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4|回复: 0

[时评] 为何总有人相信阿波罗登月阴谋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0 09: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何总有人相信阿波罗登月阴谋论

2019-07-20  顺手牵猴  大家
顺手牵猴:行脚诗人,业余摄影师,译员,热心动物权益。


导读

所有的登月骗局理论中,最流行的核心元素,是“阿波罗”太空人拍回的照片看着不对。





曾经在杂志上见到一段故事,出处是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自传。原书从来没看过,只见过别人转述的那段轶事。雇人捉刀代笔拼凑的要人回忆录,本人连书名都没兴趣看完,除非某人挂掉一个世纪后,还能被当作要人记住。不论你得过诺贝尔奖,当选过美国总统,还是像鱼鳞一样浑身挂满勋章,都不能担保这一点。这里牵扯到一个权威尺度的问题。

克林顿的故事发生他求学期间。当时美国宇航局的“阿波罗11号”登月计划成功不久,有个一起打工的木匠跟他聊起这件事,问他相不相信这件事。年轻的比尔回答说当然相信,因为电视里就是这样广播的。那位工友却另有一番看法。他觉得这件事不可能是真的,只不过电视台那帮人有办法让整个过程看着像是真的

12.jpg
科幻电影《星际穿越》里还调侃了这个阴谋论

人类都是通过媒体这个窗口了解世界,多数人被动接受,少数人比较多疑。

核查事实的能力,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阅历和教育背景。人们经常会把难于理解的事物,归结于不怀好意的装神弄鬼,假如没有官方背书,遭到猎巫围攻也不稀奇。根据一项统计,怀疑人类曾经成功登月的怀疑论者,在美国人当中约占百分之六的比例。这些人加在一起,已经超过很多国家的总人口。这些人坚信内尔·阿姆斯特朗迈出的人类的一大步,是在亚利桑那荒漠中的某个地方,由好莱坞负责执行。

这个颇有创意的想法不断发展丰富,变得越发绘声绘影,甚至还有了实施者的具体名单。根据这些人的想象,该计划的总策划是华特·迪斯尼,还有维纳·冯·布劳恩。前者不用解释,大家都是看米奇鼠、唐纳鸭长大的。冯·布劳恩则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火箭设计师。就是他主持设计的“土星五号”火箭,将阿波罗登月舱送入太空。这是宇航史上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不但慕斯克的“重型猎鹰”也没能超过它的记录,而且是迄今唯一曾将人类输送到地球轨道之外的火箭,总共13次发射中,12次成功,1次部分失败,曾将1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

13.jpg
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与维纳·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

然而冯·布劳恩的火箭人生涯,起点却并不在美国,而是纳粹德国。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一度在英国军民当中造成巨大恐慌的V-2火箭,便是这位前党卫军上校的杰作。战后各国制造装备的所有弹道导弹、运载火箭,都是它的后裔。战争结束前,他与手下一干科学家、工程师向美军投降,经过短时期拘押臻讯,按照当时一项所谓的“曲别针计划”,成为美方的接收人员。

就像德、奥当年的很多人才,冯·布劳恩这个出身普鲁士容克贵族家族的凡尔纳小说迷,希望通过加入纳粹获得国家对其宇航抱负的支持,等于签下浮士德式的魔鬼契约。抵美之后的很多年,冯·布劳恩及其旧部过着半软禁的生活,只能在特别许可的情况下,才能离开他们所在的军事设施,适应美国食物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当时他戏称自己是“和平俘”。军方需要马上能用的武器,对那些虚无缥缈的太空远景并无兴趣。

此时的冯·布劳恩一面协助调试美国人在德国缴获的V-2火箭,一面继续他的宏大构想。他写过一本叫做《火星计划》的小说,算是硬科技火星历险记的鼻祖。故事里的很多技术设想,包括可回收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刺激了美国科幻文学的发展,也给他带来专业范围之外的名气。1954年,动画巨头迪斯尼亲自前往驻地探访,邀他参与制作宇航主题的电视片。制作这些科普节目时,宇航局尚无登月计划,却为后来的阴谋论提供了想象空间。

在一个添盐加醋的版本中,那段摆拍的登月影片有了具体执行人选,也就是《2001年,太空归程》的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个执念还被演绎成一部惊险大片《摩羯星一号》。故事讲的是美国宇航局一次虚构的载人火星登陆计划。为防止内情外泄,这项计划的负责人对参与拍摄的宇航员实施灭口行动,被一个富有正义感的新闻记者看出端倪。经过一番好莱坞式的追击反杀,坏人落网,正义伸张。

14.jpg

就在美国人止步不前的同时,其冷战宿敌苏联的航天事业,却一路狂飙突进。

1957年,冯·布劳恩的同行对手谢尔盖·科罗廖夫设计的R-7火箭,把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伙伴”送入地球轨道,世界也由此进入太空时代

15.jpg
前苏联发行的谢尔盖·科罗廖夫纪念邮票

闻鼙鼓而思猛将,新赛场上比分落后的美国只能全力追赶,这位前德军战俘的鸡肋生涯也在此刻出现转机,媒体关于他的报道也不再侧重于那些黑历史,比如生产V-2导弹时役使奴工,而把兴趣转向他的科技思想。美国登月计划不拘一格的用人政策,证明了当年太空竞赛的紧迫,有人就此进一步推论,正是因为输不起,所以必须捏造一场媒体胜利。

16.jpg
1961年,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了关于“国家紧急需要”的特别咨文,首次提出关于载人登月的“阿波罗计划”

所有的登月骗局理论中,最流行的核心元素,是“阿波罗”太空人拍回的照片看着不对。吃瓜群众经常议论到其中一些细节,比如天空中看不到星星,又比如登月舱下面,没有缓冲发动机留下的喷射痕迹。

17.jpg

几十年来,这些疑问被不断重复,尽管实情早有答案。“阿波罗11号”的“鹰号”着陆舱的降落地点,是在月球的受阳面,相机无法拍摄到其它星体。其次,由于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大约六分之一,“鹰号”无需输出很大推力,就足以控制舱体的下降速度,自然也不会在月面吹出明显痕迹。

所有质疑当中流传最广的,是关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插在月面上的那面美国国旗。在静止图片上,旗子面料上出现的皱褶,会给观者一种随风飘动的印象。考虑到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所以也就不可能有风,因此有人怀疑照片是在地球上拍摄的。甚至还有人提出,出吹动国旗的风来自摄影棚中的电扇,目的是为身着厚重太空服的演员降温。

鼓吹此说最力的人名叫巴特·希布莱尔。此人认为人类无法到达月球,原因是一旦穿越范艾伦辐射带,过量辐射会对人体造成致命伤害。此公曾在十几年前,把奥尔德林堵在洛杉矶一家酒店门外,要他对着《圣经》发誓,骂他是个骗子,结果被年过古稀的太空老人一拳击倒在地。

现在我们看到的专业解释,是范艾伦辐射带的危险程度被严重夸大了。至于那面星条旗,为了能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展开,设计者使用了一根横杆,用于撑挑旗面的上缘。照片上的飘动效果,则是宇航员用手抚弄的结果,只要看过同时摄制的影片,就会知道虽然布满波皱,却如凝固一般静止不动。

18.jpg

此外月面留下的宇航员脚印,由于轮廓过于清晰,也遭到过广泛的质疑。关于这些足迹的官方解释,是月面土壤的质地和地球完全不同,可以在无水环境中成型结块,而不会像干沙一样塌散。

19.jpg
20.jpg

虽说早有各种传闻,登月阴谋论的正式诞生,却是在1976年。有个叫比尔·凯兴的人,当时自费出版了一本书,题为《我们从没到过月球》。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叫“美国的三百亿美元大骗局”。

21.jpg

此人曾经受雇于洛克戴恩公司,也就是“土星五号”火箭使用的F1发动机的制造商。这段经历让他自认为有资格谈论这个话题,包括一再宣称人类登陆月球的成功率,技术上仅有百分之0.017,也不知道他怎么算出来的。但据一些迹象显示,这位先生基本可以划归民科系列,而他那本大作的亚马逊销售榜上的名次,也仅排在第九十多万。据说他还写过一美刀过一天之类的家政开销攻略。

这一现象或许说明,他的观点虽被广泛传播,可大多是被一些道听途说,却不买书的人。他在狐狸台做的脱口秀节目,对此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新一代阴谋论者则属于数字化信息时代,他们会把自制的低成本视频上传到油管一类网站,除了收获转发点赞,还能带来广告收入。当代自媒体这个发布流言蜚语的超导体网络,让一些人有机会以此为生,其中少数还混得不错。就像所有八卦明星婚变,熬制文艺鸡汤的博主们,他们的共享特征是,一不前往事发现场,二不做事实核查,就像天底下所有大事全都出在他们家后院一样。

围绕“阿波罗计划”的种种谣言,还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就是人们对政府的不信任。上世纪十六年代,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组织过一次美国对越南军事介入的调研,五年后出炉的报告俗称《五角大楼文件》,其中包括大量不便公开的内容,如白宫和五角大楼以子虚乌有的“东京湾事件”误导国会,为美国扩大东南亚冲突寻找借口。1964年,美国声称北越鱼雷艇攻击“正在国际水域正常巡逻”的美国驱逐舰,由此开始对越南北方实施大规模空袭。结果这份文件的内容落到了媒体手上。《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先后将其披露,然后是美国政府和媒体之间的一场战争。

22.jpg
1969年7月24日,阿波罗11号宇航员返航后,在防疫隔离舱中与尼克松会面。

“阿波罗11号”登月既是美国科技和工业的成功,也是当时尼克松政府公关上的成功。1969年7月20号,阿姆斯特朗从“鹰号”登月舱迈出人类历史性的一大步,整个美国正深陷越战泥沼,亟需转移公众注意力的由头。

没过几年,同一届政府又被媒体爆出“水门”丑闻,很多人从此不再信任当局的任何说法,包括可以证明的事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4 07:18 PM , Processed in 0.0810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