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6|回复: 0

[军事] 《出鞘》2020-02-20:劳动人民不低头:从99A型主战坦克的俯角之争说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0 0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劳动人民不低头:从99A型主战坦克的俯角之争说起
新浪军事  2020年02月20日


1-compressed.jpg
最近,因为某知名坦克博主的一篇微博,我国的99A型坦克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原来传的神乎其神的99A坦克的俯角,似乎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那么今天我们不妨来谈一谈坦克俯角的那些事。



2.jpg
近年来,由于某两款游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友看坦克时变成先看火炮俯仰角进而讨论能不能“卖头”。这种讨论很快就变成了一种对小俯角坦克的质疑“没有俯角怎么卖头”。虽然说现实不是游戏,但现实中也的确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设计情况,有些国家的坦克拥有较大的俯仰角,有些国家则表现的很无所谓,还有些国家则更是另辟蹊径采用主动悬挂来改变车体的倾斜角度来提升火炮的俯仰角。



3.png
在俯角问题中被大家广泛批判的就是苏联/中国坦克,广大军迷与游戏爱好者美其名曰“苏维埃/劳动人民永不低头”,这是由于T-64/72/80/90这些坦克只有-6度不到的俯角。出于历史原因,96/99/15式的俯角也基本是这个附近。因此有些人为此捶胸顿足——为什么我们的设计师不能学习西方搞大俯角?



4.png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俯角的优先度不够。这里,我们需要先从一个拥有大俯角的主炮会带来什么说起。坦克炮不是一根棒棒粘在炮塔外的,坦克炮的炮尾,复进和反后坐装置都是在炮塔内部。在外看是一根十几厘米粗的铁管,而内部是一个半米宽的大方块,并且往往还要配平使得火炮炮管和耳轴后的炮尾重量基本均衡。总体来说,火炮的俯仰其实是一个以耳轴为支点的杠杆原理,或者更通俗的说,是一个长短不一的跷跷板。



5.png
跷跷板的原理就决定了坦克炮炮口抬起时,炮尾就要落下;炮口朝下则炮尾抬起。而显然,坦克是有盖子的,并不是敞篷车,所以坦克的俯角一方面受车体前装甲的限制(阻挡炮管下垂),另一方面其实是受炮塔顶部装甲的限制。而考虑到坦克炮还需要抛壳、装填、后座,因此也不可能设计成炮尾顶到了顶板也能开火,而是会留出一部分的安全余量。同时,火炮保持过高的俯角也会严重影响装填手/装弹机的工作。



6.png
这就导致如果坦克要想获得大俯角,必须要提高炮塔的高度来为火炮留一点余地。但是众所周知,越高的坦克往往就要挨越毒的打,毕竟受弹面积更大。而更高的坦克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炮塔正面需要防御的面积会增加。但坦克之所以是坦克就是因为其装甲,不管怎样至少正面需要有着一定距离上相对靠谱的防御。作为防御重点的炮塔更不可能有一块地方是无防护的。



7.png
而当装甲区向上延伸时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会超重。装甲的质量等于装甲密度乘以体积,而装甲需要的体积则是长宽高三者的结合。但由于坦克的宽度基本都极为接近,T-64、T-72、99A、M1一般认为宽度都在3.5米上下;这是因为太窄则不好布置炮塔座圈,太宽则上不了铁路或者运输机,所以限制车体高度成了控制坦克重量的最大手段。而且炮塔并不止正面需要防御,是每一面都至少有几十毫米的装甲钢作为结构,所以炮塔每增高一点就意味着坦克装甲质量的急剧上升。而控制车高和控制车重在大多数设计师眼中比俯角重要多了,尤其冷战核大战背景下越高的车体越容易被核弹冲击波掀翻。



8.png
坦克质量急剧上升也意味着坦克的部署能力会严重受限制(空运),而且会产生更大的对地压强影响通过性并影响机动能力。当然影响机动能力可以通过大马力柴油机和燃气轮机来弥补,但这又是一个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问题。抛开成本问题不谈,悬挂系统也受不了,毕竟人类的技术还是有限度的。



9.png
当然,设计师也意识到了传统的结构是有极限的,越是这种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设计,就越会发现极限的存在。因此坦克设计师都会在被军方爸爸各种各样的要求折磨下顿悟,大喊一声“JOJO我不做坦克啦”。这时,一些非主流的设计便涌现了出来。比如说摇摆炮塔。液气主动悬挂和火炮独立设计。



10.png
比如美国t-92坦克,采用了火炮半独立出来的结构,如果炮塔阻碍了俯角,那么就把火炮放在炮塔外也不失为一种选择。而法国等国家则是将炮塔顶甲板和火炮作为一个主体拆出来,制作了摇摆炮塔,这种设计是将火炮刚性安装于上炮塔同时内置自动装填机构,然后两者一起绕火炮耳轴进行俯仰,这样的设计不但可以有效降低车高,还能缩小炮塔座圈和获得超大的俯角,简直就是三倍的快乐。但是由于这些设计都难以解决火炮与下炮塔之间的密封问题,在核武器得到极大发展,三防系统成为坦克装甲车辆标配的适合,这些设计很快被包括我国在内的几乎绝大部分国家的设计师所抛弃。



11.png
而液气主动悬挂则是一种更为有趣的设计,那就是通过坦克的悬挂系统,类似于撑腿一样,通过调整压力来改变车体的姿态,也包括了调整车体的高度和倾斜角度。瑞典的S系列坦克更是完全放弃炮塔只依靠履带和悬挂来进行瞄准,而日本由于山地原因,则是一直发展并使用这种采用液气悬挂的坦克,来获得进行坦克伏击战术时更加优异的战术优势。



12.png
在坦克俯角上其实大部分西方国家没有更高需求的原因其实也与另一项设计有关——装填手需要空间。由于无论装填手是站着还是坐着,人进行火炮装填时都是需要一定的空间,而始终使用人肉装填的美国和德国,就不得不在设计炮塔时要考虑到装填手的意见,从而使得三人炮塔比二人制炮塔不但内部空间大了不少,也更高大。而高大的炮塔也自然为火炮提供了足够的俯仰空间。



13.png
再看向坚持使用传统三人车组小炮塔的中国和俄罗斯,也不代表传统结构的设计没有新方案解决。如果炮塔必须要有可靠的防御而且俯角有限,主动悬挂又不靠谱,那我们就把车体设计的倾斜就好了。T-64之后的T-72/90包括我们国家的部分设计上都有这种精神的体现。通过车体的顶版自带向前的1°30′的超小斜角,将正面的俯角从-4°提升到-6°附近。达到了够用的水平,同时近似水平的座圈也不会对座圈的磨损和侧向射击时预估落点瞄准带来较大的影响。这种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众多需求的问题,实属工业设计平衡的楷模。



14-compressed.jpg
而从实际的需求看,坦克的俯角真的那么重要吗?这个问题恐怕要分国家来看。对基本是山地和任务目标是在北海道阻击登陆的苏军并争取时间的日本而言,装甲部队的主要战术是坦克伏击,这时候能尽可能利用地形保护自己的大俯角和液气悬挂自然成了首选,哪怕造价高昂维护起来困难重重也要强行使用。对瑞典而言,STRV103系列的任务同样是充当坦克歼击车,因此也是可以牺牲包括炮塔在内的一切来换取超大的俯角和极小的受弹面积。



15.png
而对我军和苏/俄军而言,陆军重装甲部队的首要任务还是平原地带下的集群突击任务。坦克无论的配属给陆军步兵作为引导冲锋使用,还是作为装甲力量的突击和反装甲作战时,军队对坦克的最大需求还是观察-瞄准-火控装置,同时有着一定距离上比较可靠的正面防御和机动能力。在这种需求下,俯角的问题优先度并不高,正面约-6°已经够用的情况下,没必要牺牲正面防护或提升重量来换取更大的俯角。而且现在坦克的观测距离已经相比二战有了极大提升,主要交战距离都正从1500米迈向2000米距离的情况下,也很难说俯角卖头还有多少地方能用。



16.png
其实在山地作战中,作为进攻方,对俯角的需求其实也不是非常大,反而是仰角射击进行攻坚更常见。这其实与很多游戏相反,因为山地作战也基本不会出现双方隔着一个山坡蹲坑互瞄弱点的情况,如果实战中有并碰上了一个试图卖头蹲坑的敌方坦克,作为指战员你应该呼叫合成营里的火炮让对方知道蹲坑的下场。我军唯一可能需要大俯角的地方只有城市作战中近距离清剿半地下停车场这些地方。不过显然的是,在面对这些条件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应当是伴随的步兵甚至火力支援车的事。



17.png
坦克的设计其实是一种平衡和取舍,对有能力设计和制造坦克的国家来说,设计部门不是“有什么菜就吃什么菜,就这些菜爱吃不吃”的疫情假期后半截时的自家老妈态度;而是一种服务至上的“想吃什么我就做什么,没有原料就去买”的客户(军方)至上的情况。尤其是对五常这些技术和生产条件都有的国家来说,更不存在着“有什么东西就凑合用”,而是根据需求让科研部门和厂商抓紧研制。如果一个长期演习来确定装备发展的国家在长时间里都没有为装备配备某个对象,而我们却通过游戏认为应该有这个需求,那么我们也应该想想是不是游戏里夸大了这个需求,而不是军队和设计部门集体犯傻。毕竟一个坦克大战玩家不会觉得俯角有多有用,一个红龙玩家也不会觉得俯角有多有用。因此,我们的思维更多的还是以自己的“经历”为转移,而谁也不能保证我们自己的“经历”就是客观公正的,但至少我们知道,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渣断贴蹭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8 06:58 AM , Processed in 0.0603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