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4|回复: 0

[哲史艺丛] 「袁世凯被假《顺天时报》欺骗」是伪历史 | 短史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6 0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袁世凯被假《顺天时报》欺骗」是伪历史 | 短史记

 言九林 短史记-腾讯新闻 2021-01-26


作者丨言九林

编辑吴酉仁


说一说所谓的“袁世凯被假《顺天时报》欺骗”。


它是一则广为人知、却疑点重重的近代史典故。


该典故的大意,可以总结为一句话:袁克定伪造了一份日本人经营的《顺天时报》,使其父袁世凯误以为日本人支持他称帝。


描述此事最为详尽的材料,是袁世凯之女袁静雪(叔祯)的一篇回忆文章。这篇文章写成于1963年,由“恽霞表记录整理”。刊于《文史资料选辑》第74辑。


袁静雪在文章中说,伪造《顺天时报》蒙骗袁世凯的,是其长兄袁克定,自己则是此事的直接揭破者。下文,是对袁静雪所讲述故事的完整引用:


“《顺天时报》是当时在北京销行数量比较多的日本人所办的汉文报纸。我父亲平时在公余之暇,总是专门看它。这大概由于它是日本人办的报。可是,也就因为这个缘由,才使他受了假版《顺天时报》的欺骗而毫不自知。假版《顺天时报》,是大哥纠合一班人(是否就是所谓‘六君子’那一班人,那就不得而知了)搞出来的。有一天,我的一个丫头要回家去探望她的父亲(这个丫头是一个老妈子的孩子,是自由身子,所以准许她隔一些时候回家探望一次),我当时是最爱吃黑皮的五香酥蚕豆的,便让她买一些带回来吃。第二天,这个丫头买来了一大包,是用整张的《顺天时报》包着带回来的。我在吃蚕豆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这张前几天的报纸,竟然和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顺天时报》的论调不同,就赶忙寻找同一天的报纸来查对,结果发现日期相同,而内容很多都不一样。我当时觉得非常奇怪,便找二哥,问是怎么回事?二哥说,他在外边早已看见和府里不同的《顺天时报》了,只是不敢对父亲说明。他接着便问我:‘你敢不敢说?’我说:‘我敢。’当天晚上,我便把这张真的《顺天时报》拿给了我父亲。我父亲看了之后,便问从哪里弄来的,我便照实说了。我父亲当时眉头紧皱,没有任何表示,只说了一句:‘去玩去吧。’第二天早晨,他把大哥找了来,及至问明是他捣的鬼,我父亲气愤已极,就在大哥跪着求饶的声音中,用皮鞭子把大哥打了一顿,一边打,一边还骂他‘欺父误国’。”①

袁世凯生有17子15女,袁静雪是其第三妾金氏(朝鲜人)所生。1916年袁世凯称帝未遂去世时,袁静雪17岁。她以“亲历者”身份讲述这段历史,本该具备相当的可信度。

然而,上面这段文字,却存在着颇多可疑之处

先扼要介绍一下《顺天时报》。该报由日本人中岛真雄1901年底在北京创办。1905年转让给日本公使馆,置于外务省的保护之下,成为日本在华的半官方言论机构。1915年,该报因反对袁世凯称帝,销量大涨,成为华北第一大报。1930年停刊。②

袁世凯谋划称帝,日本的立场至关重要。他关注《顺天时报》,自是情理中事。这也意味着,袁克定若想通过伪造《顺天时报》来蒙蔽袁世凯,使袁世凯产生日本支持他称帝的错觉,就有了诸多不合情理的地方。

当日的袁世凯,手中有多种渠道来了解日本对帝制的态度与立场,并不会仅凭《顺天时报》来做判断,更不会只看到假《顺天时报》,就相信日本政府会支持他称帝。

比如,袁的日本顾问有贺长雄、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中国驻日公使陆宗舆等,都是袁探察日本对帝制立场的重要渠道。其中,有贺长雄曾受袁派遣,就帝制问题向日方疏通,表示“实欲极诚联日”;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立场变化,也俱经由陆宗舆,传递给了袁世凯。③

D49B9552-5A75-49CE-9857-1D3880A0C0FF.png
♦ 《顺天时报》相当于日本外务省在华半官方言论机构

袁克定不是傻子。他自然也明白,伪造一张假的《顺天时报》,乃至于伪造一整年的假《顺天时报》,都不足以蒙蔽袁世凯。他没有办法阻断袁世凯了解、沟通日本立场的诸多渠道。

此外,恢复帝制严重牵动列强华利益,列强的反对之声,会通过正式的外交渠道,进入到袁世凯的视野,绝不会被假的《顺天时报》所掩盖。比如,1915年10月28日,日、英、俄三国公使,联合向袁政府外交部提出警告:

“中国组织帝制,虽外观似全国无大反对,然根据日政府所得之报告,而详察中国之实状,觉此种外观仅属皮毛,而非实际。……甚望中华民国大总统听此忠告,顾念大局。而行此展缓改变国体之良计,以防不幸祸乱之发作,而巩固远东之和平。”

这种警告很自然地被汇报到了袁世凯那里。袁政府的外交次长曹汝霖,更不得不出面正式回应称:当局本无意改变国体,只因国人呼吁恢复帝制者甚多,故“惟有尊重民意”。稍后,法、意两国加入,“三国警告”又升级为“五国警告”。

这些警告,是袁克定无论如何都屏蔽不了的。袁克定不是傻子,袁静雪却说他想着单凭一张假《顺天时报》,就要蒙蔽袁世凯,冀望着让袁世凯产生日本和列强都支持他称帝的假印象。这种事,岂非荒唐?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不合情理的荒唐叙述,是因为“袁克定伪造假《顺天时报》”之说,是一桩以讹传讹的伪史。

1916年袁世凯死后,上海中新书局先后出版《袁世凯轶事》(6月)、《袁世凯轶事续录》(10月)两书,内中载有“乞丐劝进”“妓女劝进”等诸多与袁称帝有关的不光彩传闻。但其中尚无任何“伪造报纸”的内容。

最早记录“伪造报纸蒙蔽袁世凯”之事者,是一份叫做《虎厂杂记》的材料。

1926年,民国著名媒体人戈公振写成《中国报学史》一书(次年出版),援引摘抄了一段《虎厂杂记》的内容。其中提到,伪造报纸欺蒙袁世凯者,并非袁克定,而是袁乃宽;伪造的报纸并非《顺天时报》,而是上海《时报》。

其原文如下:

“近人《虎厂杂记》载此事(注:指袁政府强迫各报纸使用洪宪纪元)甚详,并言及假《时报》事。亦可见当时除压制真正民意而外,尚有假造民意之活剧。其言曰:‘筹安时代,京中各报,慑伏于权力之下,咸一致拥戴。惟顺天时报颇多讥讽不满之词。然此报为日人机关,且日人什九与项城不睦,宜其有非难之声。故时人则不重视之。惟上海各报,除薛大可组织之亚细亚报外,所持论调颇为国人所注目。项城在京中取阅上海各报,皆由梁士诒、袁乃宽辈先行过目,凡载有反对帝制文电,皆易以拥戴字样,重制一版,每日如是,然后始进呈。项城不知也。一日,赵尔巽来谒,项城方在居仁堂楼上阅报,命侍卫延之入,寒暄毕,赵于无意中随手取时报一纸阅之,略一审视,眉宇间不觉流露一种惊讶之状;项城奇之,询其故。赵曰,此报与吾家送阅者截然不同,然此固明明为上海时报也,故以为异。项城乃命人往赵家持报来,阅竟,大震怒。立传乃宽至,严词诘之;乃宽竟瞠目结舌,觳觫而不能对。’”⑤

戈公振的《报学史》,是中国首部报业史专著。戈氏亲历过袁时代,1914年入上海《时报》,历任校对、编辑、总编辑等职。对当时的报界掌故了解甚多。他所援引资料的来源《虎厂杂记》,或已失传,难考作者究竟是何人。根据戈氏的描述,只能知道该《杂记》是其同时代之人的作品,成书必早于1926年。戈氏很认同该书的史料价值。

伪造报纸者是袁乃宽等辈,伪造的报纸是上海《时报》,事情就都合乎情理了。

袁乃宽与袁世凯,并非血缘之亲。晚清之时,袁乃宽攀附袁世凯,对其“执子侄礼”。进入民国后,袁乃宽仕途畅通,获授陆军中将。袁世凯谋划称帝,袁乃宽参与组织筹安会,为其摇旗呐喊。通过收买、威逼等手段,来整合媒体,为袁世凯称帝制造舆论支持,是袁乃宽当时的一项“本职工作”。他伪造上海《时报》,其实是为了完成自己的KPI,来向袁世凯邀功。梁士诒的情况大体相似。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梁亦被国内舆论视为“帝制祸首”之一。

上海《时报》与《顺天时报》,是两份性质完全不同的报纸。前者代表的是“国内民意”,后者代表的是“日本的半官方舆论立场”。对于前者,袁世凯要的,是“有影响力的报纸刊登拥护帝制的文字”,以粉饰现实政治,至于这些“拥护文字”是否发自真心并不重要。这与他对后者,也就是《顺天时报》的期待,是完全不同的。

换句话说,袁世凯之所以对“假上海《时报》事件”震怒,并不是因为该报上面刊登的“民意”是假的(这对他来说不重要),而是他意识到了袁乃宽等辈没有尽职尽责去完成他们该完成的KPI,反用假报纸来蒙蔽自己。

如前文所言,“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之说的最大漏洞,是这种伪造毫无意义,不可能产生任何蒙蔽袁世凯的作用,因为袁有更多更可靠的渠道去了解日本政府的真实立场。但“袁乃宽伪造上海《时报》”则不然。这种伪造的目的,是向袁世凯展示其“工作成效”,若无意外事件发生,袁世凯也不会想到亲自去市面上买一张上海《时报》来比对。替他监控、整理报刊舆论者,即是袁乃宽等辈,露馅并不容易。

E6F70C90-E9D2-48F1-85ED-D5C77EA689B3.jpeg
♦ 左:袁乃宽;右:1955年版《中国报学史》封面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里,无一字提及“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显见这说法在当时还不存在,至少连这样的资深媒体人还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民国时期坊间流传的“伪造报纸蒙蔽袁世凯”,也都是指“袁乃宽伪造上海《时报》”(包括其他国内媒体)

比如,鲁迅1927年在文章《扣丝杂感》中写道:

“凡知道一点北京掌故的,该还记得袁世凯做皇帝时候的事罢。要看日报,包围者连报纸都会特印了给他看,民意全部拥戴,舆论一致赞成。直要待到蔡松坡云南起义,这才阿呀一声,连一连吃了二十多个馒头都自己不知道。”⑥

虽然鲁迅没有说出具体的报纸名称,但从“民意全部拥戴,舆论一致赞成”一句来看,显然是指那些反映“民意”的国内报纸、而非反映日本外务省立场的《顺天时报》。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注释本《而已集》,相应注释引用的,也是戈公振《中国报学史》里的“袁乃宽伪造上海《时报》”,而非袁静雪所谓的“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

再比如,任白涛1941年出版学术著作《综合新闻学》,提到袁世凯“因为畏惧舆论,故在称帝之前,仍不怠于阅报,遂致左右利用他的心理,按天把反帝的报纸改成拥帝的报纸”,书中注释引用的,也是戈公振《中国报学史》里的“袁乃宽伪造上海《时报》”,而非其他。⑦

以上种种,均显示在民国时代,流传的不是“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而是“袁乃宽伪造上海《时报》”。不过,鲁迅与任白涛等人均认为袁世凯会在意上海《时报》的拥护文字是否代表真实民意,则未免太过天真。袁世凯要的,是上海《时报》真的刊登拥护文字,而不是这些拥护文字是否发自真心。

然而,袁克定远比袁乃宽出名,《顺天时报》也远比上海《时报》更广为人知。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袁乃宽伪造上海《时报》”之说,便渐渐以讹传讹,变成了“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

比如,阎锡山1958年在台湾做口述回忆,即提到:“袁克定为实现继承帝位的迷梦,曾特地为他父亲专印了一份伪版《顺天时报》,内容与一般人看的《顺天时报》迥异,其中臆造了多少劝告拥戴帝制的消息,以坚他父亲称帝之意。”⑧阎锡山不可能是事件的亲历者,他的这些信息无疑来自道听途说。

再比如,袁的军事处参议、代理处长唐在礼,在上世纪60年代初奉命为文史资料撰写回忆文章。唐一面承认自己对袁的家庭内部情况“不甚详悉”,一面也依据道听途说,称袁克定“每天印制伪造的《顺天时报》”。

历史典故、历史名言在传播过程中,名气小的元素被名气更大的元素取代,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不足为怪。比如“你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这段话,本来是胡适的一个朋友说的,由胡适转述在了自己的文章中,结果传来传去,便成了胡适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出自一位英国女作家,结果也成了伏尔泰的名言。

3212D7DD-562B-4463-80F9-61116115ECE9.jpeg
♦ 袁世凯

“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这个故事的最终成型,是袁静雪1963年撰写的文史资料。如前文所言,袁静雪虽然自称亲历者,但她这段回忆资料,在事理逻辑上是无法自洽的——袁乃宽伪造假国内报纸完成KPI欺蒙袁世凯,是正常人可能会做的事情;袁克定用假《顺天时报》来伪造他国的政治立场,却只有完全不懂现实政治运作的傻子才做得出来。

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是:袁静雪在撰写文史资料之前,已听说过此类传言。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她选择了将自己打扮成亲历者,植入传言之中。至于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斯人已逝,也无相关资料留存,已不得而知。

但也有一项案例可供参考与管窥。那就是与袁静雪大略同期,也在写作文史资料的沈醉。据沈醉日记,他撰写文史资料时,存有一种心态,就是力求多得稿费,以改善困顿的生活。沈曾不无得意地说,自己“一天四五千字,一月的收入的确可观”(为凑字数,沈在很多事件中将自己伪造成了亲历者)。结果,这种做法引来了上面的批评,被指责“不必过多描写,简洁一些”。受到批评后,沈在日记中承认:“这是我追求字数想多得稿费的毛病,今后必须注意改正”⑨。

与沈醉大肆铺陈写了几万字相似,袁静雪的回忆文字也有五万余字。


A052DAC5-4F7F-4DE0-AC34-2E08BA0783B6.png
①《文史资料选辑 第74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P145-146。
②周佳荣,《近代日人在华报业活动》,岳麓书社,2012,P56-60。
③④林明德,《日本与洪宪帝制》,收录于《中国现代史论集 第4辑 民初政局》,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
⑤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P179-180。《虎厂杂记》之“厂”,音、义当同“庵”。
⑥ 鲁迅,《而已集·扣丝杂感》,1927年9曰15日,收录于《鲁迅全集》第三卷,P370。
⑦任白涛,《综合新闻学》,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据1941年版影印),P78。
⑧《阎锡山回忆录》,人民出版社,2012,P121。
⑨沈美娟/主编:《沈醉回忆作品全集 第4卷》,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P331-55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8 12:32 AM , Processed in 0.0851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