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3|回复: 0

[体育健身] 100 米短跑提高 0.1 秒有多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2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0 米短跑提高 0.1 秒有多难?

知乎日报  2021-10-21

田径 100 米一直被誉为奥运皇冠上的明珠。


这个项目的冠军也通常被称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


在中国田径史上,有一位值得所有人记住的名字——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他第一次站上了那条从未有黄种人出现过的跑道上。


曾经有人提问,100 米短跑提高 0.1 秒有多难?


中国短跑运动员@苏炳添 在知乎上回答称:


「那太难了。0.1 秒可厉害啦,提高 0.01 秒都有点难。我从 9.99 到 9.91 (提高 0.08 秒)用了 3 年时间吧」。


IMG_7698.PNG


是啊,在短跑的赛场上,运动员想提高 0.01 秒都太难了。


但是,苏炳添是如何在接近 32 岁的年龄时达到「 9 秒 83 」这一高度,他和博尔特差距还有多远?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知乎数据帝@chenqin 制作了一个数据可视化的视频。在这里,我们可以得知,人种并不能决定人类百米短跑的成绩,可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究竟能跑多快呢?请看:



我们先看一下,从有电子计时器开始算起,在有记录且风速不超标的比赛中,全世界共有多少运动员,多少次跑进了 10.2 秒。


答案是 940 人,共 10411 次


IMG_7699.PNG


即便把阈值拦在 10.2 秒,世界上能达到这一速度的人仍然没有达到一千。


我们将这 940 人的 10411 次比赛,按照他们的年龄画成一张散点图。


IMG_7700.PNG


这张图看起来像是一座小山丘。从 17、18 岁开始,速度快速提高;在 23 岁左右,山丘达到顶峰;在 25 岁后,山丘开始走下坡路。


0.png


内侧的点非常密集,代表着很多运动员曾经达到过这里,而越外层的点越稀疏,那是最优秀的运动员才能达到的区域,是人类短跑能够达到的边界。


IMG_7701.PNG


我们在这张图上,把除了苏炳添以外其他所有东亚地区跑进 10.2 秒的比赛数据给高亮出来:第一印象就是,黄点缩在蓝色山丘的中间,几乎到不了外层。


IMG_7702.PNG


接下来,把苏炳添的比赛用红点标注在图上。红色的点代表苏炳添在 10.2 秒以内的每一次比赛。它们像一把利剑一样,从中心向外捅出一个窟窿,一下子把东亚地区的可及性拓展到了外圈。


IMG_7703.PNG


在比苏炳添年龄更大的阶段跑出了更快速度的人,只剩两位,这两位同时也是世界上跑出十秒内次数最多的运动员——贾斯汀·加特林和阿萨法·鲍威尔。


此外,苏炳添还有不一样的特点,他的成绩竟然随着年龄上升!22 岁到了 10.16,24 岁达到 10.06,26 岁首次突破 10 秒达到 9.99,29 岁达到 9.91,然后到现在,接近 32 岁,达到 9.83 秒。


从这座山丘的下坡趋势就能看到,苏炳添这样随着年龄上升的成绩,在 100 米短跑运动员中是极其罕有的。


IMG_7704.PNG


在这种上升的背后,精密的训练和合理的安排提供了极好的助力。


举一个例子,苏炳添在 2018 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中,拿到了第二名。这场比赛中,苏炳添前 80 米都是领先的,在最后十米才被超过


在这 10 米中出现了什么问题?研究人员专门就这 10 米发了一篇文章,发现在冲刺阶段步长增加、压肩过早、节奏打乱是问题的关键。


IMG_7705.PNG


在对这 10 米进行针对性研究后,一套适用于苏炳添的「延缓撞线技术」令其推迟 1.5-2 米压线,在马德里赛场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再说回原题:苏炳添和博尔特差距有多大?我们再用黑色高亮出博尔特的比赛。


IMG_7706.PNG


可以看到,博尔特的确是在山巅之人,人类在 9.8 秒以内的成绩一共有 43 次,其中有 12 次是由博尔特跑出来的。


IMG_7707.PNG


但博尔特是属于那种出场即巅峰的类型,在 2009 年,23 岁的他刷新世界纪录之后,成绩随着年龄快速下滑。2017 年,31 岁的博尔特在伦敦世锦赛中获得第三名,只跑出 9.95 秒的成绩,随后便宣布退役。


IMG_7708.PNG


博尔特为什么成绩出现下降呢?


研究人员也专门写了一篇论文:研究人员计算了博尔特着地瞬间和垂直支撑阶段的支撑腿膝角,发现2009 年为 160.1° 和 140.8°,膝角变化幅度达到 19.3°,而 2017 年变化幅度为 14.4°。


IMG_7709.PNG


为什么这两个角度很重要?因为这与肌肉储存的弹性势能,以及后续的蹬离速度密切相关。


之后苏炳添的训练中加入了膝角变化的专项训练。


除此之外, 呼吸频率、髋角、每秒步长、触地时间、腾空时间……每一个技术细节都被拿来研究,并内化到特定的训练中来,这才有了不断的提高。整个短跑的技术细节和专项训练,其参数之多数不胜数。


IMG_7710.PNG


我们都知道,田径是运动之母,短跑又是皇冠上的明珠,好像人人都会跑。但在赛场上,你真的确定自己会跑步吗?


光是最后十米的冲线技术,其细节就千变万化。适用于苏炳添这样 1.72 米身高的技术,又和身高 1.95 米的博尔特相差甚远,需要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材料和实验来求证。


IMG_7711.PNG


IMG_7712.PNG


而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就是这样一个个的小细节,决定了最后的输赢。


因此,如果我们将苏炳添和博尔特相比,那么在 23 岁刷新世界纪录后成绩不断下滑,并在 31 岁宣布退役的博尔特,固然创造了更强的巅峰成绩。但从 22 岁到 31 岁成绩仍在上升并达到了 9.83 秒的苏炳添,才更能让人看到希望


IMG_7713.PNG


苏炳添走出的这一条在 22 岁之后逆势增长的速度曲线,更大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另一个事实——短跑的技术,远没有达到至臻至善的程度,还有潜力可挖。


以往黄种人在短跑上始终难以在成绩上有大的突破,始终在十秒大关附近徘徊,偶尔破十秒,但又在许多比赛中败北。为什么?难道真的是因为人种吗?


IMG_7714.PNG


苏炳添的例子告诉我们,不是因为人种问题,而是训练方法的问题


这里列出了中国选手在各项比赛中的成绩。可以看到,从 1985 年到 2013 年,中国的 100 米最好成绩始终难以突破 10.2 秒 ,10.16 秒的全国记录竟然保持了 17 年。


IMG_7715.PNG


而在 2014 年之后,运动员们的成绩却突然好转,各项接近十秒、破十秒的成绩每年都在出现。直到最近达到 9.83 秒。苏炳添、张培萌、谢震业,能打破十秒的运动员接二连三。


IMG_7716.PNG


2014 年之后,什么发生了变化?显然变的并不是人种。在苏炳添的另一个访谈中,讲到了外教 Landy 告诉他应该换起跑脚,从左脚换成右脚。


起跑换脚,对技术已经很成熟的苏炳添来说十分冒险,但他还是换了。他只是不相信人种真的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他不认他的极限,仅此而已


如果博尔特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目前的最快速度,那么苏炳添则让我们看到了如何通过技术和训练的改进获得超越人种和年龄的上升空间。


IMG_7717.PNG


正因为苏炳添,我们才更加相信,人类的速度,绝不会在博尔特的记录处止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1 08:17 PM , Processed in 0.1490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