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0|回复: 0

[财经] 别唾弃养儿防老,他们可能是你最后的依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7 09: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唾弃养儿防老,他们可能是你最后的依靠

2019-07-17  刘远举  大家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经济之声《财经名人堂》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


导读

所有的养老,其实都是年轻人供养老人。





敲黑板:

· 社保的底线是保证基本的生活,何谓基本的生活,却可能会随着社会状况而变

· 不愿意生孩子,其实是指望别人的孩子给自己养老,这是靠不住的

· 不敢生第二个,或者干脆一个都不要,但是,这个说法只是中产群体无意识的乐观

1. 社保还该不该交

最近,一条新闻在网上热传。据2019年4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未来30年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便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30.jpg

按照这个数据,人们推算了一下,如果按照退休年龄60岁来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没有到达退休年龄。于是,结论就是——80后很有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有概率存在领不到养老金的风险,80后还需要继续交社保吗?

中国实行以现收现付为主兼具基金积累制的统账结合模式。即工资的8%放到个人账户上,企业缴纳的20%用于社会统筹,现收现付,支付给退休人员。但是,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是从1992年才开始实行的,之前已经退休的老人和之前已经有工龄的人,都算作参保了,所以,当年收取的养老保险费(包括企业缴纳的和个人缴纳的)都用于支付当年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金还不够,还需要国家财政贴补,所以个人账户中并没有如制度设计的那样真正存有资金,这样就形成了空账的问题。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发展,退休的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相对变少,正如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表示,上个世纪90年代,大概是5个人养1个人,到2018年底已经下降到2.66养1个人。抚养比下降意味着缴钱的人少了,领钱的人多了,现收现付制度就会维持不下去。所谓养老金耗尽,其实是指的现收现付制度无法维系。但是,在现收现付制度之外,国家还有很多办法,比如,更多的人交社保;中央调剂制度,在地区间转移;财政补贴等。

所以,我们看到,随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否定了“2035年养老保险金将要用光”的说法,并且强调:“我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无论你是否对这个结认有信心,社保肯定还是要缴纳的。首先,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选项:上班就要交社保,不交社保,你的工作单位要被罚款。之前曾经有一个信号是,根据《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即我们常说的社保)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虽然这项改革在引发了企业的恐慌后,暂停执行。但无论如何,对于企业来说,不交社保,是有风险的。

其次,交社保并不是30年后才有作用,而是有现实的、即刻的作用。社保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这几个保险,不能分开交。失业保险有着繁琐的规定,一般用不上,工伤保险有可能用得上,至于生育保险、医疗保险,用到的可能性就大多了。一旦生了大病,医保能分摊掉很大一部分费用。

而且,在很多地方,交社保,与公民权利、居住便利息息相关。比如,办理居住证,肯定是要有社保记录的。最近,一些城市在“争夺”人才,本科生应届毕业生都要给2万的补贴,显然,这个钱不是一去就给,一定要求在当地工作,在当地交社保。还有些地方,孩子的读书也与家长的社保有关,要连续交满几年以上,孩子才有资格读书。而且,银行在做房产按揭贷款的时候也要看社保。

所以,社保中的医疗保险部分,的确是可以用商业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来替代医保的作用,但是社保的其他很多作用,是取代不了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想在现在的中国过上正常、体面的生活,你一定得交社保。

而且,社保的发放,是用国家信誉作为担保的,一定会发得出

但,能发出是一回事,发多发少又是一回事。

31.jpg

2. 乐观主义

2035年后的事,虽然是弹指一瞬,但感性中却又那么遥不可及,所以,舆论中虽然不是曝出类似新闻,但大多数人其实都是乐观的。虽然这种乐观非常盲目。

或许有人会轻佻地说,我们根本没想活到那个时候,最多70岁就去安乐死

说这个话的人,可能才20岁、或者30岁,他们会觉得40年后的事太遥远,或者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已经没有生存的兴趣了。但实际上,不用说40年后日新月异的医疗技术,那怕今天的60岁老人70岁老人,都有着充分享受生活乐趣的需求。他们相约跳广场舞;他们尝试着各种新鲜刺激的社交方式;他们结伴去旅游,足迹遍布东南亚、欧美;有些老人甚至还在继续着自己的事业。所以,现在号称能接受安乐死的人,到时候也可能说:“我都当了40年社畜,现在才应该开始享受人生。

还有些人不这么轻佻,但却很乐观。如果让100年前的人畅想今天的社会,乐观的人也许能想像到这样的情形:“那时生产一定高度发达,在自动化工厂里,机器自动生产出人们需要的一切,鳏寡孤独皆有所养。”这个判断其实并不离谱。现在国内最快的汽车生产线,引进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程度可达70%,产能已经达到一分钟完成一辆汽车的出厂。与此同时,人类的福利社会也初步建立起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全球范围也好,在一国之内也好,这样巨大的生产力和福利体系,并不是公平地服务于每一个人的。自动化生产线会去生产汽车,但却不会去生产给老人洗澡的自动洗澡机。指望机器或者人工智能,是只看到技术飞速发展,却没有意识到社会规律对生产力的分配机制。这是一种幼稚的乐观。

这种乐观,源于长期(被)形成的观念

中国曾经执行过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个政策是对养儿防老的挑战,所以,人们被告知“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久而久之,许多中国人在潜意识里树立了对国家养老体系的充足信心。

32.jpg
曾经的计划生育标语

不能说这种信心是盲目,就目前观察所得,对于现在已经退休这一代老人来说,这个体系是有效运转的。那怕是中国这样的高积累、低福利国家,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靠目前的养老金,支撑现在这一辈老人的生活,并没有出多大问题。再加上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资产增值,在这个环境中长大的一代人,越来越倾向于相信,自己到了老年时,既有社会福利可以依靠,又有家庭资产积累托底,应该能不依赖子女活得很好。

经常听到很多从70后到90后的年轻人表示,养儿防老的观念过时了,这种观念的改变,既是国家政策的宣传深入人心的结果,又是时代变迁带来的财富结构变化的结果,也是当前养老体系正常运转带给人们可持续的想像结果。

是的,在人口红利的时代,当前的养老体系是行之有效的。

但遗憾的是,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支撑这一信念的人口结构基础动摇了。

3. 社会养老的本质

所有的养老,其实都是年轻人供养老人。

本质上,养老是一个“用自己的劳动换来储蓄,再去购买新一代年轻人劳动成果”的过程:上一代人年轻的时候,把劳动变为钱储蓄起来,一部分交社保,一部分变为资产放在那里,到了年老的时候,或者把现金、社保取出来,或者把资产出租、变卖换成现金,最后,用这些渠道的所得,去购买年轻人生产的产品或服务。

在今天的中国,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一方面,居住需求会有所下降,相应地,房租会下降,房子也会变得越来越便宜。另一方面,由于劳动人口的减少,年轻人劳动的价格,各种养老所需的服务的价格也会不断上涨。于是,老人年轻时准备的,现在看起来很值钱,租金很高的资产,比如房租收入等等,在飞速上涨的工资面前,换不了多少年轻人的劳动,其有效购买力都会大打折扣。这个时候的办法,就是出去劳动。这一点,正是当下韩国与日本的现实。日韩老人高龄工作的现象并不罕见。

33.jpg
家里有房,未必能保证你有尊严地养老

如上所述,正因为随着老龄化,资产转化为劳动的折损率很大,所以,储蓄资产(包括动产与不动产)已经不是有尊严养老的保证。

那么,能否让那时的年轻人交更多养老金呢?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7年度世界人口趋势陈说》预测,由于劳动人口的减少及老年人口的大幅增长,中国老年抚养比将从2015年的24%急剧攀升至2035年的50%也就是说,到2035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是18-65岁的劳动人口的一半。这就意味着,交养老金的人会更少。

那么,怎么办呢?

只有一个办法:与其储蓄资产再换为劳动,不如直接储蓄“活的劳动”。

翻译成人话,就是“养儿防老”。

从个人的意愿上,你可能已经难以授受“养儿防老”这个观念了。但是我们前面说过,养老的实质是“年轻人供养老人”,除非你移民离开,否则,只要你还在这个国度养老,哪怕你没有孩子,或者不指望自己的孩子,为你养老的,也是“别人家的孩子”。站在整个社会的高度想想,为什么要鼓励生育?

“活(养)的(儿)劳(防)动(老)”,这个人类使用了几千年的老套路,作为最后的手段,远未过时。

4. 他们为什么生孩子

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个来自乡村的同学说,你们城市人经常抨击落后地区重男轻女,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城市里确实生男生女都一样,但在我们老家,没有儿子的家庭,养老是大问题。

不能苛责那一代的农村家庭,其实上一代很多城市的家庭也是一样。他们有的经历过战乱,有的经历过六十年代的饥荒,他们养大孩子不易,但仍保持着较高的生育率,他们不敢指望福利社会,个人的资产储蓄也有限,他们不知道世界会如何变化,他们只能指望孩子。

历史数据真实地反映着人们的选择:

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前的1959至1961年,是一个极特殊阶段,连续三年的困难时期,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1959年人口死亡率上升到了14.6‰,1960年进一步上升到25.4‰,而人口出生率只有20.9‰。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60年、1961年连续两年人口出现负增长。

从1962年开始,中国进入连续8年的人口高增长时期——中国人开始猛生孩子。这8年中,人口出生率最高达到43.6‰,平均水平在36.8‰;人口死亡率重新下降到10‰以下,并逐年稳步下降,1970年降到7.6‰。出生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使这一阶段的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达到27.5‰,年均出生人口达到2688万人,8年时间净增人口1.57亿。

要知道,1962年,中国人刚刚经历了三年的饥荒,之后八年虽然没有饥荒,但是,计划经济之下,即便在城市,肉、糖、蛋、奶,仍然不是敞开供应的,要么凭票供应,要么就不怎么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在改革开放前,很多中国人都是吃不饱饭,面带菜色的瘦子。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值高吗?并没有。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经济凋敝、人心不稳,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稍稍吃饱的中国,人口连续进入高增长。

世事难料,他们那一代人生下的孩子,为今天的中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加上新科技的发展,基础的、普及的社会福利渐渐不再遥远。

——历史好像开了一个玩笑:不敢指望能靠社会福利养老的一代人,却能得到相对充足的社会福利养老;而在福利社会长大一心指望靠社会养老的人,却面临着社会福利不足以养老的残酷现实。

这既是历史的玩笑,也是残酷的、真实的、人类的生育策略。

34.jpg

5. 他们为什么不生孩子

穷的时候,拼命生孩子,有钱了,反而不愿意生孩子了。

一个很明确的事实是,生育率是因为经济发展而降下来的,或者说,是因为福利社会的出现而降下来的。生活水平高了,婴儿夭折率下降了,母亲因为难产死亡的比例也大幅度下降了。比起过去,所谓的养育焦虑不值一提,当下是人类历史上生孩子、养孩子,最容易,最安全的时候。

很多人会说,现在养大一个孩子太难了。一个孩子就是一台大功率碎钞机。从几个月大开始,需要花钱的项目就层出不穷:除衣食住行玩具医疗等固定花费外,还有婴儿游泳、满月写真、早教……再大一点,幼儿园要进最好的,花钱不说,还要找关系;然后是小学初中,奥数、钢琴、足球、篮球、夏令营、出国游学;到了高中,集中于高考,各种花样繁多的招生计划,比拼着家长的各种能力,有些孩子,则一开始就计划要出国留学,那又是一笔不菲的花销。

于是,大家都说:不敢生第二个孩子,或者干脆一个都不要,丁克。但是,这个说法只是中产群体无意识的矫情。

不愿意生育更多的孩子,对独生孩子愿意高投入,是因为现在的家长们相信一件事,他们的晚年,也就是孩子的青壮年,一定生活在一个比现在更文明、更富足、经济不断发展、社会阶层不断上升的过程。所以,孩子需要会优雅地弹琴、需要有各国的阅历,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他们的体面生活。而且很重要的是,有的人确信一件事:自己的老年,一定不需要孩子来养老。

因此,许多人采取了高质量、低数量的策略,进行家庭的代际传承。

这不是因为焦虑而不愿意生,而是因为潜意识里对未来充满信心而不愿意生。真正对未来焦虑、无望的人,采取的不是这样的家庭代际传承策略。

6. 社保会不足,储蓄会缩水,你能指望什么

虽然我们不需要担心“国家发不出社保”的情况,但一方面,如果你熟悉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就会明白,社保的多少是随着时代变化的,与时代发展挂钩的。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社保的底线是保证基本的生活,而不是保证你过上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35.jpg
养老金的计算方法,看不懂的举手

所谓有尊严的养老,其实应该指的是:有乐趣、有尊严的生活,并获得成熟技术的治疗。这一点的前提,是充足的养老资金,社保无法覆盖。

36.jpg
2016年各城市平均养老金标准

而且,即使“基本的生活”,也可能会随着社会状况而变。比如,现在普遍呼吁癌症药进入医保,但是,如果出现整体性的医保吃紧,连基本的老年病都无法保证,这个呼声自然会小下去。社会观念也会跟着变,那个时候,或许老人一旦患上某种绝症,就会被认为应该放弃治疗。除非个人有充足的养老资金,愿意继续治疗。

养老资金的三个来源:1、社保:本身额度就是社会均值,还有支付不足的风险;2、个人储蓄:在未来的老龄化社会里,可能面临资产的缩水和劳动价格的提升,也有风险;3、最后一条路:“活(养)的(儿)劳(防)动(老)”。

鉴于以上所有事实,一个简单的推论是,号称“不生孩子”的家长们,对自己的未来实在很乐观。如果你想问:不需要孩子的养老,需要多少资产储蓄?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一个残酷但现实的结论:对于“家里没矿”的普通人来说,与你有情感联系的孩子,是你晚年最好的依靠。他们可以补贴你日常的支出;可以在你卖了房子仍然凑不够治病钱的时候,成为你的后盾;那怕你最终选择住在养老院,孩子能每周来看你一次,护工对你的照顾也会好得多;他们还会带你出去旅游……至少,有他们在,你不会轻易陷入老年孤独的境地,不会轻易地被诈骗犯用情感骗走血汗钱;即使你选择了老年之后仍然出去工作,他们也能帮你更好地学习使用最新的电子产品工具,更好地融入社会……

最后说一件重要的事,从“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的时代,到需要鼓励生育应对老龄化的时代,国家生育政策放开了,但配套政策的福利还在路上。不管是生育保障,幼儿看护,还是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质量提升,甚至房贷优惠,都是可以考虑的选项。

37.jpg
曾经流行过的计生标语,已经不适应时代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3 09:43 PM , Processed in 0.0648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