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0|回复: 1

多所容受即真解脱 佛陀的最后遗教《大般涅槃经》(05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4 0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21-8-22 10:21 PM 编辑

多所容受即真解脱 佛陀的最后遗教《大般涅槃经》(051)
Original 吕真观  实证的佛教  Today

102116zzfmhcf6wf1222qm.jpg


多所容受即真解脱

      又解脱者,名曰无迮。譬如小舍,不容多人。解脱不尔,多所容受。多所容受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小房子容不下太多人,但大乘的解脱则不然。大乘法度众生的事业,以时间来讲是无量无边,以空间来讲也是无量无边。菩萨在发普贤行愿或其他各种菩提心的时候,都是说:「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烦恼尽,我的菩提心才尽。」要把所有的众生全部度尽,法才会停止。可见,菩萨的心已经推向无量无边的众生了。大乘法的广大已经达到这种地步,所以它不会迫迮,不会像小房子那样装不了几个人。

      类似的比喻在《法华经》中也有——牛车譬喻大乘法,鹿车譬喻中乘,羊车譬喻小乘。

      小乘度不了几个人,甚至可以讲——一个阿罗汉修证得越好,他度的人就越少。因为他一世当中就取证了无余涅槃,度人就只能度一世。反而最懈怠的初果人,因为需要七返人天,度的人还多一点。

      但菩萨就不同了。如果菩萨老了,有人说:「你马上就要死掉,还怎么度众?」他会说:「没关系,你只要发愿学佛,我们总会再见面的。」菩萨就是这样,他无量劫都在度众生,甚至成佛之后也不取证无余涅槃,继续以他的报身、化身去度一切的众生。

      这样来看,从度众生的角度来讲,因为大乘法能够度的人是无量无边的,所以用牛车和羊车的对比来做譬喻是不太相称的,用大海之于牛迹水的譬喻还比较好一点。牛迹水,就是牛在地上踩出的蹄印,其中积的一点水。小乘能够度的人就像牛迹水,大乘佛法能够度的人就像大海,它们的差距实在是太悬殊了。

      又解脱者,名灭诸爱,不杂淫欲。譬如女人多诸爱欲。解脱不尔。如是解脱即是如来,如来如是,无有贪欲瞋恚愚痴憍慢等结。

      解脱又叫做「灭诸爱」。众生的觉知心因为无始以来的习气,在第八识里藏有染污种子,染污种子就会流注成染污的七转识,让你对三界有为法产生贪爱。当众生以觉知心随学第八识体性的时候,才有灭诸爱的问题。而第八识本身则本来就没有诸爱。也就是说,就算你的觉知心再怎么贪爱,你的第八识也是本来就没有诸爱。

      这里讲「譬如女人」,大家看到「女人」这两个字不要起烦恼。这么讲有它的特殊背景,当时印度有一本书叫《摩奴法论》,这本书反应了当时印度的外道思想,他们认为女人有很多的爱欲,有很多种不好的品性。相反,男人则具有很多良好的品性。这种观点当然是不恰当的。如果以这样的定义来讲,很多男人应该叫女人,很多女人应该叫男人。(大众笑)

      宋朝有一个开悟的女禅师,叫做妙总。她说:「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也就是说,你如果不是开悟的人,就不要夸口说自己是丈夫。在禅宗的定义里,只有大乘见道以上的修行人才可以叫做丈夫,不然的话,就只能叫男儿,不能叫丈夫。即便是女人,只要她能够大乘见道,就可以叫做女中丈夫。这是中国人的观念。所以大家看到「女人」这两个字,尤其是女性朋友,不要起烦恼,大家就把它当成是佛经里的特殊定义好了。

      这里讲真正的解脱,第一种理解是指第八识本来解脱;第二种理解是指觉知心随学第八识体性之后所引发的解脱,这种解脱达到究竟解脱的时候,就会灭诸爱。

      有一种佛像,男佛像抱着一个女佛像,叫做双身佛或者欢喜佛,和这里的法义是不相应的。因为它暗示成佛以后还要继续受用男女欲,这是不对的,请大家注意。

      又解脱者,名曰无爱。爱有二种:一饿鬼爱,二者法爱。真解脱者离饿鬼爱,怜愍众生故有法爱。如是法爱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只要众生在三界万法上起了贪爱,都是这里定义的「饿鬼爱」。这里的「饿鬼爱」只是一种代表而已,较准确的说法就是「贪爱」。另外一种爱是因为怜悯众生而生起的法爱。菩萨修证他所未知未证的佛法,成佛后不取证无余涅槃,用各种应化身去度一切的有情,这就是「法爱」。有法爱才是真解脱、真如来。

      「如是法爱即真解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你的觉知心学习第八识的法义,所以你对三界一切有情都能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管一切众生与你是否有缘,你都觉得他们和自己是同一体的,所以你就想要把他们统统度尽,这就是法爱。法爱并不妨碍解脱,甚至可以说:有法爱才是真正的菩萨。

      另外一层意思是说,第八识一直都在照顾着众生。我们把五蕴当成是众生,第八识一直在关心着众生的一切。众生需要什么,它就在业力许可的范围内满足他,让这个众生能够生存下来。第八识也一直不断地显示着它的清净体性,让众生能够随学它。这就是第八识对众生的法爱。

      又解脱者,离我、我所。如是解脱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法也。

      前面讲过,第八识有一个别名叫做「我」,但它和这里讲的「我」和「我所」是不一样的。这里教大家一个简易的辨别方法:如来所说的「我」,只有「我」,没有「我所」;而凡夫外道所认为的「我」会与「我所」相对。

      古代印度人认为有一个东西叫做「我」,梵文叫「阿特曼」。既然有情可以在轮回当中不断地生生灭灭,一个人会认为上辈子的五阴是「我」,下辈子的五阴又是「我」,可事实上五阴(色、受、想、行、识)在这中间变化很大,所以他们就认定有一个东西在轮回中是不会改变、不受生死的,是真正的「我」。佛陀没有否认这样的看法,他只是说:「五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这是《杂阿含经》讲的。佛法以第八识为「我」,而凡夫外道以五阴为「我」,这才是根本上的区别。

     《阿含经》还讲「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神」「世」「我」这三个字都是同一个意思。因为三界万法都是由第八识所生(能生万法,称之为神),所以三界万法可以与第八识打成一片,叫做「一真法界」。不能说山河大地是第八识的山河大地,也不能说五蕴身是第八识的五蕴身。因为佛陀讲的五阴与「我」是不相异的,所以也可以把五阴看成是「我」,打成一片。这样的话,还能说哪个是「我」,哪个是「我所」吗?统统都不可说。

      另外,真正的佛法是离开语言文字相的,说「我」也是很不得已的事情,是随顺众生而去称呼第八识。你一旦住到这种境界里,自然而然就会离开一切的语言文字相,不会有「我」和「我所」的差别对待相,也不会有烦恼。

      凡夫外道则不然。比方把色身当成是「我」,或者把五蕴整个当成是「我」,然后就会说「这杯茶是我的茶」,或者说「我的车子」「我的房子」。如果「我的」房子漏水了,「我」就会不舒服;如果「我的」车子被偷了,「我」也会不舒服。这里的「我」和「我所」其实都是在三界万法中安立,这个五蕴身是三界万法,车子、杯子、房子也全都是三界万法,它们都是无常的,会坏灭的。当它变异、坏灭的时候,你又把它当成是「我」或「我所」,岂不就会起烦恼?所以,只要「我」和「我所」的差别对待相一出现,它就会与烦恼相应。

      其实,「我」和「我所」的差别对待相是众生的一种错觉,不是真实存在,它们仍然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以大乘见道来讲,就需要观察这个部分,有为法、无为法都要观察到。不过无为法不能直接观察到,无为法的部分就是心体,从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这个地方去思维,可以知道:一定要有一个东西从来不曾改变过,这样六道轮回和因果报应才能够现起。

      有情和无情的差别也就在这里。如果有一个机器人,把它的零件全部拆掉、销毁,程式全部抹除,这个机器人还有所谓的下辈子吗?还要受什么报应吗?不会。只有有情才会有果报和轮回的问题,因为他们有恒常存在的心体。从果报和轮回确定「有一个恒常的心体存在」的逻辑思辨属于现量。但果报和轮回的前提,也必须证明。这个部分大家可以参考《实证佛教导论》中的举证。

       又解脱者,即是灭尽,离诸有贪。如是解脱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法也。

      本来解脱的东西不需要灭掉什么,此处的「灭尽」是指寂灭得很究竟。本来就能够离开对三界有为法的贪爱,叫做「离诸有贪」。




162005b37mbbv1pvty3gps.jpg
长按二维码
就可以关注我们啦~

随喜赞赏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3-14 03: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21-3-15 03:51 PM 编辑

      既然有情可以在轮回当中不断地生生灭灭,一个人会认为上辈子的五阴是「我」,下辈子的五阴又是「我」,可事实上五阴(色、受、想、行、识)在这中间变化很大,所以他们就认定有一个东西在轮回中是不会改变、不受生死的,是真正的「我」。佛陀没有否认这样的看法,他只是说:「五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这是《杂阿含经》讲的。佛法以第八识为「我」,而凡夫外道以五阴为「我」,这才是根本上的区别。

     《阿含经》还讲「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神」「世」「我」这三个字都是同一个意思。因为三界万法都是由第八识所生(能生万法,称之为神),所以三界万法可以与第八识打成一片,叫做「一真法界」


      阿赖耶识又称第八识。阿赖耶在梵文中的原意为:藏,能藏、集藏,阿赖耶识即是指能够集藏分段生死等有漏无漏法种的第八识如来藏。因其内涵深广,佛四十九年说法从不同面向演说和历朝各代翻译版本等诸多因素而有多名,也称为如来藏、本际、涅槃、一切种子识、异熟识、 依照各名称的内涵,所指称皆是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

      第八识如来藏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能藏:谓此识能含藏诸法种子。所藏:此识为前七现行识之所熏,熏成习气(种子异名),收藏在此识中,遇缘再现行。就受熏言,前七识为能熏,此识为所熏。执藏:此识系生命主体,常被第七末那识执为自我。广义的能藏就是「一真法界」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06:06 AM , Processed in 0.1424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