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9|回复: 0

[百家杂谈] 愿你新年遇上的每支圆珠笔,都流畅滑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3 08: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愿你新年遇上的每支圆珠笔,都流畅滑顺

2019-02-04  卢小波  大家

导读

为什么中产阶级,从来就习惯于低质圆珠笔?这就像多数乘航班的人,都买得起商务舱,但凡没想着去买的,就没有中产心态。




再好的地方,也有欠佳的服务。

在东京新宿的一个柜台,我就遇上了冷面孔。那位疲惫的女柜员,问她什么都是摇头。一时没法知道她的摇头,是在表示听不懂,或是在示意否定。

一眼瞥见她手上的圆珠笔,拿过笔写了两个汉字,局面顿开。至此,她只需看着汉字,点头摇头就行。我一边写字一边轻叹,不止是感叹汉字的伟大,也是因为那支圆珠笔,顺滑得令人吃惊。

此后一路旅程,汉字派上了大用场。让我难忘的是,在日本任何一处,只要拿起他们的笔,就畅爽无比。每支圆珠笔,都滑溜得能在纸上跳舞。对于笔尖滞涩,而不得不“力透纸背”的国人,绝对是个新体验。

这些圆珠笔何以如此顺手?某天用过笔后,一闪念想起看过的报道,日本是圆珠笔关键部件——笔尖钢的全球唯一产地啊。

40.jpg

回国后,查了查资料才知,说日本是唯一产地已经不对。2017年1月国内媒体报道,太原钢铁集团在数月前已研发出笔尖钢。

再往前推,2016年1月,总理提出,我们的钢铁产能过剩,但为什么连圆珠笔所用的钢材还要进口?这就是著名的“圆珠笔之痛”。

也因此,从2016年1月到2017年初,各类媒体的“圆珠笔之问”,铺天盖地,一整年没有停过。可惜,时至2019年,我们手上的圆珠笔,还是不太好用。反倒是关于圆珠笔各类文章之多,足可以来一个“洗稿之问”。

再上溯至更远,圆珠笔还有更精彩的故事,那是一条小径分岔的复杂的路。

http://mat1.gtimg.com/joke/shany ... repeat_x3.png") left top repeat-x;">一场40年前的“圆珠笔之痛”

40年前,也有一场“圆珠笔之痛”,发生在福建厦门。

1980年10月,厦门日报就此作过长篇报道。对照一下后来上升至国家层面的关注,此事更显得意味深长。

1979年4月间,厦门圆珠笔厂濒临破产。供电部门先后对工厂停电52天。厂里欠债82万元,到4月发工资时,银行再也不肯借钱了。最后,这个建厂23年的国营企业,向一家搬运公司借来1.5万元救急。

当时,厦门百货站和厂的仓库,共积压这个厂生产的圆珠笔300多万支、笔芯600多万支。百货站不得不对厂里宣布停止收购。在计划经济年代,这意味着工厂的路子走到头了。

关键时刻,关键人物出马。

1979年,天津作家蒋子龙写下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轰动全国。乔厂长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拯救了一家重型电机厂。

同样是1979年,厦门圆珠笔厂也来了一位厂长。人物身份符合时代风格,是部队转业干部,二级残疾军人。记者对他外貌的描写,也符合时代审美:“身材高大、脸孔严峻、剑眉紧锁而两眼炯炯有神。”

厦门日报的这个长篇通讯,题目叫《李培军治厂记》。看得出,题材和写作风格,都受到《乔厂长上任记》的极大影响。那个时代,需要先知式的英雄改革家。40年后再看,李培军厂长对产品质量的执拗,对市场变化的敏锐,仍旧没有过时。

41.jpg
《李培军治厂记》。图片可放大查看

这一场“圆珠笔之痛”,是计划经济造成的产品饱和、滞销吗?这位外行厂长,进厂两个月,一言不发,只作调查。

1979年,全国共有圆珠笔厂38家,总产量2000多万支。除上海、杭州、南京、天津、广州等几家大厂外,其他工厂规模都比厦门圆珠笔厂小,还有五六个省份没有圆珠笔厂。厦门圆珠笔厂在福建省属于独家经营,产量约占全国的二十五分之一。从全国看市场,圆珠笔好卖得很。

厂长以顾客身份,走访市区各家百货柜台,居然看不到1支本厂出产的圆珠笔和笔芯。问售货员,回答是:“请你问厦门圆珠笔厂吧!”

报道中这样写道:

“身为厂长,他好像当众被人打了一耳光,脸上顿时火辣辣的。特别不能忘怀的是,当他多次到负责收购本厂产品的厦门百货站联系工作,亲眼看到这个单位连开发票也不愿使用本厂圆珠笔。身为厂长,他如被人当头一棒,连心脏也因为痛苦而颤抖起来了。”

圆珠笔质量太差,笔芯总是漏油或不出油。问题在于圆珠笔头钢珠有误差,套住钢珠的那个环槽口径不精确,墨水品质也不稳定。

40年后,全国共有3000多家圆珠笔厂,产量400亿支。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笔大国,但“圆珠笔之痛”的病因,解决了吗?当年圆珠笔的钢珠和环槽,当年是厦门圆珠笔厂自己研发制造。时至2017年,我全国90%的球座体(环槽),以及80%的墨水,变成了依赖进口。

40前的厂长的眼界,当然比不上今天的总理,但心情和目标是相通的。而且,他对“圆珠笔之痛”的诊治思路,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对头的。

http://mat1.gtimg.com/joke/shany ... repeat_x3.png") left top repeat-x;">200万粒钢珠200万次浪费

1979年8月,轻工业部举行“全国三笔质量考核评比会”。在这一年评比中,厦门圆珠笔厂生产的“110”普及笔,荣获全国第一名。“108”中档笔荣获全国第四名,共获奖金2000元。

在中档笔中,“777”这个品种,每支售价1块多钱。要知道,那时候最低级别的25级干部,1个月的工资才37块钱。所以,“777”利润惊人。1979下半年,厦门圆珠笔厂生产出32万支,盈利6万多元,一下子打了个翻身仗。

这位新任厂长,是从班组的生产工艺抓起的。

“这个厂有个钢珠班,是笔芯工段,全厂生产的关键工序之一。这个班生产出来的钢珠,比芝麻小得多。每粒钢珠的大小误差,要求不得超过一根头发丝粗细(6——7丝)的七十分之三。全班生产的工艺流程,从原材料检验,直到成品验收入库,共分16道。每道流程,本来都有严格、精细的技术标准。不管哪一道工艺流程出偏差,都将造成成批成品报废。”

42.jpg

“这家工厂每月需要200多万粒钢珠。可是钢珠班质量不过关,不仅造成原材料大量浪费,有时竟弄到一个月内没有一粒钢珠可用。”

李培军厂长是如何提高钢珠质量,这里略过不表。简单说,最后厂里修订了一部规程——《钢珠工艺规程》。

40年后,中国已解决钢珠问题。那个钢珠,现在叫碳化钨球珠,我国不但满足了自身制笔业的需要,还可以大量出口。

圆珠笔的球座体,俗称碗口,就是套住球珠的笔尖环槽。1979年,李培军厂长是下了大功夫的。

“环槽口径的技术要求非常精细,只要偏大一丁点儿,就会造成笔芯漏油;反之,又造成笔芯不出油。可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在应当选定何种数据的环槽口径这个技术性极强的问题上,厂技术股与笔芯工段之间,意见不一,各持己见。”

报道描述,李厂长调集全厂技术骨干,实验数十次,经过精密仪器校正,选定了最佳数据,确定了精确的笔芯铜头环槽口径。

40年后看,厂长当年的确找到了症结,但没有解决问题。那个环槽,也就是球座体,对钢材的韧性要求极高。加工精度,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这两个问题加起来,只有日本能够解决。以精细著称的瑞士,也有设备,但钢材还是靠日本。

43.jpg
圆珠笔《火影忍者》,图源网络

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少年,上衣口袋常有一小块蓝色墨渍。那是钢笔漏水造成的,那个年代主要用钢笔。

等到书写工具升级换代,大家不再用钢笔了,这个“圆珠笔之痛”,才大面积发作。

2010年,一位专家给全国政协领导写信,反映圆珠笔头大量依赖进口的情况。全国政协组成调研组,赴浙沪两地专题调研。

2011年,科技部启动国家重点项目,展开攻关。

2016年1月,总理催问笔尖钢的研发进度。

2016年3月“两会”期间,科技部长万钢委托高新司负责人,向记者解说圆珠笔尖的攻关情况。

2016年9月,太原钢铁集团经5年攻关,终于生产出笔尖专用钢材。

2017年1月,宁波贝发笔业对国产笔尖钢生产的笔芯,进行第6轮极限试验。

2017年1月,业内专家说,笔头企业已开始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未来两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44.jpg
2017年1月新闻:中国企业耗时五年造出圆珠笔尖,且在未来两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未来两年?那不就讲的是现在么,不就是2019年么?

为什么我对国产圆珠笔的进步,至今无感?为什么拿10支笔,也遇不上1支好用的?

http://mat1.gtimg.com/joke/shany ... repeat_x3.png") left top repeat-x;">一支可以连写2公里的圆珠笔

2018年上半年,一部叫《美好生活》的电视剧火爆上映。剧集中,有几支圆珠笔,起到了推动情节的作用,颇得观众共鸣。

在剧中,张嘉译扮演的徐天盼着与牛莉扮演的妻子小白离婚。两人好不容易来到民政窗口,在签字的关键时刻,圆珠水笔怎么也写不出字。正在此刻,小白出去接了一个电话,徐天赶快试了试笔,咦?好好的,能出水。然后,小白回来接着签字。见鬼,笔又不出水了!小白把笔一扔,改了心意,不离了!所以,在第二次去离婚时,被圆珠笔吓坏的徐天,带了五六把一口袋的笔。

45.jpg
《美好生活》剧照

这种圆珠笔断线、不出水的破事,哪个中国人不常碰到啊?比如我,有一位聋哑人好朋友,见面只能笔谈,往往一写就得十几页。每次相聚,口袋里不装两支笔不能放心。

在报社编辑中心上夜班时,有一晚,有位叫小杜的女同事,送了一支圆珠笔给我。她炫耀着说,这可是德国产的哦。一用之下,果然再不能释手。

那个编辑大厅面积很大,改大样时,经常是走到哪儿,笔就忘到哪儿,经常四处找笔。但对这支笔,恨不能挂在脖子上,再没有丢过。用了一段相当时间后,估摸着墨水该用完了吧?颇有倒计时的不舍。奇怪的是,它似乎总也用不完。那种时刻准备它断线、枯竭的感觉,很是难忘。

在写此稿查资料时,才发现赠笔的同事搞错了产地。它是法国的BIC,在世界十大圆珠笔品牌中,排行第三。

宁波贝发笔业对太钢生产的笔芯,进行极限试验的要求,是连续画写800米不断线。而且,不能由深到浅,要前后一致;出水的均匀度,笔尖的耐磨度,不能发生变化。

那么,我用过的法国BIC,日常是什么质量要求呢?连续2公里不断线!一想到,我用它写了2公里而不自知,就有一种猪八戒吃人参果的感觉。

http://mat1.gtimg.com/joke/shany ... repeat_x3.png") left top repeat-x;">提高生活品质,也可从圆珠笔开始

46.jpg

“圆珠笔之痛”正在缓解,但即便彻底治愈,也值得一再思量。

当年,在厦门圆珠笔厂,工段班组无章可循,甚至有章不循。工人全然不把什么规章制度和操作要领放在眼里。换成今天,这样的工人,早就被砸掉饭碗了。40年过去,圆珠笔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已与先进国家同步,但工人的职业精神,有无同步?

有个业内专家说,他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在笔头的生产线上看到,一个中年女工,从工位里拿出笔头清洗好,再到边上的检验台做记录。她每次只记一行,字迹很小。

专家感叹说,那个厚厚的本子,已记了大半本,估量这种记法,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记到这么厚的。而中国企业,员工流动快,积累不够,经验不够,技术含量不够。以这种差距,怎么能难培养出专心致志的工匠?

47.jpg

当然,也不妨以更广的视角,来观察这漫长的“圆珠笔之痛”。

我认真猜了一下,也许《大家》上的几位朋友,也会有不同的见解。毕竟这是观念开放的时代,毕竟这只是一个经济命题。

比如,经济学博士刘远举会不会说,全球化产业链条的分工这么细致,我们是不是在圆珠笔的生产上,也要这么大而全?全球圆珠笔制造,都依赖日本笔尖钢,我们何以不能依靠?贸易上封锁什么都有可能,封锁圆珠笔尖?不可能嘛。

比如,长于中产观察的张丰,会不会感叹,中高档圆珠笔并非买不到。为什么中产阶级,从来就习惯于低质圆珠笔?这就像多数乘航班的人,都买得起商务舱,但凡没想着去买的,就没有中产心态。消费促进供应,高档笔在市场不受关注,正说明中产还没有发育好。

至于我,身为厦门的媒体人,很想听听李培军厂长40年后感想。可惜厦门圆珠笔厂,如今已不存在,所以一直没有打听到他的消息。

己亥年已至,发个小愿望:新年祝每人手里的圆珠笔,都流畅顺滑吧。百姓的生活质量,不正是由圆珠笔这类小细节组成的吗?这么一想,我的新春愿望,也不见得小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6 02:06 PM , Processed in 0.05689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