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5|回复: 0

[动物世界] 各类动物对人类历史进程影响如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7 09: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0.jpeg

各类动物对人类历史进程影响如何?

作者 / 一个男人在流浪

@云舞空城 女神提到了马的重要性,我个人是赞同的,马对许多文明来说都是生死存亡的重器,这一点在欧亚大陆的农耕、游牧民族对抗史,以及西班牙对南美洲的征伐时代凸显的格外明显。

但我并不太认可把各类动物的作用排个名次的做法。这一方面是因为各地区的文明所利用和驯化的动物是截然不同的:在利用和驯化动物的道路上,不能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为中国人提供了主要动物蛋白的家猪,在穆斯林化的中东地区是没有什么重要性可言的;被欧亚大陆游牧民奉若珍宝的马,美洲的文明根本就不晓得还有这样一种动物的存在。另一方面,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动物对人类的重要性是不断变化的:曾经作为主要农业劳动力的牛,在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逐渐转变为奶源肉源和皮革来源,而在军事史上举足轻重的战马,现在也只是沦为了富裕阶级的大型玩具。

简而言之:对我很重要的,对别人不一定重要;曾经很重要的,现在不一定重要。反之亦然。

接下来我会写一些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动物,如果你认为它没那么重要,就请回过头看一下上边那句话。

目录:
  • 马鹿、瞪羚、野牛等野生动物 ——肉源
  • ——捕猎助手、看守与护卫、陪伴者、肉源
  • 绵羊与山羊——肉源、羊毛及皮革、奶源
  • ——肉源
  • 牛——肉源,劳力,奶源
  • ——肉源,蛋源
  • ——防患鼠灾,陪伴
  • ——交通工具,战争工具,竞技工具,肉源
  • 驴——交通工具,劳力,肉源
  • 鸭和鹅——肉源,蛋源,保暖羽绒,看守与护卫
  • 其他区域性驯化动物

----------------------------------

  • 马鹿、瞪羚、野牛等野生动物
31.jpeg
马鹿
32.jpeg
瞪羚
33.png
野牛

马鹿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非洲和北美的大型鹿,瞪羚是一种分布在非洲、中东和东南欧的小型羚羊,而野牛则分为亚洲野牛、欧洲野牛和美洲野牛,在许多人类遗迹里都发现过这些动物的骨骼,骨骼上有明显的火烤、切割痕迹,而在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上,更是栩栩如生的描绘了原始人类捕猎野牛和马鹿的画面。

大家要问了:这几种动物哪重要了,不就是给原始人打打牙祭的野味儿吗?这可就大错特错了。在人类尚未驯化植物和家畜之前的渔猎采集时代,人们只能通过采集植物果实和捕猎动物果腹,而在众多的野生动物之中,马鹿、瞪羚和野牛因为群居便于捕捉且肉量丰富,在人类所捕获的猎物中占绝大比例。在寒冷的冬季或干旱的年份,人类无法获得足够多的野果,动物肉食就是维系一个部族存续的关键,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摇篮中的文明的强盛或衰败,是与他们栖息地附近的鹿群、羊群和牛群数量是否丰富分不开的,是与他们对这些动物的捕猎技巧是否娴熟分不开的。

在那个食不果腹的时代,它们是人类的稻草,你说重不重要?

----------------------------------

34.jpeg

关于狼如何驯化为狗有许多不同的理论:

  • 第一种说法:认为人类有目的性的捕获并圈养狼,经过长时间的培育,狼适应了人类生活的环境,人类完成了对狼的驯化。后来,这些狼甚至发生了基因突变,肠胃变得可以消化淀粉;
  • 第二种说法:认为狼首先在野外发生了基因突变,肠胃可以消化淀粉,所以这些狼来到人类的村落和垃圾场附近,捡拾人类食物残渣,主动的融入人类社会,自己完成了对自己的驯化;
  • 第三种说法:认为人类和狼在围捕鹿群、羚羊等的时候形成了合作关系,天长日久,眉来眼去,双方本着平等合作,互惠互利,全世界生物大团结万岁的精神,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这些假说各自有各自的依据,也各自有各自的漏洞。依据这些假说的不同,对狼驯化成狗的时间节点的估计也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大概在 1.1 万 -1.6 万年之前,有的认为在 2.7-4 万年之前。但至少有一点是无需置疑的——狼,确实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动物。

生活在人类身边的狼变成了狗,它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应性,并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彼时,人类正处在渔猎采集社会,狗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人类对上述那几种野生动物的捕猎效率,它们可以快速追击,与人类合作包抄,并且直接参与进攻,在世界各地的岩画上都发现了不少描绘狗参与狩猎的场景的画作,而不同文明的旧石器时代墓葬中,殉葬的狗也总是和狩猎工具摆放在一起。此外,狗和人都有着强烈的领地意识,这让狗成为了人天然的看守与护卫,直到今天,也有许多狗忠诚的蜷伏在院子的门口,警觉地注意着门外的一举一动。许多文明也曾把狗当做食物——至少是一种应急食物——但因为狗的其他作用太为重要,以及食肉动物的饲料转化比太低,而没有形成太大的规模。

35.png

到了今天,除了海洋捕鱼之外,人类已经逐渐告别了狩猎,大多数的狗也不需要看家护院,它们更多的成为了陪伴者,随着这个身份转化而来的,是人类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对狗的外貌上的选育。在最近两三百年来,人们为了得到某个遗传突变,就刻意的制造近亲繁殖,以期望获得所谓的纯种——也就是遗传突变已经稳定的新犬种,人类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培育了几百个外貌体型差距极大的犬种,一些极端的犬种虽然没有生理上的生殖隔离,却产生了物理上的生殖隔离。因为选育过程中大量的近亲繁殖,许多纯种狗不仅体弱多病,还患有遗传疾病:金毛巡回犬容易患癌症,斑点狗容易感染皮肤病,博美容易得白内障……从野狼到纯种宠物犬,这些人类最早的朋友,真的应该沦落到以病态的美来博人一乐吗?

----------------------------------

  • 绵羊与山羊
36.jpeg
绵羊

大约在距今 1.1 万年前后,世界各地的先进文明陆续的驯化了一些植物,比如小麦,大麦,稻米和高粱,依靠这些粮食作物,人类终于解决了食物危机。然而光吃干粮那是不行的,人类对肉食有着天生的渴求,可是肉从哪来呢?

前边我们说过,狗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动物,在驯化狗之后,人们也曾试图通过养狗获取稳定的肉食,但是狗作为一种食肉动物,它的饲料转换率实在太低了,这对原始人类来说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而继续以前那种狩猎生活也变得不可能:粮食种植产生之后,人口暴增,已经把羚羊、马鹿之类的吃的差不多了,打猎能得到的那点肉,根本不够分。所以驯化一种以草料为食(避免和人抢夺口粮)、生长周期较短的动物就成了当务之急。

我们可以想象到,人们肯定试图驯服过他们最为熟悉的马鹿、瞪羚和野牛,但考古资料却表明这些努力相继以失败而告终。这是为什么呢?近几十年,科学家试图找出其中的原因,就对这几种动物进行了重新驯化,结果发现:马鹿和瞪羚的防御意识极强,受到惊吓就会紧张的逃窜,它们要么撞开栅栏逃走(或撞死自己),要么在惊恐中暴毙,要么不吃不喝,更不进行交配。而野牛脾气极其暴躁,需要特制的围栏才能避免其逃逸,每次给野牛喂食,饲养员都要面临生命的威胁,同样的,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野牛也不进行交配,通过人工授精受孕的母野牛,也会因为不稳定的情绪而流产。

37.jpeg
欧洲盘羊——绵羊的祖先之一

但也有一些动物并不像马鹿、瞪羚和野牛这么极端。在面临外界刺激时,它们并不会惊慌失措的逃窜,也不会用角或蹄疯狂反击,而是把自己融入到群体中寻找安全感,也就是“抱团取暖”。只要能找到族群的头领,它们就会很安心的正常进食和繁殖,而不太在意环境的变化。在这些动物当中,人类首先接触并试图驯化的是欧洲盘羊,并很快取得了成功,经过许多代的选育,欧洲盘羊成为了对人类极为重要的——绵羊。

绵羊性情相对温顺,吃的也不怎么挑剔,青草,树叶,秸秆来者不拒,要知道这个时候人类已经产生了农业,秸秆那不是有的是吗!吃的是草,产的是肉,这可把那些无肉不欢的吃货们高兴坏了,所以在驯化之初,绵羊主要是肉食提供者,在各国的文化中也都着重强调羊肉的重要性,比如我们中文的“鲜”和“美”,都能看到羊的影子。

在饲养绵羊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基因变异的羊,这些羊似乎产生了某种功能障碍,不能像其他羊那样正常的随着季节褪毛,而是毛发越长越长,甚至长成了一个球……为了帮它们解脱,牧羊人只要动手干预,拿大剪子咔咔给它剪毛,这一地羊毛点醒了某个天才,到了距今 6000 年左右,原始人已经开始穿羊毛衣服,绵羊从一种单纯的肉用动物变成了既可以提供肉、又可以提供毛料和皮革重要经济家畜。

38.jpeg

可惜的是,绵羊的适应能力并没有那么强,在山区林地,绵羊养殖都遇到许多困难。该怎么办呢?别慌,在山区生活的人们很快就驯化了山羊用来代替。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山羊绵羊都是羊,但其实两者属于不同属的生物,生活习性也差别很大。山羊耐寒耐旱,对吃喝更不讲究,几乎什么植物都可以吃,而且身形矫健,特别适合在山地地区放养。在冬季,山羊可以用蹄子刨除冰层之下的草根,在夏季,山羊可以吃到小树上的嫩叶,而且山羊繁殖率高,幼崽成活率好,还奶水充足,人们这才过上了有奶喝的没羞没臊的生活。什么,你说狗奶?手动斜眼……

----------------------------------

39.jpeg

驯化了羊之后,人们终于有了一个稳定的肉食来源,不过山羊和绵羊的饲料转化率并不是特别理想,生长周期也比较长,羊肉属于比较珍贵的食材,底层人民是享用不到的。

人们把目光投入到一种野兽身上。这种动物胃口特好,不仅吃各种植物,鸟蛋、昆虫什么的也来者不拒,还吃嘛嘛香,疯狂长肉,在野生状态下,不消一年就长得膘肥体壮。但它也是一种“猛兽”,长长的獠牙,火爆的脾气,连山中的老虎和熊瞎子也是惧怕三分。这就是传说中“一猪二熊三老虎”的大耳元帅猪八戒。

可能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在捕猎野猪之后抓获了一些野猪幼崽,就把它们圈养起来,用剩菜剩饭喂养,长势喜人。人们不断地挑选那些长得最快、性情最温顺的继续养殖,经过人类的选育,呼啸山林的猪大王变成了肥肥胖胖的家猪,一举取代了山羊和绵羊,成为最重要的肉用家畜。

但是猪的养殖会带来很严重的卫生问题,猪肉里的多种寄生虫必须依赖充分加热才能灭活,而空间狭小的猪圈更是各种病菌的温床。可以认定,在养猪的过程中,一定引发了多次疾病蔓延。所以在中东地区的宗教中,普遍的认为猪肉是“不洁”的,这也是如今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等的教义中严禁食用猪肉的真正来源。

尽管如此,在东亚地区,猪的重要性却丝毫未受影响。在中文中,“家”字就是一个房顶“宀”下蜷着一头猪——“豕”,故而有无猪不成家的说法,反映了猪的广泛养殖。而在甲骨文的“家”字里,房顶之下是一个“豖”字,比“豕”多的这一笔,其实是公猪的生殖器,也就是凸显出了公猪在猪的养殖中的重要性。话说我知道这个事之后,就再也无法直视女神 @王豖 了……

经过人们不断地选育,猪的养殖效率不断攀升。即便是以普通的家庭粗放圈养模式,饲料转化率也达到了 3:1(也就是 3 斤饲料就能长 1 斤肉),在工业化养殖的专业养猪场,更是到了 1.91:1 的恐怖程度,而且猪出栏时间很短,小猪出生后 180 天就膘肥体壮可以屠宰!目前,全球共养殖家猪接近 10 亿头(动态数字),全球猪肉年消费量超过 1.1 亿吨!而仅在中国一国,就占有其中的 4.26 亿头,相比第二名美国(6170 万头)和第三名巴西(3590 万头)有压倒性的优势。

猪的这种超高的产肉效率,奠定了猪肉在全球肉类供应链中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也为全人类(除部分饮食禁忌地区)提供了稳定、充足和廉价的肉食。

40.png

----------------------------------

41.jpeg
印度瘤牛

前边提到过,人们曾经大量的捕食野生的野牛,后来在驯化野牛的过程中因为它性情暴躁屡遭失败。幸运的是,野牛还有许多亲戚,其中不乏适合驯化者,比如原牛、爪哇牛、印度野牛、亚洲水牛和野牦牛,各文明分别对它们进行了驯化,就有了我们今天见到的牛。

经人类驯化而来的牛品类很多,包括普通牛、印度瘤牛、家水牛和家牦牛等等。虽然它们都被称为牛,但差别还是蛮大的,普通牛对环境的普适性更强一些,瘤牛更适应热带地区,牦牛凭借活跃的血红蛋白征服了高原地带,而水牛则是个弄潮儿。其中,普通牛、瘤牛和牦牛是可以杂交的,而水牛与这三者有严格的生殖隔离。

人类驯化牛的出发点还是用来吃(馋和懒是人类进步的两大动力),这么大一头牛吃的可别提多带劲了。可是牛有个问题,就是饲料转化率……炒……鸡……低……,前面我们说过了猪的饲料转化率可以达到 1.91:1,牛的表现怎么样呢?至少也得 13:1……

养牛来吃这么不划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养牛呢?因为它力大无穷,除了吃,用处还多着呢!比如拉车,比如耕地,这种苦力活,其他牲畜是干不了的。在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之前,印第安人早已掌握了玉米的栽种技术却无法在北美大平原上发展农业文明,就是因为平原之下是密布的粗壮草根,他们没有耕牛根本就无法开垦。所以在许多农业文明社会,牛就是先进生产力,私自杀牛、吃牛那是要蹲班房的,甚至在今天的缅甸,还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牛奶也是牛带给人类的一大礼物,牛的哺乳期比较长,针对这一特点,人们不断选育产奶量高,产奶期长的牛的品种,最终有了奶牛。现代选育的荷兰奶牛可以在产仔后连续产奶 300 多天,而且每天的产奶量都很大,平均都在 20 斤左右,一些饲养条件较好的奶牛年产奶量可以达到 9000 斤!你要问了,奶牛为什么会产奶呢?不是要生小宝宝之后才会有奶水的吗?没错,为了让奶牛持续产奶,母奶牛在奶水还没枯竭之前就会被人工受孕,产下小牛犊之后就又可以持续产奶了。那,小牛犊去哪了呢?除了一部分作为奶牛抚养长大之外,其他的基本都被送去了……屠宰场……老奶牛年纪大了,产奶量少了,也会被送去屠宰场,唉。

42.png
你们把我的孩子弄到哪里去了!

现在全球的养殖牛存栏量在 13 亿头左右,看起来比养猪的存栏量还要多一些,但牛肉在全球肉类占比中只达到了猪肉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牛的养殖周期太长了,一头牛长大到膘肥体壮的时候,人家猪都出栏四五拨了。相应的,牛肉的价格也就高昂的多,我今天上午在市场上看到的价格是猪肉 24 一公斤,牛肉 52 一公斤(这还是在今年猪肉价格高涨的前提下)。所以每次我看到网上一些言论说欧洲人吃牛肉多身强体健如何如何,说什么牛肉蛋白强过猪肉蛋白如何如何,妈蛋,我倒是想顿顿吃牛肉,我吃得起吗……

----------------------------------

43.png

当今世界,有一种鸟的数量冠绝群雄,达到了惊人的 240 亿只,不仅远超野生数量最多的鸟类红嘴奎鸟雀的 100 亿只,甚至比其他所有鸟类总量之和还要多,它就是家鸡。

大约 6000 年前,东亚和南亚的人类完成了对鸡的驯化,这种鸟类适应能力强,不挑食而且生长迅速,很快就成了餐桌上的常客,并由中国和印度为起点,快速向其他地区传播。不仅中亚、北非和西欧的人类开始饲养家鸡,甚至连四海漂泊的波利尼西亚人,也不忘在他们的独木舟上带上几只鸡,伴随他们一起去征服新的岛屿。(波利尼西亚人如何能只靠独木舟征服太平洋,独木舟上的吃喝、生火怎么解决?

鸡到底有多好养呢?在小农经济的散养模式下,鸡几乎可以做到“天生天养”,直接散出去让它们自己觅食,少量喂食一点烂菜叶子就可以快乐的成长,如果你精细管理科学喂养的话,鸡更是表现出超高的饲料转化率,以肯德基用的白羽鸡为例,大型的养殖企业可以把料肉比压缩到 1.6:1,也就是吃 1.61 斤饲料就长 1 斤肉!连猪猪都要甘拜下风。而且鸡的生长周期更短,还是以肯德基白羽鸡为例,在美国的养殖周期可以压缩到 6 周以内(40 天),在中国也仅需要 45 天。网上很多谣言说肯德基白羽鸡用了激素才长这么快,别闹了,激素好贵的好伐!这么廉价的鸡,它不配用激素。

44.png

除了吃肉,鸡还能产蛋呐!什么,你说你不喜欢吃鸡蛋?没关系,你喜欢吃糕点不?你喜欢吃奶油冰淇淋不?你喜欢吃煎饼果子不?这里边都有鸡蛋呐,鸡蛋可不只是煮着吃的。除了吃,鸡蛋还能救命呐,我们接种的流感疫苗、麻疹疫苗,那都是用鸡蛋培育的:把病毒注入到鸡蛋里,让它们在鸡蛋中繁殖,然后再把病毒收获液提取出来,对病毒进行灭活,就可以制成疫苗了。正是因为鸡蛋便宜量又足,我们的疫苗接种价格才可以压到普通人都可以接受的程度,要是没有鸡蛋,疫苗的价格就得翻着跟头往上涨。

说到这里我们就讨论一下为什么母鸡会每天都下蛋。养过鸡的朋友们都知道,母鸡下蛋是不需要公鸡参与的,我们吃的鸡蛋大部分也都是未受精蛋。这就奇怪了,母鸡也没交配,怎么就下蛋了呢?其实不然,母鸡的生蛋,更类似于妹子们的每个月的排卵(而不是怀孕生子),我们吃的鸡蛋,就是妹子们排卵日排出的卵子。在野外环境下,这种生下未受精卵的情况很少见,因为雌鸟很抢手,雄鸟打破头要和雌鸟交配,自然也不会白白浪费一颗卵子。至于为什么每天都生蛋,这是鸡的另一个特性,叫做:不定数产卵。什么意思呢?原来,以鸡为代表的某些鸟类,它们一窝产下几颗卵之后,如果卵被掠食者吃掉,那它就会马上再下一颗卵填补这个空缺,以保障幼鸟最大的孵化率,人们只要在母鸡下蛋后及时把蛋拿走,呆萌母鸡就会再下一颗,最终就形成了天天被偷蛋,天天下新蛋的情况。和鸡类似的还有鸭子。

现在每年我们吃掉的鸡肉大概是 1 亿吨,吃掉的鸡蛋足足有 1 万亿只,这可是人类第二大肉源和最大的蛋源了,而且因为鸡的饲养所需要的空间小,很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养殖,所以现在养殖规模还在快速扩大,相信在十几年之内就有希望超过家猪,成为人类的第一大肉源。

----------------------------------

45.png

首先我要纠正题主的一个错误:猫并非没有被驯化,相反,猫是完全被驯化的动物。在人工饲养环境下,猫不仅可以正常生活和繁殖,还被人为选育出许多新的品种(不是种,是品种),而人类也利用猫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的——捕鼠或陪伴。从任何角度来看,猫都是完全驯化的动物。虽然猫性格孤傲,不愿听从人类的指令,但这和驯化并不冲突——驯服与驯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猪圈里的猪,鸡笼里的鸡,院子里到处溜达的大鹅也不是那么和人亲近的,你们若是有像我一样被奶奶家养的大鹅追了三条街的惨痛经历就会明白我在说什么……

我之前在另一个回答中大概说过猫的驯化有什么意义(人类为什么要驯化猫? ),这里再简单复述一下。在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之后,产生了大量的剩余粮食,这可把老鼠、田鼠这些小型啮齿类动物高兴坏了,它们大量的聚集在人类的村落里,靠着偷吃粮食繁衍生息。有人要说了:一只小小老鼠能吃多少粮食?这个看法可大错特错咯,老鼠的厉害全在于旺盛的繁殖能力:一只幼鼠自出生起只需一两个月就可性成熟,然后就可以以一年 8 胎,每胎 6-8 只的惊人效率繁殖后代!如果食物充足,鼠群数量几乎可以以几何倍数增长,量变产生质变,如果放任鼠群自由繁衍,一窝老鼠吃掉你全家口粮也是很轻松的事。此外,身为啮齿类的老鼠牙齿一生都不会停止生长,为了保证正常进食,老鼠就需要经常啃噬木材磨牙,古人类建筑、家具多为木质,被老鼠咬坏的更是不计其数。如果只是啃坏桌椅板凳也就罢了,啃坏了火把、烛台引起大火,那可真是苦不堪言。老鼠最大的危害还远不及此。老鼠身上带的那些病菌,什么鼠疫、疟疾、出血热,随便抽一个出来都是要“你命 3000”级别的,人类历史上死在老鼠手上的人可比几次世界大战多的太多了。

这个时候,一种(或几种)野生的小型猫科动物也慢慢出现在人类村落附近,它们就是被这些老鼠吸引来的,它们步伐矫健,目光锐利,尖牙利齿,来去如风,是老鼠的头号天敌。正为老鼠烦恼不堪的人类惊喜的看到了它们捕鼠的英姿,对它们倍加爱护,甚至达到了崇拜的程度:在古埃及,猫因为能有效克制鼠灾而被奉若神明,杀猫者将被处死。这样,猫因为在人类聚集地有大量食物而获利,人因为猫捕捉了大量老鼠而获利,两情相悦,在大约在 5000 年前,人类和猫走到了一起,家猫这个亚种即告诞生。

46.png

而后的五千年中,猫因为萌属性逐渐成为了一种陪伴性宠物,但这仍不能掩盖它们对防治鼠患的重要意义。公元 4 世纪,猫经由意大利引进西欧,但进入中世纪之后,由于天主教认为猫是异教的神兽(古埃及),便给猫扣了一个恶魔的帽子,普通民众也在教会的怂恿下,把猫看做是魔鬼和妖女的使徒,每逢宗教节日,教会都会组织信徒现场杀猫,以表对上帝的忠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欧洲的猫数量锐减。正当虔诚的信徒为亲手斩杀了“午夜的恶魔”欢欣鼓舞的时候,老鼠大军早已蠢蠢欲动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规模加剧,生活垃圾、污水管线等都给老鼠的生存提供了肥沃土壤,没有了猫的制衡,鼠灾迅速泛滥开来。1346 年,一场鼠疫从黑海沿岸向欧洲蔓延开来,在随后的 300 年里,它一波又一波的涤荡在欧洲大陆,夺去了至少 2500 万人的生命,这就是黑死病

时至今日,许多养猫人从未见过喵们骁勇的风采,许多喵刚刚出生,就被摘取了利爪,甚至关于老鼠的恐怖记忆,也早被人们忘却了,但猫依然在为人类的防鼠事业贡献力量,在城市和农村,依然有大量的家养猫、夜猫活跃在捕鼠一线上,正是它们,穿梭在每个黑夜和清晨,在我们和致命的鼠疫之间,构建了最坚实的防线。

----------------------------------

47.png

说到 @云舞空城女神提到的马了。

大约在 6000 年前的中亚的草原上,斯基泰人驯化了欧洲野马,并使用它们拉车和骑乘,在驯化之初,马的作用仅仅体现在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上,但就仅仅凭借这一点,也给了草原文明带来了极大的推动,草原文明有了马,就有了极大的机动性,可以远距离的侵扰,这让附近的农业文明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在草原文明和农业文明对抗的过程中,马逐渐成了一种重要的军事资源,尤其是马鞍和马镫的相继发明,让马在战争中的作用由单纯的牵引战车,变成了单兵作战的工具,到了希腊时期,以及中国的春秋晚期,骑兵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凭借机动性,骑兵可以对数量远多于自己的其他兵种进行持续侵扰和牵制;凭借强大的冲击力,骑兵可以肆无忌惮的在正面对抗中对其他兵种进行碾压;凭借极大的活动范围,骑兵可以远距离进攻敌后目标,可以说在工业革命之前,骑兵是所有军种中的王牌,骑兵的良莠多寡,几乎就可以奠定一个军事国家的前程。

除此之外,马对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政权的统治,依靠的是上传下达和对全局的掌控,由于马的出现,全国各地的情报可以快速的汇集到中央,国家元首的政令也可以第一时间传达到地方。如果没有马,人们就只能通过马拉松传递消息,只能像印加帝国一样通过脚夫花费数月时间送信,这样的国家施政效率不可能高,这样的国家统治范围不可能广阔。

但成也萧何败萧何,工业革命的兴起,逐渐挤压了马的使用空间,先是有火车代替马队完成物流,又有了电话和电报代替了驿站,逐渐的,在马最主要的舞台——战场上,也出现披着装甲板,喷着火舌的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骑兵向德国装甲兵团发起了冲锋,战马的鲜血映红了骑兵的夕阳,在此之后,马从一种曾经普遍使用的家畜,迅速萎缩到了竞技体育领域,目前,我们只有在高档的马场才能再见到马的英姿。而普通人与马的接触,也只剩下萌妹子们涂抹的日本马油(由马脖子上的脂肪提炼而来)。马可以说是曾经最辉煌,如今最落魄的驯化动物之一。

48.png

----------------------------------

49.png

说完了马,咱们再说说驴。

在 6000 年之前,北非原住民从非洲野驴驯化出了家驴。驴体格相比马来说矮小一些,奔跑速度不快,所以没能和马一样成为战场上的主角,但驴的耐受能力好,能吃苦力,能吃粗粮,是任劳任怨的好牲口,所以驴在农业、运输业上使用的很多。除此之外,驴比马便宜得多,穷人家也使用驴来作为坐骑,我们看到在《堂吉诃德》的描述中,堂吉诃德骑的是马,而随从桑丘就只能骑驴。

驴、马还有斑马这哥仨血缘关系很近,现实中有许多人家的驴和马同住一棚,天长日久,从纯洁的同事关系升华产生了感情,在一个花好月圆的夜晚偷吃了跨种族的禁果,一般来说,驴和马的爱情结晶都统称为骡子,但又分为马骡子(公驴母马交配而来)和驴骡子(母驴公马交配而来),驴骡子并没有什么特色,而马骡子是汇集两家之长的极品,不仅和马一样高大矫健,适合奔跑,还有驴的坚韧忍耐,不管是骑乘还是干农活都是一把好手,而且寿命还挺长。唯一可惜的是因为跨种族交配,骡子一般都没有繁殖能力。

驴除了被人类役使,也是一种珍贵的食材。在咱们大吃货国,自古就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说法,有的地方有专门的驴肉肴,更还有闻名天下的保定驴火。而驴皮也有妙用,妹子们贫血的时候吃的阿胶,就是用驴皮加红糖、黄酒熬制的。

----------------------------------

  • 鹅和鸭
50.png
刚才是谁在说鹅老爷的坏话?给本鹅站出来!你们这些 0.5 鹅战斗力的渣渣!

话说答主在农村生活的那几年,可是被鹅给整出好大面积的心理阴影。你在农村的路上走着,若是和一只鹅狭路相逢,它不仅不会给你让路,还抬着脖子蔑视的看着你,你要是盯着它看一会,就能在它眼神里发现一些“你瞅啥”的不耐烦,你胆敢继续走近,鹅就会马上发动进攻,扑扇着翅膀抽你,用嘴巴啄你,飞起来用鹅掌踹你……太凶残了!太凶残了!太凶残了!

鹅的火爆脾气,其实是来自它的野生品种的领地意识。家鹅可以大致分为两大体系,分别是中国鹅和欧洲鹅,中国鹅是从鸿雁驯化而来的,欧洲鹅是从灰雁驯化而来的,这两种大雁在野外环境下都有着极强的领地意识,和超凡的警惕性。人们一开始为了吃肉而驯化了鹅,然后在驯养的过程中发现了它的警戒和护卫价值。在欧洲,鹅的护卫和警戒功能利用的比较普遍,在中国也有一些农户养鹅看家护院,前阵子还传出来新疆某县采用鹅作为维稳工具。

别看鹅脾气这么爆,却是个日日吃素斋的善主儿鹅虽然也喜欢戏水,但对鱼虾蟹贝兴趣不大,只独爱鲜嫩的水草根茎。离开了水,鹅也能过得很好,在旱地上也可以靠着吃嫩芽和菜叶过活。

51.png
欧洲鹅是由灰雁驯化而来的

和鹅同属于水禽的鸭子可就不是这么好养活了,在过去,鸭子必须要采取水养才能茁壮成长,水养鸭子对养殖场的地理位置、水域面积要求很高,所以东南亚的原住民从绿头鸭驯化出家鸭后(也有一些是由栖鸭等其他野鸭驯化而来),鸭子的养殖并没有被推广到世界各地,而是更多的在水网密集的地区养殖。曾经有很多人尝试在旱地饲养鸭子,也就是所谓的旱鸭子,旱鸭子出现了明显的生长缓慢、体弱多病的趋势,直到近代,人们才通过选育良种、改善饲料配比的方式解决了旱养鸭子的难题,缺少开阔水域的地区才能大规模的饲养鸭子。

人们想尽办法养鸭子,自然是因为鸭子浑身是宝。鸭肉的美味无需赘言,考究的有北京烤鸭,奔放的如绝味鸭脖,还有许多人吃火锅必点的鸭血豆腐。鸭子和鸡一样,产蛋效率也比较高,但是鸭蛋有一股土腥味,直接食用口感不佳,所以一般都是腌着吃,或者做成松花蛋。

鹅和鸭子都属于水禽,它们的尾巴上有一个油脂腺,在每次下水之前,鸭子和鹅会用嘴巴把油脂腺分泌的油脂涂抹在腹部和前胸的羽毛上,达到防水的效果。而在这层防水层之下,还有一层厚厚的羽绒,避免鸭子和鹅体内的热量通过水面散发掉。这层羽绒的保暖性能极佳,所以被用来制作保暖的羽绒服、羽绒被。为了获取羽绒,有的鸭子和鹅直接被杀掉,也有的养殖场会定期拔掉鸭子和鹅胸前的绒毛。有些动物保护组织一直在抵制这种拔毛取绒的方式,但现在市场上对鸭绒和鹅绒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有没有更好的取绒方式可以用来替代,这种抵制能否起到实际作用呢?

52.png

----------------------------------

  • 其他区域性驯化动物

前边说到的动物都是在全球普遍存在的,还有一些动物的驯化是区域性的,它们或许是当地的特有种,或许是适应当地的特殊环境,所以没有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但对当地人来说,它们也是至关重要。

53.png

比如骆驼。在没有骆驼之前,沙漠对人类而言是一片死地,居住在沙漠周边的人类苦于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而无法交流。但骆驼对沙漠环境适应的很好,它们宽大的脚掌可以减少对单位地面的压强,使得庞大的身躯不会陷入沙海,高耸的驼峰可以储存水分和脂肪,长时间不吃不喝也一样精力充沛。在驯化了骆驼之后,人们得以横跨沙漠进行通商贸易,最令我们中国人自豪的丝绸之路,其实也正是一条骆驼开拓的商路。

54.png

骆驼征服了沙漠,而驯鹿征服了冰原。在北极圈内,常年冰冻,绝大多数家畜无法存活,驯鹿则靠着厚厚的毛皮和皮下脂肪适应了这种环境,和其他鹿不同,它们并不会因为和人接触而产生应激反应,从而被居住在此地的涅涅茨人、鄂温克人和因纽特人所驯化,在冰天雪地里,驯鹿替人们拉车(或爬犁),并提供奶和肉供人食用,如果没有驯鹿,人类几乎不可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55.png

相比于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上的人类来说,生活在南美的印第安人可谓十分不幸,在他们来到这片大陆之后,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大型哺乳动物可以用来驯化,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印第安人只得驯化一只大型啮齿类动物——豚鼠——也就是荷兰猪。在地理大发现之前,豚鼠一直是南美洲文明的重要肉食来源。

56.png

古代中国地大物博,驯化几种动物满足口腹之欲自然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人们有了更高的追求,开始讲究穿戴。一种小虫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人们发现,这种虫子在羽化之前,会吐丝把自己团团包裹,而这种丝细腻坚韧,用这种丝做出的衣服,轻薄柔软又高贵典雅,自此中国人掌握了桑蚕的养殖和丝绸的加工技术。长期以来,桑蚕养殖和丝绸加工一直是中国的核心机密,通过丝绸之路贩卖到中亚和欧洲的丝绸,是皇室和贵妇人们魂牵梦绕的上品。

57.png

虽然南美洲没有中国这么丰富的物产,但是南美洲居民对穿着也是有追求的,为了获取可以纺织的纤维,他们首先驯化了大羊驼,后来又相机驯化了小羊驼、羊驼甚至原驼。

美洲驼是骆驼的近亲,其中大羊驼和原驼属于羊驼属,小羊驼和羊驼属于骆马属,它们被统称为美洲驼,在中国又被称为“草泥马神兽”。这种动物在 3500 年前被南美原住民驯化,主要用来产毛,也有用来驮东西和吃肉的,不过它的背负能力不如马和驴那么强,牵引能力更不如牛,所以不能用来进行农耕。在西班牙人把马和驴引入南美之后,美洲驼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现在主要就是用来产毛。

写这个答案的过程,其实就是回顾人类对动物驯化史的过程。诚然,在许多动物保护组织看来,驯化动物的动物权利遭到了严重的践踏,但这涉及到人权与动物权利的矛盾,其中的伦理和哲学纠纷是我无能为力辨清的。我所能做的,是用有限的见识和粗鄙的文字讲一个故事:故事里的一种动物遇到了其他动物,他们改变了其他动物,也改变了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9 09:16 AM , Processed in 0.1181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