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1|回复: 0

[中华脊梁] 好男儿以热血洗山河:民国刊物里的「八百壮士」 | 短史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8 1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男儿以热血洗山河:民国刊物里的「八百壮士」 | 短史记

 纪始仁 短史记-腾讯新闻  2020-08-18


电影《八佰》,将83年前发生在上海四行仓库的那场可歌可泣的战斗,再次带回到了今人的视野。


回到战斗发生的当日,以及“八百壮士”(对外如此声称以迷惑日军,实为四百余人)奉命退入租界却被软禁于“孤军营”期间,中国的报刊媒体也曾出于爱国热情,对他们有过许多报道。重温这些报道,今人可以非常直观地见到那群有血有肉的抗日志士们的相貌与神态。


一、战火中的四行孤军


下面这几张图片,出自上海著名的《良友》杂志。


《良友》本是一份时尚生活类刊物,淞沪会战爆发后,该刊为抗日鼓与呼,用了许多篇幅来报道战事。


▼构筑工事孤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

30.png


▼四行仓库外瞭望警戒的战士

31.png


四行仓库屋顶旗帜飘扬

32.jpg


▼为孤军送旗的女童军杨惠敏(中)

33.jpg


日机飞临四行仓库上空

34.jpg


童军搬运上海市民送给孤军的慰问品

35.jpg


上海民众群集苏州河畔声援四行孤军

36.jpg

▍以上图片见《良友》1937年第132期


下图出自《抗战情报》。该报的创办者是“闽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政治部”,创刊时间是1937年10月。


这篇报道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标题右侧刊有四行孤军指挥官谢晋元与杨瑞符的亲笔题辞。谢写的是“余一枪一弹,决与倭寇周旋到底”;杨写的是“剩一兵一卒,誓为中华民族求生存”。


谢晋元与杨瑞符的亲笔题辞

37.jpg

▍上图见《抗战情报》1937年第2期


下图是出自《抗敌画报》封面。该报由“抗敌画报社”创办,在上海的出刊时间是1937年9月-11月。大体与淞沪会战相始终。


本期封面内容是“童星陈娟娟(左)慰问向闸北孤军献旗之四一号女童军杨蕙敏(右)”。陈娟娟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童星,她在1936年主演了以流浪儿童为题材的儿童电影《迷途的羔羊》。与杨惠敏合影时,陈娟娟九岁。


▼童星陈娟娟与女童军杨惠敏合影

38.jpg

▍上图见《抗敌画报》1937年第12期封面


下图出自《中华》杂志。


图片左侧是英勇前往送旗的女童军杨惠敏,右侧是谢晋元写给上司的亲笔信影印照片。信中有“在未完成达到任务前,决不轻易牺牲,成功成仁,熟记久矣,决不有负钧座意旨,偷安一时,误国误民”、“既然抱必死决心,现除达成任务外,一切思念何(毫)无”、“非到万不得已,决不轻易撤退,倘牺牲代价,重予撤退,则决作壮烈牺牲!”等字句。


▼谢晋元“抱必死决心”亲笔信

39.jpg

▍上图见《中华》杂志(上海) 1937年第59期


下面这两张图片出自《抗日画报》。这也是一份与淞沪会战相始终的报纸,发行于1937年9月-11月。


这篇报道题为《八百壮士坚守孤垒》。有两个引人注目之处。一处是文中的战场照片,左下方上海银行门口插着一面日本国旗,与之对应的是右上方四行仓库楼顶飘扬着一面中华民国国旗。另一处是标题下方刊登有孤军副营长上官志标(画报图注误认作“管志标”)的亲笔题辞:“好男儿应以热血洗山河!”


▼战场上的两面旗帜

40.jpg


孤军副营长上官志标题辞

41.jpg

▍以上两图见《抗日画报》1937年第14期 


下面这两张图片,出自民国著名刊物《东方杂志》。


这篇报道题为《雄伟的孤军》。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刊登了一张四行孤军奉命撤离时退出四行仓库的秘密路径。也就是在仓库的墙体上开一个洞,再从隔壁店铺进入街道。


日军进攻四行仓库

42.jpg


▼孤军由此墙洞退入隔壁店铺

43.jpg

▍以上两图见《东方杂志》1937年第22期


下面这三张图片,出自《中日战事史迹》。


这是一份年刊,由大美晚报出版社1938年出版。大美晚报》是一份美国人办的英文报纸,1933年增设了中文版。因宣传抗日,该报编辑朱惺公、张似旭、程振璋乃至总经理李俊英,在1939-1940年间先后被日军与汪伪杀害


▼孤军从墙洞退入烟纸店再进入街道

44.jpg


孤军从该马路撤退,日军追击使用了机枪

45.jpg


孤军退出四行仓库后,被载往胶州路兵营,民众上街群聚慰问

46.jpg

▍以上三图见《中日战事史迹》年刊


二、孤军营里升旗斗争


孤军自四行仓库奉命撤退后,即被租界内的英军拦截没收了武器。迫于日军威胁,租界当局没有释放孤军,而是将他们送至公共租界靠近胶州公园的孤军营内进行软禁。这种软禁维持了近四年之久。


▼八百壮士在孤军营

47.jpg


孤军在营内做日常洒扫

48.jpg

▍上两图见《大美画报》1938年第5期《四行孤军抗战一周年》


下面这几张图片来自上海的《中华》杂志。呈现的是孤军营简陋的硬件状况。


孤军营的营房非常简陋

49.png


孤军的营房

50.jpg


营房内部是大长通铺

51.png


▼懂木工的战士自己动手制作日常生活用具

52.jpg


孤军营内的饮食:每桌一个大盆菜,官兵待遇一致

53.jpg


▼谢晋元的马也被软禁在了孤军营,谢时常在营内骑马稍作驰骋

54.jpg

上四图见上海《中华》杂志1939年第73期


下面这两张图片,记录下了孤军软禁期间,因升国旗问题与租界当局发生的激烈冲突。


1938年8月,孤军欲升旗纪念“八一一”(该部所属八十八师开赴淞沪战场的日子)与“八一三”(淞沪会战纪念日)。租界当局不愿引起日军不快多番干涉。8月11日当天孤军升旗后,租界当局派白俄部队冲入阻扰,打死四名孤军,打伤十余人。暴行引起上海市民愤怒,罢市三天以示控诉。租界当局搜缴了营内的旗帜,孤军此后只能实施“精神升旗”。


▼自左至右、自上而下,依次是:(1)租界当局派军队进入孤军营;(2)外部远距离拍摄孤军营;(3)受伤孤军被租界当局用卡车送走;(4)租界当局处理被杀害的孤军士兵。

55.jpg


▼因旗帜被租界当局搜缴,谢晋元只能率孤军营举行“精神升旗”

56.jpg


▼孤军举行“精神升旗”

57.jpg

上三图分别见《中国画报》1938 年第1期上海《中华》杂志1939年第73期;《大美画报》1938年第5期


三、慰问、篮球与运动会


孤军被软禁后,上海市民及各种民间组织经常前往慰问,为孤军提供食物、书报、日用品以及娱乐设施——包括篮球、羽毛球、单杠等。


▼孤军营里的书报架

58.jpg


▼前来慰问的志愿者为孤军理发刮脸

59.jpg


▼上海羽毛球界名流前往孤军营慰问表演后留影

60.jpg


▼上海民众慰问孤军留下的纪念品

61.jpg

上三图见《大美画报》1938年第5期,上海《中华》杂志1939年第73期等。


下图是“中华聋哑协会”官方刊物《喑铎》的一篇新闻。其中提到该会的篮球队,将前往孤军营与“八百壮士篮球队”打友谊比赛。


▼上海“中华聋哑协会”篮球队将应战“八百壮士篮球队”

62.jpg


▼四行孤军篮球队

63.jpg


▼孤军营篮球场

64.jpg


▼孤军营运动会,撑杆、跳远与篮球比赛

65.jpg


▼孤军营运动会,包括篮球、竞走、拔河、标枪等项目

66.jpg

上列图片分别见《喑铎》1938年创刊号上海《中华》杂志1939年第73期;《展望》1940年第19期;《上海生活》1940年第11期


除了篮球,孤军营内还会举行很多其他的运动比赛和娱乐活动。比如单杠、跑步、口琴、表演剧等。下面这些照片,来自《东方画刊》等媒体关于孤军营中生活的报道


▼单杠运动

67.jpg


▼集体吹口琴

68.jpg


▼田径跑步比赛

69.jpg


▼做木工

70.jpg


▼阅读外界送来的报纸

71.jpg


▼集体打拳

72.jpg

以上六图见《东方画刊》1939 年第11期


下面这两张图片见于1940年的上海《中华》杂志,呈现的是孤军自办剧团,演出他们亲身参与过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孤军剧团成立

73.jpg


▼孤军剧团“自己演自己”

74.jpg

以上两图见上海《中华》杂志1940年第89期


四、自力更生,从事生产


除了学习与锻炼,孤军营还在1939年初成立了合作社,自力更生从事生产工作。生产出的鞋子、肥皂、毛巾、藤椅等用品,除满足自用之外,还有余裕可以外销,以弥补生活经费的不足。为求产品正规合规,孤军营从外面特聘了工程师前来授使用、修理织袜机器的方法。


▼制作肥皂

75.jpg


▼壮士从事纺织

76.jpg


壮士织袜子

77.jpg


壮士织袜子

78.jpg


谢晋元(左)修理织袜机器

79.jpg


▼织袜最后一道工序“烫袜板”

80.jpg


▼编制待售的藤篮

81.jpg


▼自己开荒种菜

82.jpg

以上图片来自《展望》1940年第19期;上海《中华》杂志1940年第93期;《大美周报》1940年第80期


五、谢晋元将军遇刺殉国


对日军来说,孤军营在租界的存在,犹如一根如鲠在喉之刺。他们成了中国人绝不屈服于侵略这一意志的具体代言者。孤军们被软禁期间,每日里读书看报锻炼身体,举行“精神升旗”,从事生产自力更生,且频繁与前来探视慰问的民众交流。如此种种,让他们的形象较之坚守四行仓库之日更为伟岸丰满,已等同于上海沦陷区民众的一种精神寄托。


▼淞沪会战二周年,谢晋元在孤军营内向前来慰问的上海民众讲述抗战往事

83.jpg


▼1940年,率孤军坚守四行仓库的杨瑞符营长在四川因病去世(撤离时杨受伤被送往医院,后自医院直接奔赴前线,未受租界当局软禁)。消息传来,孤军营为其举行了哀悼会。

84.jpg


▼1940年孤军营运动会开始前,谢晋元率全体士兵向牺牲同袍鞠躬哀悼

85.jpg

以上图片来自《良友》1939 年第148期;上海《中华》杂志1940 年第89期《上海生活》1940年第11期


为了摧毁这一精神代言,日军曾尝试威逼利诱谢晋元等孤军营将领,试图诱逼他们变节。这类努力失败后,1941年4月24日,终于发生了谢晋元将军被营内不肖士兵刺杀身亡的惊人事件。同时身受重伤的还有团附上官志标。


▼《良友》杂志大篇幅报道谢晋元将军遇刺殉国

86.jpg


▼谢晋元将军遗容

87.jpg


▼左:团附上官志标带伤参加追悼会;右:营长雷雄讲述谢将军生平

88.jpg


▼上海民众蜂拥前来孤军营灵堂

89.jpg


▼民众进入灵堂哀悼谢将军

90.jpg


▼前往孤军营灵堂哀悼的民众多达十余万人次,许多人情难自抑痛哭失声

91.jpg


▼谢将军出殡之日,逾四万上海民众自发前来送行

92.jpg

以上图片见《良友》1941第166期;《东方画刊》1941年第4期


谢晋元的遇刺殉国,对孤军营的士气是一次沉重打击。据孤军战士章渭源回忆,谢将军去世后,“孤军营人心也有些涣散。我班士兵党荣杰是学开汽车的。在操场墙跟,借修汽车之名爬上车背攀上围墙,越过墙头的铁丝网,跳在胶州路上走了。篮球队员傅东生,乘电工修理围墙上的电灯之机,爬上梯子,跳到胶州公园,也混入游客中走了。瞭望哨望着他出去,没有开枪。接着还有和道生,穿着便衣混入来宾中乘黄昏时出营了。”


六、抗战胜利,壮士归国


1941年12月8日,日军攻占上海的公共租界(前一天,日军偷袭了珍珠港)。孤军壮士的命运,也随之急转直下。


孤军营先是拒绝了汪伪的收编,然后在12月28日,全副武装的日军闯入孤军营,将手无寸铁的孤军严密看管了起来。一个星期后,日军将孤军壮士当成俘虏强制迁移到上海市郊,使其远离了上海市内民众。再后来,孤军壮士们先是被押去挖铁路壕沟,后又被转移到南京陆军监狱从事劳役,再后来,日军对孤军壮士采取了分割使用的策略,部分被押去孝陵卫做工,部分被押去了杭州,部分被押去了裕溪口,还有一部分被送往了南洋的新几内亚。留在国内的孤军壮士,多有成功逃脱重返抗战前线者。被运往南洋者,许多人不堪折磨死在了异国他乡。


▼1940年12月8日,日军占领公共租界

93.png

▍上图见《新生活》杂志1941年第3期


抗战胜利后,活下来的孤军壮士与牺牲者的遗族均处于困顿潦倒之中。1946年出版的《四行孤军纪念特辑》中,谢晋元夫人曾发出两项呼吁:(一)发还谢团长创办的孤军工厂,以救济孤军;(二)胶州花园改为晋元公园,以纪念英魂。前者,孤军工厂实际上已经不存,日军接管孤军营后即搬运拆毁。后者也未得到回应。


谢晋元夫人呼吁当局关心孤军遗族和幸存孤军

94.png

上图见1946年《四行孤军纪念特辑》


被日军强制运往南洋新几内亚充当苦力的孤军壮士,获盟军解救后,于1947年被护送回国。


在盟军的帮助下,三十余名孤军壮士自南洋重返上海

95.jpg


上海各界慰劳归来的孤军壮士

96.png


▼谢晋元夫人与归来的孤军壮士合影

97.jpg

以上图片见《南洋》杂志1947年第16期


这可能是这些活生生的孤军壮士最后一次获得舆论的集中关注。时代的滚滚洪流,很快就将他们的荣光与困顿一并湮没了。


(本文所有图片由作者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9 12:44 AM , Processed in 0.0512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