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2|回复: 0

[转贴] 徐灿:嫁与汉奸的女词人一生悲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5 0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灿:嫁与汉奸的女词人一生悲情

新浪  历史杂谈
(2020-06-15 00:15:44)转载▼

z164.jpg

            徐灿:卷帘风意恶,泪与残红落


中国诗歌史上,明末清初是个很特别的时代,涌现出一大波的女性诗人,且不说那秦淮八艳的诗词个个了得,那方维仪、纪映淮、钱敬淑等等,也是都是高才之人。

这一众女神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她们都生长在江南,那个时期的北方,塞外金戈铁马,关内狼烟四起;而唯有这江南,却依旧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秦淮河边的士子们枕红依翠,呤风弄月,那后金的铁蹄及李闯的喊杀声,离他们似乎还很遥远。

身处那个特殊的时代,这些女神们同她们后来依附的夫君的命运一起,就随着清兵入关的血腥而染上了各种不同的色彩,这其中起伏最大,也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徐灿。

徐灿一生的经历很是悲惨,她从闺阁大小姐到一品诰命夫人;从拙政园女主人到朝廷重犯家属;从烟雨杏花的江南到天寒地冻的辽东;从一家搀扶去到怆然独自归,最后,她疲惫的身影隐入了佛门,只能从笃笃的木鱼中,似乎还能感受到她声声地叹息。

z149.jpg

徐灿,字湘苹,号紫,江南吴县人,即今苏州人;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

她是海宁陈之遴继妻。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工诗,尤长于词学;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兴亡之感;又善属文,精书画,后随夫发配十数年,扶棺回乡后遁入空门,年80余逝世。

生在钟灵毓秀的水乡江南,父亲为明朝高官,幼时的徐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幼颖悟、通书史、识大体”;她长得又秀丽清爽,活脱是个典型的江南小美女。

金阊西去旧山庄,初夏浓阴覆画堂。

和露摘来朱李脆,拔云寻得紫芝香。

竹屏曲转通花径,莲沼斜回接柳塘。

长忆撷花诸女伴,共摇纨扇小窗凉。


这首《初夏怀旧》反映的是她少女时期的生活状况,她家住苏州城外的虎丘,春採野花满头芳,秋摘莲蓬结伴游,美景满目,扇轻摇凉,美好幸福又惬意无比,她在无忧无虑中度过了少女时光。

z150.jpg


但是,作为女性,徐灿闺阁中所受的教育,除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外,主要还是中国传统女性的教育,女德、女容、女诫的一堆,而在她后来生活经历来看,“夫为妻纲”乃是融化在她血液中根深蒂固的概念,也影响了她一生。

小雨做春愁,愁到眉边住。道是愁心春带来,春又来何处。

屈指数花期,转眼花归去。也拟花前学惜春,春去花无据。


徐灿在文学上的才情是出类拔萃的,这首《卜算子•春愁》是她的一首闺阁作品,但与她的生活优渥的环境显得很是不搭,她应该是感受不到愁啊忧的。

要说她是多愁善感吧,从她后来的经历似乎又不象,也许是书中过往的文人骚客的经历,让她早早地形成了对目之所及景物的伤感之情,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但这首词不能不说是写得相当地好,更何况是出自一个小姑娘的手笔。

及长,嫁与海宁望族陈家公子陈之遴,在明清两代,海宁海陈氏均为海内第一望族,尤其是清代,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誉,而这陈公子也颇有诗名,明科举时为榜眼,前途似锦。

z151.jpg

婚后二人可谓是情感甚笃,诗歌唱和,琴瑟和鸣,温馨浪漫,人间仙侣,陈之遴很疼爱这才高貌美有情调的可人儿,而徐灿也对这夫君是一片的缱绻之情。

但是,时间一长,审美疲劳,这陈之遴也动了纳妾的念头,按说作为妻子的徐灿对此应该是反感的,可奇怪的是,她却是主动为之,遍访苏杭为其寻觅貌美女子,以至于陈之遴感激地写词赠道:“劳君拣尽吴山翠,心已三年醉。闺人常作掌珠擎,那得老奴狂魄不钟情。”

徐灿是继室,但是否是正妻则语焉不详,正常来说,两家也是门第相当,加上后来她被封诰命,定是正妻无疑,但如此努力为夫君寻妾,怎么也有些让人费解,只能说徐灿受传统礼教侵害得太深,仿佛老公没几个小妾,对不起他那身份一般,这倒也符合那时人们的观念。

清人入关,陈之遴降清并一路升迁,而徐灿对大明王朝怀有深深的依恋,即使后来她被清廷封为一品诰命夫人,但民族情感使她的亡国之痛依然久久地挥之不去。

从徐灿的人生来看,同秦淮八艳中的顾横波顾媚后期的经历,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当然,她们的夫君者事新朝,得高官,自己也都荣封一品,但一直是心怀不满,却也无能为力,心情之郁闷无以言表。

z152.jpg

她柔弱的性情同柳如是的刚烈有所不同,柳如是可以暗中抗清,可以说服钱谦益一起而为,但徐灿和顾媚却只有默默地承受,顾媚最终是郁郁而亡,而徐灿则是将愁绪深埋在诗文创作中。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这是徐灿的一首代表作,名为《踏莎行·初春》,从其中的“故国”“旧河山”等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初春的美景带不来愉悦,眼前是一派的悲凉,春天虽在魂已失,唯有那凄冷的月光,映照着诗人心中萧瑟的伤情。

这是清词名作,凡清词选本都会有这首词,而品这首词,则要在“山河破碎风飘絮”的感觉中,方能识得个中三昧,其中徐灿对陈之遴的不满,是通过对故国的怀念表现出来的,故而后人点曰:“兴亡之感,相国愧之。”

z153.jpg

徐灿同柳如是还有一个不同的是,钱谦益降清是满满的无奈和不愿 ;而徐灿的夫君陈之遴是同其父一起主动事清,这其中隐含的是他父子对明朝的失望及不满。

当年清兵攻破长城,进逼北京,袁崇焕千里驰援并被磔之际,陈之遴其父时任顺天巡抚,因坐失城罪而下狱将被处斩前,陈之遴买通看守,欲下毒将父亲毒死,事发后遭到祯皇帝的罢黜并“永不叙用”,夫妻俩遂回到家乡,痛失前程。

想将父亲毒死,这般大逆不道之事如何做得?这其实有个缘由,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身首异处当为最悲惨之事,所以,陈之遴在救父无望的情况下,让父亲能保持全尸,当为大孝之情。

陈之遴被罢官回乡后,对明朝很是怨恨,这也是他后来主动降清的原因,他因才高又竭力效忠新朝,他先是依附多尔衮,受到赏识而不断升迁,一切政务制度、典章规范都出自他的手笔。

多尔衮死后,陈之遴马上撇清了和多尔衮的关系,继续在顺治帝的亲政时期扶摇直上。

z154.jpg

要说这汉奸是最可恶的,陈之遴降清后,迅速成为一个胁肩谄笑的奴才,他甚至向清廷建议挖了朱元璋的陵墓,以破尽明朝气数;这可以说比那建议行“剃头令”的孙之獬还要无耻。

对陈之遴的行为,徐灿当然是很不耻的,而所受的教育让她又不能有所反抗,只能装作视而不见,默默地忍受着内心的煎熬,但他知道,如此行事,总有翻船的一天,于是,她写下了这首《忆秦娥》的小令。

春时节。昨朝似雨今朝雪。

今朝雪。半春残暖,竞成抛撇。

销魂不待君先说,凄凄似痛还如咽。

还如咽,旧恩新宠,晓云流月。


叶嘉莹先生对这首词有个解读:“所谓“旧恩新宠”,指陈家在明朝有过的显达和丈夫在新朝又被重用。如今他身居庙堂之高,却也如履薄冰,多少忧惧与挣扎挥之不去,繁华显赫就像晓云流月,短暂而不可把握。她因此希望他告别官位。”

但是,陈之遴不管不顾地还在继续努力着,即使在多尔衮死后,也依然被顺治帝重用,一直做到了礼部尚书的高官,后来又授太子太保及弘文院大学士,相当于过去的宰相一职了,而徐灿也因此受封一品诰命夫人。

z155.jpg


徐灿对这封赏自然是不屑一顾,但作为一介女流,夫为妻纲,她是无法说服夫君的,只能忍受悲痛而随遇而安;陈之遴也知道她所受到的伤害,遂在苏州购下拙政园以抚其心。

拙政园现在为5A级景区,也是与留园齐名的天下名园,徐灿自然是很喜欢,她在此间写诗作词,仿佛忘却了世外那些恼人之事,渲染在美景中,做着她喜欢做的事,一时倒也逍遥自在。

她在园中的时光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词作,后来编辑成了三卷本的集子,这便是著名的《拙政园诗馀》,刊印后受到了世人的追捧,大受欢迎,也为她赢得了极大的声名。

徐灿的诗词没有闺阁诗词的脂粉气,虽也有怨花伤柳、闲愁离恨的感叹,却不乏廓大恢弘的襟怀和沉雄苍凉的气象,她词中寄寓的兴亡之感,盛衰之叹,家国之痛,不仅仅是女人的,更是亲历过明清之际世道变故的所有人的,情感的覆盖面更宽,因而在当时得到广泛的共鸣。

z156.jpg


乱后家山,意中愁绪真难说。春将去、冰台初长,绮钱重叠。炉烬水沉犹倦起,小窗依约云和月。叹人生、争似水中莲,心同结。

离别泪,盈盈血。流不尽,波添咽。见鸿归阵阵,几增凄切。翠黛每从青镜减,黄金时向床头缺。问今春、曾梦到乡关,惊鶗鴂。

陈之遴铁心为清廷卖命,徐灿也办法阻止,所以她选择了独自留在江南,但毕竟是夫妻,从这首名为《满江红•有感》的词中,能看到徐灿内心复杂的心情,有责怪也有感叹,有思念也有悲苦,杜鹃泣血之苦,不如归去之号,怎一个深情了得。

她最终还是回到了夫君的身边,本以为你过你的,我过我的,这样的生活能够一直维持下去;但是,陈之遴在京城中春风得意,官做得是越来越大,便多次催促她进京,无奈之下,只得携子女踏上了北上之途。

按说这夫妻团聚是天大的好事,可这徐灿却是愁绪满满,她从内心是极不愿意去北京的,因为,那是大明王朝曾经的都城,现在老公却在那里为仇敌效力,但是,作为一个严守妇道的有教养之人,徐灿是不会公开与陈之遴撕破脸去的,她只能将自己的怨气诉诸笔端。

z157.jpg


柳岸欹斜,帆影外、东风偏恶。人未起、旅愁先到,晓寒时作。满眼河山牵旧恨,茫茫何处藏舟壑。记玉箫、金管振中流,今非昨。

春尚在,衣怜薄。鸿去尽,书难托。叹征途憔悴,病腰如削。咫尺玉京人未见,又还负却朝来约。料残更、无语把青编,愁孤酌。

这是徐灿在赴京途中写的一首词,幸好那时还没有文字狱,不然,这真可以当作反诗来读了,一个女子,看我大清河山,却牵出了旧恨,这不是反诗是啥,借咏东风发端,以偏恶起兴,这不是隐讽我满清朝廷又是什么!

的确,徐灿是将家国仇恨隐喻在这首词中,她全然没有同夫君团聚的喜悦,她只是思念那永远逝去的旧时快乐,她诉说的不是苦旅愁绪,而是国破的旧恨以及同夫君事仇的新忧。

她同夫君是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了,想着以后相处的煎熬,更是欲哭无泪,无语诉难堪了,切齿的恨,只能化作幽怨,所以,这首词充分体现了徐灿“幽咽境深”的艺术风格。

z158.jpg


笛送清秋。红蕉露未收。晚香残、莫倚高楼。寒月羁人同是客,偏伴我,住幽州。 小院入边愁。

金戈满旧游。问五湖、那有扁舟?梦里江声和泪咽,何不向,故园流?


初到北京的徐灿事事小心,于诗词上也隐晦了许多,生怕一时的不慎给家人带来灭顶之灾,然而,愁心无处诉,怨情日益生,这首《唐多令·感怀》便是她此时情感的真实流露。

明朝虽亡,但南明小朝廷犹在江南抗争,这大概也是徐灿心中的希望所在,所以,在她的诗词中,“故国”“故园”这类的意象在她的作品中为主旋律,“梦里江声和泪咽”,相随相伴的,便是那不尽的愁绪,以及那不知漂向何方的一叶扁舟。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前朝贰臣竟做到位极人臣的高官,难免被人忌妒,陈之遴虽对清廷竭尽全力,但并不意味着他就一路光风霁月地高枕无忧,宦海波涛汹涌,礁石密布,他不时地被人弹劾,后来的他因参与朝廷的朋党之争而被罢黜,顺治遂将其发配到东北的尚阳堡。

z159.jpg

尚阳堡这地方,相当于中国的西伯利亚,荒凉苦寒,尤其是冬日凛冽,呵气成冰,风狂雪罩,是清皇朝流放政治犯的地方,然而,夫君罹难,徐灿自然不弃不离地紧随左右,好在时间不长,顺治帝又将陈之遴如回京供职。

但他却因急于恢复到原有的地位,不惜行贿权臣以图再进,事发后再次被革职查办,这次要比上交严厉了许多,家产尽数籍没,全家又被赶去了辽东。

此次一去便再无回头之日,陈之遴一直在东北严寒之地呆了九年后病死戍所,而此时随他们流放的4个儿子中,有3个死在北国,唯一的小女儿、曾经的相府千金,竟然嫁给一个秀才为妾,徐灿“茕茕一身”,身边只守着一个“屡滨于死而未死”残废的儿子,在寒荒之地苦挨时日。

萧萧秋气逼窗寒,香冷金炉漏半阑。

笳鼓不须惊客枕,且容残梦到江干。


这时的她早已是心如死灰,泪已流干,苦难的生活压得她是喘不过气来,这是她一连五首《秋夜偶成》中的一首,其内心苦愁感天动地,诗词已是离她渐行渐远。

z160.jpg

徐灿的绘画艺术亦有相当高的水准,她的宫妆美人图等及白描观音像等,笔墨精妙古秀,在清宫亦多有收藏;在她后来“晚益皈依佛法”的时间中,便绘观音画像送人以寄托心灵,这一画竟有五千幅之多,善男信女们争相“宝之”。

回归故里,一直是徐灿的梦想;但当时朝廷规定,戍死的政治犯是不能归葬故里的,所以,徐灿一直在等待着机会,等待着能回归的那一天。

望家乡,山高水远。叹周遭,草枯叶黄。发如雪,齿摇落,边荒之苦,迁客之痛,徐灿这时的笔下,是一派的衰飒。

她从顺治朝熬到了康熙朝,天见可怜,在辽东的苦寒之地困守了12年后,遇康熙东巡沈阳祭祖,徐灿抓住最后机会,拦轿喊冤,康熙询问何冤,言:“先臣惟知思过,岂敢言冤。伏惟皇上覆载之仁,俯赐先臣归骨。”

时徐灿早已年过半百,康熙看着这银发飘飘,被恶劣环境侵蚀得神伤情衰的老妇人,他亦早听闻徐灿文名,于是顿生怜悯,遂破祖制,允其扶棺归乡,徐灿这才回到久别的故乡,葬夫祖茔,念佛终生。

z161.jpg


人到清和辗转愁,此心恻恻似凉秋。

阶前芳草依然绿,羞向玫瑰说旧游。


可惜的是,她生命的最后几十年不再写诗填词了,这是徐灿写的最后一首诗,也是她最后人生的感叹,芳草年年绿,玫瑰依旧红,但一切都与她无关了,心无挂碍的她,独坐青灯古佛旁,只为故去的夫君和孩儿们超度,她书写了近万卷佛经直至去世,一代红粉诗魁就此谢幕。

徐灿是一位女词人,也是一位勇敢、坚强的好女人,她恪守女德,承担历史和命运带给她的所有不幸,其诗词中所体现出的悲咽,代表着那个时代整个不愿依附新朝的士人阶层的声音,所以引起了极大地共鸣。

命运弄人,尤其喜欢弄有才华的女人,观历代有成就、有才华的女性,兰心蕙质,却几乎都是同厄运为伍,从蔡文姬到李清照,从朱淑真到顾太清,无不印证了这个被恶魔左右的怪圈。

徐灿的一生经历繁多,时势的艰险乖谬、人生的颠簸无常,五味尽尝;既在拙政园中安享过“相国夫人”的荣耀,也要陪那汉奸夫君消化著名贰臣的尴尬难堪,更要在北国荒寒的贬谪地体会落寞凄苦。

虽说在陈之遴刚投身清廷时,她就有过“世事流云,人生飞絮”的透彻之叹,但人生真正的大彻大悟,往往得等到痛彻心扉的体验之后,方才获得。

z162.jpg


她被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又为庭闱风雅的“蕉园五子”之首,是我国古代女词人中,公认的能与李清照相提并论者;大词家陈维崧对于她的词极为称赞,评其为“才锋遒丽,生平著小词绝佳,盖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其词,娣视淑真,姒蓄清照”,此评价是相当之高。

改朝换代,陵谷巨变,自夫事清后,徐灿便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这也是她风格转变的分水岭,词作充满浓郁的乡关之思,词风由清丽而变沉郁,其中多有哀怨之音,尤其在两次随夫流放,又历经夫亡子丧的经历后,词亦随之跌宕悲怆。

词学大师叶嘉莹先生对徐灿也很推崇,她说:“李清照认为词要写得委婉才算正宗,当词发展至明末清初,徐灿已经能够坦然地用它书写悲歌慷慨。”此论当为圭镍。

最后录一首晚清近代词人朱孝臧写的一首《忆江南•徐灿》以作本文的结尾。

双飞翼,悔煞到瀛洲。

词是易安人道韫,那堪伤逝又工愁。

肠断塞垣秋。
z16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04:06 PM , Processed in 0.1206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