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1|回复: 0

[电脑数码] 5G之后,卫星通信没用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0 06: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G之后,卫星通信没用了吗

 彭天放 罗辑思维 2019-10-21
8549D09A-FDC3-47EC-BD49-7DB2F39C6FCA.jpeg

生活中,如果有人突然说起卫星,你会不会觉得很陌生,觉得这好像是门非常专业、高深的技术,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离得特别远?但其实不是这样。

如果不是卫星来帮我们定位和导航,我们习以为常的打车和外卖App根本没办法使用;人烟稀少的地方往往网络也覆盖不到,我们还是得靠卫星来打电话;卫星技术甚至还能帮我们预测股价......

今天,我们特意请来得到App新课《前沿科技·卫星技术》主理人彭天放老师来告诉你,这项技术其实一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卫星技术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讲一个卫星的独特优势——三维优势。
你可以试着把视角放到地球这个尺度,你会发现大部分人类活动,范围都非常有限,具体来说,都集中在地球表面这片面积5.1亿平方公里,高度却只有十几公里的“二维球膜”里,任何设备的部署都只能局限在地球表面。
而卫星的出现,可以说是突破了这种空间的局限,让我们的存在延伸到第三个维度,这就是卫星的三维优势。
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1

马斯克“星链计划”为何被质疑

2019年5月24号,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向太空发射了60颗通信卫星。这些卫星受到极大关注,因为它是一项超级大工程——“星链计划”的第一批卫星。
马斯克声称,2024年之前要发射4400颗卫星进入太空,最终目标是搭建一个由12000颗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太空“大WIFI”。
这个计划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但马上遭到了质疑。一个主要理由是,5G通信时代都已经来了,卫星通信难道比5G更好吗?
其实不管是4G还是5G,无线地面通信都要靠地面基站来进行。我们把基站和卫星的通信水平拿来对比一下,很快就能算清楚一笔账。
卫星能比5G网速更快吗?应该不能。卫星通信频段一般确实比5G更高,理论上也有可能比5G网络速度更快。但是,在现实情况下,距离太远,而且干扰太多,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你很难说卫星能比5G还要更快。
卫星能比5G成本更低吗?也不是。虽然说5G信号的覆盖范围比较小,基站也更密集,成本比4G提高非常多。但一个地面基站的建设成本,也就百万人民币这个量级。而2019年初美国发射的高轨道通信卫星,光发射成本一颗就要上亿人民币。
而且马斯克的这个星链计划也不是什么新想法,早就有人尝试过,而且失败了。
尝试者是通信行业的巨头摩托罗拉,他们在20多年前,有过一个大名鼎鼎的“铱星计划”。
这里的“铱”是一种金属元素,原子序数是77。这个计划原本是想把77颗卫星打上太空,组成一个太空大WIFI。所以才叫作“铱星计划”。
这个计划1991年正式启动,到1998年一共发射了66颗卫星投入商业运行,总共花掉了50多亿美元。
但是仅仅运行一年之后,1999年“铱星计划”就提出了破产申请,原因跟我们上面说的一样,就是网速太低、成本太高。
这个一度如日中天的项目,从此就奠定了卫星通信在商业领域对抗地面通信的败局,至今还被写在商业教材的反面案例中。
而且就算不考虑成本和通信速度,光是发射能力都成问题。
第一颗卫星以来,人类一共往天上发射过的航天器也就是9500多个。想要在未来几年内,把上万颗卫星打上天?这听起来,似乎也不太可能。
不过,我也再告诉你一个数据,目前在轨卫星里面,数量最多的恰恰就是通信卫星,占到所有卫星总数的2/5。而且目前看来,在未来可以预计的时间中,通信卫星的数量还会越来越多。
这不是很矛盾吗?卫星的通信能力被连番质疑,但事实情况呢,卫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通信,而且还有像马斯克一样,积极发射新通信卫星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前面算账的时候忽视了一个重要的要素——应用场景。

2


“三维优势”有哪些应用场景?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很容易有个错觉,觉得哪里都能打电话、上网,基站在哪里都能覆盖到,但真的是这样吗?
给你看两个数据:第一个,以面积计算,全球范围内能通过手机信号连上互联网的区域面积,不到地球总面积的20%。第二个,从人口角度看,全球至今还有30亿人没有接入互联网。
显然,地球上不是全都覆盖了网络,甚至有80%的地区可以说是“信息荒原”。
我们之所以觉得网络哪里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国的基础设施确实在全世界都非常领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人口密集的地区。
这些“信息荒原”在未来应该怎么覆盖呢?我们知道今天地面通信的一个4G基站,能够覆盖的范围大概是5-10平方公里,而未来的5G基站覆盖的面积更小,大概就是1平方公里。
卫星通信,因为突破了高度的限制,一颗距离地面30000公里的高轨道通信卫星,可以覆盖地球表面四分之一的面积,也就是大约1.25亿平方公里。而“星链计划”里高度1000公里以下的低轨通信卫星呢,理论上每一颗也能覆盖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这个覆盖能力确实没什么用。因为单颗卫星的覆盖范围再大,能同时服务的用户数量还是很有限的。但在另一些场景中,可就不一样了。

3


第 一 类 场 景
在很多情况下,铺设和维护基站的难度非常大,有的地方甚至完全没办法铺设基站。那么,卫星通信就是唯一的选择。
比如,海洋货轮占全球贸易总量90%,但海上没办法铺设基站,只能通过海事卫星进行通信。山区和雨林也是一样,登山队和科考小组也经常用卫星电话联系。
在这里,地表环境就成了基站技术的限制条件。在二维空间内,想要突破这些环境限制非常困难,但升维就很容易解决。三维空间里的卫星完全不受地表环境的影响。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飞机上也是基站覆盖比较困难的地方。我国民航领域刚刚放松了电子设备联网的限制,未来在高速航行的客机上的WIFI市场,商用卫星网络就会是一种很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甚至我们再远一点,如果不把关注焦点放到地球上。有人说马斯克的卫星通信,其实是在为小行星、月球资源的开发、甚至火星移民做准备。在这些地方,卫星通信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4


第 二 类 场 景
虽然卫星作为信息中转的通道,能同时服务的用户数量不算多,但是如果作为一个信息广播的平台,卫星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这种三维优势。
我们总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话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其实跟卫星广播的原理非常像。特定情绪就是信息,月亮是天然的地球卫星。它把这种情绪广播给跨越千山万水的中国人,就跟卫星广播的原理是非常相像的。
一颗高轨道通信卫星,理论上可以覆盖1/4的地球表面积。如果不考虑南北极的话,最少3颗卫星就可以完成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广播。
卫星广播电视是当前通信卫星里最大的市场。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杯、奥运会还有新闻报道的直播,主要都还是靠卫星通信进行信号广播。所以,正是有卫星通信,才让信息触达到任何角落成为可能。

5

第 三 类 场 景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卫星拥有在不合作的环境里搭建通信网络的能力。
什么叫不合作环境呢?举个例子,比如海湾战争时期,进入伊拉克的美军如果想要相互联系,是不可能每个人买一张伊拉克电信的电话卡,相互打电话的。
事实上,从地面作战的士兵、装甲车,到天上的战斗机、导弹,再到海上航行的军舰,都要依靠通信卫星来搭建战争地区的通信网络。
1990年的海湾战争时期,美国就调集了超过100颗卫星云集在中东地区的上空,提供战争时期的信息支持。
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你可能看到了很多令人振奋的高新军事装备。未来,很多战略性武器都要具备在1小时内打击全球的部署的能力。
像是高超音速的无人战斗机、导弹,以及远洋航行的航母战斗群,随着这些武器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对卫星通信网络的需求也必定越来越多。
截止到今天,卫星网络依然是在战争时期可靠性最高,最难以被敌军直接攻击的一种基础设施。
事实上,刚刚“铱星计划”的故事其实还没有讲完。1999年宣布破产之后,铱星计划被美国军方收购,而且在2008年终于成功实现了盈利。
说到这,我们不妨再回头看看,马斯克的“星链计划”究竟看中了什么?我想,他应该就是看中了卫星通信在这些非传统的“应用场景”里,有更强大的能力。
当然,他的野心也许不仅仅是用更廉价的方式,实现地球另外那80%区域的高速网络覆盖,更要为遍布地球的万物互联时代,给物联网提供一种全球通信的基础设施。
所以说,我们评判一个技术,不仅仅要看到它在熟悉场景中的价值,也要看到当原有局限被突破之后,会不会产生什么新场景下的解决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0 01:53 AM , Processed in 0.0369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