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7|回复: 0

[军事] 宏亮瞻局|挣扎的野心:日本军用航空工业透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2 0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宏亮瞻局|挣扎的野心:日本军用航空工业透视(上)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19-07-12 06:55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日本曾经是一个航空工业大国,这毫无疑问。然而这段辉煌的历史到1945年却戛然而止。尽管战后日本很快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经济、工业与科技成就,但其航空工业却始终没能恢复元气——显然,这与其作为战败国和被占领国的政治地位是分不开的。
不过原因恐怕又并非如此简单。美国固然不希望看到日本重建可能带来现实威胁与市场竞争的航空工业,但日本自己的态度又如何呢?事实上日本战后的一系列航空自研项目尽管在宣传口径中非常高调,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又总是三心二意,这的确让人费解,我们也许能从被长期政治矮化后导致的心理矮化中找到部分答案。
1.jpg
F-3战机一些关键技术研制已经获得了突破
相对萎靡的日本航空工业
而无论具体原因如何,其结果就是当前日本航空工业的相对萎靡。
至上世纪末,在不算成功的F-2“平成零战”之后,日本军用航空工业进一步明晰了未来两大战略方向:一是通过引进与自研相结合的方式,试图在最前沿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领域取得突破,从而重建世界一流水平的战术飞机研发能力,并带动整个航空工业产业链升级,其核心项目就是F-35J(F-35日本版)和国产五代机;二是启动准战略级“大飞机”研制,为将来打造一支战略级“空军”奠定基础,其核心项目为P-1反潜机与C-2运输机。
在上述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日本排名前二的军工巨头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将承担相关项目的整机研制工作;而作为航空工业核心配套产业的发动机研发,则由石川岛播磨重工负责,后者不仅是日本目前唯一具备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研制能力的企业,同时还是重要的海军舰艇承包商。
然而,尽管上述企业都是世界闻名的工业龙头,尽管日本政府为相关项目投入了重金,但至少截至目前,日方上述两大目标的实际完成度均不算理想,这不禁让人想起当30多年前F-2战斗机最初立项时,也曾经被日本航空工业寄予了赶超世界的重大期望,而最终结果已无需赘言。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审视日本航空工业在F-35J、F-3、P-1、C-2等核心军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表现,来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同时这些项目实际达到的技术与性能水准也基本可以反映出日本军用航空工业目前的能力上限。
2.jpg
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的F-35A战机
放弃组装F-35
众所周知,防卫省对航空自卫队的下一代战斗机规划本来瞄准的是F-22“猛禽”,然而美国却拒绝将这款王牌制空战斗机外销。不得已,日本人只能再做其他打算。
2011年4月13日,日本的F-X未来战斗机竞标正式启动。应标者包括美国的F/A-18E和F-35A,以及欧洲的“台风”。防卫省对参与F-X竞标的机型实行百分制评估,50分为性能,22.5分为价格,22.5分为日本工业份额,5分为售后服务。最终F-35A毫无意外胜出,当年12月2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42架F-35A战斗机。
按照计划,日本将参与F-35的300个主要部件中40%的制造。目前日本已经放宽了军品出口限制,这样日本航空工业参与制造的部件可以整合到F-35的全球生产链中,也就是说在其他国家装备的F-35上也很可能有日本基因。洛·马公司建议日本参加机翼和尾翼的制造,并建议三菱重工在爱知县建立一座总装厂。但其实这些并不算什么,相比之下,另外两个竞标者更加慷慨。EADS愿意向日本提供“台风”战斗机95%的技术,波音也愿意提供“超级大黄蜂”80%的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从F-86F、F-4EJ到F-15J,战后日本虽然没有独立研发出一款战斗机,却一直保持了按技术转让许可从基本原材料开始制造整机的能力,但仅满足于制造F-35战机40%的零部件显然跟制造整机相去甚远,日本甚至放弃了F-35的国内组装权而只打算购买整机,就因为国内组装比直接买更贵。由此看来,选择F-35而不是未来国产化率更高的其他机型,至少从一个侧面表明日本政府其实对未来拥有独立战斗机研发能力的愿望并不像公开宣称的那么强烈,或者就是把宝押在了F-3上。
当然,尽管如此,与韩国在引进F-35时所受到的技术转让待遇相比,技术实力更强的日本显然在谈判中拥有更多争取权益的筹码,其接收F-35战机的时间也将比韩国早得多。
3.jpg
“心神”验证机是日本研制F-3战机的一块垫脚石
“第六代战斗机”
如果我们相信日本仅满足于40%的F-35国产化率是押宝国产战斗机,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日本航空工业能不能拿出这样的产品。
按照刚发布不久的日本2019年中期防务评估所披露的内容,继“心神”技术验证机后,东京决定继续推进自己的F-3型空优隐身战斗机计划。该型机仍然由“心神”的研制方三菱重工负责总体开发,并被日本定义为具备3I——即“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反应”——能力的所谓“第六代战斗机”。
据《简氏防务周刊》(以下简称《简氏》)报道,F-3的具体性能要求将在2020年预算中公布,并将在2021年正式立项研制,首飞时间预计是2030年。按计划,F-3将在2030年代中后期开始逐步取代航空自卫队现有的F-15J战斗机。日本电视台还曾在2018年3月展示了正在为F-3项目开发的XF9-1涡扇发动机和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特写镜头。该项目预计开发成本为5万亿日元,相当于约450亿美元。这意味着将来每架F-3的分摊成本很容易超过防卫省原本制定的200亿日元(约1.79亿美元)上限。
由于还没有正式立项,F-3的很多设计与技术细节仍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航空自卫队需要的是一款配备内置弹舱的双发战斗机。在此之前,日本媒体曾陆续发布过多张概念草图,从这些草图中不难看出,该型机的设计应该参考了诺斯罗普YF-23“黑寡妇”(在与YF-22竞标失败后下马),如集平尾和垂尾功能于一身的V型尾翼、S型进气道、槽沟形尾喷管等,不过F-3的尺寸稍小一些。
4.jpg
F-3战机主要用于取代F-15J战机
此外,相信F-3必然会采用一部分之前在“心神”上已经得到验证的新技术,如光纤飞控系统、智能蒙皮,以及“自我修复”系统。与一般的电传飞控相比,光纤飞控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快,之前在川崎重工的P-1固定翼反潜机上已经有所运用。三菱重工于2011年研制成功的“智能蒙皮”则由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复合陶瓷/碳化硅)制造,可以直接覆盖瓦片式相控阵雷达天线,从而大幅扩展雷达的探测视场,且自身辐射能量极低,不易被敌方锁定辐射源。而所谓“自我修复”系统,据称可检测并自动补偿飞行控制舵面的舵效损失。
《简氏》进一步指出,日本工程师正在为F-3开发一种人工智能技术,以优化数据流并减轻飞行员的操纵负担。3I中的“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反应”均可以归纳为网络中心战能力,即“猛禽”4S性能中的最后一个“S”。为此,日本一直在研究军用高速数据链来加强每个空中作战节点的信息实时梳理与分享能力。按照《简氏》的说法,这将有助于F-3未来对抗“数量占据优势的歼-20战斗机与轰-20隐身轰炸机”。(未完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8 07:45 AM , Processed in 0.1403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