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0|回复: 0

[军事] “二战中最糟糕的飞机”——小记巴赫姆Ba 349“蝮蛇”战斗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0 06: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战中最糟糕的飞机”——小记巴赫姆Ba 349“蝮蛇”战斗机

 李昭辉 空军之翼  2019-10-15


  译者注:本文原文发表在美国史密森学会出版的2019年10/11月刊《空天》(AIR & SPACE)杂志上,原作者是阿格尔(D. C. Agle)。译文所配图片有改动。

  作为一名雄心勃勃的设计师和行将覆灭的纳粹政权的产品,巴赫姆Ba 349“蝮蛇”战斗机是一款激进的设计,而且几乎就要成功了。


IMG_9482.JPG

1945年3月1日进行首次载人试飞时,Ba 349“蝮蛇”战斗机上升到了350英尺(约107米)的空中,然后转入了倒飞状态。照片中可见固体助推火箭散发出的黑烟

  1945年3月1日,一位年轻的试飞员成了世界上首位背躺在底板上,等待火箭发动机将他射向天空的人。就像他之后那些敢于“玩火”的人一样,这位年轻的试飞员相信他的事业,并对自己的任务大获成功充满信心。不幸的是,他在这两方面都失算了:他将要“试飞”的这款飞机是纳粹德国在最后的绝望日子中搞出的一系列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之一,但其研发活动在纳粹战争机器崩溃之前很久就开始了,而且是基于著名火箭专家韦纳•冯•布劳恩的一个提议。

  1937年,冯•布劳恩提出了一种火箭动力截击机的概念,这种截击机可以垂直发射升空,攻击盟军的轰炸机,并滑翔降落。两年后,他向德国空军航空部(RLM)提交了自己的建议,航空部非常客气地向布劳恩表示了谢意。1941年,冯•布劳恩再次尝试着提出了相同的建议,而且是向相同的部门,并得到了相同的回复:“我们会打电话给您的。”实际上,德国空军航空部的审查人员认为这一理念“不必要,而且不可行”,但布劳恩的这一想法逐渐在德国的飞机工业中流传开来,其中,格哈德•费舍尔•沃克(Gerhard Fieseler Werke)公司(该公司后来以其研制的“斯托尔赫”联络机和V-1“嗡嗡炸弹”而闻名)的技术总监埃里希•巴赫姆(Erich Bachem)就认为,垂直发射起飞的截击机是个不错的想法。


IMG_9483.JPG

格哈德•费舍尔•沃克公司研制的Fi 156“斯托尔赫”(Storch)联络机

  三年后,巴赫姆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赫姆-韦克公司(Bachem-Werke GmbH),该公司为战斗机制造商提供零部件,但巴赫姆从未忘记过研制火箭动力截击机的想法。1944年夏天,他发现了研制这种截击机的机会。

  1944年2月,盟军加剧了对德国城市和德国航空工业的轰炸,这迫使德国空军飞向空中与盟军的庞大机群进行战斗。这样的空战让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英美两国能够补充替换他们战损的飞机,德国人却做不到。由于德国用于战争的战略物资极为紧张,因此德国空军航空部在当年7月份提出要求,需要研制一种廉价的战斗机,机体由非必需的材料制成,而且这款飞机不需要太费劲就能击落敌人的轰炸机,并保卫重要的战略目标。

  1944年8月,德国工业家容克斯、亨舍尔和梅塞施密特提交了相应的计划,巴赫姆也提交了自己的计划。根据大卫•迈赫拉(David Myhra,此人撰写过一系列关于二战期间德国空军试验机的书籍)的说法,德国空军航空部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审查了巴赫姆不请自来的计划书,发现这是一款简陋无比的火箭动力截击机,几乎就是将一堆木片用钉子钉在一起制成的,于是德国空军航空部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嘲笑着把巴赫姆赶出了房间。不过,巴赫姆拥有自己的秘密渠道——这也许是凭借他在V-1这种恐怖武器方面的工作而获得的。通过使用自己的秘密渠道,巴赫姆将自己的想法呈递给了纳粹德国最具社交能力但对航空近乎一窍不通的超级经纪人:党卫军头子海因里希•希姆莱。


IMG_9484.JPG

Ba 349木质风洞模型

  巴赫姆向希姆莱“推销”的是这样一幅景象:这是一款装满空对空火箭弹的火箭动力飞行器,由胶合板制成,这些飞机可以由家具制造商在装备简陋的家具商店中廉价地生产。这种飞机可以由只接受过最低限度训练的飞行员驾驶,他们只需要在飞行的最后几秒钟内对飞机进行控制,向数以百计的来袭轰炸机群发射大量火箭弹——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候,盟军的轰炸机很少遇到来自德国空军普通战斗机的拦截。这种火箭动力截击机是一次性使用的,其在完成拦截任务后,无需滑翔飞回空军基地,每位飞行员在打光飞机机鼻内携带的24枚高爆火箭弹后便会跳伞,然后让飞机自行坠毁。希姆莱挺喜欢这个方案,他下令生产150架。


IMG_9485.JPG

Ba 349疯狂的撞击战术

  反过来,希姆莱对该方案的批准迫使德国空军航空部接手该项目,虽然德国空军航空部将航空领域视为自己的禁脔,他们并不喜欢让颇有权势的党卫军介入航空领域的想法。无奈之下,德国空军航空部很不情愿地接过了这个他们五年多来一直在说“不”的设计理念,并额外采购了50架。巴赫姆获得了一份合同,他的飞机也得到了一个绰号——“纳特”(Natter),这个词在德语中的意思是“蝮蛇”。


IMG_9486.JPG

设计师埃里希•巴赫姆为他研制的这款垂直发射起飞、简单到极致的飞机感到自豪。照片中的模型是以70度角安装的,模仿的是这款火箭动力飞机上升时的姿态

  带着200架“蝮蛇”的订单,巴赫姆回到了他在瓦尔德泽(Waldsee,位于慕尼黑以西约160千米)的工厂。很快,党卫军接踵而至,他们是来监视研制“蝮蛇”的300名工程师和工厂工人的,并在材料、食品、燃料和运输等方面“招募”附近的人口予以支持。


  短短几个月后,到1944年11月,“蝮蛇”的原型机就可以进行风洞试验和试飞了。该计划之所以进展得如此迅速,原因之一就是其制造和操作都非常非常简单;当然,与那些研制人员的“积极性很高”也有关。“蝮蛇”的机翼是矩形的木板,没有前缘缝翼、襟翼或副翼。该机机身长约5.7米,除了机鼻上装有24枚空对空火箭弹的发射装置外,其他方面没有任何特别之处。“蝮蛇”的座舱狭窄,仪表和机载设备很少。该机在工程设计方面最大的亮点出现在其十字形的尾翼上,四片尾翼上的操纵面通过共同作用,可以提供偏航、俯仰和滚转控制。

  “蝮蛇”由一台HWK 109-509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推动,这款发动机也是梅塞施密特Me 163“彗星”战斗机的动力装置。该发动机由赫尔穆特•沃尔特(Hellmuth Walter)设计,这位工程师还发明过潜艇和鱼雷使用的发动机,他在战后被带到了英国,为皇家海军工作。HWK 109-509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可产生约1678.3千克的推力,尚不足以将一架全副武装的Ba 349发射升空。于是,巴赫姆的团队将四枚“斯密丁”(Schmidding)固体燃料火箭用螺栓固定在了尾部机身上,从而为最初关键的10秒钟飞行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保证。


IMG_9487.JPG

对“斯密丁”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进行地面测试时的情景,照片摄于1944年。“斯密丁”发动机将协同主发动机一起将巴赫姆的截击机送上天空

  “蝮蛇”研究团队于1944年11月3日进行了首次飞行测试,这一天,一架亨克尔He 111轰炸机采用背负的方式驮载着一架原型滑翔机进行了高空飞行。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研发团队又进行了几次拖曳和自由飞行的滑翔测试。尽管有几次测试可以说是勉强没有失败,但“蝮蛇”被认为具有出色的飞行性能。


IMG_9488.JPG

发射架上的Ba 349测试模型

  1944年12月18日,研发团队尝试着在瓦尔德泽以西约64千米处的豪依堡(Heuberg)的一个平台上进行了首次无人垂直发射起飞测试。试验用的木质截击机的翼尖和腹鳍沿导轨滑动,却不幸被卡在了约24米高的发射塔的一半处,并像一堆木柴一样燃烧了起来。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蝮蛇”研发团队又进行了更多的无人垂直发射起飞测试,不过在测试中“蝮蛇”总是偏离预定航线并爆炸,总之试飞表现颇为糟糕。最终,在1945年2月25日,一架序列号为M22的“蝮蛇”带着一个假人(模拟飞行员)升空了,完成了整套任务流程:离开发射架后,飞机向上爬升了10秒钟,然后通过无线电接收到了来自地面的自动驾驶转向指令;然后,飞机又爬升了30秒钟,达到了可能遭遇轰炸机的高度——约20000英尺(约6100米)。在实际任务中,飞行员此时应当抛掉机鼻的整流罩并发射火箭弹。约80秒后飞机的燃料耗尽,“蝮蛇”将进入俯冲阶段,在4500英尺(约1372米)处,飞行员将引爆爆炸螺栓,将整个机鼻部分抛掉;同时,飞行员还要从后机身放出一个制动降落伞。突然对飞机进行制动减速的目的是便于飞行员离开飞机,然后,飞行员将打开自己的降落伞落地。


IMG_9489.JPG

尽管为“蝮蛇”建造了精密的金属发射塔,但某些测试工作还是要依赖照片中这根电话线杆状的台架,该台架是由一棵枝叶剥落的松树制成的

  M22试飞成功之后,希姆莱希望尽快进行有人驾驶的测试。尽管巴赫姆认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让活人坐在“蝮蛇”的座舱中进行测试,但下一架进行发射测试的M23号机将迎来一位名叫洛萨•西伯(Lothar Sieber)的志愿者。这位年轻的德累斯顿本地人曾经在1936年于德累斯顿举行的一次集会上与德国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握过手,此后他一心只想着飞行——在1943年的一个晚上,他因在工作期间饮酒而被捕,在此之前他一直是位优秀的飞行员。

  倒霉的西伯被降为下士,并开始了他军旅生涯中为期两年的冒险历程,这样做是为了尽快恢复自己的军官职位和自尊心。西伯执行了一系列危险的秘密任务,其中包括一次在东线深入敌后的任务,以撤出一群被苏军包围的德国军官。这次任务为他赢得了铁十字勋章,但仍未得到晋升。

  严格来说,西伯并不是试飞“蝮蛇”战机的首选,但作为第一人选的那位飞行员在跳伞训练中伤到了背部。很快,党卫军向西伯开出了这样的条件:如果他能坐进一款正在进行测试的试验性飞机的座舱中进行试飞,那么就授予他中尉军衔。

  1945年2月28日晚上,西伯与他的一些同袍共进了晚餐,在此期间,他对即将到来的任务充满了信心。饭后,他写下了遗愿和遗嘱,将自己的一切财产都留给了未婚妻。


  第二天早上,当奥马尔•布雷德利将军指挥的美军第1集团军发起了攻占莱茵河西岸的战役,而前锋已进抵据柏林不足60千米处的苏军准备攻入这座城市时,西伯正站在豪依堡的一片空地上,听巴赫姆和“蝮蛇”的研发负责人威利•费德勒(Willy Fiedler)做最后的指示。然后,他们所要做的一切就是等待天气放晴。


IMG_9490.JPG

西伯(左)正在与埃里希•巴赫姆讨论这款火箭动力飞机的操纵品质

  费德勒在1979年的一封信中写道:“在西伯登上飞机并系上安全带之前,我曾与他谈过发射升空的流程和顺序。我对他说:‘如果飞机在起飞后出现了机头调转向下的情况,可进行半滚转机动,这样,你将处于大角度爬升状态,并且能够更好地进行定向。’”

  最终,天空中的雾气消散了,不过低垂的云层仍然存在。一位名叫卡尔•米伦豪森(Karl Mielenhausen)的“蝮蛇”地勤人员回忆说:“奥克森山上方有较高的、浓雾般的云层。”他指的是远处的一座小山。在与工作人员握手并接受了他们的良好祝愿后,西伯爬上了台架,将自己塞进了座舱,并准备创造历史。


IMG_9491.JPG

在爬上发射塔的金属支架后,洛萨•西伯在工程师的帮助下将自己塞进了“蝮蛇”的座舱之中

  根据布雷特•古登(Brett Gooden)的《“蝮蛇”计划:最后的神秘武器》(Projekt Natter: Last of the Wonder Weapons)一书的说法,西伯并没有被面前的任务吓倒。他曾对巴赫姆说:“在这场战争中,我曾干过更冒险的事情。”“让我告诉你我在关心些什么:我把对这架飞机的试飞看作是我想要实现的一次自愿完成的任务,我坚信会得到成功的结果。”

  上午11点刚过去不久,西伯听到了HWK 109-509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电启动涡轮的运转声,并看到仪表显示其转速已升至9000转/分。在他的身后,T-燃料和C-燃料在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发生接触,产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涡轮的转速逐渐升高到了16000转/分,就在此时,四枚固体助推火箭启动了。


IMG_9492.JPG

巴赫姆Ba 349火箭动力截击机的结构简图,各序号代表的结构依次是:1.“焚风”(föhn)式73毫米口径空对空火箭弹;2.环状射击瞄准具;3.铰接座舱盖;4.C-燃料箱;5.T-燃料箱;6.机身断裂点(带爆炸螺栓);7.火箭燃烧室;8.带舵腹鳍;9.固体燃料助推火箭

  年轻的飞行员西伯在2.2倍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被推着紧紧地“贴”在了座位上。在加加林和谢泼德乘坐火箭旅行的16年之前,洛萨•西伯就成了人类历史上首位搭乘火箭垂直升空的人。

  “‘蝮蛇’一开始全部笼罩在一团浓烟之中,然后慢慢垂直升空,并离开了发射塔。助推火箭按计划脱离并落到了地面上”,米伦豪森这样写道。“飞机姿态出现了倾斜,并开始以稍微颠倒的姿态飞行。突然,一个暗黑色的物体从飞机上脱落,砸到了地面上。”

  M23一直向上飞到了约107米的高度。此后,试飞的官方报告指出,飞机以倒飞的姿态划出了一条尖锐的航迹,“蝮蛇”消失在了低垂的云层中。至于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没人能确定。是所有四台助推火箭都分离了,还是只有三台分离了?飞机的主火箭发动机是在继续工作,还是在此之前就熄火了?根据费德勒的说法,火箭发动机在飞行约15秒钟后就停止运转了;而其他一些人(如米伦豪森)则表示,火箭发动机一直在工作。


IMG_9493.JPG

Ba 349截击机拦截盟军轰炸机的想象图。Brengun 1/72模型封绘

  可以肯定的是,在飞行过程中,M23的座舱盖被扯开了。有种观点认为,由于座舱内的烟雾,西伯打开了座舱盖(在Me 163飞行员中就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另一种说法是西伯失去了知觉,飞机的滚转将他甩到了座舱顶盖上,并导致座舱顶盖破裂。

  米伦豪森还写道:“过了一会儿,我们在几千米开外又看到了‘蝮蛇’,其再次出现时近乎垂直地从云层中扎了出来,发动机还在运转,飞机一头撞到了地面上。巴赫姆和他的团队一直在等待,希望试飞员已经跳伞落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小时后,他们出发前往坠机现场,在努斯普林根(Nusplingen)附近一户农民的田地中,发现了一个四米半多深的、烧焦了的土坑,还有遍地的残骸,其中就有西伯身体的残肢。
M23是“蝮蛇”唯一的一次有人驾驶发射。尽管存在危险,但仍有更多的飞行员志愿参加。不过,3月1日的测试完成后,仅进行了一些无人驾驶的测试工作。此时纳粹德国的战略材料是如此稀缺,以至于连水泥短缺一类的琐事都导致其余的“蝮蛇”纷纷陷入了停飞状态——测试人员将小水泥块作为替代空对空火箭弹的配重,这样在试飞时就不会有火箭弹意外爆炸的风险。


IMG_9494.JPG

1945年纳粹德国投降后,在奥地利,一名美国工程师掀起了被缴获的巴赫姆Ba 349的铰接座舱盖,准备一窥驾驶舱内的究竟

  在订单要求生产的200架“蝮蛇”中,最终仅完工了36架。其中,18架被用于无人驾驶试飞,1架在完成了滑翔试验后撞毁在了地面上,1架在西伯驾驶着进行有人飞行时解体,另外还有6架在盟军部队将其缴获前被巴赫姆手下的员工毁掉了。不过,1945年5月,当剩下的飞机以及飞行员和工人被转移到奥地利的圣莱昂哈德(St. Leonhard)之后,美军士兵俘获了4架完整的“蝮蛇”,外加生产文件、火箭发动机和零部件。1949年,美国空军将其中1架被缴获的火箭动力飞机转交给史密森学会,并在那里展出了许多年。该机现在处于封存状态,正在等待修复。位于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也拥有1架“蝮蛇”,不过该机最近已被从展品中拿掉,因为馆方正在筹备一次关于1919年至1945年间德国航空的新展览,该展览预计将于2021年开幕。


IMG_9495.JPG

1945年5月,在奥地利的圣莱昂哈德郊外,美军士兵正在将“蝮蛇”及其火箭发动机的零件保管起来,准备运回美国

  德意志博物馆的历史学家安德烈亚斯•亨普费尔(Andreas Hempfer)表示:“我们将这架飞机以与地面呈70度角的姿态进行展出,以营造出一种大迎角的、由火箭发动机推动爬升的印象。”“红色的助推火箭也将像分离状态那样被悬挂起来。‘蝮蛇’这种更加动态的展出方式甚至有望从老远就吸引一些参观者的兴趣,并使人们好奇这架奇怪的飞行机器究竟是什么。”

  不过,无论展出方式有多生动,德意志博物馆呈现这件展品的目标与其说是让人们目睹一个独特的航空成就,不如说是让参观者感受令“蝮蛇”成为可能的那些人的狂妄。亨普费尔表示:“‘蝮蛇’将作为名为‘远不是超级武器’的分展览的一部分进行展出。”“我希望‘蝮蛇’象征着德国工程师和精英们在战争最后几个月中不负责任的意愿,他们制造的武器看起来似乎是超级无比的,但其实这些武器在许多方面都是很原始的,并且是基于半成熟的想法。他们正在帮着纳粹政权打一场已经输掉的战争。这才是我希望人们在参观完‘蝮蛇’后带回家的信息。”

  洛萨•西伯如愿获得了“升职”。1945年3月3日,这位中尉被埋葬在努斯普林根的一座公墓中,他的父亲和未婚妻出席了葬礼。短短两个月零四天之后,纳粹德国迎来了投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3 10:43 PM , Processed in 0.1084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