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8|回复: 1

[百家杂谈] 数字移民|戴若犂 一席with米其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5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20-8-4 09:08 AM 编辑

如果大家能健康地见到数字化移民那一天,那会是一个很不一样的世界 | 戴若犂 一席with米其林

原创: 戴若犂  一席  2019-09-25


戴若犂,诺亦腾CTO,联合创始人。
在人类漫长的旅程中,总有一部分人坚定地追寻目标,从容掌控前行方向,凝聚个体之力,推动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一席with】携手米其林,邀请三位不同领域的竞驰者——梁文道、戴若犂、瘦驼,通过分享来自人文、科技和移动出行领域的故事,一起探寻“不露声色,已然征服”的竞驰者精神。

今天,与大家分享戴若犂的专场演讲。


数字移民

大家好,我是戴若犂。今天我以一个科技领域前沿技术的探索者和爱好者的身份,来跟大家讨论一个话题,就是“数字移民”。它的英文标题叫Being Digital,这个名字来源于一本书《数字化生存》,作者是MIT Media Lab的创始人,也是后来《连线》杂志一个非常著名的撰稿人Nicholas Negroponte。

《数字化生存》是一本关于数字化新世界的指南,它所描绘的是未来数字科技如何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各种冲击,以及探讨其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2015年,我来一席做过一次演讲,那次演讲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正好那几年,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受到热捧,大量的钱、大量的人涌入这个行业。我讲了一个我们这个行业里头很具有煽动性的题目,叫做“虚拟现实的元年”,视频上线后,两天之内点击量就超过了100万。

16E130D5-FE29-4A1D-A7E0-642D3AE4B560.jpeg

但在2015年之后,几乎每一年都还有人在说,“今年是虚拟现实的元年”。每一年都是元年,但每一年大家都没有看到真正的、消费级别虚拟现实落地的爆发。我们经常自嘲说,今年是2019年了,虚拟现实的第五个元年。
所以今天我打算针对这个话题,去追问最本源的三个问题,虚拟现实到底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它会走向哪里?



我们把时间表往回倒一倒。2016年,我去参加一个商业活动,当时面对的是一群比你们要年长不少的听众,我要给他们做科普,告诉他们什么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我非常犯怵,因为虚拟现实是一个特别需要亲身体验的东西。 所以后来,我请中国非常出名的一位剪辑师张家贤帮我剪了一个短视频。在这个短视频中,他以一个艺术家、一个行业外人士的身份,完全使用线上的素材,带着观众去看,到底什么是虚拟现实。   在这个片子里,我非常惊喜地看到了大量和技术无关的东西,我看到了人本身的欢乐、感动、悲伤和恐惧,我看到了人在面对一个未知世界的时候,他的好奇、探索和尝试去改变这个世界的决心。当时我作为一个从业者,看到一个行业外的人对虚拟现实的认知是这样的时候,感到非常受震动。

我基本是经历了一次“顿悟”,原来我们要干的这个行业,我们要做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不是一个简单的沉浸式游戏或者工业仿真工具,它要干的是“Second Life”,第二人生,或者说是构建一个“平行世界”。
接下来,我会跟大家分享几个比较有意思的词,这也是这个行业里头非常重要的一些概念。我想跟大家分享这些概念,因为它们可能是构成我们未来数字化世界的基础,或者说构成基础的未来技术将是它们的延伸。

第一个概念,叫做Digital Twin,有人翻译成“数字双胞胎”,也有人翻译成“数字孪生”,它的意思是一个物理实体的数字化副本。通过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之间的信息传输,两种实体无缝同步,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去了解实体的运行状态,甚至进行控制。

这个概念其实已经由来已久了。我们所知道的工业4.0,通过智能感控系统以及物联网等基础平台,完成对一个产品的整个价值链的组织管理,其实都是围绕Digital Twin这个概念在做的。
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先进制造领域首席科学家Michael Grieves博士,但将这个想法发扬光大的是欧洲人,他们通过大量的软件、控制的技术和工业仿真的系统,把Digital Twin推向了整个世界。


举一个我们国家的例子。我们中国有一个领域非常厉害,就是深海科考。我们的载人深潜器叫做深海勇士号,2017年它完成了4500米的深潜,还完成了150次载人的深潜作业,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且深海勇士号的国产化率非常高,95%。这个深潜器就使用了数字孪生的技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系统状态、航行信息与海洋环境的评估。我们也非常有幸参与了其中的一些工作。

不过,目前数字孪生大量的应用场景,还没有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主要还存在于大家不太熟悉的工业仿真,重大装备等领域。数字孪生向我们揭示了这样的一种可能:我们有可能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中,完全还原现实世界中的一切,并且通过信息桥梁,让二者产生同步性的关联。     
第二个概念,叫做平行世界叠层。这个概念说的是什么呢?它说的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世界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叠加在我们所在的这个真实世界之上的。它一下子将虚拟世界这件事,从VR“虚拟现实”推到了AR“增强现实”。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虚拟现实是全虚拟的场景,增强现实是在现实世界之上叠加虚拟的信息和虚拟的场景。 这张图的作者是在增强现实行业里融资最多的一个企业,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叫Magic Leap,他们开发出了增强现实头显Magic Leap One。他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Magicverse Layers,就是说在真实世界当中,当我们人的核心意图不同时,叠加的虚拟世界层级可以是不一样的,或者说它的功能可以是不一样的。


比如当我要出行的时候,它可以在车辆前挡风玻璃或者类似Google Glass这样的可穿戴设备上叠加导航、加油站、在哪里可以修车换轮胎等信息;当我出去娱乐消费的时候,它叠加的可能是黄页、商场的信息;当我在学习的时候,它叠加的可以是和真实场景融为一体的万物百科全书,或者是一个博物馆。


像大家知道的Pokémon Go,叠加的就是宝可梦的世界。


这就是平行世界叠层。它告诉我们数字化世界可能并不仅仅存在于赛博空间,实验室里或者某些笨重的设备中,它也可能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的现实世界形成叠加关系。这就比单纯的数字孪生更近了一步。
下一个是今天最重要的概念,叫做Metaverse,有人把它翻译成“元域”或者“超元域”,它来自于一本很重要的书,叫做《雪崩》,作者就是鼎鼎大名的尼尔·斯蒂芬森。他在1992年写的这本书给虚拟世界搭建的范式做了一个定义,给后来的科幻电影、文学作品,甚至于科研的方向指了一条路,非常了不起的一本书。

在这本书中描述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Metaverse,所有现实世界中的人在“元界”中都有一个网络分身。斯蒂文森笔下的“元界”是虚拟现实实现后,下一个阶段的互联网的新形态。这个概念深远地影响了一代人,影响了美国科技界的想象力,并且借着大量文化领域的拥趸,落地变成了很多大家都知道的文化作品。 网络分身这个概念,玩过Second Life的玩家不会陌生。2003年的Second Life是移动互联网诞生以前最大的虚拟社交网络平台。在这里,每个人有自己的账户、形象、身份、金钱和行为。Second Life上甚至有大使馆,你可以在虚拟大使馆上拿到真的签证,真的去到那个国家。这个平台当时注册用户很多,影响力非常大,它真正就是一个Second Life。

还比如1999年的电影《黑客帝国》。在电影的世界观架构里,Metaverse这个概念又得到了拓展,它变成了一个邪恶的虚拟平台,而我们真实的人类就像被圈养的牲畜一样,在一个一个像茧一样的胶囊里生存。我们就是一个生物载体,而我们的思维在一个虚拟世界里扮演着不同的身份,直到最后救世主尼尔拯救了所有人。这部电影是一个很暗黑的题材。


《黑客帝国》里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概念,叫脑后插管。脑袋的后面插一根导管,然后我就进入到了虚拟的世界,这叫什么,这就是从去年开始特别流行的一个热门科技话题——脑机接口。所以你说它有没有影响科技的发展,或者是说鼓舞一群人去探索科技的边界?是科技影响了文化,还是文化影响了科技?这件事情非常地有意思。   2009年有部电影,我相信在座所有人都应该看过,就是《阿凡达》。这部电影其实在我所处的这个影视特效、动作捕捉、虚拟现实行业里头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尊贵的詹姆斯·卡梅隆先生发了大愿心,花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去整理了一整套数字化电影的拍摄流程,把动作捕捉、虚拟相机等各种技术手段,把数字资产和数据流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拍摄了这部特效大片。


Metaverse的概念在这里进一步拓展,人不但可以感知到虚拟的世界,居然还可以有一个“半实物半虚拟”的Avatar,双向地感知与自然操控。值得再提一下,Avatar阿凡达这个概念,也是《雪崩》这部小说提出的。 再到去年,这部电影应该也很多人看过,《头号玩家》,票房非常好,口碑也非常不错。在这个Metaverse里,一个住在像废墟一样的房子里的废柴年轻人,可以是反抗者,可以是精神领袖,也可以是超级英雄。当然,电影里的虚拟现实技术,远远地超过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能摸得到、买得到的。在电影里,虚拟现实技术直接撑起来了一整个Metaverse。


这张剧照我实在是太喜欢了。你看,这是成百上千个全向移动平台,成百上千个带力反馈、带沉浸式显示的虚拟现实装置。在这个像工厂一样的环境里,所有人一起集体进入虚拟的世界。


这个场景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8年奔驰汽车找到我们,希望能复刻《头号玩家》中,几百人同场体验虚拟现实的场景,于是我们帮他们搭建了这个空间。这是一个以多人竞速为主题的虚拟现实体验,当时同场容纳了超过一百人。我们也挺高兴的,超元域这个概念,虚拟现实这个技术,通过一个商业活动推广到了几千个普通人的眼前。



到这里,我跟大家讨论了超元域,讨论了数字平行世界的叠层,还讨论了数字孪生。大家其实已经感觉到了一点,就是这些概念它的核心都是人。那人的数字化现在做成什么样子了呢?这其实是一个更有意思的课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动作捕捉技术。人的动作,人的表情,是我们与机器交流的主要媒介之一,因此动作捕捉技术也是数字化的基础。现在,成熟的动作捕捉技术可以用穿戴式传感器,或者通过计算机视觉的方式,精确地捕捉人的每个身体骨骼,乃至手指尖的动作姿态,再把数字化的动作映射到虚拟空间,作为人机交互的载体。

比如视频里的这几位,身上都穿戴了十几个到三十几个不等的传感器。这个设备是我和我的团队开发的,名字叫Perception Neuron,Neuron是神经元的意思。




除了动作,我们对一个数字人更加关心的,还有看起来“像不像”这件事。这人到底像不像真人,像不像你想要创造的那个卡通形象,像不像大猩猩,像不像妖魔鬼怪。我们要感谢两个行业,一个是特效电影,一个是电子游戏,特别是三维电子游戏,这两个行业极大地促进了把人的数字化处理得“更像”这件事。 我给大家看两个例子,一个代表了目前实时渲染的3A级别游戏能达到的最顶尖的水平,另一个代表了目前影视行业后期制作中数字人的最高水准。 我们先来看Project Siren,这个项目是腾讯Next Studios的团队负责人沈黎领导的。沈黎是资深游戏人,他联合了Epic Games以及另外几个技术团队,有做模型的,有做实时渲染的,有做动作捕捉的,有做面部捕捉的,每一个都是这个行当里头最厉害的,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世界最顶尖的团队做了这个项目。

这个女孩子叫姜冰洁,是中国的一个青年演员。他们把她和替身进行数字化的扫描,然后把所有模型进行高精度的处理,用最好的动作捕捉技术、面部捕捉技术去实时地驱动它,实现了这样的一个demo。

要知道这个可是实时渲染的,每秒钟要捕捉、运算、处理、渲染60乃至90帧的数据,还要达到这样的品质,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工作,也是目前游戏领域里的最高水平。



我们再来看英国著名影视特效工作室Framestore的作品。Framestore是全球三大特效工作室之一,齐名的还有拍摄了《指环王》系列的维塔数码,和拍摄了《星球大战》系列的工业光魔。Framestore得过好几个奥斯卡最佳特效奖,参与过的电影包括《地心引力》《哈利波特》等等。他们干了一件事,我觉得是影视特效行业里,最高水平的人的数字化:他们复活了奥黛丽·赫本。
这个项目跟刚才的不同,刚才是实时的游戏渲染技术流程,而这个用的是后期处理,它不计时间成本,不计金钱成本,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最顶级的技术,把数字化做到了一个极致。如果要数字化我,他可以把我请过去扫描我,但奥黛丽·赫本没得扫描了,所以这个其实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情。

他们用了很多的巧思,连替身演员都用了两个。一个脸型特别像赫本,她脸上点了很多小点,用来制作脸部的表情捕捉。

另一个是体态特别像赫本,她经历了大量的形体训练,现场再去做动作捕捉。这个项目可以说达到了非常极致逼真的效果。
但是跟一个人的数字化相关的不光是形象,人的数字化还有好多其他的事情要做。外形非常重要,除此以外,还有触感,还有生命体征,比如脑电波、体温、情绪等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身份,我是有ID的,我代表我的个人财产,我代表我的法律的权利和责任,我需要顾及伦理道德,那这该如何去做数字化呢?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现在很多数字货币跟真实货币之间是有汇率的了,那发生了欺诈怎么办?我如果结婚了怎么办?有很多这样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考虑,所以除了形象数字化,这些和人相关的东西的数字化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我们大家去思考。


我们在座的都是对于新的科技、新的事物和对于未来充满憧憬与热情的人,如果假定你们同意我刚才的假设,数字化生存、数字化移民这件事情已经很近了,它们在慢慢地向我们走来,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准备呢?
有科学家说,我们的年轻人有很大几率能够看到所有的疾病都被治愈的那一天,甚至有更激进的人,非常激进的人,说我们这一代里比较年轻的人能看到第一个永生的人。如果人的寿命极大地延长,现在人活80岁、90岁、100岁,将来的人活120岁、130岁,甚至于再后来会有人永生,那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
在这样一个大变革期,我们应该尝试去准备迎接这件事,因为抗拒其实是没有用的。我经历过有人抗拒使用Windows XP,一定要用Windows 2000,他们现在很开心地在用Windows 10,或者是在用Mac。我们也经历过“怎么能用智能手机呢,这就是电子鸦片”,现在我爸每天去菜市场刷二维码买菜。
新的科技、新的浪潮来临之前,大家准备好,不要抗拒它,你抗拒它一定会失败的,所以不如张开双手拥抱它,做最早“移民”的那一代人。 首先我会建议大家拥抱新的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行业里有很多的平台,但平台不是那么容易做的,现在值得信赖的就那么多,可以简单地介绍给大家听。我们先分两块,一个是虚拟现实,一个是增强现实。 先讲增强现实这一块。刚才讲到了Magic Leap,但我觉得Magic Leap在技术储备上面不是最好的,目前做得最好的其实是大家熟知的一个公司,微软。微软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方面,在很多技术上储备非常深厚。他们可能做硬件的基因、产品化的基因稍微差一点点,但是不妨碍他们做的HoloLens 2是目前我认为体验最好的增强现实设备。


另外讲一个Oculus Quest和Oculus Rift S,这个设备是一个虚拟现实的一体机,我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最好的虚拟现实的设备,体验非常好,很轻便,不需要连电脑,也很便宜,三千多块钱就可以提前体验一下数字化的生活。

第二件事情更重要,好好锻炼身体。因为大家知道,很多事情你要看见它发生,你得命够长。科研的事情、产业发展的事情很难讲,被堵住了就被堵住了,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年。刚才讲虚拟现实现在都第五个元年了,也没见着人手一个。如果大家能健康地见到数字化移民那一天,那会是一个很不一样的世界,期待在那边再次见到你们。

谢谢大家。
 楼主| 发表于 2020-8-4 09: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戴若犂:数字移民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5 01:08 AM , Processed in 0.0605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