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源济

[哲史艺丛] 《晚清沧海事》上卷:《定西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4-3 06: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桃杀三士

 罗马主义 灼识新维度  2020-11-17



41
二桃杀三士
晚清沧海事上卷 41

 作者 | 罗马主义


“马占鳌准备反了!”马桂源收到了马占鳌派人送来的口信,惊得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马占鳌为什么会忽然决定,要改变立场了!
 
因为在马桂源看来,马占鳌是一贯的立场不坚定,基本上就是宋江转世,活脱脱的一个投降派,现在怎么突然之间,态度又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马占鳌派人带来的口信里说,以前都是他错了,他对不起马桂源,没有听从他的教导,真是千不该万不该,也不该选择投降这条路,寄人篱下的滋味非常的不好受,时时刻刻都受尽屈辱和白眼,苦不堪言。
 
马占鳌现在异常后悔,他劝马桂源,千万不要再蹈他的覆辙,只有抗争到底,才是唯一出路,如果马桂源愿意继续高举建立伊斯兰国的大旗,马占鳌保证会弃明投暗,重归马桂源的旗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退守巴彦格绒以后,马桂源本来也犹豫不决。他的叔叔马永福派了他的儿子,马桂源的表兄,带着刘锦棠的口信,劝说马桂源立刻向清政府投降。
 
马桂源听说马永福得到了优待,官复原职,继续担任“回目”,(大概是一个民族自治的头头)甚至就连陕西穆斯林的首领,罪大恶极的禹得彦,崔伟,毕大才也没有被秋后算账,都被纳入了清军,给了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而且他们的家属也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马永福的儿子,马桂源的表兄,极力向他保证,如果他现在放下武器,去西宁投降的话,刘锦棠保证,循化总约还是非他莫属,(大概类似于循化回族自治区主席),西宁知府虽然不能干了,但是让他在青海省人大政协,当一个副主席或者副委员长之类的官职,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前面我们说过,马桂源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没主意,听见他的表兄这么一说,他就有点犹豫了,打算向刘锦棠投降,可是就在这个时候,马占鳌派人给他带了口信,又让他产生了新的想法。
 
马占鳌派来的人给他说,教主你千万别投降,不然肯定要后悔,那日子不是人过的,所以就连他马占鳌都快混不下去了,教主你更没法忍受。

所以马占鳌早就想重新反了,可是苦于自己没有号召力,因此只能一直隐忍不发。
 
现在如果马桂源愿意振臂一呼,表明教主你和清朝政府抗争到底的决心,那么马占鳌愿意甘为前驱,而且众所周知,马占鳌战力无敌,到目前为止,唯一在正面战场上击败过清军的,只有马占鳌一人。
 
所以如果双方强强联手,马桂源以教主之尊,号召花寺门下的教徒,再次拿起武器,委任马占鳌为统兵大将,利用甘肃青海一带的地形优势,完全可以和清军再争高下。
 
而且马占鳌派来的人还对马桂源说,其实老教的穆斯林,完全可以打得过清军,你仔细想一想,马占鳌在河州就击败了清军,白彦虎本来也可以在大小峡口挡住清军,最后战败,完全是因为马永福背后叛变,在西宁发动起义,让他们腹背受敌的原因。
 
所以一切问题的根本,马占鳌认为,都在于我们自己意志不坚定,特别是他自己,也对目前的状况,也负有严重的责任,而西北穆斯林的唯一出路,他现在终于想明白了,就是抗争到底,而唯一能领导这场斗争走向成功的,就非马桂源莫属。
 
而且马占鳌认为,其实只要挡住清军个一年半载,再在战场上击败他们一两次,朝廷肯定会撤了左宗棠的职,来和他们议和,到时候,他们就可以只用名义上向朝廷投降,事实上完全掌握这里的自主权。
 
一旦达到了这个效果,他们就可以像当年的西夏国一样,和清廷虚与委蛇,暗中潜心发展壮大,等到清廷下次遇到内乱外患的时候,他们就可以趁机宣布独立,伊斯兰国的建国事业,就指日可待了,而马桂源就会成为伊斯兰国的开国苏丹,名垂史册。
 
马桂源听到了来人的这一番话,立刻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当即决定,不再向刘锦棠投降,要高举古兰经,把伊斯兰国的建国事业,坚持到底。
 
但是来人又说,马占鳌是绝对相信教主的,但是他手下的人,却害怕教主三心二意,如果想要让大家死心塌地的跟随教主,马桂源就必须做点什么,来表示一下,自己死战到底,绝不后退的决心。
 
马桂源一听,急忙问道,你说做什么好,我马上去做。来人说,马永福是个叛徒,全是因为他,导致西宁失陷,青海战败,罪全在他一人,如果马桂源想让教内的门徒,全部相信他坚持到底的决心,就应该杀了马永福的儿子,表明自己和清廷彻底一刀两断,如果不这么做,大家就不会相信你,你的苏丹就做不成。
 
马桂源听罢,二话不说,立刻叫人去把马永福的儿子推出去斩了,然后问来人,接下去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来人就把马占鳌的计谋,全盘向马桂源托出,首先马桂源做好打游击的准备,等到陈湜率领清军,靠近巴彦格绒的时候,马占鳌会选好地方,让马桂源带人,先在那里埋伏,然后马占鳌把清军引诱进伏击圈,双方里应外合,一举歼灭陈湜率领的1万余清军,彻底扭转西北战局。
 
详细的计划,等陈湜的大军靠近巴彦格绒的时候,马占鳌再来根据情况,具体安排,到时候马占鳌会和马桂源亲自见面,当面率领河州穆斯林首脑,向马桂源宣誓效忠,同时安排实际的作战方案,马桂源只需留在原地,等待马占鳌来汇报工作,静候佳音即可。

马桂源听罢不由得点头称是,不仅仅他觉得好,这次连他周围的人,也都觉得这个主意太妙了,只要马占鳌把清军诱入循化的重重大山之中,找个地方设伏,清军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难逃一死,众人一下子,似乎全都看见了希望。
 
就在此时此刻,马占鳌正作为清军的向导和先锋,率部向巴彦格绒方向靠近,他和马桂源之间的密谋,似乎陈湜和沈玉遂两人,是完全的一无所知。
 
在青海甘肃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地形复杂,除了当地人,没有人能找得到方向,现在就算马占鳌真的把他们俩卖了,他们俩也只能跟着数钱,那么正在绵绵无尽的大山之中,艰难跋涉着的清军,会不会被人暗算呢?
 
……
 
白彦虎为什么不投降?有人说,是因为他曾经掘了黄帝陵,想断了华夏子孙的命数,还有人说,是因为他在内蒙古挖了清朝皇室宗亲的陵墓,怕被秋后算账,总之是因为坏事做的太多。
 
还有人认为,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和新教教主一样,是西北叛乱的幕后黑手,直接的煽动和组织者,所以他自己心里也是一清二楚,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首犯,绝没有一丝一毫被宽恕的可能,因此,他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不过,我认为白彦虎坚决不降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受伊斯兰极端教义的毒害太深,让他产生了幻觉,以为他在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值得为此献出一切!
 
白彦虎率领五六千人,其中能战斗的,大概有三四千人,越过了祁连山,一路逃向肃州,路上,他们遇到了从新疆赶来的中亚和新疆的穆斯林援军,双方合在一起,奔向了肃州。

马文禄得到了他们来援的消息以后,心中大喜,决定借此机会,撕破肃州城的包围圈。
 
现在肃州城下,除了徐占彪的川军以外,还有金顺率领的20多营清军,是原来都兴阿带往宁夏的多隆阿的部下,另外还有从陕西赶来的宋庆的毅军五个营,把肃州城围得水泄不通,各自围攻一个城门。
 
30.jpg

而原来参加河州战役的杨世俊所率领的部队,也奉左宗棠的命令,沿河西走廊赶往肃州,尾追白彦虎,防止他再度南窜。
 
情况对马文禄非常的不妙,但是马文禄这个家伙,前面我们也介绍过,一肚子坏水,贼点子特多,他在收到了白彦虎的消息以后,立刻决定利用好这次机会,来个里外夹击,彻底击败围城的清军。
 
很快,白彦虎就到了肃州城外的塔尔湾附近,在一个被废弃的堡垒里,他安顿下了部队,然后就连夜派人潜进了肃州城,和马文禄商讨对策。
 

31.jpg


徐占彪在得到了白彦虎逼近的消息后,他也没有闲着,马上派人去和追击白彦虎的杨世俊取得了联系,双方最后商定,主动出击,不等白彦虎靠近肃州城,就在塔尔湾围歼了他。
 
而徐占彪也向金顺和宋庆通报了这个决定,他们也同意了这个行动方案,而且为了这个行动方案的顺利实施,他们会在徐占彪分兵攻击塔尔湾的同时,全力攻城,牵制马文禄,让他无法出兵配合白彦虎。
 
一切都安排的很好,看起来马文禄和白彦虎的如意算盘,又要落空了。
 
就在徐占彪率兵去攻击白彦虎的同时,宋毅也率领来自河南的毅军,开始按着战前的商议,对肃州城下,穆斯林军的外围防线发动了进攻,牵制马文禄的行动。
 
我们知道,宋庆这个人也很了不得,现在的清宫档案中,还留有他的毅军操练图,上面描绘的各种阵法,行军方略,一个个都构思巧妙,堪称中国军队,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之一。
 
自然而然的,他发动的进攻,也就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连环枪击阵,基本上就是三列纵队进攻的一个变形,只是设计的更加完善而已。
 
只见宋庆挥动令旗,立刻战鼓隆隆,军号齐鸣,他的部队排成了几条整齐的战线,气势汹汹的杀向了穆斯林的阵地。
 
没想到守卫阵地的穆斯林叛军,一看到了他的队形,立刻就笑了,不久之前,他们才因为玩这种阵型,在徐占彪那里吃了大亏,没想到清军里,居然也有人这么不识时务。
 
于是他们立刻进就入了战壕和各种隐蔽工事,等着踢着正步,排着整齐的队形的河南兵,进入射程以后,开始齐射。
 
这帮家伙的武器虽然不咋地,但是枪法真好,第一次齐射,就打倒了200多名清军,直接就把宋庆的毅军给打蒙了。
 
宋庆不是军事专家吗?怎么也会犯这种错误呢?!原来,他上一次打大仗,还是剿捻的时候了,不久之前才来到陕北,而且只是负责治安和剿匪工作,没有参加过大的战役,自然也就没有见过新战法。
 

32.jpg


可是就是在这短短的几年之间,军事技术的发展,又连上了几个台阶,宋庆的老经验,现在自然全都out了。
 
所以守卫肃州的穆斯林,在和徐占彪打了几仗以后,马上就知道,过去的玩法行不通了,因此他们现在,也改成和徐占彪的川军一样,挖战壕,拉散兵线,匍匐前进,不再表演阅兵式了。
 
可是刚刚赶到战场的宋庆,显然还没有搞明白,玩法怎么又变了,所以一上来,立刻挨了一闷棒。
 
宋庆见状不妙,赶紧挥动令旗,急忙变阵,可是连变了几次,先是梅花阵,又是五行阵,但是都被对方打得头破血流,损失惨重,好在他的手下训练有素,才没有全军崩溃。
 
宋庆一看情况不妙,赶紧鸣金收兵,让他的部队撤了下来,回家闭门思过去了。不过他这一败,一下子让其他人陷入了危险。
 
一看宋庆退去,马文禄立刻抽走了这个方向的主力,用在了其他方向。

而金顺那边,由于是牵制性佯攻,所以虽然对叛军的阵地,发动了猛烈的炮击,但是戏分做的不够好,马文禄观察了一阵以后,认为这是虚张声势,刷刷存在感,因此马文禄决定,暂时不予理会。
 
然后他估摸着徐占彪率领的,去进攻塔尔湾的部队,已经走远了,于是他决定,向川军的阵地动手。
 
前面我们说过,川军虽然又矮又挫,可是在这几支部队里,武器却是最先进的,而且战斗经验又是最丰富的,已经让马文禄吃了几次大亏了,而马文禄现在却想在他们这里,杀开一条血路,岂不是痴心妄想?
 
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马文禄这个家伙,能从一个小兵混到今天,盘踞肃州七年之久,把清朝的官员玩弄于鼓掌之间,没有两把刷子,那也是做不到的。
 
而且你只要仔细回想一下,就会发现,其他雄踞一方的叛乱穆斯林首领,都是什么教主呀,大阿訇呀,朝廷官员之类的,唯有他是小兵干起,士官出身,不折不扣的职业军人。

像他这样的人,肯定会有一些过人之处!这家伙虽然一开始有点落伍,但是学习的特别快,打了几仗以后,什么堑壕战术,狙击手战术,步炮协同战术,这家伙一下子全都回过味儿来了,而且越玩越好。
 
现在,他已经想出了对付徐占彪的办法,你们不是喜欢挖战壕,修工事吗?没关系,我步兵骑兵硬冲是冲不上来,但是我要用“坦克”,你们不就是没招了吗?
 
啊!马文禄有“坦克”,读者可能会说,你是不是写糊涂了?写成穿越小说了?呵呵,我还真没有瞎写,只不过马文禄的不是现在的“坦克”,而是“土坦克”。
 
打了几仗以后,马文禄就已经明白了,在战壕面前,步兵硬冲,就是送死,可是要打破封锁线,不突破战壕,那是一点机会也没有的。
 
这家伙苦思冥想了几昼夜以后,忽然灵机一动,发明了“土坦克”。他让人把手推车的前面,钉上几块大木板,然后两边再蒙上厚厚的毡布,皮革,确保子弹无法击穿。
 
然后他一下子造了70多辆,每辆车子都有几个人推着,士兵就躲在这些车子后面,他想,就算你们川军的枪再好,子弹射速再快,在战壕里埋伏得再好,打不穿这个护盾,也等于零!
 
其实以前捻军的首领张宗禹也用过这个战术,不过没有奏效,因为这种车推进的速度太慢,目标明显,成了左宗棠炮队的活靶子。
 
但是马文禄要狡猾得多,他考虑到了这点,所以他选择的突破地段,恰恰是清军的火炮,没法打到他的地方。
 
他在晚上悄悄的把这些车子推出了城外,然后用稻草和泥土把他们掩盖起来,等到击退了宋庆的进攻,确定了金顺只是虚张声势,没有了后顾之忧以后,他决定放手一搏。
 
……
 
(几个月之前……)
 
左宗棠最近一直很纠结,他很想马桂源尽快投降,但他又很怕马桂源尽快投降,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万一马桂源和他打游击,在青海这么大的地盘上,抓住这个家伙实在是太难了,不知道又要耗费多少的金钱,所以他希望他尽快投降。
 
可是如果马桂源真的向他投降,左宗棠也不会开心,因为那样,他就不能杀他了。为什么左宗棠非常的想杀掉马桂源呢?按理说这家伙脑子也不怎么够用,战力也不强,留着应该也没有什么大碍吧?
 
可是问题是,左宗棠在平定西北的战斗中,已经看透了,西北的穆斯林之所以会叛乱,这一切问题的根本,在于西北的宗教门宦制度。
 
一个教派的教主,他对教众的控制力,远远高于清廷的官员,实际上就是一个隐形的政府,而且代代相传,危害极大,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下一次叛乱,也只是时间而已。
 
可是如果马桂源向清廷投降了,清廷又把他杀了,那他就成了烈士,从此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就像当年新教教主马明心被杀了以后,新教没有多久,又再次爆发叛乱,而且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消停过,这次西北的大叛乱,他们就是幕后的黑手。
 
现在新教已经是朝廷的死敌了,虽然这次把他们打得很惨,但是再过个一二十年,他们还是会缓过劲儿来的。
 
如果杀了马桂源,再把老教也变成了朝廷的死敌,那么西北就永无宁日了,而且朝廷也不可能彻底杀死所有的穆斯林,或者完全禁止伊斯兰教,那只会诱发无穷无尽的叛乱,而且这也不是一个正常人该做的事情,否则就和那些穷凶极恶的极端穆斯林,毫无区别了。
 
因此如果马桂源立刻向朝廷投降,左宗棠只能优待他,万万不能杀他,可是这样一来,门宦制度就会存在下去,叛乱的根子就没有被铲除,终究还是后患无穷的。
 
所以就在刘锦棠捷报频传的同时,左宗棠反而益发的坐立不安,马桂源这个小屁孩,现在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让他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这该如何是好呢?
 
接着刘锦棠又向他报告了,马桂源已经逃往巴彦格绒,他已经派人去招降他的消息,而左宗棠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心里更是纠结到了极点,连着几天晚上都没有睡好觉。
 
以前朝廷对待西北的政策是,扶持弱势的老教,压制强势的新教,用穆斯林去对付穆斯林,让他们自己去杀自己,朝廷只需悄悄的平衡一下力量就可以了。
 
这个政策自从乾隆朝开始,在执行了这么多年以后,效果一直很好,可是这次以后,老教也变成了叛党,如果不制裁马桂源,以后国法就成了儿戏,而如果杀了马桂源,谁又来当这个平衡的角色呢?
 
“以穆制穆,哎……”,左宗棠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乾隆皇帝传下来的这个最省钱的法子,难道真的没法再用了吗?
 
左宗棠在屋里来回的踱步,忽然之间,他想起了马占鳌,那天在兰州城里,马占鳌在投降以后,曾经在这个房间里,和他长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人明明打赢了,却知道识时务,立刻向他投降,说明这个人是很有分寸感的,至少是非常理性的,不像普通的穆斯林,动不动就脑子一热,开始乱搞,因此左宗棠觉得,马占鳌这个人,是可以善加利用。
 
而且左宗棠和他谈话的时候,他还感觉得到,这个家伙是不愿意屈居于人下的,而且是野心勃勃的,他和他儿子两个人都是如此。
 
左宗棠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马占鳌父子对马桂源表面上很尊敬,但内心并不是如此。
 
马占鳌说到自己,从小就在父亲的监督下,没日没夜的苦修伊斯兰典籍,后来又去西安大学巷清真寺,苦读了几年,天天头悬梁,锥刺股,辛苦异常,终于才学有所成。
 
但是回来以后,却需要拜一个啥也不懂,刚成年的小屁孩,只因为他的祖父是马来迟,所以就能成为教主的马桂源为师的时候,微微的咬了咬牙,眼神中闪过了一丝不满,虽然他很快就掩饰过去了,但是左宗棠还是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想到了这里,左宗棠的心里,忽然豁然开朗,他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这个让他头痛已久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还是“以穆制穆”,换一个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他马上派人给刘锦棠下达新的命令,让他不必再追击马桂源,即使马桂源来投降,也暂时拖着,不必立刻接受,也不要回绝,他只需把西宁周围的其他穆斯林,还有那些四处流窜的陕西穆斯林搞定即可,马桂源的事,他就别管了。
 
然后他立刻派人给陈湜带一个口信,让他把马桂源可能向刘锦棠投降的消息,装作无意中透露给马占鳌,然后其他就不用多管了,如果马占鳌和马桂源之间有联系,他千万不要去干涉,就装作没看见就可以了。
 
陈湜收到左宗棠这个口信,感到有点莫名其妙,不过他还是马上找了一个机会,装作和马占鳌闲谈,天南地北的胡扯了一通,马占鳌满脸堆笑,刻意奉承,一副非常恭敬殷勤的样子,双方似乎都非常的开心。
 
末了,陈湜随口说了一句:“听说马桂源准备投降刘锦棠了,看来你们老教的教主,也知道要弃暗投明了,以后你们师徒,要多为西北的安定做贡献,好好干,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没想到这话一出,马占鳌的脸上突然沉了下来,虽然他又马上恢复了笑意,但是显得非常的不自然,陈湜有点儿不明觉厉,但是既然左宗棠让他不要多问,所以他也就装作没看见,拍拍屁股走了。
 
陈湜一走,马占鳌立刻把马千龄和马海晏喊了过来,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两个人,没想到这个两个人的脸也立刻沉了下来,三个人都是一副很受挫折的样子。
 
马桂源投不投降,关他们几个屁事呢?为什么让他们这么失魂落魄呢?
 
……
 
肃州城下,马文禄派出了3000多名敢死队员,在70多辆车子的掩护之下,突然向川军的阵地发动了进攻。
 
留守阵地的川军,突然看见几十辆车子被人推着冲了过来,后面跟着一队一队的手持大刀长矛的家伙,急忙开枪射击。
 
为什么要在这个方向突破?是因为马文禄早就注意到,这个阵地后的大炮,在几天之前,全被拉到一个新修的炮台之上,用于轰击城内去了,现在炮位太高,要打这些很矮小的目标,俯仰角却不够,而且一时之间,他们也不可能从高高的炮台上,把大炮迅速的拉下来,所以,马文禄选定了这段战壕,作为突破口。
 
果然,马文禄的士兵,躲在土坦克后面,发动冲锋以后,站在高高的炮台上的川军炮兵,尽管也努力的去试图轰击对方,但是炮口却压不下来,结果炮弹全从敌人的头上飞了过去,没有造成多大的伤害。
 
这一下川军有点不知所措了,大炮不起作用,就只能靠步枪了,虽然枪声密集,弹如雨下,但是并没有对躲在土坦克背后的穆斯林叛军,造成多大伤害,很快他们就冲到了川军的阵地前,从车后一涌而出,双方开始了肉搏战。
 
这个时候,又矮又挫的川军,面对着比他们高一头的西北大汉,立刻就显得不行了。
 
肉搏战虽然也是要讲点技术的,但是更多的是拼体力,拼力量,这一点,霍比特人组成的川军,可是差远了。
 
激战中,川军伤亡惨重,几名将领被穆斯林士兵砍到,阵线被逼的一退再退,眼看就要撑不住了……
 
肃州城外,十几里地远的地方,徐占彪和杨世俊顺利的汇合了,双方立刻合围了塔儿湾的敌军堡垒,一阵炮击之后,全军发动了冲锋,顺利的攻入了敌垒。
 
可是他们一进去,立刻傻了眼,堡垒里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走不动的人,白彦虎的主力,早就不翼而飞了,他们已经在晚上,悄无声息地绕过了包围圈,然后快马加鞭的赶往肃州了。
 
现在,他们已经离川军的阵地很近了,听得到双方的厮杀声和枪炮声,于是白彦虎抽出了战刀,一声大喝,4000多骑兵蹄声隆隆,冲向了清军阵地……
 
肃州城头上,马文禄看见他的敢死队,不断的向前推进,节节胜利,马上就要击溃川军了,不由得兴高采烈,就在这个时候,他又看见了远处滚滚的烟尘,听见了阵阵的马蹄声,更是让他激动不已,他觉得,今天他要彻底的扬眉吐气了。
 
他知道这是白彦虎的增援部队,马上就要赶到了,如果不出意外,双方内外夹击,今天将要大破清军,这一仗,很可能会载于史册……
 
于是他向城下一挥手,1万多后备军,立刻开始向城门集结,准备冲出城外,彻底歼灭川军,那么左宗棠会不会在西北,遭遇第二次大败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3 06: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战河西定关内,破教宦安穆民

 罗马主义 灼识新维度  2020-11-20



42
战河西定关内,破教宦安穆民
晚清沧海事上卷 42

 作者 | 罗马主义


  几天以前,金顺听完了徐占彪的作战方案以后,总觉得有点不妥,但是哪里不妥,他一时也想不明白。

 

金顺这次来肃州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攻打肃州,而是要来接管那个胆小鬼,在高台躲了几年的乌鲁木齐将军,成禄手下的部队。

 

按照清朝的惯例,乌鲁木齐将军,必须由满人来担当,所以,要来替换成禄这个窝囊废的人,也必须是一个满人。

 

可是这个时候的八旗子弟,早已堕落的一塌糊涂,左宗棠害怕朝廷,又派一个只会提笼遛鸟的纨跨子弟来,误了正事,所以赶紧推荐了金顺来担任这个职务。

 

为什么左宗棠要推荐金顺来担任这个职务呢?前面我们介绍过,金顺这个人,是八旗子弟里的一个另类。

 

他虽然出身于军功世家,但是由于父亲早逝,从小家道中落,孤儿寡母的寄人篱下,全靠亲友的施舍度日,所以八旗子弟的那些坏习惯,他一个也没有染上。

 

后来金顺从军,在多隆阿的手下效力,从鱼米之乡的江南,一直打到了塞上江南的宁夏,从骁骑校,佐领,参领一直升到了副都统,没有任何人提携,完全是靠自己一刀一枪,流血流汗,从尸山血海中,用命换来的。

 

而左宗棠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在为收复新疆布局了,所以,他需要一个好的满族将领做帮手,而金顺,就是他看中的这个人。

 

而且更重要的是,金顺这个时候正在走麦城。前段时间,他被调往担任乌里雅苏台将军,驻防外蒙古,因为到任后没有按时报备这样一个小失误,居然被免了职,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他出身贫寒,朝中无人,所以被人当成软柿子,随便捏。

 

知道了这个情况以后,左宗棠赶紧向朝廷推荐,让金顺担任乌鲁木齐将军,接替那个胆小如鼠的成禄,而恰好去新疆拼命,也不是什么美差,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人和他争,所以左宗棠终于如愿以偿,让金顺成为了自己未来的搭档,而金顺自然也会记得,左宗棠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

 

但是金顺到达肃州的时候,只是代理乌鲁木齐将军,还没有被正式任命,现在其实是一个白丁,所以和同僚相处的时候,他都尽量低调一点。

 

而且他这个人,又从军多年,知道军队中的规矩,肃州城下的局面,都是徐占彪率领的川军,流血换来的,所以召开军事会议的时候,他不能过分的喧宾夺主,免得引起其他人的猜忌,以为他要抢功,这是军队中最忌讳的。

 

况且徐占彪的这个方案,说起来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金顺只是隐隐约约的觉得,他在西北打了这么多年,知道白彦虎的特点,是狡猾异常,抓住他很不容易。

 

况且徐占彪和杨世俊,都是以步兵为主的部队,要去合围一支以骑兵为主的部队,指望着对方坚守堡垒,等着他们围攻,似乎有点一厢情愿。

 

但是如果现在质疑,徐占彪的方案,金顺自己,也提不出什么更好的方案,再加上,他又是一个满人,而且带来的兵,比徐占彪还多,如果他拿不出令人信服的建议,而又去指责别人的方案,这很容易让别人感觉,他借故挑刺,想顺势夺权,所以踌躇了半响,他也没有多说什么,接受了徐占彪的方案。

 

但是回营的路上,他越想越觉得这个方案有问题,他强烈的预感到,徐占彪和杨世俊会扑空,城中的马文禄肯定会借机搞点什么名堂,所以,他必须做一个预案,以防万一。

 

……

 

为什么听说马桂源准备投降的消息,马占鳌和马千龄,还有马海晏他们听了,都很郁闷呢?

 

因为这三个人,都是野心勃勃的,一心想往上爬,可是只要马桂源在,他们的上升,就有一个无形的天花板,限制了他们向上爬的空间。

 

33.jpg

本图片由微信公众号《新河书院》的国家地理摄影师陈准先生提供


由于马桂源是世袭的教主,所以马占鳌无论怎么努力,也只能是一个地区的阿訇,即使他再能干,他也只能听马桂源的,谁让他是他的弟子呢?!

 

而且马占鳌其实心里也很清楚,朝廷利用他们,是看在老教的力量份上,论影响力,他和马桂源不可同日而语,一旦马桂源向朝廷投降,以后升官发财的好事,还都是他这个教主独享。

 

至于马占鳌自己,无论多么努力,朝廷也不可能,给他比马桂源更高的待遇,如果朝廷最后给了马桂源地市级待遇,那马占鳌撑死,也只能得到一个县处级待遇。

 

一想到马桂源这种平庸之才,要一辈子骑在自己的头上,马占鳌就恨得牙痒痒,所以最痛恨这个门宦制度的,反而是马占鳌这种人。

 

马海晏的想法和马占鳌差不多,至于马千龄,他就更加的忧心重重,这次西北穆斯林大叛乱中,他扮演的角色,在那些极端穆斯林看来,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徒。

 

一旦和平来临,还是马桂源掌权的话,他自己肯定会受到报复,将来马桂源随便找个借口整他,那也是轻而易举的,马占鳌也保护不了他,所以对他来说,马桂源一天不死,他就一天睡不好觉。

 

所以必须搞死马桂源,打破门宦制度,就是这三个人共同的认知,因此听到了马桂源准备投降的消息,三个人都气急败坏,失魂落魄,就是这个原因。

 

那该怎么办呢?三个人开始秘密商议,最后大家商定,无论如何要给马桂源挖一个坑,让他自己跳下去,摔的粉身碎骨,这样他们三个,才会有未来。

 

接着就发生了前面所说的,马占鳌派人去忽悠马桂源,让他杀了马永福的儿子,断了投降的可能性,一条路走到黑,然后再找机会干掉他。

 

当然,以马桂源的智商,是无法洞悉马占鳌的险恶用心的,自从马占鳌的人来了以后,他就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的等着和马占鳌会面,等着他当面向他效忠,顺便为他出谋划策,里应外合,一举歼灭陈湜率领的,进入循化地区的一万多清军。

 

终于这个时刻来临了,马占鳌的人又悄悄的跑来和他会面了,约好了一个地方,说是要举行效忠仪式,同时共商建立伊斯兰国大计。

 

而且来人还特别叮嘱马桂源,为了保密起见,他只要带几个主要首领来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多带人马,避免泄露了机密,现在坏人很多,不可不防。

 

马桂源一听,急忙点头称是,表扬马占鳌想的周到,于是就跟着来人,只带了13个主要首领,屁颠屁颠的跑去和马占鳌会面。

 

结果大家都猜得到,马占鳌设宴款待马桂源一行,然后在帐外暗藏甲兵,再玩一个被玩烂了的摔杯为号,一举擒获了马桂源一行13人。

 

马桂源到了这个时候,被捆成了粽子以后,终于聪明了一回,他想明白了,马占鳌的所有险恶用心,于是他破口大骂,发誓要把他的阴谋向朝廷揭发,同时号召老教的全体教众,拼了老命,也要杀了马占鳌他们几个人。

 

不过马占鳌早就想到,马桂源可能会做出的反应了,他来了一招更狠的,让人用毒草熏烟,把这13个人全部熏成了哑巴,又挑了手筋,让他们无法书写,然后立刻献给了陈湜。

 

陈湜闻讯大喜,不过看到这13个人的惨样,又心里充满了疑惑,但是想起了左宗棠的叮嘱,他也就懒得去审他们了。

 

得到了陈湜捷报以后,左宗棠下令,把马桂源一行押往西宁,凌迟处死,他家里所有的成年男子,一律斩杀殆尽,未成年男子,一律阉割为奴,断了老教创始人马来迟的血脉,斩断这个西北最大的宗教门宦势力。

 

同时左宗棠还公开表彰,马占鳌他们几个的杰出贡献,给他们加官进爵,同时让所有的穆斯林都知道,是他们几个把马桂源出卖的,有账将来找他们去算。

 

很多年以后,有好友和左宗棠谈起西北往事的时候,忍不住问左宗棠,你怎么就知道马占鳌他们,就一定会出卖马桂源,置马桂源于死地呢?

 

左宗棠拈须一笑,对朋友说:“你听说过二桃杀三士吗?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

 

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

 

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

 

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

 


左宗棠接着对他的朋友说:“西北穆斯林叛乱,为什么每次都规模这么庞大,很重要一点,就是由于门宦制度下,教主的权力无比之大,可以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门宦制度不除,西北永无宁日。

 

要破门宦制度,朝廷出手,只会越搞越乱,会把矛盾引向政府和伊斯兰教信徒之间,只会加深冲突。

 

如果我们以利相诱,拿穆斯林信徒的控制权做桃,让他们内部自相残杀,那就事半功倍,我们坐收渔人之利就好了。”

 

友人听了以后,不由得抚掌叫好,不过他想了想,又问道:“你除去了一个旧的教主,但是又添了一个新的枭雄,难道不怕他们也会趁机作乱吗?”

 

左宗棠哈哈笑道:“不会,这些人干了卖主求荣之事,必然招致教众的嫉恨,从而失去了宗教的号召力,只能依靠朝廷给的权力,才能生存,所以以后一旦发生叛乱,他们会比我们还急,这样我们就可以‘以穆制穆’了!”

 

左宗棠是有远见的,他预计的一点都不错,马占鳌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一直在努力消弱传统教派门宦的力量,全力镇压各种反叛力量,干掉了很多宗教上层权贵,在他死后,他的儿子又接过了这个担子。

 

1895年,清廷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以后,按照历史的老规矩,西北的穆斯林群体,在当年马桂源一个未成年的,被阉割的儿子,现在已经长大,化名韩文秀的家伙率领下,利用自己门宦后代的身份,聚集数十万老教信徒,趁国家危难之际,再次发动了大规模暴乱,一时间,西北再次告急。

 

马占鳌这时已死,他的儿子马安良,立刻聚集了马千龄和马海晏家族,马上主动协助董福祥,参与了平叛。

 

他们故伎重施,用他老爸一样的手法,诱骗叛乱的穆斯林头目开会,将他们一网打尽,其他的叛乱穆斯林,由于群龙无主,很快就做鸟兽散,让这次规模浩大的叛乱,只用了很短的时间,极小的花费就被平定,充分证明了左宗棠的“以穆制穆”政策,是最高效的办法。

 

而且接下来,马安良又罗织罪名,无中生有的把西北各个老教门宦的主要首领,逼得家破人亡,趁机霸占了他们的财产,聚集了多达四十五万两白银的财富,彻底扫清了所有挡在他们前面的宗教贵族。

 

由于在这个过程中,他和那些传统的宗教贵族结下了血仇,所以他只能全力的依附朝廷,忠心耿耿,利用中央政权给予的力量,而不是宗教的力量,来实现他们控制西北的野心,最终形成了近代的马家军阀。

 

不管他们的初衷是什么,但是客观的来讲,马占鳌父子对中国的西北安定,是起了重大的作用的,由于在他们崛起的过程中,几乎彻底摧毁了宗教门宦的统治权,把伊斯兰教从一种生活目的,变成了一种生活习俗,极大的削弱了它的危害性。

 

所以在此后的岁月里,西北终于安定了下来,再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穆斯林叛乱。

 

不仅仅如此,马家后代还成了维护祖国统一的一支重要力量,1913年,沙俄导演外蒙“独立”,绥西活佛王德尼玛受到沙俄的诱惑,在内蒙的乌兰察布盟和伊克昭盟等地组织“独立大队”,占据河套地区从事分裂活动。

 

马家后代继承马氏前辈的特点,巧设计谋,邀约对方开会,假装探讨同流合污的可能性,结果当场擒获王德尼玛及其心腹亲随,解送北京,为内蒙古留在了中国境内,立下大功一件。

 

即使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和抗日战争进行之中,中国看起来摇摇欲坠,但是马占鳌,马千龄和马海晏的后代所组成的西北军阀,不论日本人怎么样拉拢利诱,许愿为他们建立伊斯兰国,他们始终也没有背弃祖国。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统治的合法性,来源于中央政权的认可,而不是传统的教权。

 

你可以想象,如果当时西北不是由左宗棠扶持起来的这些人,而是依然由传统的宗教势力,类似于马化龙,马桂源这样的门宦教主掌握,那么会发生什么事?

 

可以肯定的说,他们会立刻投靠日本人,建立伊斯兰国,那么共产党和国民党就会腹背受敌,肯定都熬不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就已经亡国了。

 

每当想起,如果没有左宗棠的这些贡献,中国还能不能撑到今天?中华民族还会不会在世界上依然存在?都不由得让人冷汗直流。

 

梁启超说他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就他的历史功劳来说,单是这一条就够得上!

 

既然建立伊斯兰国,不符合马家军阀他们的根本利益,自然而然的,他们就站在了中华民族的战线里,毅然决然地率领西北穆斯林,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走上战场,和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居功至伟。

 

至于马家军在内战中反共的问题,消灭红军西路军的问题,死守兰州,给解放军造成重大伤亡的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来看,不能因为他们的这些所作所为,来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

 

因为当时的合法政府,是国民党政府,他们的所作所为,除了自身利益的考量之外,也是在向中央政府效忠,反过来也证明,他们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而不再是那个,一心只想着建立伊斯兰国的异己。

 

按照历史规律,本来是:“国有难,穆必乱”。但是通过马占鳌和马安良父子两代,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把西北的传统宗教势力彻底打散,让西北的统治势力,从此必须依靠中央政权给予的合法性,而不是宗教传统给予的合法性,才能维持统治,终于才跳出了这个怪圈。

 

而左宗棠的这一招妙棋,奠定了西北上百年的安定,他给马占鳌和马安良他们,一个出头的机会,然后用这个桃,让他们自己从内部,完成了消灭教权,回归政权这个历史使命,他的这份灼识,远远不是常人可以比拟的。

 

(mark一下,这段研究和结论,应该是首次被完整论述,就像本书的第一遍文章,一个流传已久的谎言一样,也是第一个对清朝的军事装备水平,做完整论述的,现在网上被上百个公众号抄袭,十余家媒体窃取,各种版本的阅读量过千万,我也不要你们稿费,请你们把作者写清楚,是罗马主义,不要恬不知耻的写上自己的名字就好,特别是一些网络大V!知名网站!)

 

……

 

让我们再回到肃州城下,川军虽然奋力抵抗,但是在穆斯林叛军的压迫之下,阵线已经渐渐的面临崩溃,而就在这个时候,白彦虎的骑兵,已经出现在了他们的后背……

 

就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突然斜刺里,又冲出了一支马队,从侧面呐喊着,冲向了白彦虎的骑兵部队,一下子就把他们的队形冲乱,双方立刻混战在了一起。

 

这支马队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是金顺派来的增援部队,前面我们讲了,金顺总觉得徐占彪的安排有点问题,所以回来以后,他左思右想,觉得明天不能贸然攻城,只是安排了少量的大炮,轰击敌人的防御工事,主力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应付意外事件。

 

就在马文禄向川军发动进攻以后,他马上就派人去川军的阵线观察情况,得知了马文禄用土坦克,突入川军阵地的消息以后,他立刻命令马队先行,步队随后跟进,去支援川军阵地。

 

结果先行的骑兵,恰好和白彦虎的骑兵遭遇,双方立刻激战到了一起,一看到金顺军来援,川军立刻士气大振,奋勇厮杀,频临崩溃的阵线,居然奇迹般的稳住了。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马文禄派出了他的后备队,1万多人从城里冲了出来,而金顺的步队,这个时候也已赶到了战场,双方厮杀在了一起,你来我往,战斗陷入了僵局。

 

马文禄看见这个情况,他知道,必须孤注一掷了,这个时候,只要再获得一点点优势,就可以把清军全面击溃,于是他动员城里所有能战斗的穆斯林,再次投入了战场。

 

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马文禄和白彦虎,由于拥有人数上的优势,而且是短兵相接,渐渐的占了上风,清军被分割成了几团,各自为战,形势渐渐的不妙……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白彦虎的背后又枪声大作,一支大军再次出现,他们是谁呢?

 

原来徐占彪和杨世俊扑了一个空以后,立刻反应过来,他们中计了,于是马上集结部队,急行军赶回肃州城,终于在下午时分,他们出现在了白彦虎的背后。

 

这一下,白彦虎面临两面夹击,他知道,他的主再次抛弃了他们,于是他立刻率领残部夺路而逃,奔向了嘉峪关方向……

 

马文禄在城墙上看见了白彦虎的逃跑,又看见了清军生力军的加入,他失望的叹了口气,他知道,今天没有机会了。

 

于是他命令鸣金收兵,而清军则趁机追杀,一举攻克了城外的所有防御工事,把马文禄死死的困在孤城之内。

 

这一战双方都损失惨重,清军提督李登志,总兵王子龙,都司刘芳海,千总李道修战死,叛军白彦虎的一个亲哥哥,关外缠回首领马六元帅也被阵斩,最终还是清军牢牢的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青海已定!现在左宗棠决定,他要亲自赶往肃州城下,他不但带上了兵工专家赖长,还把刘锦棠的部队,还有陈湜手下的马占鳌他们,也调往肃州,准备啃下这最后的这一块硬骨头。

 

马文禄在城头,看见了左宗棠的帅旗,但是他还抱有一丝幻想,他知道肃州城,也就是今天的酒泉,毕竟是边关要塞,城防之坚固,远远超过普通城市,要想攻下来,也绝没有那么容易的,于是他就想以此为条件,和左宗棠谈价钱。

 

于是左宗棠就派马占鳌和马文禄接触,借此观察城防的虚实,但是马文禄这个家伙极其的狡猾,不让马占鳌进城,只是隔着城门和他两个谈条件。

 

马文禄显然过高的估计了自己,他开出的条件,居然是保持自己的公务员身份,还要给一个不小的官职,让他带着自己的部队,成建制的到关外去驻防。

 

这显然是痴心妄想,左宗棠断然拒绝,告诉他只能无条件投降,但是马文禄还想凭借坚城,继续顽抗下去,于是左宗棠决定发动一次总攻,教训一下马文禄。

 

他命令在城的四周,修建炮台,首先打垮城防的火炮,由炮兵专家邓增和赖长,担任这个任务。

 

与此同时,徐占彪和杨世俊,分别在炮火的掩护下,从两个方向,完成填壕作业以后,然后在挖掘地道,把火药装在棺材里,准备炸垮城墙,其他各军发动佯攻,配合他们两个。

 

但是马文禄这边,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毕竟是专业军人出身,而且肃州城作为边关要塞,和普通的城池完全不同,就是为了孤军长期驻守,应对长期围困而修建的。

 

它只有三个城门,都有瓮城掩护,而且城内还有内城,内城和外城一样的坚固,都有大量的炮台和火炮,虽然都是老式的火炮,但是毕竟都是杀人利器。

 

这是一场专业对专业的战斗,双方首先开始了炮战,这一回合中,凭借先进的克虏伯大炮,左军占了上风,光是兰州兵工厂仿制的炮弹,准确的说是开花榴弹,就发射了2000多发,成功的打哑了肃州城上的所有敌军火炮,逼得马文禄把残存的火炮,都从城墙上拉了下去。

 

然后在炮兵的掩护下,左军开始了填壕作业,要知道,肃州城下的壕沟宽达十四丈,深两丈,也就是四十二米宽,接近一个标准游泳池的长度,六米深,达到二层楼高,不填平壕沟,不论是挖地道还是架云梯,都没办法进行。

 

不过做为左军,是绝对不会架云梯的,因为这个城根本就没法爬,它的高超过三丈,也就是九米多,基本上有三到四层楼高。

 

所以这一点马文禄也心知肚明,左军填完壕沟以后,下一步就是挖地道炸城墙了,由于城上的炮火都被打哑,关键地点的城墙,又受到了炮火的压制,所以马文禄无法阻止对方填壕沟,挖地道。

 

这要是放在一般人,也就绝望了,南京城当年也是又高又厚,最后被曾国荃炸开一个缺口,攻入了城内,因此沦陷。

 

现在左军同时从两个方向挖地道,城墙被炸塌,只是时间而已,按理说如果识相点,他就应该缴戒投降了吧,可是这个家伙确实是鬼主意多,想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居然想出了一个应对之招,那么,他的招数到底灵不灵呢?

 

……

 

时间已经到了1873年,这一年正月,被围困了很久的大理城,打开了城门,自封为大理国苏丹的杜文秀,向清军回民将领马现和云南巡抚岑毓英投降了。

 

不过他自知罪孽深重,已经服了一种叫做孔雀胆的毒药,一到了清军大营,就一命呜呼了。

 

从1856年起事到1873年命绝,这家伙拉上了云南500万人的生命,给自己垫背,而且作为西北穆斯林大叛乱的幕后黑手,他的罪恶更是罄竹难书。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今天的大理市博物馆,曾经的杜文秀元帅府,居然还把这个分裂主义分子,卖国贼,种族大屠杀的元凶,奉为英雄,如果连这样的人我们都也要纪念,那我们又何必去指责日本人,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呢?

 

34.jpg

35.jpg


当然,我很久没去了,不知道他们现在是不是还有这个展出,或者基调有没有变化?如果要展出,也应该变成像南京大屠杀那样的纪念馆,用来警告后人,和平的珍贵。


……

 

1873年,中国第一次参加了世界博览会,但是不是中国人自己去的,而是一个英国人代表的。

 

这一年,第一家中国人自己办的报纸,昭文新报在汉口诞生了,创办人叫艾小梅,不过这份报纸不太成功,不久之后就停刊了。

 

这一年,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预言的,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终于在欧洲爆发了,这件事让后来很多人相信,共产主义才是人类唯一的发展方向,深远的影响了整个欧洲……

 

而就在此时此刻,中国西北的内战依然在继续……


肃州城下,徐占彪和杨世俊成功的炸垮了肃州的外城墙,出乎意料的是,马文禄并没有派人立刻去封堵缺口,反而任由清军涌入。

 

原来这个家伙,已经知道清军要在这两段爆破,他就把那些残存的大炮,从城头的炮台上拉了下来,然后部署在清军要爆破的城墙后面的安全距离。

 

然后他又挖了几条壕沟,密密麻麻的布满了狙击手,等清军炸塌了城墙以后,他让清军冲了进来,然后近距离的用大炮轰击,给清军造成了重大伤亡。

 

杨世俊率领的500名士兵,突入城墙以后,遇到炮火袭击,全体阵亡,徐占彪率领的川军敢死队,也死伤惨重,他本人腿部中弹,被亲兵拼死救了回来,这次攻城被击退。

 

于是马文禄得意洋洋,再次向左宗棠提出了投降条件,而且价码越开越高,左宗棠勃然大怒,决定再次发动攻击。

 

就在这个时候,马占鳌向左宗棠进言,说他上次去谈判的时候,虽然马文禄不让他进城,但是他发现了一个细节,守城的一个首领,吃的居然是野菜窝窝头,周围的士兵,看着还在咽口水,这应该是粮食短缺的迹象。

 

左宗棠听到这个马占鳌讲的这个细节以后,立刻冷静了下来,略加思考以后,他认为可信,于是命令暂停攻城,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沿着城挖了三道封锁壕,不让一草一木进出。

 

然后他又命令,让投降的陕西穆斯林,崔伟,禹得彦他们,沿着城下用穆斯林听得懂的话,日夜不停的喊,马文禄马上就要完蛋了,跟着他的人,要想活命,赶快出城投降,这才是唯一生路,借此动摇马文禄的军心。

 

马占鳌提供的消息是准确的,马文禄只是虚张声势,他确实已经频临断粮了,果然围城没有多久,城里就断粮了,接着在左宗棠心理战的攻势下,不断有三五成群的士兵,溜出城外投降。

 

马文禄终于无计可施,又面临着众叛亲离,只有再次请求投降,但是这个家伙自知死期将近,最后时刻,却穷凶极恶。

 

马占鳌入城和他接洽投降事宜的时候,城里还有3万多汉族民众,但是当他最终决定出城投降的时候,为了泄愤,为了掩盖之前的罪行,他对他们举起了屠刀,最后只剩下了一千一百人,侥幸活到了战争结束……

 

这件事激起了清军全体将士的极大愤慨,左宗棠下令,将马文禄等九名罪大恶极的为首犯罪分子,处以凌迟之刑,又公开斩首了1573名穷凶极恶,血债累累的叛乱暴徒。

 

当天晚上,清军士兵自发入城,杀死了残存的5400多名极端宗教分子,最后仅有900多名老弱妇女幸免,这是这场战争中,又一个不幸而残酷的一天,也是在西北平乱中,左宗棠的部下,唯一一次公开的屠城报复。

 

至此,这场惨绝人寰的穆斯林的大叛乱,在付出了大约三千万人生命的代价之后,终于在关陇大地上,画上了一个句号。

 

西北的人民,终于可以喘一口气,慢慢的舔舐遍体的伤口,忘却恐怖的回忆,重新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之中。

 

为了这一天,无数的仁人志士,浴血奋战,埋骨在黄土高原,多隆阿,刘松山,傅先宗……多的数不完的名字,还有那些更多的不知名的勇士,他们应该永远被铭记。

 

左宗棠如期兑现了他的诺言,五年平定西北穆斯林叛乱,拿下肃州城的时候,比他的诺言还提前了两个月。

 

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面对着众多大奸大恶之徒,起起伏伏,几次被罢官,几次被逼到绝境,但他都挺了过来。

 

左宗棠因功被封为了大学士,这个官职,级别相当于前代的宰相,他是在清代二百多年中,唯一一个没有考上进士,不是翰林的汉人,出任这个职务,但是,他绝对对得起这份荣耀。

 

清朝政府为此耗费了九千万两白银,无数的人力物力,但是这并不是结束,伊斯兰教给中国造成的创伤,还远远没有结束,因为新疆依然在沦陷之中……

 

白彦虎逃入新疆以后,在哈密附近,击溃了当地驻守的清军,然后投奔了阿古柏,为他的外国主子效力,再次开始了攻城略地。

 

与此同时,俄国人占领了伊犁,而且准备把手伸向乌鲁木齐,新疆的局势已经危若垒卵……

 

而就在这一年,李鸿章敏锐的察觉出,日本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敌人,他大声地疾呼,要建立海防,设立海军。

 

果然,和他预料的一样,第二年,日本舰队就第一次侵入了台湾,而大清国由于没有海军,居然束手无策……

 

西域是贪得无厌的北极熊,东洋是凶狠残暴的白眼狼,全都对积贫积弱的大清王朝,虎视眈眈。

 

而清政府现在,手头的资源有限,钱就那么一点点,去造军舰就没有钱去收复新疆,去收复新疆就没有钱去建设海防,到底该何去何从?一场决定帝国命运的大辩论,就此开始了……


《晚清沧海事》上卷《定西北》到此结束,我们在下卷《战新疆》里再见,谢谢大家!


- End -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8 11:53 PM , Processed in 0.0469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