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3|回复: 0

[人世间] 与各路人马赛跑的环保督查丨人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1 1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各路人马赛跑的环保督查丨人间

 阿钰 人间theLivings 2019-10-09

300BD0EE-F6BD-4B44-B2D2-2C08ECBC4F6B.jpeg

“你们停工到什么时候啊?”

“你们什么时候走,我们什么时候开工。”



配图 | VCG





1


今年3月下旬,我作为生态环境部在南方某省会的直属单位的一员,被抽调去山东菏泽,一个经济欠发达城市,参加为期半月的大气污染督查工作。
交接工作时,上一组的几位前辈介绍道,为防止出现停产迎检、虚假整改等现象,大气环保督查采用无缝衔接的工作方式,除春节假期外,所有节假日及双休日均进行检查。同时为保证检查的临时性和随机性,督查组需减少与地方环保部门接触,尽量独自走访各企业、手工作坊和施工地,现场调查生产环节治污措施是否合规、是否达标排放,不与企业扯皮,直接将情况记录、总结、反馈至大气督查专用APP中,由部里核实之后,问题再交办给地方整改和处罚。
“我们好像中央环保钦差啊。”同组的小苏一脸打趣地跟我说道。
不过等前辈们亲自给我们示范了一遍流程后,我们才发现,比起前呼后拥的“中央钦差”,用“微服私访”来形容这种工作似乎更为形象:
简单来说,这就是暗访和突击检查——到达企业后,各组员分头行动,直接前往各产污、排污点拍照,然后与之前已经取出的企业相关手续对照,判断手续和现场是否相符,将情况填写进APP后便前往下一家——这是大气督查工作自2017年底全面开展以来,大量督查人员在工作中摸索出的一套成熟有效的经验。
前辈们展示出来的迅疾步伐和无孔不入的拍摄手法令人惊叹,仿佛不是在做环保督查,更像是在犯罪现场取证。大气督查APP现在仅支持上传照片,但我看到他们不仅拍了照片,甚至还有人负责全程录像,我不免有些疑惑。
一位前辈笑笑说:“全程录视频是我们执法的标准程序,不仅能自证清白,同时在反申诉的时候,也会是有力的证明材料。”看我一脸目瞪口呆的样子,前辈又说:“不仅是反申诉,后边还需要你们自己领会如何反追踪呢。”
这位前辈是东北人,热情豪爽又爱开玩笑,所以我把他的话当玩笑听,只信了一半。但另一位前辈说的话却更加严肃:“做大气环保督查,就是会得罪人,不仅如此,甚至还会陷入自我怀疑中。” 
我虽是环保系统中的一员,经常前往一线了解情况,但接触的对象多是村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在被抽调进督查组之前,在日常工作中跟工厂方面接触得并不多。在各种文字、数据、图像资料中编写治理方案,远没有实际的执行者、地方环保办及环保监察大队的人对工厂熟悉。他们那些真正在工厂间奔走的人,更理解工厂老板和工人的处境,也就会多一些耐心和同情。
而在我眼里,那些不配合环境治理工作、偷排()漏排的工厂,更类似于眼中钉的存在——直到后来亲自走过3轮大气环保督查,这种观念才渐渐改变。



2


这次的督查小组包括我在内共5人。
组长是位十分和蔼的领导,临近退休年纪仍积极奔走在环保第一线,阅历丰富;副组长是组长在单位里的下属,应变能力很强。二人虽不是环保专业出身,却能在短短两天时间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督查方案。唐工和小苏是地方环保大队的执法人员,拥有丰富的现场检查经验。
在这样的组合下,我们磕磕绊绊地开始了这一轮的大气督查工作。
第一天,我们前往了一家印刷厂。这家厂子位置十分隐蔽,位于一家大型建材市场的侧边,门牌被摘了下来,侧靠在墙边,不起眼,很容易被忽略掉。厂内绿化做得很好,油菜花和樱花开得正盛,从门外乍一看,就像是一个大型仓库。
就在我们犹豫是否要进去的时候,眼尖的小苏一下就看到了厂房背后伸出的烟囱——比房顶只高出一点。我们当即决定进场,看看情况。
下了车,我们向门卫出示了证明函表明来意后,就像被什么撵着似的,脚步飞快地前往各个工序,生怕动作慢了证据就被抹消干净。
我和小苏一组,目标明确,去查看烟囱和烟囱下的除尘设备。正当我俩准备绕过草丛的时候,猛地听到一声如同汽车爆胎的巨响,原先充斥着机器运行嗡嗡声的厂区顿时安静了下来,只间或传出几声模糊的呼喊。
正当我们想要探头看看厂内情况的时候,身后传来一个的声音:“真是不好意思,印刷机器刚才运行过载,整个厂区都跳闸了。”
我和小苏对视一眼,是工厂的一个车间人员,眼里带着猜疑。我们依然决定继续查看除尘设备,试探风机外壳,并根据余温判断设备的运行情况。
果不其然,风机外壳是凉的。
这家工厂是我们清早起来检查的第一家,从开工到检查前,时间至少已经过去了1个小时,如果从开工起就打开除尘设备,那么为设备提供动力的风机,外壳上会肯定会残留余温,可如果风机外壳与除尘设备其他外壳的温度若是相同,则肯定是除尘设备未开启——这是上一组的东北大哥告诉我们的经验之一。
“你们都生产一个多小时了,除尘设备还这么凉呢?”我问道。
“嗨,我们刚在那是试生产呢,”那个车间人员回答得十分顺溜,“机器最近不怎么好使,调试了一个多小时。刚才您也听到了,这不印刷机短路了,我们正抢修呢。”
小苏又问:“机器前堆的那么高一摞纸,难不成全是试生产的产品?”
车间人员反应更快:“那是昨天生产的,还没来得及搬运。”
我笑了笑——即使明知道这大概率是编出来的回答,也没办法将其定性为“问题”。与警察调查取证一样,环保督查同样讲究“完整、有效”的证据链,才能将问题定性,并进行下一步整改和处罚,否则统统“疑罪从无”。
回到车上后,我们与其他组员交换信息时,得到的回答均是“进场即停工”。
只是,究竟是不是真的这么“巧”,我们都持保留意见。



3


就在我们漫无目的地寻找下一家工厂的路上,司机有些犹疑地开口了:“后面似乎有辆车在跟着我们,看了一下,好像是环保局的?”
我们当即回过头去。正好是一个拐弯,后面那车的车身上印着的“环保执法”,印证了司机的话。我忽然想起上一组前辈要我们学会反追踪,该不会指的就是这个吧?
我们在一家家具加工厂停下,刚一下车,当地环保局的人员后脚也下车跟上来了,还上前与我们打了个招呼,说要带着我们一起进场检查,并招呼保安大爷通知厂内负责人。
突击检查的快节奏被打乱,我心里升起几分不好的预感。
这家家具厂跟另外几家工厂共用同一个园区,园区很大,生产厂房却只有一个。家具厂里没有大型加工设备,明面上的只有几台切割打磨机以及6间并排的喷漆房,看样子似乎是一个以纯手工制作为主的加工厂。
我们边推拒寒暄,边走进厂房内部。放眼望去,四处都是囤积的原料、半成品,偌大的厂房里,老板独自带着我们几人四处查看,竟没有看见一个工人。6扇喷漆房门前,均张贴着“停止使用”的通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油漆与木头的混合味道,地面落满了灰尘,只有几个半成品晾晒架附近积尘较少,能模糊看到水泥地面的颜色。
据老板介绍,他们厂的家具是根据订单进行生产,近来经济不景气,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接到订单了,加上环保要求的“三五天一小改,半个月一大改”,没利润不说,还要交好几笔额外支出,不得已,便把工人遣散回家,暂停营业了。
(环保整改一般是指:购买环保设备并在生产时运行,打扫厂区,淘汰不合格设备等,不安装环保设备或者安装了在生产时不运行的,罚款20到100万之间。
一旁的当地环保局的人,根据老板所说的内容,又进行了一番补充说明,语气既苦涩又无奈。
我们虽然也颇为动容,但作为督查人员,还是要尽量以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切忌受主观人为因素影响——这是对现场判断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边听他们的讲述,边四处查看是否有异常。
副组长推开一扇临时门,进入了一个用隔板围出来的相对独立的空间。这处地方里很干净,地上铺着几层八成新的透明塑料膜,没什么积灰,角落立着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一些简短的文字和数字,似乎是工作进度安排和产品数量。
组长跟了进去,对着小黑板仔细看了看,若有所思。当地环保局的人赶紧走到组长身边,絮絮叨叨地说明情况。
另一边,唐工走到一个晾晒涂漆零部件的架子旁,仔细地对着光线看架子上的半成品,似乎对晾干程度抱有疑问,老板赶紧跟到他身边,解释起来。
我和小苏正好落个清净。她在喷漆房附近转悠,我则朝厂内搭出的临时板房的窗口往里望去——结果猝不及防的,我的目光对上了一双眼睛。我吓出了声,与我对视的人似乎也被吓了一跳,窗边又多了几双朝外张望的眼睛。
听到动静,小苏走了过来,打开临时板房的门——里面大约有十几个人,黑灯瞎火地蹲在气味刺鼻的房间里,齐齐地望向门外的我们,有几人的下巴上还映着手机屏幕的荧光。一看被我们发现了,工人们从房内鱼贯而出,躲到后边的仓库里。
组长他们也纷纷朝板房走过来,看着这滑稽的一幕,当地环保局的人顿时一句话也说不出了,老板则不好意思地笑着。
副组长率先进入板房,拿起了一本封面写着“油漆领用记录”的笔记本翻看起来。根据上面所写,老板之前说的停工日期内仍有数条油漆领取记录。
仅仅随机检查到的第二家便有如此收获,组长很兴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有KPI的压力,即便是环保督查也不例外。大气督查专项办公室(下称“专项办”)会针对上报问题数、问题采纳数等指标进行一个全省各督查城市的排名,最终结果与组长的工作绩效考评挂钩。
按照上一组提供的工作经验和填写方式,我们在各关键点拍了照片,并在文字里写了详尽的描述,在大气督查APP上提交后,信心满满地等待被采纳。



4


在家具厂发现了问题后,当天我们又兴致勃勃地接连去了三四家工厂,可不知是有人事先打了招呼还是真的停产,所经之处,竟无一生产。
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去转了几个工地,找了些诸如“施工现场未做降尘处理”或“转运施工渣土的车辆未进行覆盖”的小毛病上报,结束了一天的督查工作。
按照工作流程,白天各小组现场检查并提交问题后,晚上环保部负责该县的督察专员会在后台进行核实,确有问题的工厂或单位,会按相关文件提出整改要求,然后第二天早上再将提交问题的采纳情况及具体交办情况反馈至小组的联络员处(我们组的联络员是副组长)。
第二天反馈回来的情况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我们小组一共上报了3个问题,结果仅采纳了“施工地大片裸露土地未覆盖”的那个,家具厂违规喷漆问题被压了下来。
面对这个结果,副组长实在无法理解,便在微信群里找到处理反馈意见的督察专员交涉,专员给出的回答是:“地方已提交有效的申诉材料”,而我们未能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视频材料进行佐证,在不影响外环境空气质量的大前提下,该问题不予以采纳。
申诉机制设立的初衷,是给地方环保部门和企业提供“自证清白”的机会,以减少督查人员因现场所获材料不完整而错判错罚的情况,同时也是约束督查人员,尽量公正、谨慎地上报问题。
有了这一次的教训,我们在之后整轮的督查工作中,时刻备着应对申诉的视频材料,在学会追踪与反追踪前,倒是先学会了申诉与反申诉。


我们瞄准了一个工业园区,该园区的工厂主要以木板为原材料,喷漆、加热、烘干、切割和组装制作木质家具,属于重点检查对象。
我们的车刚离开酒店,就发现屁股后面不近不远处缀着一辆“环保执法”车,过了几个红绿灯、拐了几个弯都没能甩掉。小苏幽幽地说:“这回算是体会到被狗仔追着跑的明星是什么感受了。”
全车人都有些无奈地笑了。
反追踪,主要取决于司机的驾驶水平以及对路况的熟悉程度,既然在这方面无法与熟悉当地情况的环保局人员匹敌,我们只好转换思路——在时间差上抢占先手。
按副组长的策略,为防有人事先察觉,我们并不会列出目标企业名单,而是根据APP上的企业聚集情况设定一个方向,然后开车沿途寻找厂房烟囱,再根据厂名、厂容判断是否进场检查,如此“突袭”,才能尽量减少企业临时停产迎检的情况发生。
就在我们刚向工厂门口的保安说明来意、大门缓缓打开的同时,一个小伙子风一样地从保安室里冲出来,跑在了我们车子的前面,一看这架势,就知道是通风报信去了。我们也赶忙下车,分散到各个厂房内拍摄证据。
我快步走到一个关闭的卷闸门前,门旁立着一台除尘设备,厂房内的机器嗡嗡作响,而这台生产过程中必须同步开启的除尘设备却毫无动静——这是一个重要问题点。
正当我喜滋滋地掏出手机,准备拍摄下这一证据的时候,窗边的插座上突然伸出了一只手,把缠绕在窗口铁栏上的插头迅速插进了插座里。我眼看着除尘设备在我眼前响起,却没能留存任何它在此之前并未开启的证据。
可想而知,即使我提交了问题,也会因为在反申诉时不能提供有效证据而不作采纳。
追踪与反追踪、申诉与反申诉,大气督查之路,道阻且长。



5


在一个轮次里,督查组需在检查区域中进行15天的工作。“专项办”会根据企业数量分配督查组负责的区域,通常一个小组负责一个县或一个区,若一个区域企业数量少,则一个小组检查两个区,督查小组跨县临时帮忙也是家常便饭。
在扫荡完城区周边的乡镇企业后,我们把新的目标放在了县区交界的“三不管”地带。菏泽本地的工业企业以木材加工为主,加工方式机械而简单,稍有经济实力的工厂通常会采用大中型的自动化设备,进行压制、成型、切割、涂漆等操作;经济实力较差的,稍微有些力气的妇女也会被雇佣,靠手工配合简单器械完成加工。
我们在驶向村镇的沿途,就看到了不少手工作坊:老板用蓝色或灰白色的铁皮、废木板、塑料板,简单围出一个半敞开式的厂房,仅供挡风和遮阳;原材料和加工好的木板在厂外的空地上胡乱地堆放在一起,厂房内放着些小型切割机、胶桶和漆桶,设备上方松松垮垮地吊着锈迹斑驳的集尘罩,连接集尘罩和除尘设备的管道四处漏风,根本起不到收集的作用,至于角落里的除尘设备,已积满了厚厚一层灰,没有开启过的痕迹。
沿路查来,我们上报了一家又一家不合规的手工小作坊,大气督查APP上一片红色。在随机突击检查的策略下,我们成果显著,看问题数量,副市长已进入被问责之列。


随着涉及区县的增多,前来阻拦的人和车自然也多了起来。一天早上,我们刚从酒店里出发的时候,身后仅跟着1辆区环保局的车子,但在开入某村村口时,后面的跟车队伍已逐步壮大至5辆,简直跟支小型的接亲队伍没什么区别了——只是那些车上没有贴着红双喜字,而是清一色印着的“环保执法”。
哪家作坊有问题,地方环保部门其实心知肚明。即便他们无法同步查看我们的具体位置,也能猜出个一二。
我们的突击检查失去了意义,可饶是如此,也只能硬着头皮查下去。副组长坐在副驾上给司机指方向,我打开手机里的卫星地图,查看类似厂房的区域,其他人则望向车窗外,搜寻烟囱。
这时,我忽然听到组长开口了:“村里还是骑电动车方便,要甩开后面的车可方便多了。”
唐工开玩笑地说了一句:“这些该不会是去前面通风报信的吧?”
已经好几天因为被提前“打招呼”而什么都查不到的我们,似乎都有些被害妄想症了,还是小苏的心态好:“我看不太像,这车后座还坐着个小孩呢,总不可能伪装到这个程度吧?”
我在地图上看到一片面积较大且顶棚为蓝色的区域,根据经验,这片地方可能存在一个工厂,我指着地图,司机朝目标开去。
待到我们行至厂门前时,自动折叠门关得很紧,厂内隐约还可听到机器在停止运转的声音,院内停着几辆电动车。厂房后面是一排平房,似乎是提供给工人居住的宿舍。
就在我们叫门的时候,院内的平房门后探出几个孩子的脑袋瓜来,其中一个真的正是刚才电动车后座上坐着的那个——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刚才竟然让唐工说中了。
我们在门外等候片刻,没等来开门的老板,却看到不少女工从厂内走了出来。当时是下午3点,还没到下班时间,从厂房内走出的女工们,有的蹲在院子边上聊天,有的人摘下口罩和手套,准备骑上电动车回家。跟她们说明来意、亮明身份后,总算是来了一个人,打开门让我们进去检查。
自然是一无所获——组长索性也不进厂房内检查了,就站在院内,与蹲在边上的女工搭话闲聊:“你们怎么出来了?”
大姐很淳朴,操着一口方言说道:“刚才来消息说有人要来检查,让我们停工。”
组长乘胜追击:“你们停工到什么时候啊?”
大姐竟也不避讳,灿烂一笑道:“你们什么时候走,我们什么时候开工。”



6


虽然有些不甘心,我们还是重振旗鼓,向村内进发。
村子里大多都是独门独院的村户,院子挺宽敞,不时还有狗、鸡跑出来。车子经过一些人家门口的时候,能看到有些院子里露天堆放的木板和小型切割机。条件更富裕的,还会在家对门空地上搭一个半敞开式的棚子,组建起一个家庭手工小作坊。这些作坊为避免工商处罚,虽也置办了营业执照和环评手续,但现场检查时,环评手续就如同一纸废文。
面对检查,这些作坊里女工们的反应与我们料想的截然不同。她们坦诚、踏实,除了会加工木板,对各类规章和手续一概不懂,有的连字也认不到几个,需要什么材料,她们便把能提供的尽数交到我们手上,让我们自行查找。即使不会说普通话,也依然会用方言磕磕巴巴地尽量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
如果按照正常的判定问题流程,这些手工作坊,停产整改和警告罚款是必不可少的,甚至罚款金额会超过一个手工作坊一年的利润。在是否提交这些问题时,我们全组都陷入了犹豫和挣扎。
她们每日辛勤工作,可是在不景气的市场以及同行的激烈竞争之下,能赚取的仅仅是极微薄的工资。而督查组动动手指填写的几句话,上传的几张照片,这些女工们的生活就有很大可能受到翻天覆地的影响——我们要为她们的今后的出路着想。
在经历了前辈口中的反申诉、反追踪后,我也终于体会到了他们说的“自我怀疑”——在一线的具体情境下,有时即使认定是企业或个人违规违法,也会在他们所处的情境中产生疑问: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这种自我怀疑的根源是环保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对我们来说,就像是那道电车难题:一条轨道上绑着少数的企业、小作坊老板以及他们的工人,老板奸诈狡猾,对出现的环保问题,擅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蒙混过关,而工人则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助纣为虐;另一条轨道上绑着大多数民众,遍布村镇乡里各个角落,在污染的大气中艰难生活。
而我们就是那个控制拉杆的人。
(编者注:有轨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是一个伦理学的思想实验。大致内容是:假设你看到一辆刹车坏了的有轨电车,即将撞上前方轨道上的5个人,而旁边的备用轨道上只有1个人,你拉动拉杆,电车就会驶入备用轨道。你是否应该牺牲这1个人的生命而拯救另外5个人?
经过再三抉择,村内所有的家庭作坊我们均未上报,但与跟随其后的地方环保部门进行了沟通,希望由他们出面进行整改协调。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们这样的决定过于主观,是双重标准。可环保督查并不是来给地方工作挑刺的,更多的是起监督和帮扶的作用,对当地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也需要提供帮助。我们为了蓝天四处奔波,他们为了生活劳心劳力,似乎谁都没有错。
“蓝天保卫战”作为重点攻坚战将持续至2020年,接下来我不知道还会参加几次督查,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企业会因此记恨我们。
这轮督查结束后,在从酒店打车去高铁站的路上,开出租车的大姐一听说我是来“管他们雾霾的”,特别热情地搭起话来:“前几年秋冬,就盼着一场大风,才能看见蓝天,现在就好喽,出门不用包里三层外三层的口罩,也敢上大街溜达了。这位政府,你们真做了件大好事。”
蓝天、白云、阳光,直晃晃地映在大姐眼里,挂在她嘴角边的笑容和语气里透出的轻快,直冲进我的心底。所幸,至少在她眼里,我们做的事情是正确的。
最初知道督查导致多少工厂倒闭、多少人失业下岗的时候,我曾一度自我怀疑,现在信念却坚定了不少。

编辑 | 任羽欣

点击联系人间编辑



阿 钰

热衷探索生活的

大废柴教终身会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8 05:52 AM , Processed in 0.0422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