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0|回复: 0

[文化教育] 帝都名校鄙视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3 0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帝都名校鄙视链

麦子熟了  2021-07-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Miki粥 Author mikizhou


一座教育资源被形容为珠峰和海沟般差异的城池,鄙视链无所不在。

自诩为闺蜜的两个妈妈找我的朋友一起做择校咨询。

朋友看了孩子简历说,「你们小孩都是XX附中的,真厉害。」

其中一个妈妈立刻反应到,「老师!我家是读的本部,他们是分校的,你可别觉得是一个档次。」

呵,闺蜜。

在这个城市,任凭两个中年妇女之间的交情再深厚,小孩的校名排位也不能乱,这是为娘的脸面。

字正腔圆、尾音上扬地说出学校的简称,在饱满的优越感里夹杂着一丝恰到好处的风轻云淡,是每个帝都名校家长的基本功。



IMG_6231.JPG

一群中年妇女聚餐,三个菜没上全,就聊到了教育,一聊到教育就必会问「你们家小孩在哪里读书啊?」

于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暗战拉开帷幕。

西城妈妈永远是第一个接话的。

站在帝都教育高地,立于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中心,随便拿出一所学校都是历史悠久,文化传承。

小学有皇城根小学,你光是听名字就带着百年历史沉淀下来的贵气,都不是一般人能进的学校。

中学有北师大实验、四中,藤校和清北,中西名校收割机。

在这里就连老破小的学区房,也能卖出3000万,一举夺得帝都之最。

见惯大场面之后的西城妈妈,总是会以极其平和的语调说出「我们家孩子在西城上学」,再含蓄地补一句「西城教育也就那样」,然后在余下的时间里,就可以平静地接受全桌人目光的膜拜。

只是,这膜拜的目光里不包含海淀妈妈,因为在她们眼里,西城的教育再牛也已是日薄西山,看看四中就知道了,原来全市第一的交椅早已被人大附抢走多年。

如今,海淀才真的是帝都教育,乃至全国教育的无冕之王。且不说赫赫有名的海淀六小强,就是小学名校在这里也是批量生产。

宇宙高地一流一类,中关村一二三小,还有老牌劲旅人大附小。在这里,北大附小也就是一流二类,更夸张的是清华附小更是落到了二流之中…

对海淀家长来说,最甜蜜的烦恼就是无论哪个区培养的尖子生,高中都会汇聚到海淀名校之中。这让海淀区的教育之名更响亮,但也增加了小孩升学的竞争压力。

看着西城和海淀妈妈明争暗斗,东城妈妈笑而不语,史家这一所学校就足以奠定她们自信的基础,毕竟在鸟巢开运动会早已是帝都领衔。

更不要提,还有雍正二年建的北京二中,东四南大街的地面上,古老的门牌楼里藏龙卧虎,早年间的教师队伍里就已经有十几个博士担纲,开设各种奇奇怪怪的选修课,比如「服装设计与欣赏」、「再别康桥」…

IMG_6232.JPG

文理科百分百达到一本录取线对东城的学校来说根本不值得宣传,文体、艺术特长培养才是学校特色,从物理天文到金帆艺术团,样样拿得起才是硬道理。

东西海妈妈发言之后,才轮到朝阳妈妈。

这是朝阳妈妈的觉悟,虽然有CBD这样的商业核心,有钱人不少,但论历史文化和背景资源都没有办法跟东西城相提并论,论教育的拼劲又输给海淀一截。

就连清北招生收简历,也会撞上朝阳名校前10名比不上人大附中前150的墙。

因为朝阳发展强劲的学校,都是人家海淀名门的分校,说出校名再响亮,也感觉当场要矮人一截。

之前有个朝阳妈妈讲了自己的一个段子。说有一次带儿子去口腔医院看医生,因为还要赶去学校,所以穿了校服。当他们坐地铁路过黄庄,碰到好多人本的孩子。

她儿子说,「感觉是假冒伪劣的碰到正品的了。」

因为人大附的校服都是红白相间,远看大同小异,但人本校服「人大附中」那四个大字也比其他分校的大,格外的大,就是霸气;各大分校的校服刺绣F,背后朝阳分校几个字杵着,直愣愣地让小孩觉得有点难堪。

但是,他实在没必要难堪!

虽然朝阳不如东西海,但人朝分还是一个学区实力挽尊,还有八十中、朝外的名声日盛,北京中学这两年也开始展露头角。

所以说到朝阳,一桌子老母亲都开口安慰说,小孩在朝阳德智体美劳全年发展,学习不用那么累;未来公立私立都可以选,机会要比我们这些只能奔着清北路走的要多。

这时候,终于有人发现角落里有个老母亲沉默良久,就随口问一句「你们家小孩在哪里上学?」

老母亲沉吟片刻,抛出一句「接送太麻烦,就在附近随便上了一个公立」就想结束话题,这时有人偏偏刨根问底儿「哪所公立学校啊?」

老母亲回答说「我们上的昌平公立学校」。

之后话题突然戛然而止,一桌人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大家都埋头苦吃,只留下碗筷撞击的声音。



IMG_6233.JPG

北京的学区有鄙视链,这两年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化,让家长不要对学校分三六九等、挑挑拣拣,为了进名校削尖脑袋,名校分校就越开越多。

如今人大附、四中、十一、清北的附中这些名门,早已覆盖京城至亦庄、大兴、房山、昌平…动辄家长一开口,都是我家小孩读的是人大附、清华附这样的名门校,再细问就友尽,因为多数在五环外。

分校最百花齐放的是清华附,公立、私立、民办和国际,样样都不落,说是资源倾斜但并不知道倾斜多少,毕竟目前永丰和清朝(清华朝阳分校)都发展较缓;

口碑最好的是十一,虽然分校不多但家长花式追捧,就连海南资源帮扶校都让北上广的家长纷纷冲动…

分校最多的属人大附,这块牌子正在横扫全市,不,是横扫全球。从海淀到大兴昌平,从北京到海南,还开到了美国普林斯顿…实力出道已有名望的,就有人大附的几所分校,如人朝、人朝分。

即便如此,在北京名校家长的眼里,分校再牛逼也就是分校,话说糙点都是挂羊头卖狗肉,从师资到学生,那没办法跟本部相提并论的,本部和分校之间就是在不同的圈层。

如果发现你来自外地一脸懵逼,他们就会拿出中考分数线,让你对本部和分校的距离一目了然:人大附560分起步,人大附西山分校收学生530…

高考分数更刺激,全市前20一罗列,都是东西海的天下:清华附中9个,人大附4个,二中四中和十一学校…

IMG_6234.PNG

你见有一所分校上榜吗?没有。

在帝都家长的眼里,名校有着严密的等级和圈层:

人大附、北师大实验、十一、四中、清华附中是名校中的爱马仕,一旦拥有,别无所求;

101和八中则是香奈儿,虽然追不上爱马仕,但入手一个那也是够家长扬眉吐气;

人朝分则最多是个LV,虽说也算进了奢侈品的行列,但门槛不高且以耐ZAO取胜,只能略输一成…

这才有了开篇俩闺蜜,在学校前丁是丁卯是卯,要划清彼此的界限。



IMG_6235.JPG

在帝都讨生活,有钱人多不算稀罕。最厉害的角儿是有丰厚的教育资源。

因为在这个城市里,教育带给家长的优越感,是可以碾压一切的。

年收入千万有什么用?在中关村三小、人大附的那些月薪万把块的爹妈面前也是恭恭敬敬,充满对赢家的敬畏;

住大house大别墅有什么用?也比不上宏庙片区的一间老破小。你忍不了家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人家还觉得你纯粹是吃不到葡萄惹一身酸…

开宝马奔驰保时捷有什么用?一到周末,你就是个穿街走巷上万公里送娃上辅导班,最后累到灵魂出窍的滴滴专车司机。

不管是老北京的板爷拆二代,还是清北的老师、月薪万把块的公职人员,就连远郊县的回迁户,都因为地缘优势,妥妥站在了帝都教育鄙视链的顶端。

公立在这个城市里占据着最强大的资源和名望。

所以有一条教育的暗线,是公立瞧不上民办(民办多分校),他们都瞧不上国际校,因为大部分人觉得:你进不了顶尖的公立校,才只能去国际学校。

很多选择国际学校的家长说,自己受不了公立刷题和内卷才让孩子脱离公立系统。对此说法,公立家长只是微微一笑,因为你这么说,就证明没见识过真正顶级公立学校。

从海淀六小强到东西城天王,从硬件到资源、再到老师的见识、教学的自由度,足以碾压任何一个国际学校。

举个例子来说吧!

学校资源再牛逼,你有办法请到各国元首莅临参观吗?不能。

学校硬件再牛逼,你有20个亿盖学校盖得不显山不露水吗?不能。

学校老师再牛逼,你能让清北博士排队报名,为了进学校当老师争个你死我活吗?不能。

学校再牛逼,也不能让全校的孩子去一线看火箭发射、让校内的乐团上春晚,也不能让中科院院士免费做培训,拿航空模拟器上飞行训练课。

IMG_6236.PNG

在北京,就算你读的国际学校已是王者,那也会在家长的学校讨论会中被瞬间忽略。因为这个分支太小众,有钱任性不同路,也就没什么值得费力做比较的了。

不过就算小众如此,在国际学校的圈子里,也是存在这一条鄙视链的。那就是顺义的看不起朝阳的,朝阳的看不起昌平的。

顺义学费全北京最贵。背靠使馆区建的学校,觉得自己有历史有底蕴。全英文授课都是外教多洋气啊,不像朝阳学校搞中教课,说的好听了你是中西融合,其实就是掺了水的国际,土味儿足足多了一大截。

朝阳的学校也瞧不上顺义,觉得这些学校只有傲慢不接地气儿,任你再阳春白雪怎么样?教出的学生中文基础太差都变香蕉人,只会越来越讨家长的嫌弃。

国际学校的鄙视链,就是顺义和朝阳互撕,从来不会牵上昌平。因为昌平就没入他们的眼,无差别收学生的学校不是有教无类,是为斗米而折腰,还配不上做自己真正的对手。

昌平看这两区撕默默不语,心里想的是鄙视吧鄙视吧,只有我知道自己是真优秀!地大人多不愁生源,趁你们撕的功夫就默默把钱给挣了,这挺好。



IMG_6237.JPG

最搞笑的,学区间互相鄙视,国际学校妈妈们也是暗戳戳藏起一条鄙视链。

同在顺义,据说德威的老母亲最骄傲。虽然家庭的收入从百万跨度到几个亿,但人人都觉得只有自己才是真有钱的old money。

她们自认德威家长的队伍纯净,在京城国际教育圈当属第一。其它学校要么容量太大,要么建校时间短太新,三教九流大荟萃,拉低了学校格调的平均分。

IMG_6238.JPG

就算遍地都是new money的学校,他们也有点瞧不上。

什么新贵?就是昨日不贵今日贵,凭爆发力没个沉淀,能算贵?有个妈妈一念之差错过德威去了英国学校,一直觉得好像对不起自家的娃。

其次是顺义、京西这些背靠使馆的外籍子女学校,觉得自己才是原汁原味的国际校,因为外籍学生多啊。

家长都比较低调,带娃上学骑自行车的都有,老外是比较讲究有生活。

有一次路过ISB,校门口一个蛋灌饼的三轮摊子特别中国,大红标语耀眼,透露出一丝国际学校对中国美食倔强的向往。

看着国际学校家长圈里闹得欢,乐成和世青的妈妈只是拿出了成绩单。其它的鄙视链有什么紧要?读书升学才是硬道理。

虽然帝都国际学校并不多,但以上的妈妈都以比倒对方为乐。毕竟在她们的眼里,芸芸众校早已做了分割,剩下的都是其它…



IMG_6239.JPG

要我说,真正的教育鄙视链是:你还在为教育内卷,我已逃出生天。

有一次我在宜家的餐厅吃饭,隔壁桌坐着两个老母亲在对话。

一个老母亲看了一眼手机,惊呼道「小孩的学校要变九年一贯了,他们这一届可以顺理成章直升名校了!」说完还喜极而恨地补了一句:「也不知道这孩子是走了什么狗屎运?!」

接着她开始对这个奇迹一通点评、学校一顿夸,自我感觉很精妙,但换回对面友人一脸懵,问出了让她抓狂的三句半:

「真的吗?真不错!小孩厉害!恭喜恭喜…」

整个画面一冷一热非常魔幻,两人驴唇不对马嘴的对话,感觉就像电视信号短路,黑白色块在相互摩擦。

急得直升名校的朝阳老母亲啊,就想喊麦一样的让全餐厅的人都知道她小孩能读名校,对面友人还是不紧不慢地表示,我在听。

因为对面大姐小孩早上大学,根本不关注波澜诡谲中学暗战,已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当时我就一个感觉:这个世界上距离最远的对话,不是一张50人的桌子人分两头,而是闺蜜两个,一个为小孩儿进了名校狂喜,一个养娃全剧终对此漠然无感。

什么叫代沟,这就叫代沟。

IMG_6240.JPG

你以为,在帝都读名校,真的是为了孩子上清北爬藤吗?

我觉得并非所有家长都做这样的梦。

但他们还是用各种资源、关系,买学区房、换工作,努力把孩子送进一所校名响亮的学校,因为这代表了自己的实力、地位,以及朋友圈子里的面子。

曾经有个朋友说过,从国际学校出来的家长通常很难回公立,因为要是上不了名牌公立校,是会暴露出资源的短板的。

这真的挺好笑的。

不敢暴露资源的短板的同时,早已暴露了智商的短板啊。

优秀的孩子为学校背书,不够优秀的娃才需要学校背书。

那些整日把学校挂在嘴边的家长,大多还是缺乏对教育的自信,所以才要名校的牌子做深度捆绑,把自己一只普蟹非要升级成阳澄湖大闸蟹。

路遥方知马力,日久自见人心。

是骡子是马总归是要拉出来遛遛的。名校不名校的有什么打紧?最后众人还是要在一年一度的高考榜单里赤膊相见。

只是这一次,没有人配有姓名。



作者:Miki粥,资深媒体人,教育纪录片总策划,创造了顺义妈妈一词。个人公众号:Miki粥(mikizhou520)。



- THE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8 04:02 AM , Processed in 0.1040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