就是了,毕竟,你不能永远满足于《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样的轻哲学,以及各种哲学家的段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8 07:51 AM , Processed in 0.0809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