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6|回复: 0

[北美生活] 小费?我都买过单了,干嘛又要来抢我一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9 07: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费?我都买过单了,干嘛又要来抢我一道?

2019-10-08  张海律  大家
seamouse,腾讯娱乐特约评论员。曾任职于《南都周刊》、《香格里拉》、《明日风尚》等媒体,目前供职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穿越Across》。


导读

看似“随喜”的小费,早就成了某种强制性的服务费。





在文章《在国外,中国人总给人不肯付小费的吝啬印象》中,作者提到“小费文化广泛存在于欧美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里,在东亚许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统”,看完我的第一想法是,莫非自己从没出过国?幸好继续扫完评论区,看到其他更多有着旅行甚至生活经验的人纠正,欧洲、日本、澳新都没有小费,至于文中提到的往越南安检人员手里塞钱的“小费”手段,其实就是中国人惯出来的行贿等等。

当然,刷国家数量的经验与慷慨给小费的经验,毕竟是两回事。这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旅行的消费能力和个人富足程度。

记得在经典电影《教父》的第二部里,克里昂家族那个落魄的二哥弗雷多,来到刚刚兴盛起来的赌城拉斯维加斯,到酒店门口刚一下车,就和门童争抢后备箱里的行李,生怕得给那几美元的小费。

第一次去美国参加活动,我就被安排住到大名鼎鼎的美丽湖酒店。提前打过招呼不必再给小费的专车靠近酒店时,我心里紧张着想到《教父》里的这一幕,计划着车一停自己立马奔到后面拿走自己行李箱。万一没抢过门童,被送至房间,我就赖在厕所不出来,看他走不走。毕竟那个时候我才从最便宜的印度飞来,巨大的消费落差横在面前,5美元的小费可够在加尔各答住上还不错的房间了。

20.jpg

不记得是不是门房太忙,并没有可怕的服务生向我扑来。次日,我参加了一个安排好了的野外行程,回来路上竟还怯生生地问司机,“我不知道这趟行程价格多少,虽然邀请方付过帐了,但我还应该给你多少小费合适呢?”司机回答,“这车里就只有你会跟我互动,我已经很高兴了,没必要给小费。如果觉得这是在我们美国必须要做的,那也别超过5块吧。”

当然,并非所有司机都如此友善。接着,我打了个车去电器铺,出租司机不按我给他看的谷歌地图导航瞎绕,到达时我指出他绕路了,但还是给了2美元小费,得到的回应是,“快从我的车里滚蛋!”朋友们也数落我,“其他乘客都是赢嗨了,甩一把筹码或一叠钞票吧。”

北美,尤其是美国,确实是我们地球上小费经济最根深蒂固的地方。《金融时报》有文章指出,“小费,可能是美国永远无法成为无现金国度的路障之一!即使软件和技术可以使小费的支付和收取更加容易,但是它们也杀死了部分小费文化存在的原因:地下经济!”

看似“随喜”的小费,早就成了某种强制性的服务费。2013年时美国的“小费经济”大约达到400亿美元,占一名服务员收入的58%,一名调酒师收入的52%,一名脱衣舞娘收入的44%。这个本该是赞许和嘉奖服务的文化,到如今反而纵容和助长了恶劣的服务态度,让顾客不再是上帝,而必须得为愈发糟糕的服务额外买单。

21.jpg

当然,对于吃惯了国内乱哄哄却香喷喷饭馆的我,也实在没法感知什么叫好的服务,会觉得服务生的工作不就是把我点的饭菜端到面前就行了吗?非要隔上几分钟过来打扰你们聊天玩手机,无关痛痒地问点味道怎么样、还想要点什么……天哪,这就叫服务吗?我有一张会说英语的嘴,有需要有不满不会直接说吗?同样的烦躁,适用于顶级酒店,“房间想放什么花?”、“鸡蛋要煮几分钟?”、“水果想用什么器皿摆?”……好吧,糙男如我注定成不了豌豆上的公主,所有嘘寒问暖对我都是过度服务

当然,绝大多数北美人都在学生时代打过工,以切身经历明白了小费对极低工资服务人员的重要性。在多伦多碰上同志大游行,旁边的政府工作人员情不自禁赞美起性少数群体,“他们给小费最慷慨了。”帕克城的华人滑雪教练,一面埋怨着13美元的时薪,一面又赞美给出远超教学费数倍、甚至会送辆新车的客人。全球品牌酒店的从业者,最喜欢日本和美国客人,前者退房时会把房间弄得比入住时还干净整齐,后者会摆上让人高兴的小费。

不过,当身份换为消费者后,不情愿付小费的心理就来了。纽约街头惊险杂技的表演者,渥太华运河游轮的解说段子手,都会在工作即将完成前说,“现在最可怕的部分要来了!我看到你们有些人已经想开溜了。”接着掏出帽子,期待着正在散去的路人的零钱。而Quora等问答论坛上,近些年也出现越来越多质疑小费文化的声音。

然而现实是,北美餐厅里10%到15%的惯例小费,被提高至18%到25%。休斯顿街头最有名那家冰淇淋店,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时,会递上一台可用信用卡闪付的pad,强制你按15%、18%和20%三个小费选项。天哪!这哪有服务可言。而全城最佳冰淇淋的味道,比意大利任何一条穷街陋巷2欧元的双球差远了。

22.jpg

吐槽完美帝,再看看没有小费文化的其他地方。可能很多旅游团,尤其海上邮轮,为方便起见,会在出发前统一告知团友们,行程结束时,需要再给多少的小费。而其实那些费用的绝大多数,都是会明确标在账单上的服务费。久而久之,或许给初出国门的同胞造成了外国都要收小费的错误印象,无论是违法受贿的东南亚边检,还是发达国家的餐厅酒店。我自己在法国第一次下馆子吃饭,也在账单中多夹了几欧元,人家倒也笑纳,不至于像有些故事里那样,追过来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你这是什么意思?”这样的质问,真的会发生在荷兰。众所周知,Go Dutch的荷兰人以抠门闻名。我的一位密歇根朋友,去年刚有机会第一次欧洲游,在鹿特丹吃饭就依着美国人习惯留下15%的小费,女服务生硬是追出门外,“你这是什么意思?”那神情似乎是自己被侮辱了一样。

而荷兰人出门,有的也可能像“菜鸟”中国游客一样,以为外面的世界都得有小费。一次,在临潼骊山风景区看完实景剧《长恨歌》,我和一对荷兰老夫妇拼车回来。演出当然没有字幕,于是一路上我就跟他们解释这个兵荒马乱时代的凄美爱情故事。到西安酒店下车时,老人非要塞200人民币过来,我硬是扔回车内,“这又不是我的工作,我不是导游!”

同样的带陌人逛城并拒绝拿所谓“服务费”,也出现在面对日本老人的时候。而我们都知道,日本是最彻底没小费概念的高质量服务国度。或许一样也导致日本人初出国门,会认为外面都是处处要小费的凶险世界吧。而自愿提供帮助的我,不会认为为这些人走路介绍能算作“服务”,也可能是我坚持认为好客不该被定价,自己为友好付出的时间也不是钱吧。

我虽然排斥小费文化,甚至在一些美国人面前叫嚣,“Make no service America great again!”(让没服务的美国再次伟大),但也认可该为高质量的服务买单。这只针对街头表演、导览解说、教学指导这些实打实在你面前的服务,至于酒店和餐馆还是就算了,这完全就是雇主该给予的合理工资。

服务费要被国人接受,还尚需时日。打开Airbnb平台找寻各国房源,会发现都有着大约占租价12.5%的服务费。可国内美团、携程、飞猪、去哪儿……哪款App会去标注分给平台的服务费呢?只要觉得被多收了一笔钱,大多数国人就不会去买单吧,于是干脆把税点和平台费都隐去,一道列出个直截了当的总价。可能有鉴于此,为了能在国内旅游住宿市场活下去,如今爱彼迎的国内房源“费用和税款明细”是这么写的:¥XXX;服务费:减免XX ¥0。好了,看到没有服务费,就安心了吧。

这么看来,那些超出服务价值的小费文化,更永远会与我们格格不入。我都买过单了,干嘛又要来抢我一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8 06:31 AM , Processed in 0.0784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