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1|回复: 0

[史地人物] 贵圈|赵忠祥:抹掉我这个人是可能的,抹掉我这个符号是不可能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6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20-1-16 10:10 PM 编辑

贵圈|赵忠祥:抹掉我这个人是可能的,抹掉我这个符号是不可能的

 郝继 贵圈-腾讯新闻 2020-01-17
2BB5329C-150E-4302-82FC-ECC708FD9FCA.jpeg

 

采访/甄晃

文/郝继

编辑/露冷

出品/腾讯新闻x贵圈

  


2020年1月16日,赵忠祥逝世。一档“百位知名主持人小学课文公益朗读”项目的公众号后台里,收到了很多父母的悼念留言。他们的孩子都在这个公益项目里,听过赵忠祥爷爷读诗。

 

78岁的赵忠祥是其中最高龄的主持人之一。把赵忠祥请来之前,央视主持人、项目创始人之一郑莺燕颇有顾虑:赵忠祥年纪大,录音很耗费体力,而且他的社会活动多,未必有时间。她只是尝试性地问了一下,“没想到他马上就同意了。还来了两次,备稿什么都非常认真。”

 

第一次录制是2019年2月,第二次是在中秋前。赵忠祥此前没有录过课文,他认真准备了朗诵古诗词的情感基调:不张扬不狂放,要体现优雅。录完了几组古诗文,他的下一步,是想再录几篇说明文。

 

如果不是因为突然辞世,这样的消息几乎没有媒体和网友感兴趣。生命的最后一年,赵忠祥留给大众的谈资是“卖字风波”。

 

B03B9407-4D46-426A-9D36-12DBD13C1812.jpeg

赵忠祥参与公益朗读课程《美声图书馆》项目录制


但在今天,但在此刻,人们不再讨论那种“谈资”。赵忠祥面目上的些许灰尘被拂去,回到他最初的身份:一个播音员,一个主持人。那是一个更长久的面目——他的形象,曾被这个国家的每台电视机播送过;他的声音,也一同构成了这个国家的共同记忆。

 

而他早就知道,他会这样被历史记住——“因为你已经变成了这个时代的符号。抹掉我这个人是可能的,抹掉我这个符号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1

 

郑莺燕记得自己第一次见赵忠祥是在1999年。作为应届毕业生进央视面试,赵忠祥和敬一丹是提问主考官。两位考官一人捧哏,一人逗哏。捧哏的是赵忠祥。在自我介绍以及演讲环节,赵忠祥评价郑莺燕:“你引用了很多你爸爸的话,你是个听话的孩子,来了央视也一定听领导的。”郑莺燕答,“那一定”。下面哄堂大笑,她瞬间不紧张了。

 

“听领导的”,在那个片刻,是一句缓解气氛的玩笑话。但那也是作为央视主持人的赵忠祥的毕生自觉。

 

DACB11BC-378B-4954-832C-AF62E9E1CCDB.jpeg

1960年4月22日,赵忠祥在北京电视台首次出镜

 

赵忠祥1960年加入中央电视台前身——北京电视台,是电视台的第78位工作人员。在全国仅有12000台黑白电视机的年代,他是中国电视初创阶段第一批工作者。

 

在他之前,中国播音员的风格由齐越、夏青创造。在《锵锵三人行》里,赵忠祥形容那个年代的播音风格,“庄重的、严肃的、字正腔圆的、掷地有声的、气壮山河的、凛然不可侵犯的”。字正腔圆是播音最首要的要求。时间的控制也必须精准,早期是每分钟180个字,后来放宽到220个字。编辑按照字数来给播音员发稿,要求30分钟里不能空时,也不能超时。

 

这是一种被历史选定的播音风格,也是播音员可以享受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政治荣耀。相当长的时间里,赵忠祥继承并发扬这种革命宣传性质的播音风格。直到晚年,他依然以夏青为荣耀。他认为夏青接受周恩来总理的款待,至今依然是中国主持人行业里的最高峰。他对白岩松、水均益说,“你们差远了,我也差远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差远了。历史就出现过这么一次。”

 

赵忠祥是《新闻联播》第一个出镜播报的播音员,那是中国政治生活中最大的媒体窗口。他坐在窗里,见证了许多翻云覆雨的历史时刻。他发布的重大新闻不计其数,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的会议公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国务活动报道,国庆盛典的实况转播,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文革”中毛主席的八次接见红卫兵,周总理答外国记者问,直到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开国元勋逝世的悼念活动的报道,他都参与播发。

 

49D7EC03-04A4-4B75-B99A-53311EC3EABE.jpeg

 ▲1979年,赵忠祥在美国白宫采访卡特总统


但如果只是一味一脸严肃地播报新闻,赵忠祥根本无法在中国电视史上走得长远。他的主持风格不断根据时代需要,以及个人专业技巧的调整而发生变化。


他在著作《岁月随想》里回忆,在国家政治风雨跌宕反复的时期,他意识到“时代需要微笑,这温和的微笑能沟通人们的感情,增进人们的理解,能解除人们的烦恼,增添和谐的气氛。当然,面对饥饿的折磨,微笑能显示一个人的胸怀和一个人善良的内心。”“文革”结束后,他看到美国电视政治家沃尔特·克朗凯特,以长者姿态出现在屏幕里,慈祥和善,眼神真挚。赵忠祥又琢磨:“东西方审美情趣在某一点上是相通的……电视观众却宁肯喜欢和善长者的形象。”

 

此前赵忠祥是硬派播音风格,此后他开始以情带声。除了风格调整,在专业上,他找医生学咽音发声,掌握了气泡音;他向歌舞剧院演员学用鼻弹音,又综合京剧念白的吐字发声,学京韵大鼓的说唱艺术……这个过程里,赵氏风格开始形成。

 

 

2

 

对年轻的中国电视观众和网友来说,赵忠祥播新闻的时代已经随政治风云远去。《动物世界》和春晚,大概才是赵忠祥的代表作。

 

1980年,中央电视台为了丰富荧屏,买进了国外从60年代开始兴盛的《动物世界》。那时候没人想到,从那时起,这个节目在中国常盛不衰。而赵忠祥也在这偶然中延长了主持生命。

 

最初《动物世界》50分钟一集,赵忠祥一录就是大半天。他花了一两年,才找到对这档节目真正的理解。起初,赵忠祥延续了播新闻的风光,平白直叙的风格,声音追求响与亮,语言要求平整规律,感情只限于喜与怒、爱与恨的一般表述。那时候解说的许多专题片,只有高亢昂扬,少有阴柔低缓。但他把《动物世界》当成诗和歌,为此,他找到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发声方法,而又能准确地与之相协调的播音方法。

 

585D6955-F041-45D7-BCCA-4D8F880CEE04.jpeg

 ▲赵忠祥解说《动物世界》


这种播音风格也一度为人诟病。他在书里回忆,“开始的时候,我的同行,包括地方台的、学院派的老师,他们会想你这叫什么断句呀,什么语气,什么味儿,这不是邪门歪道吗?……甚至上课时老师对学生说你可别学他,我成了反面典型。”

 

这种在播音艺术上的探索,一度成为“异端”。过程中有挣扎,但他也乐在其中。1985年他从新闻播音岗位撤下,毫不犹豫申请去国际部专门解说《动物世界》。当时的台领导曾在电话中对他说,国际部并没什么栏目,你会不会感到工作太单调而后悔。赵忠祥表示,这是我慎重的选择,希望能在一个不起眼、因而竞争也少的单位,默默地工作。这档节目改变甚至延长赵忠祥的播音道路。他的心态开始变化,在业务上也终有代表。

 

春晚是赵忠祥另一个代表作品。他第一次出现在春晚是1983年,角色是致开幕词,公布晚会热线电话,以及宣布有奖猜谜活动细则。第二年,他才真正意义上主持春晚。他在春晚陪伴中国甚至世界华人度过了18个除夕。

  

整个九十年代,春晚深刻地打上赵忠祥和倪萍的印记。他俩的出现,春晚主持人才正式成为电视和观众之间的强有力中介。南京大学社会系学者评价这两人的组合意义在于,“在这个春晚舞台上,赵忠祥充当了一个儒雅大气的男性和父亲的形象,而倪萍成为春晚女性母亲的形象。他们一个成为国的象征, 一个则成为家的象征,两者巧妙地缔造了国和家同构的模式。

 

FAD228E4-998A-49FC-B731-F15E30057808.jpeg

 ▲赵忠祥与倪萍主持春晚

    

这样一个“男性的”“父亲的”形象,构建了赵忠祥的方方面面。在《正大综艺》的主持调度中,他对自己的定位是“山岳的气度”,活泼的“小溪”交给杨澜扮演。杨澜是年轻的少女,赵忠祥是个和善的大叔。一老一小,一个沉稳,一个热情,一个充满了洞察世态的沧桑感,一个因涉世未深而理想单纯。分工明确有特色,又相辅相成达到统一。

 


3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类港台综艺节目开始被更多国内观众看到。主持人也被分为两类代表,“央视风格”与“港台风格”,如同两极,各有各的受众,泾渭分明。

 

离开央视的舞台之后,作为“央视风格”代表的赵忠祥,时常需要接受挑战。11年前,赵忠祥和和窦文涛、梁文道录了一期《锵锵三人行》。在电视主持播音领域,赵忠祥是公认的“国家队队长”,他称窦文涛来自“地方强队”,再加上香港知识分子梁文道,一席三人,民调官腔,相互交锋。

 

这位主持界“行尊”67岁,一坐在镜头前就精力充沛,神采奕奕。他欣然接受了来自对方的挑战。比如窦文涛认为美国新闻主播多是记者出身,绝不可能去转身做娱乐节目。赵忠祥回应地很平和,他认为这即便这是批评,也不是恶意,而是一种规劝。但“我就是我,我是一个个案,不可能所有人都做到我这一步。”他也能笑着承认,自己写古体诗“可以出口成章,但笔笔皆是可以商量的地方——说我不好是应该的。”

 

在挑战、应对中,节目录了四集,窦文涛对赵忠祥刮目相看,“赵老师真是个敞开心里话的人”。但有些界限,始终不可逾越。比如梁文道问赵忠祥:“能不能在(播音)时间多了、少了(的情况下),中间自个加几个字,不行的是吗?”赵忠祥大笑着一度词穷。他认为自己和这位来自香港的嘉宾谈话沟通有难度,随后他申明:“我们在播音的过程中,决不能有个人语言加进去”。

 

窦文涛委婉表示,这种播音腔是否不够“接近人”,赵忠祥又捍卫:“没有人认为这是不对的……你是一个大国呀,你要代表你的一个国体呀!”

 

5BD141D2-E921-4B17-A1E1-13488882D17C.jpeg

 ▲赵忠祥主持《舞林大会》


那一年,公众对这位代表国家形象40余年的国脸有了新认知。他出新书,不介意自谈隐私,又主持《舞林大会》,毅然跳进娱乐圈。在进入中国电视屏幕49年后,赵忠祥完成了他职业生涯上最后一次转型,与造型性感的女主持一唱一和,扭太空步,和薛之谦飙舞。他在舞台内外都对吴宗宪喊“宪哥”,并不以为意。

 

这不是这位“行尊”在新时代对于综艺天王的一次俯首——他把“哥”当成是一种江湖上的尊称,而非长幼上的排序。他此前没看过吴宗宪的节目,只听说对方很搞怪,节奏很快,因此他对这次搭档的定调是:“彼此都知道对方是老大”,“他快他的,我不一定非要快。我也不要他靠近我。”

 

他愿意在晚年接受新时代的娱乐挑战,但又始终带着自傲。2013年,他接受媒体采访,不掩饰地说道,“我对所有地方台都有微词。因为和央视比起来,很多地方都不正规。这不是个人问题,这是团队问题。”“省级队和国家队比起来,国家队还不如,那国家不还白养你了吗?”因此,他愿意证明自己随时能在舞台上谈笑风生,但又相信自己的字正腔圆,那些惯于在舞台上撒欢的主持人“可能一辈子做不到”。

 

他仍然有着某种雄心,告诉记者“别以为我退休了,就被冷落了”。也不回避记者对风波的质疑,常常用反问雄辩,甚至可以主动谈起官司。他请记者喝茶,然后放话:“我请你喝茶了,你随便去写,我是不看的。”

 

只有少数时刻,他会流露出一丝不确定。比如他对窦文涛、梁文道倾诉困惑:“一档娱乐节目里,出现一个老头,就觉得有点格格不入。尽管我是想去融入,甚至我是想去承载一个文化因素掺杂在里面的这样一个使命,但是我未必做的很好。”

 

但他还是期待,一个拥有风霜和皱纹的主播,让观众愿意相信。他用自己最熟悉的比喻来解释这种期待:在遭遇旱情时候,只有一头肯尼亚的老象,才能带领种族千山万水走到水潭。

 

 

资料来源:

《岁月随想》作者:赵忠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出版。

锵锵三人行20090810:《赵忠祥:娱乐节目不是年轻人专利》

《一种声音系统的权力实践 —从赵忠祥、倪萍、李咏谈起》作者:彭海涛潘知常 《东方论坛》2006 年第2期

《你对赵忠祥的所有好奇,壹读君都帮你八到了》作者 邓郁 《壹读》2013-11-27
《凡人赵忠祥》 作者:李菁 王鸿谅 李若干《三联新闻周刊》 2004年第31期

《赵忠祥:我得承认来日无多了,生命是很大奇迹》作者孙冉 《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1月16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01:11 AM , Processed in 0.0847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