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11|回复: 0

牛车不动的时候,是该打牛还是打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6 0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牛车不动的时候,是该打牛还是打车?
原创: 仁禅法师  净土解行  今天

5.jpg
微信图片_20190406141738.jpg


  依唯识法相释“信心所”

     “信、愿、行”这些概念其实都不是局限于净土的,唯识宗的《成唯识论》中就有对“信”的解释,也就是“信心所”:

      “云何为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

      什么叫“信”?什么是“信心所”?要注意,现在有些学净土的人以为:“我相信净土法门,也发愿往生,也在念佛,那我就是有真信切愿了。”这其实是不一定的。这样的认识非常肤浅,是大错特错的。你去对照一下《成唯识论》对信心所的解释,看看自己是否相合呢?“信”必须要在胜解的基础上,是胜解信、深忍信。

      下面我们就来看对“信心所”具体的解释。

     “于实德能”,“实”就是实有,相信三宝是实有的、真实的;“德”就是功德;“能”,三宝有能救护我们的功能,我们众生依三宝能得到救护、得到利益。

      “深忍乐欲”,“深忍”就是胜解,也就是胜解心所,是信心所的因,信是在胜解基础上的;“乐欲”就是欲心所,也就是信愿行的“愿”,是真正的愿,这是信心所的果,有了信心所自然就会生起欲心所,自然就会生起欲求、希求。

      “心净为性”,这是信心所的本体。“信心所”以这个本体为中心;因是“深忍”,也就是胜解心所;果就是“乐欲”,欲心所。

     “对治不信”,信心以“心净为性”,就好像水清珠能清浊水一样,可以对治不信之心,破坏不信等恶法。

      “乐善为业”,有了信心自然就会乐于修持善法。

      这样我们就知道,信心所的因是“深忍”,也就是胜解心所。

      那什么是“胜解心所”呢?下面我们再根据唯识法相介绍一下。

      《成唯识论》:“云何胜解?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谓邪正等教理证力,于所取境,审决印持。由此异缘,不能引转。

      “于决定境印持为性”,首先这里是“决定境”,不是不定的;而且内心还要对它“印持”、忍可、认同。

      “不可引转为业”,胜解是不可引转、不可改变、不会退失的。

      “谓邪正等教理证力,于所取境,审决印持。由此异缘,不能引转。”这是讲胜解的产生。“邪正等”,说明胜解有邪胜解、正胜解的差别,有邪、正二种胜解。“教理证力”,“教”是教证,“理”是理证,这两个是比量;“证”是现量。或者也可以解释成:“证”是现量,“理”是比量,“教”是教量。我们一般修持主要是依教理,毕竟现量是不容易的。特别是修净土法门,你想要通过现量见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来生起信心很不容易,一般主要还是通过教量、比量抉择。

      这样我们就知道,胜解心所是通过教证、理证抉择的,并且是“于决定境印持为性”,是决定境,不是不定的。首先是决定境。同时你内心还要对“决定境”深信无疑,对这个决定无疑的道理要“印持”,忍可、认同,不要怀疑,达到不可引转,不会轻易随外缘而改变了,这就叫胜解。怀疑、犹豫的状态是没有胜解的。

      对我们学净土的道友来说,通过唯识的法相名词解释几个心所的定义非常重要,这样才能非常精准、细致地了解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三资粮。通过唯识宗的解释我们就知道,这里的“信”不是这么容易的,实际上是指胜解信、决定信。

微信图片_20190406141743.jpg


  依教证明信之重要

      下面我们来看《彻悟禅师语录》:

      “行之所以不猛,由愿不切。愿之所以不切,由信不真。总之生真信难。信果真矣,愿自能切。愿果切矣,行自能猛。真切信愿,加以勇猛行力,决定得生净土。”

       “信愿行”三资粮中,后面的“愿、行”是由前面的信生起的。如果你的行不猛,其实是因为愿不切;愿不切,又是因为信不真。追寻源头,最后就要推到信心上。“总之生真信难。”真信是第一步,从源头上生真信是很难的。既然很难,那我们就更要在这里花功夫,要好好地闻思抉择。

      你的信心如果是真的,那愿自然就会恳切,信真自然愿切;愿切了,那你的念佛行自然就会勇猛精进。这里彻悟禅师把这个道理说得非常透彻明白。

      许多人之所以念佛时而精进、时而懈怠,就是因为信愿不够。但是他自己不明白,或者怪道场不好,或者怪身边的人不好,认为“都是他们总破坏我、打扰我”,然后就到处找地方。他不知道,实际上根本原因是自己的信愿不够。

      “真切信愿,加以勇猛行力,决定得生净土。”如果你有真信切愿,自然就会有“勇猛行力”,那当然就决定得生西方。

      下面再看蕅益大师《灵峰宗论》,以比喻来说明:

      “信愿如目,众行如足。信愿如牛,众行如车。信愿如棋之有眼,众行如棋之有子。故信愿行三,虽缺一不可,而尤以信愿为主为导也。

     “信愿如目,众行如足。”信愿就像眼目,是智慧;众行就像脚。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中就解释:“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信愿是慧行,“行”是行行,要目足并运、解行相应。

     “信愿如牛,众行如车。”牛车不动的时候,你是打牛还是打车呢?我想没有人会笨到去打车。“信愿行”的“行”就相当于车,是由“信愿”这头牛拉着走的,所以你要在源头上、信愿上用功,要打牛,而不要打车。

      但是我们看一看,现在绝大多数的念佛人都是在打车,而不是打牛。多少年以来,他一直都是仅仅在一句佛号上作文章,拼命地念,却不知道在闻思净土教理,断疑生信,产生信愿上用功,这就相当于打车而不打牛,是非常颠倒的。

      “信愿如棋之有眼,众行如棋之有子。”下围棋一般要有两个眼,这样即使你被包围了,如果对方填到你的一个眼上,那他自己就死,不会杀死你。如果没有眼,那你的棋就会被杀死,没有出路。信愿就像围棋的眼,非常重要。

      “故信愿行三,虽缺一不可,而尤以信愿为主为导也。”虽然信愿行三如鼎三足,缺一不可,但是三者也有主次,还要看哪个是最重要的,是根本。蕅益大师这里就说:“尤以信愿为主为导也。”信愿是主,行是次。信愿“为导”,就像牛;行是车。由信发愿,由愿导行,所以信愿为根本。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应该如何修学净土法门。你要在“为主为导”的信愿上用功,在根本上用功。这一点非常重要。

仁禅法师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讲记》


6.jpg

往期精彩



2.gif
3.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0 05:09 AM , Processed in 0.07368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