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3|回复: 0

[哲史艺丛] 不好的历史作品,往往会替历史人物脑补雄才大略 | 短史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好的历史作品,往往会替历史人物脑补雄才大略 | 短史记

麦克米伦 短史记-腾讯新闻  2021-04-01

作者丨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编辑吴酉仁

过去几十年来,历史专业研究的圈子变得越来越小,历史学家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专业术语与又长又复杂的句子,他们的作品很多都非常难读。

但其实并没有必要写成这样。

历史学家毕竟不是科学家。如果他们不能让公众读懂他们的研究内容,那么就会有其他人来填补这项空白。政治家或是其他领袖,便常常为了自己的目的而误用或滥用历史而不被发现,因为大众一般都对历史知之甚少,故而很难反驳他们的说法。如今许多深受大众喜爱的历史作品,都是出自业余历史爱好者之手。这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但绝大多数却并不怎么好。

那些不好的历史作品,只会告诉人们复杂历史事实的部分真相这类作品还会描述大量无法考证的历史细节,比如有些作品会编造许多历史人物的内心想法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和美国外交官小威廉·布列特合著过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传记,但这本书却饱受诟病。弗洛伊德从来没有当面见过威尔逊,也没有读过威尔逊的个人日记,因为威尔逊根本就没有写日记的习惯。然而弗洛伊德却在书中言之凿凿地大谈威尔逊内心的恋父情结和他常有的一种挫败感。

17.jpg
♦ 弗洛伊德撰写的伍德罗·威尔逊传记

不好的历史作品还可能会将一些历史人物描绘得过于伟大,为历史人物赋予他们本不可能具备的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就像在 1914 年几乎所有的将领都确信第一次世界大战会在很短时间内结束,欧洲各国的政治家们又怎么可能预料到西方战线会长期僵持不下呢? 

对于某些历史事件,不好的历史作品还经常沿用人们惯常认为的、一概而论的看法,却不能用充分的史料来支撑这些论断;同时,这些作品还会忽视与它们的论断不符的史实

比如,对于一战结束时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个愚蠢的、惩罚性的条约,正是这个条约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个论断看上去的确很有说服力,尤其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等知名人士也都支持这一看法。

但实际上,这种论调忽略了很多细致的考虑。尽管德国确实战败了,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打击,并未像许多德国人宣称以及英美等国认为的那样严重。战争赔款对德国来说的确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但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沉重。德国仅仅支付了部分赔款,希特勒在执政后便彻底废除剩下的部分。如果说德国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确因为战争赔款而面临过一些经济问题的话,那也绝大多数是因为其本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引发的。

此外,德国的经济状况在 20 年代是逐渐改善的,而不是变得更差。那个时候,欧洲和全球的经济都在复苏,而德国甚至苏联也都逐渐被纳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但美国的经济大萧条让世界各国甚至是那些最强大的民主国家都受到极大的压力;同时,各国均做出过一系列错误决策,包括德国国内一些政治家和将军认为可以让希特勒当权从而利用他。若没有大萧条和那些错误决策的出现,德国对别国的侵略以及后来的战争都可能不会发生。

18.jpg
♦ 《凡尔赛条约》英文版封面

不好的历史作品正是忽略了历史上的这些细节,反倒更愿意向读者讲述一个看起来善恶分明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并不能让我们深入了解历史本身的复杂全貌。这种历史告诉我们的经验教训太过于简单,甚至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正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恰当地评价历史,并以怀疑的态度来面对那些言之凿凿的历史叙述。

历史学家,尤其是过去的历史学家,实际上也写下过许多不好的甚至是带有偏见的历史作品。

在中世纪时,基督教历史学家眼中的历史,是一部天主教会战胜一切的历史。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学家往往将大英帝国视为历史发展的推动者,认为当时世界发展的繁荣局面正是由英国称霸全球带来的。而法国、德国、俄罗斯以及美国的历史学家也都像英国的历史学家一样,将本国的历史置于推动世界发展的中心位置。他们的作品往往就像史诗一样,里面充斥着善恶分明的英雄与反派,以及许许多多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迈克尔·霍华德曾说,这些历史可以支持我们渡过困难的时刻,但这充其量只能算“温室中的历史”,历史学家的角色就应该是挑战甚至揭露那些民族主义的神话:“这种神话的幻灭是一个社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做出了一项艰难却又明智的决策,他们允许历史学家研究二战的军事史。换言之,他们招募专业的历史学家,让他们不受限制地查阅和使用各种档案。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叙述不仅没有掩盖盟军的错误和失败,还努力展现出这场伟大而复杂的战争的全貌。

其中英国的例子非常有趣。起初英国政府给予丘吉尔自由使用所有记录的权限,还给予他非常优厚的税收减免,以便他能写下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伟大历史。英国政府这样做的一部分原因是希望在美国和苏联蜂拥出版二战回忆录与历史作品之前,英国已经拥有一份从本国立场写就的战争记录。然而结果却像戴维·雷诺兹所说,丘吉尔撰写的二战史只是一个官方的权威的大而全的作品,其中许多棘手的话题都被掩盖了

19.jpg

♦ 丘吉尔撰写的二战史


例如,丘吉尔很少提到,1940 年 5 月战争最困难的时候,英国内阁也产生了许多分歧。在丘吉尔的叙述中,在法国被纳粹占领后,英国内部似乎没有人讨论过他们下一步该怎么做,大家一致认为英国应该继续独自坚持抵抗。他在书中写道:“我们的后人们将会发现,战时内阁根本就没有讨论过英国是否应该单枪匹马坚持战斗的话题。当时英国各党派人士都一致认为坚持战斗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且当时我们根本没有时间讨论这些不切实际的理论性问题。”但实际上,有记录显示,当时英国内阁的确考虑过其他选择,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英国还曾计划请意大利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居间调停,以促成和平谈判。后来,英国内阁认为此举并不会使情况有任何改观,反倒可能打击英军的士气,于是才做出了继续战斗的重大决策。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甫一爆发,英国政府就打算为这场战争编写一部官方历史。1946 年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即委任德高望重的历史学家詹姆斯·巴特勒爵士组织编写一套关于二战的丛书,主要记录英国在战争中各方面的努力。巴特勒曾明确表示,为保证这套丛书的质量,他希望能选择一些声名远播的独立学者参与编写,而不是选择那些来自英国军方的专家。他还要求自己选择的历史学家应该完全不受限制地查阅所有的相关资料,并且能在不危及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完全自由地根据他们的发现撰写历史。因此,这套英国官方编写的战争史内容非常详实,对很多历史问题的态度也非常坦诚,同时展现了英国内部对一些问题的争议。

20.jpg

♦ 历史学家James Montagu Butler


例如,在谈及轰炸德国时,书中直言不讳地披露了英国的决策过程。当时英国空军高层对区域轰炸和精确目标轰炸到底哪一种才是打击德国最有效的方式存在争议,而更多人倾向采取区域轰炸。所谓区域轰炸是指对指定城市和村镇等大目标进行无差别轰炸,而不是对一些更精确的如军工厂或燃料仓库进行轰炸。英国空军部在 1959 年对这套丛书提出抗议,他们认为揭露空军的内部争论可能有损英国皇家空军的形象。但时任内阁秘书诺曼·布鲁克爵士对此给出坚定的答复:

“历史不能被用来粉饰过去的污点。相反,如果我们能正确面对那些难以启齿的话题,未来政府将从这些过去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


秉笔直书的历史不一定总会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负责撰写英国轰炸这一事件的历史学家诺布尔·弗兰克兰,曾因自己的作品而被他人恶意攻击。虽然他也曾亲自参与当年的轰炸行动,并且获得杰出飞行十字勋章,但英国保守派媒体却屡屡暗示他当年并不胜任这一工作(实际上,他的确曾因肺炎停飞 8周,但病愈后他又继续参与了轰炸)。那些批评者曾错误地认为,弗兰克兰当年连德国战场都没有去过,同时坚称只有亲身参与过战争的人才最有可能了解真实情况。尽管有些言辞激烈的批评者也承认,他们并未读过弗兰克兰的作品或是只读过一点点,但这丝毫没有妨碍他们继续发出恶评。

弗兰克兰曾在他的作品中表示,战争结束前集中用于轰炸德国的弹药和装备,实际上可以被用于其他更有需要的地方,而轰炸是否真正打击了德军士气是值得商榷的。他的这些观点很快就被声讨者渲染成他说过“轰炸是一场代价高昂的失败”,但实际上他根本没有说过类似的话。批评者还宣称,弗兰克兰的作品侮辱了对那些在战争中牺牲者的纪念,也伤害了那些幸存者和他们家人的感情。一位议员曾表示,弗兰克兰是那种典型的言辞尖刻、说话不负责任的作家,可以为了赚钱而写出各种骇人听闻的内容。

21.jpg

Anthony Noble Frankland撰写的二战史


一般来说,公众对历史学家的作品的态度,与每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息息相关。

20 世纪 50 年代末,英国经历了一个重新自我定位的时期,当时英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衰落,同时国内也面临很多棘手的社会和经济问题。1956 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对英国的消耗巨大。尽管危机后继任的保守党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极力保持英国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但显而易见美国才是占据主导位置的一方,大英帝国的势力不断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人来说,是一个光荣而又英勇的重要时刻,英国人在战争中团结一致,同时英国又是同盟国中的三巨头之一。弗兰克兰的作品对当年英军轰炸行动的细致、翔实记述,以及对英国空军内部分歧和争端的揭露,无疑给英国人对二战的高涨绪泼了一盆冷水。

当历史学家指出过往历史叙述存在的疑点时,往往会引起人们强烈地不满。人们真的想知道那些像丘吉尔一样的英雄人物也犯过低级错误吗?人们真的想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轰炸德国的计划是否真的在实际效果和道德层面都有待商榷吗?人们也真的想知道约翰·肯尼迪多种疾病缠身,需要依靠止痛药度日吗?

我认为人们是想知道这些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更是因为复杂翔实的描述,比一个简单化的说法,更能满足一个心智成熟的人的内心我们依然可以拥有那些英雄,依然可以对过去的正确或错误保持自己的看法,同时我们也依然可以因为某些历史事件的结果比其他可能更好而感到开心。但我们更应该去接受真实的历史,它们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从来都不是绝对的非黑即白。

但是,在近现代史领域,就像弗兰克兰曾被人们批评的,历史学家经常会被人们指责:如果他们没能亲身经历某段历史,他们是没有发言权的。这种看法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他们认为某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或是生长于某些特殊年代的人,一定会比后人更了解这段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

然而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即使亲历某些历史事件,人们也不一定会对这些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事实上,有时候情况恰恰相反。

例如,我的确曾亲历过古巴导弹危机那段时间,但那时我所了解的一切全都来自媒体报道。同其他几百万普通人一样,我全然不知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为了处理这场危机曾发生的激烈冲突,也不曾了解肯尼迪同苏联存在秘密沟通渠道,或是苏联已经在古巴部署好了核武器。我也不知道菲德尔·卡斯特罗已经准备好让自己的国家毁灭,如果此举可以让苏联在冷战中更接近胜利的话。以上这些事情都是过去很久之后,才随着双方机密档案的公开被人们熟知。因此我们才能对当时的情况有更细致更全面的认识。同样,那些二战老兵在轰炸行动中的亲身经历与那段历史的实际情况之间,也存在这样的差距。尽管他们熟知冒着生命危险而飞临德国上空时的感觉,但他们并不了解曾在白厅发生的那些争论,也不了解他们投下的炸弹将带来什么影响。这些问题的真实情况,只有在事后通过研究和分析才能被慢慢发掘和还原出来。

而且,我们的记忆也并不总是那么准确。美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迪安·艾奇逊,曾在他的回忆录中讲到当年珍珠港事件发生的情况,生动地回忆了当年罗斯福总统决定进一步制裁的情景。就在 1941 年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当天,艾奇逊和罗斯福总统及时任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一道在总统办公室,决定冻结日本在美资产,这是美国迈向对日宣战的重要一步。艾奇逊写道:“总统当时坐在办公桌前,赫尔坐在他对面,我就坐在国务卿的旁边。”然而,他的秘书后来在调查档案记录之后却发现,当天赫尔根本就不在华盛顿。

22.jpg
♦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Dean Gooderham Acheson)

我们总是误以为自己的记忆就像那些刻在石头上的字一样牢固,事情一旦发生,我们的记忆就绝对不会改变了,我们的记忆一定是符合事实的。然而记忆不仅仅是有选择的,同时还很容易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

我们修改关于自己过去的记忆,一方面是出于人类的一种本能,我们总想让自己在历史中的角色更有吸引力或者更重要。另一方面,我们会改变那些记忆,是因为随着世易时移,对待很多问题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后的几年里,法国和英国会纪念那些在战争中伤亡的人,认为他们是为保卫祖国而捐躯的英雄。然而直到后来人们关于这场战争的神话破灭时,法国和英国公众才开始将那些死伤者视为一场徒劳战争的无辜受害者。

此外,人们也更愿意删除记忆中那些看上去不合时宜或是不再正确的东西当我访问一些曾生活在殖民时期英属印度(Raj)地区的英国女性时,我总会问她们,英国统治者和那些被统治的印度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她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各种族之间向来都没有任何紧张关系,英国人也从来没有表现出种族主义的态度。然而,我们在一些诸如书信或日记的当代史料中发现,当时许多甚至是绝大多数生活在印度的英国人都认为印度人比自己低等。普里莫·莱维曾警告后人说:人们往往会对那些记忆进行美化、润色,用更完美的记忆取代那些最原本的记忆

随着我们对过去越来越了解,那些关于过去的了解,也会变成我们记忆的一部分。以色列犹太人屠杀纪念馆的馆长曾遗憾地表示,他们收集到的绝大多数口述历史都是不可靠的。大屠杀的幸存者常认为他们都曾亲眼目睹那些暴行,但事实上他们当时身处的地方却离那些惨案发生的现场非常遥远。

质疑人们讲述的关于他们自己的故事,有时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是由我们的历史塑造的,与历史息息相关。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决定相信哪个版本的历史,或者决定要记住什么、遗忘什么的时候,都很容易引起波澜。而好的历史作品,不应回避这种危险与波澜。



23.jpg

本文摘选自《历史的运用与滥用》,[加] 玛格丽特·麦克米伦/著,孙唯瀚 /译,一頁folio出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已获出品方授权。原文较长,有删节,标题系编辑所拟。

作者简介: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Margaret MacMillan)是当代西方史学界声誉卓著的人物,主要研究领域是一战史、国际关系及外交史,现为牛津大学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8 04:33 AM , Processed in 0.0512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