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5|回复: 0

[哲史艺丛] 什么是土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1 04: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是土司?

最爱历史 2020-06-30

以下文章来源于地缘谷 ,作者方唐镜

地缘谷
地缘谷

复杂世界 地缘解构



土司制度是中国西南地区历史研究中无法跳过的一个话题。

通说一般认为土司制度是从元代开始的,然而著名的播州杨氏的割据,从唐僖宗年间就开始了,显然远早于元代。

这又是什么缘故呢?一切都要从土司的来龙去脉说起。

19AECB60-A9BF-4264-9A4E-9D06500EB094.jpeg



从羁縻到土司


我们所说的土司,一般是狭义的,“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这种制度是元代确立,明朝完善的。但广义上,少数民族头目建立的被中央政府承认的割据机构,都可被称作土司。

也就是说,秦代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羁縻制度,和后来的土司制是一脉相承的。

羁縻制度指,朝廷根据少数民族势力大小,赐其首领为王、侯、邑长或将军、都督与刺史等封号,受封者之世袭受朝廷认可。如隋唐时期曾经出过著名的冼夫人和冯盎的岭南冯氏家族,就是著名的羁縻领袖家族,而黄易先生名作《大唐双龙传》中的岭南宋阀,正是以冯氏家族为原型。

岭南冯氏家族牌坊
13236A8D-0C99-43B0-9D84-420709C58F31.jpeg

不过,羁縻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它在南方和北方执行时没有多少差异,也即同时实行于北方边境上的游牧、渔猎部族。另外羁縻制度对于边疆和邻邦实行时也缺乏差异,不利于边界的确定。

西南边陲,云贵高原少数民族聚集
94982AF9-BAFA-4D7F-A92C-5296096DFE6E.jpeg

从元代开始,土司制度勃兴起来。滇黔桂等西南边疆地区的部族首领们被任命为土官,经朝廷批准可世袭,可招募当地壮丁为土军。

四川石柱土司秦良玉就是大明优秀土司的代表,
在当时是明军步兵中数一数二的力量

57B0EEFD-D60D-45AB-BF95-BF94B1F7CEEF.jpeg


需要指出的是,其实宋朝在治理广西少数民族时,就已经有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制度,土司制度在宋朝就初步形成了。但宋朝能够控制的西南地区面积有限,元朝征服云南之后,土司制度才被元初的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推广到云南行省,把原统治全省的军事单位总管府、万户府、千户所改立为相应的路、州、县行政区域,主要由土官管理。很快,云南的经验又推广到湖广等地。

兰州鲁土司衙门旧址(元代设立)
58683C0F-0FAD-47F9-92C2-8134B6434775.jpeg



以夷制夷


土司制度的建立,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夷制夷”,降低西南边疆的管理成本。这当然不是说羁縻治策时代便无法有效地利用部落互相牵制,并使其为国效力。

唐朝初年,岭南冯氏首领冯盎屡次为唐王朝平定岭南叛乱就是很好的例子;另外,武德年间曾反唐的岭南蛮族首领,南州刺史庞孝泰后来也尽忠唐廷,高宗年间随苏定方平定百济,又参与对高句丽的蛇水之战,与13个儿子一同捐躯沙场。

蛇水之战
9AD76718-A1C9-43A7-8891-8677BFDC2F62.jpeg

但从元代普遍贯彻的土司制度,则是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制度的进一步体系化,完善化元明清诸朝以南方蛮夷首领为国家官吏 ,并承诺世守其土、世辖其民 ,遂使土官土司长久获得占有资源和拥有权势的合法性。同时官府掌握收回其资源和权势的权力,迫使土官土司为之奔走效忠。

以土军代替官军镇守边疆,大幅度减少了国库的支出。清代廉州知府周硕勋曾说过:使用狼兵、瑶兵并不动用丝毫公帑 ,将其现有之田经理之 ,无事则耕 ,有事则调 ,“在公家无养兵之费 ,而地方有捍御之功 ”

广西的狼兵,是一支有效的反骑兵、反步兵的山地劲旅
1ADA8922-F82B-4DDB-8D47-03C6D40A7E78.jpeg



西南边疆的内外分野


元朝在云南行省、湖广行省大量任命土官 ,却并无在安南、缅国和占城设置土官的记载 。这似乎意味着土司制度使得国家边界明确化,邻邦和土邦被清晰地划分出来。

但到了明朝,缅甸阿瓦王朝又被设置为缅中宣慰司,后改为缅甸宣慰司,老挝澜沧王国也被设立为老挝宣慰司,泰国北部的兰纳王国则设置为八百宣慰司。

13F76EB0-EC29-402B-8403-A432185BC384.jpeg

明西南六慰
AE9ED03E-6AC4-411D-9E81-F139933BE0CC.jpeg

用当代的角度来看,缅甸、老挝、兰纳只是明朝的邻邦,却被设为土司,这是不是地图开疆呢?非也,非也,这正体现出明代西南边疆政区的内外分野性质,以及明代对于西南方向的扩张欲望。

当时云南的西南边疆“内 ”“外”分野很明显,显示着明朝对西南边疆管理与控制的差异。外边政区介于安南、朝鲜这样的外邦与帝国实土之间,所谓“内置府,外设宣慰等司为藩蔽”。帝国对外边政区予以宽松的干预管理,通过调节使其发挥屏藩的作用。

133DE0B1-5ABD-4387-84DB-0477B2428BDE.png

在西南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明王朝在元朝基础上进一步去羁縻化,但“复虑夷情反侧,有司迁转不常,莫能得其要领” , “仍以土官世守之”,形成土官 “与流官杂处”的土流并治态势。与之相对应的是明朝向西南的大规模移民,使得府、州、县政区不断向外扩展。

而外边政区则维持其羁縻统治,实质上有汉唐以来外邦和土司模糊难辨的性质。但这种模糊难辨,也意味着可以互相转化的。明王朝的外边政区设置,包含着逐步将缅甸、老挝等国转化为帝国实土的野心。

明朝田汝成的《炎徼纪闻》公然宣称:太伯端委以治吴,犹不革裸发文身之习。秦汉开百粤,而武帝以闽夷叛乱,徙其民於江淮间空其地,其时固荐奔狐兔之墟也,乃今声华文物与中州等矣……焉知百世之后,涢僰之地不有声华文物如闽广之交者乎?又焉知八百车里、缅甸诸夷不有列郡县置官吏之日乎?

炎徼纪闻》,一本以反映广西民族为主要
内容的南方民族史著作
21400A4B-A508-4D79-80E9-98162615EABA.jpeg

固然,缅甸、老挝、兰纳最终未曾被中国所消化。但车里宣慰司,即当代的西双版纳,实质上也曾是的景陇金殿国,却终于转化为中国实土。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明王朝的西南经营战略是富有成效的,而就外边政区而言,外邦与土司也并非那样泾渭分明。

C412962F-45D8-41B3-917D-4379593E823D.jpeg

今天的景陇金殿
3C0B1C9B-0FD1-416A-B85D-1691D4D11424.png



土司的归化与蛮化


我们查阅有关西南土司的记载,常见西南土司倾慕华夏文化,好儒知礼义,甚至兴办学校的记录。但与此同时,西南地区的同化却又是一个反复而艰难的过程。

这是因为,西南土司家族一方面要做出归化的表象,来与中央王朝的统治阶层进行交流,寻求认可,维护甚至扩张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又需要维持蛮化的特质,尤其是领地中下层人民与中原的文化差异,避免因为同化而导致领地被中央王朝削除吞并。

典型如同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木氏土司,一方面引进绘画艺人、广交中原名士。但另一方面,又对辖区的人民采取高压专制统治,为了保持统治集团姓氏的高贵,推行“官姓木,民姓禾”的制度,将百姓全部改姓为“禾”,并严厉垄断文化,不让中下层百姓有学习汉文化的机会。

土司对中央王朝,既有依赖其施展威权的一面,也有猜忌、对抗的一面。许多土司家族实际上祖先都是进入少数民族地区的汉人,其中典型就是著名的播州杨氏,但他们也都采取了文化封锁的治理政策,严防辖区人民被汉地文化同化,这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的需要。

比明朝亲王还大的海龙囤府邸,
恰恰说明了播州杨氏的地方权力之大
26C4A5BE-7588-44FB-9E7C-1E9025258334.jpeg

而在治理方面,土司也显示出显著的两面性。一方面土司家族害怕遭到朝廷的讨伐和废除,一般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往往注重通商及引进先进技术,开垦农田矿山,发展经济以增强实力,同时也推动了其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但另一方面土司的统治又体现出高压、专制的特质,对于人民流动及学习中原文化实施严格管控,来维护其统治,土司家族大多生活奢侈,予取予求,对下层的剥削往往较为残酷。

明代土司的监狱,在清朝继续沿用下来
9F09E722-F868-43D2-B877-945596845161.jpeg



改土归流和土司制度的终结


正因为土司制度的两面性,因此任用土司来维护西南边疆,并借机进一步拓展,终究是权宜之计。中央王朝当然是以逐步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废除土司设置流官为目的。

一般将改土归流的功绩归于清王朝,但事实上明朝的改土归流规模还要大于清朝。只是明朝的土司往往实力强大,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因此削除这些土司往往伴随着长久而惨烈的战争。其典型就如明英宗时代麓川之役,成化至正德时代的大藤峡之役,万历时代的播州之役,天启崇祯时代的奢安之役等,随着这些惨烈的战争,以十万甚至百万计的户口成为帝国的编户齐民。

麓川之役,慌忙败逃的麓川王国军队
2968180C-3BD2-48D1-AE28-B94348E4A310.jpeg

由于明朝的惨淡经营,当清王朝接手西南局势时,连州跨省的大土司已经几乎没有了,剩下的小型土司缺乏抵御中央政权的实力。因此从清雍正时代开始的全面改土归流,虽然也有战争,但大部分时候是较和平地进行。

但清王朝也没有彻底废除土司制度。由于投送力、管理能力的局限,清王朝中央认为“江(按 :澜沧江 )外宜土不宜流 ,江内宜流不宜土”, 云南南部的中小土司得以保留。而在川西藏区,许多藏族土司也并未被清王朝削除。

藏族土司雄伟的的碉堡兼住宅,
其实也一并表明了在此清朝孱弱的控制力

EF112E43-C2BF-4F5C-8AAC-849F0F839A04.jpeg


因此,在民国及共和国前期,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活动,土司制度终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改土归流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国时期的改土归流,
由较富生产经验的汉民垦殖团组成
2B8C3EC3-789D-429D-A634-65E37B00A2B8.png



小结


土司制度体现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集权为主,领主封建辅之的特点,展现了对于边疆地区管理的灵活性

帝国要对边疆地区强化控制力,乃至扩展边界,绝不是一蹴而就而过程。而土司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过渡,就发挥出其积极作用。但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土司制度渐渐成为维护国家集权统一、发展经济文化的阻碍时,中央政权就逐步废除土司,最终土司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8 11:58 AM , Processed in 0.0372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