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1|回复: 0

[时评] 假如NBA事件发生在2004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9 1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假如NBA事件发生在2004年

 # 假装在纽约 2019-10-09

一个假想:如果这几天中美两国网民吵得乱哄哄的NBA事件发生在2004年,那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2004年年初,Facebook刚刚创办没多久,还是一个只能用.edu邮箱注册、只向美国部分高校学生开放的小网站;Twitter要到两年以后才出现;第一代iPhone在2007年6月上市;微博更是要到2009年8月才开始试运行……


2004年,是一个还没有社交媒体的世界。


那时的国内外形势和现在也不一样,但我们暂时不讨论这个因素,假设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同一件事情放在2004年,我想可能和今天还是会有不一样的发展走向,至少它不会变得这么严重。


#


当然,这个设想从一开始就不成立。


没有社交网络,莫雷就不会发出那条愚蠢的推文,这件事从根源上就根本不会发生。蝴蝶没有扇动翅膀,自然也就不会有随之而来的巨大风暴。讨论到此终止。


莫雷大抵上还是那个莫雷,还是会忍不住对发生在万里之外自己一知半解的事情有一些我们不认同的看法,但他大概只是把这些想法藏在心里,最多也就是和身边的朋友在酒桌饭局上瞎扯几句,这些话不会出现在公共平台上。


即使机缘巧合,他说的话被有心人泄露发到了网上或者被媒体报道成为一个公关危机,我们中国人知道了很生气,但应该也不会演变成现在这样不可收拾的场面。


我们通过官方渠道有理有据地提出抗议,莫雷和NBA官方随后道歉,事情到此为止。不愉快和摩擦会存在一些时间,但会很快平息下来,双方的交流合作也会很快回归正轨。


没有社交媒体,莫雷那些想法就只会藏在他的心底,不会在公共平台发出来,不会演变成一个严重的国际政治事件。


没有社交媒体,肖华最初那份原本想息事宁人的声明就不会被反复解读,在中美两国同时激发民意的强烈反弹。


20年前,因为使馆被炸,中国也曾经中断过和NBA的交流,但“考虑到球迷需要,央视还是在暑假期间录播了季后赛的所有赛事”。随后,就是中国和NBA20年的蜜月期。


但这一次,事态可能不会很快地平息,不愉快的情绪也许很长时间都会留存下来。


#


NBA事件,始于一条愚蠢的推文,在推特上迅速发酵。假如没有推特这样的社交媒体,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是社交媒体,把原本没有机会直接交锋的不同观点呈现在一起,从而形成正面的对峙。


社交网络的创办者们最初的愿景是把人和人连接在一起,让不同的观念、看法和生活方式能够互相交流。


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不同的观念和价值观根本就是不可调和的,强行把这些观念连接在一起,让它们有机会出现在同一个平台上,那就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不但不能促进交流,反而只能形成交锋,由此激化矛盾、造成激烈的对抗和冲突。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之间,原本就存在巨大的信息鸿沟,很多时候人和人之间是无法交流的。


拿这次的NBA事件来说,美国人觉得中国人不懂言论自由,可是他们又何尝懂得这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所经历的家国之痛,何尝懂得国家领土完整才是大多数中国人所最珍视的、超越一切的价值?


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家都觉得被对方非常严重地冒犯了。


#


如果是在现实里,这些彼此之间的“不懂”,原本有机会在诚恳的交流里得到化解,许多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大概都有类似的经历。


但在社交媒体上,大多数时候这些不懂是没有办法互相好好解释的,国家与国家、文化与文化、观点与观点之间的不同,只会被无限地放大。


而且,社交媒体这种大一统的平台,还往往会产生一种裹挟一切的巨大力量。


社交媒体出现之前的互联网上当然也有许许多多的论坛,人们也在互联网上讨论热点事件,但这些讨论彼此之间是孤立的。


有了社交媒体这个把所有人笼络其中的巨大平台,无形中就有了一股力量。


当一种声音成为主流,所有人似乎都要争先恐后地投身其中做出表 态,让任何成为热点的事件向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方向以一种不可控的速度迅速发展。


即使身在其中的当事人有心大事化小,最终也只能力不从心,被迫做出态度鲜明的站队和表态。


矛盾激化之后,必然就只能以最激烈的方式解决。


#


美国国内,人们原本有不讨论政治的默契和自觉,也不会主动过问别人的政治主张,把政治观点视为个人的隐私,因为政治倾向是最容易造成撕裂的。即使是一家人之间,谁投票给共和党、谁投票给民主党,可能都不会互相交流。


但是有了社交媒体之后,大家都会忍不住对发生的事情说点自己的看法,或者转发个文章表态,政治观点显而易见,不讨论政治的默契和平衡就完全被打破了。


中国也一样,每个人可能都有深刻的体会——看到朋友们转发和自己观点不一样的文章,我们会感到不 快;很多时候我们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写点东西,同样也会引起争吵和辩论。


同一个国家尚且如此,当互联网穿越国界,世界自然就变成了现实的巴别塔。


如果没有社交媒体,这些摩擦和不快就可以避免了。我不需要了解你在想什么,你也不必来告诉我你在想什么。


所以大概可以说,一个可以互相交流的平台原本是好事,但我们幼稚的人类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驾驭它的阶段。


说社交媒体催化了全球化的终结,大概也不为过。


#


当年刚到纽约,震惊在这个只有800万人的城市里竟然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移民,有地球上任何一种风味的餐馆,法庭提供100多种语言的翻译服务,不同国家的人有一个自己的街区群落。


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必然有摩擦,但最终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和谐——这是“地球村”这个词最好的样本。


假如世界可以缓慢自然地发展下去,慢慢地融合,慢慢地交流,也许这样的共处会是未来整个世界的图景。


可惜没有假如,社交媒体让我们每个人瞬间置身思想的战场,人和人之间从此失去物理空间所设置的缓冲。


我有多怀念那时经历的震撼和感动,就有多不喜欢如今这个到处都在吵吵吵的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04:01 AM , Processed in 0.16419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