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3|回复: 0

[休闲时尚] 关心鼻涕、蚊子和啄木鸟,他点燃了400万人的好奇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5 1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心鼻涕、蚊子和啄木鸟,他点燃了400万人的好奇心

 人物作者 人物 2021-02-05
5F04B9B3-A070-49F3-B7C6-FAC57AF37E4F.jpeg

生活是乏善可陈的,尤其对中年人而言——当「无聊」成了时代病,重复的一日又一日的间隙,你是否感到一丝空茫? 面对日常生活的无聊,如何保持好奇,如何找到勇气,去打破困境?


模型师老原儿给出了他的回答。2020是个充满变动的年份,但在这一年,他经历了人生密度最高的一段时光,从两手空空、孤注一掷,到拥有400多万粉丝的科普博主,他为自己打开一条更开阔、自由的道路,他说,凭借好奇心的指引,他收获了宁静,也收获了勇气。





文|王唯

编辑|桑柳

摄影尹夕远



  

1

老原儿的工作室在北京高碑店的一处文创园里,几十平米的空间囊括了拍摄区、制作台、办公区、茶水间和货架。一只圆滚滚的龙猫躲在门口的笼子里,每天看着老原儿戴上卡通眼镜,制作和拍摄五颜六色的蚊子、蜜蜂、鹦鹉螺、小龙虾,以及复燃的火山、被烫的手指或者患了溃疡的口腔——都是模型,带着手工的痕迹,和让人「哇」一下喊出来的好玩气息。

 

老原儿35岁,河南郑州人,总是笑眯眯的。他正在做螨虫模型,做好的几只摆在制作台上,公螨虫系着领结,母螨虫带着蝴蝶结,堆积在黑色纸版剪成的「毛发」里。他手里握着的一大块花泥,是前一天晚上在菜市场收回来的,几天后,在老原儿拍摄的视频里,它们将会变成螨虫生存的床垫。

 

不止是花泥,制作模型的所有原料,几乎都是老原儿收来的「废品」。平常在外面走着走着,看到什么,灵机一动,他就会捡回来,管子、电线、花盆、树枝、快递纸箱、尼龙绳、麻绳和各种各样的绳,都可以用。工作室里的抱枕和被芯「不知道换了多少次」——每次需要棉花、海绵一类的材料,就把它们掏出来用。

 

凭借这些模型,从2020年4月开始做科普视频到现在,老原儿拍了82个视频,在西瓜视频上有了400多万粉丝和1000余万次点赞,从五六岁的「铁粉」到七八十岁的「老粉」,都抱着手机,看视频里的老原儿用模型讲解应对脱发的方法、皮肤烫伤怎么办、拔智齿能不能瘦脸、苍蝇宝宝从哪儿来……这些看似细小但在生活中令人困惑的问题,老原儿总能用模型提供准确又鲜活的答案。

 

生活中的老原儿好奇心强,眼睛和耳朵随时伸向四面八方。路过铁轨时,会突然蹲下来研究垫片的结构,研究怎样从工艺上解决震动的问题;走在路上鞋带开了,也会琢磨一会儿有没有不易开的系法。而那些从好奇出发得来的知识,最后都汇聚在老原儿的视频中。

 

最近的「感冒为什么会鼻塞」的视频里,巨大的粉鼻子是用回收来的泡沫做成的,打开,里面是红色的横截面。病原体是蓝色泡沫球,「咚咚咚咚」入侵鼻腔;纸板糊的免疫系统「滴滴滴滴」开启防御模式;鼻涕分泌时,背景里冒出「呕哇」的一声……这些声音都是老原儿自己录的。他说,录音、做模型都不算费劲儿,但怎么找到合适的材料,是个问题。

 

鼻塞视频里,鼻涕用什么呈现?老原儿想过用洗发水,但它会腐蚀模型上的颜料,不能反复操作,一番思考,老原儿想到了耦合剂。之前体检做超声波检查时,医生将耦合剂涂在老原儿身上。好奇心开始发挥威力了,躺在小床上的老原儿一口气丢了十几个问题:这是什么东西啊?对皮肤有没有伤害?它的成分是什么?多长时间能干?有没有什么味道?……

 

「后面那么多人排队,你问这么多干嘛?」医生把他轰了出去。

 

查阅资料后,老原儿自己找到了答案。做模型时,这些潜藏在生活细节处的小知识就会跳出来。那期视频在西瓜视频的播放量达到108万。这样的时刻让老原儿有成就感,他感到,自己的好奇心收获了回响。

 

395A033B-1473-4EA0-B122-F0C68C89CE00.jpeg

老原儿和他制作的模型

 

2


其实,好奇心和想象力,在老原儿还是小原儿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苗头。他成绩一般,自称「学渣」。小学二年级,老原儿被老师罚站,在外面的一节课时间,他完整地了解了「给篮球架刷一遍漆需要哪些步骤」;体育课其他小朋友跑去踢足球,老原儿自己趴着看蚂蚁:这个窝的蚂蚁拿到那个窝,看它们之间说不说话、打不打架,打架又是怎么打的、如何发力,想起曾经琢磨过圆珠笔按钮的构造和原理,反推,便想明白了:蚂蚁咬东西,里面一定是一个省力杠杆,那蚂蚁脑袋里一定有肌肉。

 

贪玩,胡思乱想,一直是被家人允许的。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下大暴雨,所有人都待在家里,只有老原儿爸爸带着他和院子里的小伙伴跑去公园里玩。「不打伞,光着膀子,在草地里打滚,在喷泉里游泳,玩儿一天才回来。」有人问:「你就不怕孩子们感冒?」很久之后老原儿听爸爸说:「即便什么都没有,也希望你们能和家人、朋友一起,感到这种最深挚的快乐。」

 

老原儿爸爸曾经是大夫,普通人眼中的生物,是他世界里的组织和肌肉;妈妈是建筑设计师,冷冰冰的建筑,在她脑袋里全部是结构,钢梁,焊点,圈梁构造……这些知识零零落落地渗透在生活的柴米油盐之外,被餐桌旁、卧室里、游戏机前的老原儿塞到耳朵里,用来回答他时不时冒出来的「为什么」。给老原儿影响最大的是姥爷,他是一位翻译官,除了把国外的技术资料翻译成中文,有时,他还会按捺不住,自己动手做出来。

 

受姥爷影响,老原儿也喜欢动手。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他因为骨折在家休学一年,自学之外,画画和手工成了老原儿最重要的陪伴。他画机器猫,给自己做各种各样的玩具。有一次,他把妈妈装靴子的蓝色大鞋盒拆了,看着纸板上奇奇怪怪的多边形,心想:它可以拼成正方体,是不是也能拼成别的东西?他看看鞋盒,再看看自家的狗。看了一上午,下午开始动手,从三角形画起,逐渐延展,用上百个面儿叠出了一只立体狗。

 

很多年后,变成科普短视频创作者的老原儿经常被问起创作的基础设计、制作和审美来自哪里,他想到的不仅仅是艺术学院的科班训练,更多的,是从小到大的积累。

 

高中毕业,老原儿考上了中传,专业是广告学,视觉传达方向。他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突然有了用武之地,学校里大大小小的活动、比赛,别人拍照片、画招贴,老原儿呢,把想法做出来。一个作业,当所有人都把枯燥的理论贴到PPT上呈现时,只有老原儿做了个「老虎机」——通过摇杆,每次出现不同的元素,这些元素又相互联动,触碰「机关」,底部的抽屉会自动打开,其他元素陆续「哗啦啦」地弹出来。

 

教室里,原本快要睡着了的同学看见老原儿的「老虎机」,都坐了起来,紧盯着他。老原儿发现,所谓「视觉传达」,最根本就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信息,就像PPT的呈现会大于一张图片,一套装置给人带来的触动,比PPT更容易令人记得。

 

大学毕业后,老原儿进入央视的科教栏目工作,借助模型和实验,给观众科普诸如「鸡心螺为什么有毒」「章鱼怎么吸附」「微波炉的原理是什么」等等科学知识。当时节目的slogan是「保持你的好奇心,天天都会有精彩」,一句话打动了他,老原儿留了下来。

 

干了十年,从节目策划到设计,再到脚本撰写、拍摄、后期制作,老原儿全部盯过了;舞美、设计、动画,到实验员、出镜主持,不同岗位也都体验过了,他越来越觉得,这份工作更依赖团队操作,有庞大的队伍和明确的分工,每天都很忙,却没有哪个项目在做完以后可以拍着桌子说:「这东西是我的。」他知道,再做10年,自己很可能做的,还是这些内容。

 

2018年,老原儿从央视辞职,成立了工作室,为电视台定制模型。他想做点属于自己的事儿。业务还算稳定,但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很多项目停滞,对老原儿来说,收入没了。自己住的房子和工作室马上都要交房租,掏出这十万,他就没钱了。

 

他必须要做点什么,先不管能不能赚钱,得先做点事,不能让时间虚度。他想到了拍科普短视频:他有在央视做科普节目的经验,做模型也是他的独门手艺,更重要的是,在那段不允许聚集的时间,拍视频,是他一个人,顶多加上妻子就能完成的事儿。没有别的更合适的事情了,他必须孤注一掷。


4B5F5A3A-7FB6-4D28-8DD1-D7957B303D12.jpeg
 老原儿在制作模型



3


2020年3月的一天,去工作室的路上,老原儿看到一辆救护车停在小区门口。正是疫情的敏感时期,到处是「是不是有疫情了」「是不是出事了」的讨论声。老原儿看了一眼,救护车开着窗户,肯定不是转运传染病人的,但在那个时期,不了解这些知识,人们就容易慌张。

 

因为这件小事,老原儿拍了一期关于「负压救护车」的视频,用纸板做了一辆救护车模型,一个蓝白两色的平台模拟车内和车外的环境,棕色圆球代表空气,黑色圆球代表病毒,车内压力下降,圆球向车内滑动,直观地解释了救护车如何隔绝病毒。

 

这是「模型师老原儿」在西瓜视频上的第一个作品,在2020年4月2日上线,老原儿想,这么紧跟热点的视频,流量一定不会少。视频发出前,他对着外面喊,「今年我要做到粉丝一百万!」视频发出后,粉丝涨了——100个。他感到一盆冷水泼下来。

 

还是在央视时的工作经验帮助了他。以前在央视做节目,总要提前规划,他知道三四月份,天干物燥,温度又逐渐上升,进入了山火多发的时节。他做了一期山火为什么难以扑灭的视频,很快被国家应急部门关注到,评论了这个视频。一周时间,老原儿的粉丝达到了一千。

 

老原儿觉得,选题的空间突然打开了。科普视频应该源于好奇心,但并非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基于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做模型时他的手上烫了个大水泡,粉丝纷纷留言给他出主意,找偏方,有人建议抹牙膏,有人建议涂酱油,老原儿突然想到,水泡是怎么产生的?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这个视频为老原儿涨粉50万。不久之后的「蚊子为什么叮你」的视频,则在全网获得了一星期内上亿次播放量。

 

其实,蚊子叮人的选题,老原儿十年前就在央视做过了,但当时,他更多把目光聚焦在蚊子吸血的过程上,忽视了「为什么蚊子爱叮某个人」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这个曾经「被扔进垃圾桶」的选题,重新被拿到了桌面上。他想,如果把蚊子当成人,叮人,其实就是吃饭。和人一样,蚊子「吃饭」想的也无非这三点:这个人的血是不是新鲜,是不是有营养,是不是好摄取。

 

粉丝说,老原儿总是能用轻松又准确的方式,让人获得生活中摸不到又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当数据以远超预期的速度涨起来时,老原儿知道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他一直记得,4月2日上线第一个视频那天,也是他把最后一笔积蓄交工作室房租的日子。三个月后,该交下一笔房租时,他的第一笔商单的钱刚好到账。经历几个月的摸索,经历没办法给实习生发下个月工资的拮据日子,他的小小工作室终于可以运转起来。

 

他经常早上七点就到工作室,做模型到晚上十一二点;一张桌子不够用,就把两张拼在一起;早上来桌面还是空的,材料和成品一个一个码上去,很快就占满了,只能摆到地上。午夜,下了班的妻子到达工作室,给他拍视频。老原儿的脸是垮的,他想了个办法:买了个黑框圆眼镜,框上面还有两道黑眉,戴上去就像有一对卡通大眼睛。这个为了遮挡而来的小心思,后来,成了他视频的亮点。

 

视频上线两个月后,老原儿的妻子也辞职加入老原儿的创业阵营。得知这个消息时,老原儿懵了。虽然心里早就希望妻子能帮自己,也为对方给自己的支持而感动,但想到这也意味着仅剩的维系家庭开支的稳定收入没有了,「本来那几个月准备吃软饭了,突然间软饭都不能吃,变成了两个人一块儿创业。」他笑起来,「但也只有迈出那一步,才会觉得在成长的某个阶段的某个点被打开来了,像触电一样,整个通了。」

 

带着勇气,他们一起迈向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

 

8872B1B9-833E-47CE-85B7-F4B4322C112D.jpeg

老原儿与妻子耿昭


4


老原儿工作室的一角立着一个米黄色书柜,里面的书从昆虫学、生物学,到自然史、实验绘本、植物百科,从给小朋友看的,到成年人的读物,甚至专业书籍,杂七杂八地挤在一起。

 

将小时候满足自己好奇心的习惯延续至今,每做一期视频,老原儿都要「像查户口一样,把它扒得底儿掉」。比如要了解一种哺乳动物,横向要把它生活区域里所有哺乳动物查全,邻居是谁,好朋友是谁,再开始纵向收集,这个地方一万年前是什么样子?它一万年前的祖先长什么样子?虽然以模型作为主打,但一期视频中,模型制作、拍摄、后期剪辑往往只需要一天到一天半,其他的五六天,都用来收集资料,相关信息用故事的形式组织在一起,最后才是附着到模型上,把难懂的知识变成「像麻花一样的彩色绳子」,传递出去。

 

这是个充分市场化的领域,和在电视台只能看到收视率的模式不同,观众对视频的反馈会直接传递过来。科普的趋势越来越多地从「科」转向「普」。以往是顶尖的科学家在传授,是衣着光鲜的主持人在讲解,观众只扮演接收的角色,大而全是「好」的标准。如今,用户会将感不感兴趣反馈到数据上,让他们看到、认可,并参与到点赞、转发和讨论里,成为了新的「好」的标准。老原儿开始思考,怎么能让用户喜欢?怎么能吸引他从头看到尾?什么样的作品用户愿意去评论和转发?信息要足,内容要丰满,节奏要紧凑,故事要好玩,还要有各种特效和音效……老原儿慢慢发现,单纯满足和呈现自己的好奇心是不够的。

 

他逐渐在浩如烟海的视频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西瓜视频上科普博主很多,他曾调研平台上的短视频科普账号,发现科普视频主要有三种形式:真人访谈,动画,以及主要针对小朋友的游戏互动。以模型做科普视频并创作出成熟完整作品的,只有老原儿一个。这是难得的稀缺性,从粉丝破万开始,不断有MCN机构找到老原儿,想要邀请他加入。去年10月,老原儿参加《快乐大本营》时,遇见制片人张萌,张萌邀请老原儿到自己公司做模型。「我还是更喜欢在西瓜视频乘风破浪。」老原儿卖了个萌,拒绝了。

 

老原儿想,还是得自由一点,如果把账号交到一个商业运营平台上进行批量复制,会失去对它的基本把控,还是一个模型一个模型地慢慢做,一个视频一个视频地好好拍吧。

 

他展示那双做了11年模型的手:拇指指腹上攀爬着一条凹痕,是在削东西时被崩起的刀片割的,肉都翻了过来;食指关节处塌陷进去,是曾经在拍摄过程中被爆炸炸飞的机器「杵变形了」,骨头从此停止生长,左手食指因此比右手食指短了一截;中指有一块烫伤,无名指曾经被钢针扎进去,整个手掌一度被炸伤……但他依然坐在工作台前。老原儿觉得,手工制作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不管是呈现什么主题,手工制作的东西都会比数码合成、比摄像机拍摄的更有温度,包含着个人情绪的表达。」

 

一年多前,老原儿受邀在海淀科技馆展示了几件用在节目里的动物模型,用来科普鸡蛋是怎么来的,啄木鸟天天磕脑袋为啥不会晕,海豚的祖先竟然像狗一样有爪子和毛,食蚁兽那么长的舌头能自由伸缩有什么机关……给志愿者交代讲解步骤时,老原儿想:一天讲个三四遍,应该够了。没想到,展览开放后,志愿者崩溃了——一拨又一拨小朋友围在鸡蛋、啄木鸟、海豚和食蚁兽附近,问这问那,3位志愿者三班倒,一天下来,每个人讲了90遍。

 

好奇是人的天性,有时,它只是需要激发。

 

2020年10月,老原儿参加西瓜PLAY好奇心大会,站在水上舞台中央,代表中视频创作人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他一直是个有点孤僻的人,跟朋友聚会时,大家热热闹闹玩桌游,老原儿自己在五六米外的灯下看书,他喜欢热闹,又不喜欢融入其中。当众演讲,从小到大都没经历过。那次演讲前,他紧张得快要崩溃,可是真的站在舞台上,他发现,自己用心写的演讲稿,不用看提词器就可以顺畅地讲完。他站在那里,能看到每个人,他真的在和他们说话,告诉他们自己的故事,告诉他们自己在这一年间经历的波折与收获,告诉他们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勇气:跟随好奇心的指引,去选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

 

「以前从这样的地方参加完活动,我都是自己走到一个幽僻的角落,自己回酒店,但那天,我是被一大堆人围着走到阳光底下,那种感觉特别难忘。」老原说。在一个动荡的年份,老原儿笃定了自己的未来,「当你对这个世界有敬畏,对这个世界有爱,你去理解世界发生的事情以后,你会对未来充满希望,你对未来没有恐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9 12:22 AM , Processed in 0.0403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