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0

[军事] 从“彗星”到“秋水”——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的火箭战机简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6 0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20-10-4 10:54 AM 编辑

从“彗星”到“秋水”——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的火箭战机简史

 Zero601 空军之翼 2020-02-25

     原载舰载机的整备间

  “这是一种会拖着雪白的航迹的奇特飞机,它会以惊人的速度冲入轰炸机群,完全置护航的‘野马’战斗机于不顾......”

  在1944年的德国领空之上,盟军重型轰炸机的飞行员们见识到了这种奇特飞机的存在。德国空军的末日秘密武器之一:梅塞施密特Me 163战斗机的最初几次亮相,就给盟军轰炸机组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IMG_4797.JPG

“彗星”的诞生

  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器的核心部件,在人类发展航空事业的最初的那段时光里,搭载着活塞发动机的飞机成为了天空的主人。但是,采用活塞发动机的飞机,已经很难在速度上取得质的突破了。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具备庞大推力的火箭动力和喷气式发动机,从而在动力这一影响飞机速度的根源上取得新的突破。

  1939年,德国滑翔机研究所首先取得了无尾飞机:DFS 39的试飞成功,初步验证了无尾布局飞机的实用性。此后,德国在火箭发动机的燃料领域取得突破,搭载HWK-R1火箭发动机的DFS-194型火箭飞机于1939年1月开始了研制,项目由德国空军与梅塞施密特公司合作进行。

IMG_4798.JPG

DFS 39无尾飞机,用于验证无尾翼布局的可行性

  同年6月,德国老牌航空企业:亨克尔公司研制的火箭动力飞机:He 176实现首飞。He 176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种有人操控的火箭动力飞机。

IMG_4799.JPG

亨克尔He 176火箭动力飞机

  被友商刺激到的梅塞施密特公司加快了火箭动力飞机的研制,于1939年末完成了首飞,DFS-194也换了一个代号:Me 163A。从1940到1941年,梅塞施密特公司对Me 163A进行了集中的飞行测试和改进,在1941年10月的测试中更是创造了1011公里/小时的高速飞行记录,德国航空部对测试结果非常满意,当即下了70架的小批量订单。

IMG_4800.JPG

Me 163A

IMG_4801.JPG

Me 163A进行试飞时的画面

  但是,如果要将Me 163彻底实用化,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火箭发动机的可靠性提升、燃料箱的加大、大口径武器的搭载、无线通讯设备的安装测试,等等。特别是火箭发动机和燃料的可靠性一直不佳,导致Me 163一直处于漫长的改进和测试阶段。


彗星,划过苍穹

  时间进入到1944年,盟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日益猛烈,新锐的远程护航战斗机:P-51“野马”也能够伴随轰炸机群深入德国领空作战,德国空军的Fw 190等战斗机已经难以有效拦截盟军的战略轰炸机群了。于是,德国空军将目光投向了具备高速和高升限的喷气机和火箭战机,希望用它们来挽救早已千疮百孔的德国苍穹。此时,准备多时的Me 163终于被拿出机库,开始了它如同彗星一般闪耀却又短暂的一生。

IMG_4802.JPG

正在起飞的Me 163B,它采用了可抛弃式机轮进行地面滑跑,起飞升空后抛弃

  Me 163安装的是一台HWK 509A-1/A-2火箭发动机,它使用了非常高毒性和腐蚀性的甲醇和过氧化氢液(被分别称为C液和T液)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利用甲醇和过氧化氢的剧烈化学反应产生推力,最高飞行速度可达到890公里/小时,高速飞行时的Me 163如果划过天际的彗星一般,德国人也因此将Me 163称作“彗星”(Komet)。Me 163的实用升限则是达到了12600米,够得着当时盟军拥有的所有重型轰炸机的飞行高度。但是,火箭燃料消耗过快,使得Me 163的航程和滞空时间极为有限,滞空时间仅有7分30秒。

IMG_4803.JPG
HWK 509A火箭发动机

IMG_4804.JPG

德军地勤人员正在为Me 163的火箭发动机加注燃料

IMG_4805.JPG

Me 163B正面照,可以看到它正面的小螺旋桨,那是利用飞行时的风力进行发电,为机内设备供电,日本在研制秋水时则是因为技术原因取消了这一设计,改用内置蓄电池

  对于滞空时间如此之短的一型截击机,作战方式也几乎只有一种:对轰炸机实施“一击脱离”,强调一击必杀,迅速脱离。于是,强有力的武备必不可少:Me 163搭载了2门30毫米口径的Mk-108型机炮,每门机炮60发弹药。面对西线战场上防御坚固的盟军B-17和B-24重型轰炸机,只要命中数发便有机会将其击落。

IMG_4806.JPG

MK 108型30毫米航空机炮

  1944年2月,德国空军组建了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火箭战斗机部队:JG 400战斗机联队(Jagdgeschwader 400),他们以位于德国莱比锡附近的布兰迪斯机场为基地,从1944年8月开始升空作战。拖着长长的白烟、以高速掠过盟军轰炸机群的Me 163,给盟军飞行机组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震撼,自卫机枪无法捕捉到高速飞行的“彗星”,护航的战斗机也无法追上Me 163。但是,留给Me 163飞行员的作战时间也很短,大部分飞行员连瞄准轰炸机的时间都没有,就已经飞过了轰炸机群。

IMG_4807.JPG

“赤色彗星”——JG400联队的指挥官沃尔夫冈·斯派特(Wolfgang Spate)首次出击时的红色机体涂装

  从1944年8月到1945年4月,JG400联队一共击落了9架盟军B-17轰炸机,而自身则损失了14架Me 163,“彗星”也随着难看的交换比和德国的投降一闪而过了。


从“彗星”到“秋水”

  秋水的故事,则要从一艘潜艇开始说起。

  1944年,随着盟军反潜战力的逐渐增强,原本往返德国和日本之间的潜艇运输线——“柳输送”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但是,一艘日本海军的潜艇伊29号,则是悄悄地溜过了盟军的反潜巡逻网,从法国洛里昂港出发,一路向东,于1944年7月抵达了当时日占的新加坡。

  在这艘历经千难万险才抵达远东的潜艇上,搭载着大量从德国带回的先进军事技术图纸和样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拆成散件的Me 262喷气式战机和Me 163火箭战斗机。

  乘坐伊29号潜艇一同准备返回日本的,还有日本海军的技术军官严谷英一中佐。由于战局日益严峻,为了赶时间,严谷中佐在随艇抵达新加坡之后,便带着一批资料图纸先行乘坐飞机返回了日本。而完成整备的伊29号潜艇在出港后不久,便被美军潜艇击沉,所有的技术样品全部都随着伊29潜沉入了茫茫的太平洋中。

  伊29潜的故事告一段落,但秋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所有的希望,都落在了严谷中佐随身携带的那个装满资料图纸的公文包里。

  在失去了所有的技术样品之后,海军只从提前归国的严谷中佐那里得到了一批图纸的复印件和技术说明书。但这批宝贵的资料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在喷气式战机和火箭战机的研制工作。“橘花”和“秋水”,便是基于这批残存的图纸,以及日本技术人员的技术积累而成的。

  战争末期,日本本土也遭到了美军B-29远程轰炸机的大规模战略轰炸。面对往往在10000米高空飞行的B-29,不论是日本陆军还是海军航空兵的螺旋桨战斗机,都很难爬到如此之高的高度去进行拦截。从德国带回来的火箭战斗机技术,成为了陆海军得以指望的少数几种武器技术之一。

IMG_4808.JPG

  由于没有获得实机样本,当时的陆海军双方单凭自己的力量,都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完成Me 163的仿制工作。最终,陆海军只得坐下来商讨共同研制火箭截击机的问题,并且达成了联合研制的协议。“秋水”项目也因此成为了日本陆海军在飞机研制领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研制项目:由陆军负责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而海军负责机体部分的研制。


  1944年12月26日,用于验证无尾翼布局构造的无动力滑翔机:MXY8“秋草”由第312海军航空队的犬塚丰彦大尉试飞成功,秋水的机体设计也是在这个时候被基本确定了下来。而陆军也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将火箭发动机“特吕二号”研制了出来。陆海军欢欣鼓舞,准备开始秋水的正式试飞。

IMG_4809.JPG

完成飞行试验的“秋草”滑翔机

  1945年7月7日下午17时,犬塚大尉驾驶着秋水开始在位于横须贺的追浜机场的跑道上滑跑,仅仅滑跑了11秒便升空离地,开始朝着天空以大角度进行爬升。地面上的日军技术人员们对此发出了欢呼。

IMG_4810.JPG

准备进行试飞的秋水

  可欢呼还没喊多久,问题就出现了:秋水的发动机开始冒出黑烟,发动机故障了。为了保住飞机,犬塚大尉没有选择在附近的海面迫降,而是利用飞机的惯性进行滑翔,准备降落到跑道上。然而,他低估了飞机的下降速度,在第四次盘旋进入降落航线时,已经失去大部分高度的秋水的机翼碰到了机场塔台的顶端,机体狠狠地摔在了地面上,而犬塚大尉也于次日因为伤重而不治身亡。

  此后,海军制造出的2号机又因为爆炸而损毁,陆军方面制造的1号机则是连试飞都没完成就迎来了战败投降。

IMG_4811.JPG

战后被美军所缴获的秋水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给秋水预定搭载的是2门五式30毫米航炮,但是,在参考了Me 163的实战经历后,陆海军的高层们又改变了主意:与其使用不怎么靠谱的机炮,不如在机头安装600公斤炸药,一头冲进轰炸机群进行特攻如何?这一想法得到了不少军官的认可,他们已经计划好了:一旦秋水完成试飞,就马上投入大规模量产,到1946年达到3000架的产量,以空对空特攻的形式重创B-29机群。但这一切,都随着犬塚大尉的死,以及日本的战败投降而烟消云散了。

IMG_4812.JPG

主要参考资料:

戴峰.《从零到零—旧日本海军航空兵战斗机装备发展史》

王轩.战争事典·热兵器时代6:《天河流星——Me 163火箭战斗机技战史》

野原 茂.《日本陸海軍試作/計画機》

《Flugzeug Classic Special 02 - Deutsche Raketen und Strahlfluhzeuge 1939-1945》

《Warplanes Of The Luftwaffe-Combat Aircraft Of Hitlers Luftwaffe 1939-194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6 10:32 PM , Processed in 0.07903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