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就会想到曾经有作家写过的那一句“无非求碗热汤喝”,凌冽冬日,最安慰人的,无疑就是那些热气腾腾的美食了。
潜藏美食背后的,则是一次相聚,一种习惯,甚至一段人生。
看作家笔下的美食,好像可以透过那个棱镜看到他们所处的世界,那喧腾却也临近离别的聚会中,白雪红梅世界里被烤熟的鹿肉,或者在上坟之后,冻得手冷心凉之后,回到乌篷船上的暖锅,“鱼圆肉饼子、海参、粉条、白菜垫底,外加鸡蛋糕和笋片”,想一想也觉得安慰。
这个时候,会想起村上龙说的“喝汤竟是可怕的事”,因为“热腾腾的的汤特别好喝,有那么一瞬间,我完全忘记了朋友的事,忘得一干二净。我忘了那位朋友的烦恼和苦恼。你们不觉得很可怕吗?”
这种恍惚之间的可怕,竟也带着一种温馨的气息。
梁实秋
玉华台的汤包才是真正的含着一汪子汤。一笼屉里放七八个包子,连笼屉上桌,热气腾腾,包子底下垫着一块蒸笼布,包子扁扁的塌在蒸笼布上。取食的时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皱褶处猛然提起,包子皮骤然下坠,像是被婴儿吮瘪了的乳房一样,趁包子没有破裂赶快放进自己的碟中,轻轻咬破包子皮,将其中的汤汁吸饮下肚,然后再吃包子的空皮。其实吃这种包子,其乐趣一大部分就在那一抓一吸之间。包子皮是烫面的,比烫面饺的面还要稍硬一点儿,否则包不住汤。那汤原是肉汁冻子,打进肉皮一起煮成的,所以才能凝结成为包子馅。汤里面可以看得见一些碎肉渣子。这样的汤味道不会太好。我不大懂,要喝汤为什么一定要灌在包子里然后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