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9|回复: 0

[风味小吃] 油条的逆袭:从地摊霸主到轻奢网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1 05: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油条的逆袭:从地摊霸主到轻奢网红

 林爱肉 一大口美食榜  2021-03-15
0.jpg


国民早餐的第一位,

就是油锅中膨大金黄的油条!




早晨六七点,天蒙蒙亮,拿着父母给的钱,踱步去离家最近的油条摊,看着摊主把一条条白色细长的面块旋个旋儿,几分钟不到,油锅中膨大金黄的油条就呼之欲出,回家的脚步紧赶慢赶,生怕油条在塑料袋里失去它的蓬松酥脆,心里还要一边盘算着:一条用来蘸酱油,另一条泡豆浆。
 
1.jpg

一碟带点儿甜口的酱油,轻轻点上几下,油条可以把甜咸平衡的刚刚好,又保持了自己的矜持;一碗温润乳白的豆浆,把油条掐成小小一段丢入其中,静候片刻,一口咬下,又香又糯。
 
这样的场景,连同对油条的期望,构成了绝大多数人的童年记忆。说油条排在国民早餐的第一位,也并不过分,没有什么南北甜咸之争,全国各地的做法都无出其右,只不过高矮胖瘦上稍有差池。
 
炸的香酥,配上雪菜咸蛋肉松等等,包在小臂粗的饭里,就是沪上最落胃的粢饭团;河南辛辣开胃的胡辣汤又或者是武汉最缠绵的鱼糊粉,泡上油条,就是最妥帖的泡料;蒸得恰好的肠粉,裹住油条,淋上豉油再配一碗艇仔粥,成为许多老广心中金不换的“炸两”。
 
2.jpg

在我的老家山东,更多人也更偏爱在油条摊打上一碗咸口的豆腐脑,卤汁成了汤头,小虾皮成了配菜,几勺辣椒油入碗,油条带着咸、鲜、辣,和豆腐脑的滑嫩形成鲜明对比,吃完直觉神清气爽。
 
3.jpg

关于油条的情怀,从来就不缺少素材。梁实秋喜欢听油条清脆的声音,他到台湾后发现这里的油条不够脆硬,也不免感叹“螺蛳转儿(烧饼做法之一)夹麻花儿(油条做法之一)是一绝,扳开螺蛳转儿,夹进麻花儿,用手一按,咔吱一声麻花儿碎了,这一声响就很有意思,如今我再也听不到这个声音。”
 
张爱玲要更挑一点,她在《谈吃与画饼充饥》里写,““大饼油条同吃,由于甜咸与质地厚韧脆薄的对照,与光吃烧饼味道大不相同,这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有人把油条塞在烧饼里吃,但是油条压扁了就又稍差,因为它里面的空气也是不可少的成分之一。”
 
包在煎饼、夹个烧饼、或者拖上麻糍……油条的一生,终于不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4.jpg


从早餐摊转场到桌上三餐,

是油条命运的第一次改写。




就拿山东人来说,总爱伴着夏夜晚风喝两杯的齐鲁群众,手边自然也少不了一碟咸淡恰好的下酒菜,印象里,早餐时剩下的油条,常常会在深夜里复炸一次,再不济也要讲究一夜干,顺手拍个黄瓜,磨点蒜泥,浇上一勺先炸的花椒油,连滴酒不沾的人也免不了动上几筷子。
 
而在盛产河蚬的广东惠州,油条则以各种奇怪的姿态与河蚬相遇。比如薄荷蚬肉蒸油条,用刀在河蚬上剁一下,然后将蒜、薄荷之类的配料切碎,和洗净的蚬一起拌均,加上适量酒和盐等味料,与油条同蒸。如此做出的油条,带着大海的鲜味和薄荷的清香。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是一道蚬肉炒韭菜油条,雪白的蚬肉和碧绿色的韭菜一起爆炒,再添上金黄色的油条,镬气十足,别有一番沿海城市的韵味。爱养生的广东人笑称河蚬性凉,油条热气,二者正负中和,简直是天作之合。
 
当然了,油条上厅堂最有名的例子,还要属汪曾祺老先生那道塞馅回锅油条,虽是汪老独创菜谱,但也能看见“酿”菜的影子,“油条两股拆开,切成寸半长的小段。拌好猪肉(肥瘦各半)馅。馅中加盐、葱花、姜末。……用手指将油条小段的窟窿捅通,将肉馅塞入,逐段下油锅炸至油条挺硬,肉馅已熟,捞出装盘。”
 
至于味道,汪老也很中肯:“此菜嚼之酥脆。油条中有矾,略有涩味,比炸春卷味道好。”
 
5.jpg

直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之前,油条多半只囿于街头巷尾,无论是闲适的遛弯大爷,还是匆忙的小年轻,油条摊似乎成为他们人生中唯一的交集。
 
上个世纪90年代,北京饭店曾经有则趣闻,也从侧面体现出了油条的地位。
 
一位饭店的华侨老主顾回国,下榻北京饭店,发现酒店早餐餐单里的豆浆油条已经黯然退场,愤懑之下,还专门在《参考消息》上登报吐槽。“我是吃豆浆、油条长大的,身居海外,在万种思乡情感中,包括对豆浆、油条的怀念。……但没想到今年5月回来,这里的早餐忽然变了样,只供应广式早点……作为北京饭店的老客人,我一向赞成这里的改进精神……但为改而改,改而不成,就成了’虾饺’——‘瞎搞’。”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北京饭店又重新把豆浆油条搬上了餐桌。
 
 


鲜肉汤圆,

如有雪的晴日,

入口似午后跳进清凉的池塘。




6.jpg

近十年餐饮业遍地开花,和各路网红餐厅、创意餐饮一起进击的,还有油条。
 
但无论餐厅再怎么走在潮流的前线,在大部分人心中,油条还是个廉价的吃食,这也不能怪谁,毕竟大家的油条初体验大都是路边摊、街边档,围裙油兮兮的大爷大妈伫立在清晨,妙手生花,只花五毛钱就能收获一早上的精气神。
 
今年1月份,原本在各个一线城市掀起早餐风潮的桃园眷村,也难逃关店潮,从2020年下半年,各大城市的门店数量便急剧减少,如今全国只有24家还在营业。不似刚开业时还要排队买油条的场景,如今店内颇显冷清。用豆浆、油条、豆花、饭团等台湾经典早餐打开市场,一度收获了不少目光。但一根油条6块的定价,在消费者图个新鲜之后,最后还是落得了个伤仲永的下场。
 
7.jpg

油条作为受众接受度极高的菜品,其实还有更多发挥自己的空间,奈何一己之力终究还是薄弱,围城之下,这几年也开始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要么改变自己,要么改变别人。
 
先说说改变自己。
 
最成功的例子要属茴香小油条,巴奴火锅在前,海底捞在后,小龙坎也相继引入菜单。说是油条,看起来更像西店店常卖的面包棍,焦酥外皮,咬起来韧劲十足,还带着茴香独有的芳香类气息。
 
8.jpg

名字叫油条,看着不像油条,吃起来似油条又不似油条,抖音和快手各大美食博主在火锅店吃到大汗淋漓,从早餐到火锅,茴香小油条实现了华丽转身。
 
眉州东坡酒楼也在早点中推出了有黑暗料理感的“黑色大油条”,芝麻+空气炸锅+油条,把现代人的养生理念拿捏得出神入化。
 
至于改变别人的思路,就和前面用油条入馔如出一辙,用相对高级的食材或是烹饪手法,将廉价油条烘托出一种高级感。
 
最早开始这条路的,是很多年前红遍北京上海的鹿港小镇,一道菠萝油条虾,将整颗大虾塞入油条,再搭配好菠萝和沙拉酱,摆盘看起来楚楚可人,也让大陆食客在卤肉饭和三杯鸡之外,吃出了新奇感。据说这道菜也是鹿港小镇首创,从台湾的油条菜品里获得灵感而得。
 
9.jpg

这几年,这种升华油条的做法也越来越常见。主打新京菜的拾久,难忘一道绝味鱼头,葱烧酱香的鱼头岁月静好,原本传统北京菜的鱼头泡饼被替换了现炸的油条,吸饱汤汁之后依旧酥脆挺拔,私以为比紧实的面饼更加传神。在今年二月,上海的Mist Bistro by JL 紧跟素食风潮,做了一场植物肉晚宴,其中就有油炸鬼酿植物肉配山葵wasabi,把油条塞肉直接带进了小酒馆的世界。
 
10.jpg

凡此种种,还有Kong胶东小馆的鱼籽油条,椒战的水煮牛肉配油条……都带着那么点新瓶旧酒的意思,但也同时把油条的外延拓展到天地宽敞,寻常巷陌有之,厅堂之上也有之。
 
当青衣不弱,唱花旦也不输,油条本就是熨帖胃袋的神来之笔,是最唾手可得的乡愁。
 
11.jpg
我在吉事果中,也能找到油条的乡愁

忽然想到鲁迅一句“活在沙漠似的北京城里,枯燥当然是枯燥的,但偶尔看看事态,除了百物昂贵之外,究竟还是五花八门。”
 
如果说餐饮创新的意义在哪里,对于适口而珍的普通人如我,无非就是想要更多习以为常的吃食,好吃的五花八门一点。
 
12.jpg


文 | 林爱肉
图 | 部分来自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3 07:22 PM , Processed in 0.0707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