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3|回复: 0

[时评] 从中国女孩到索马里妈妈,都成了气候移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7 03: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中国女孩到索马里妈妈,都成了气候移民

 陈蜜 Vista世界派  2021-11-06

中国女孩罗千,今年研究生毕业。

索马里妈妈哈利玛(Halima),今年32岁,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达尔文·门德斯,是危地马拉的一个农民。

这三个人互不相识,大概率,未来也不会相遇。然而,他们却有着同样一个身份标签:气候移民。

很难统计目前全球有多少像他们这样,因为气候而迁移的群体。世界银行刚刚发布了一份数据称,未来三年,可能至少要有2亿人会因气候而离开家园。

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全球都把目光聚焦在这个城市。目前来看,这场大会的成果,似乎不会达到人们的预期。

IMG_8346.JPG
英国这次气候大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出了“末日警告”。
图源:纽约时报

虽然都知道,气候变化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但它也同样是一个极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

人们常觉得,气候问题与自己距离遥远,但其实,它早已经在我们身边出现。未来,出现得还会更频繁。


他们,也是气候移民

罗千是北京人,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江浙沪地区读的。许多北京孩子考大学时,都会优先选择位于本市的大学,她却执着地要去江浙沪,理由很简单:她再也受不了北京的气候了。

“小时候没有选择,会把冬天当作一个不得不忍受的东西。上中学后,有几次冬天去宁波、上海,才发现原来冬天可以不是那么冷、不那么干燥,皮肤也可以不开裂。”罗千说,“就是那个时候,萌生出了要换个地方生活的想法。记忆里有太多因为天气导致的不开心,我都已经说不清楚了。”

她很小的时候,北京冬天还会有沙尘暴。西北防护林建起来之后,这样的极端天气变得罕见,但很快又出现了雾霾。“天气很冷,又一连好多天见不到太阳。”提及糟糕的冬天经历,罗千有说不完的抱怨。

IMG_8347.JPG
雾霾中跳舞的男女。
图源:网络

很多北方人会不适应江南地区漫长的梅雨季节,没有暖气的湿润冬天,罗千却觉得很舒服,皮肤都变得更好了。

家人朋友也理解不了罗千因为气候不适选择去其他城市的做法,他们觉得有些矫情,甚至荒唐。但在罗千看来,如果自己待在一个气候不适应的城市,会非常痛苦,甚至严重影响到生活,因此,她成为了一个“气候移民”。

气候移民这个词在国内应用并不普遍,说起它,人们一般还是会想到因为自然灾害被迫背井离乡的难民。

事实上,气候移民是一个完全中性的概念,它可以有许多形式,被迫和自愿、临时和永久、国内和国际,只要与天气和环境直接相关,都可以纳入气候移民的范畴。

2019年,国际移民组织(IOM)提出了对于“气候移民”的官方定义:“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迁移,主要是由于气候导致环境突然或渐进性变化,被迫离开其惯常居住地,或主动选择离开;在一个国家内或跨越国际边界。”

IMG_8348.JPG
因气候问题,被迫离开家园的女孩。
图源:unicef

气候移民是环境移民的一个子类别,根据国际移民组织定义,环境移民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环境紧急移民、环境强迫移民和环境驱动的经济移民。最后一种,指的是为了避免将来可能产生的更严重的环境问题而选择搬迁的人。罗千就属于环境驱动的经济移民,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环境移民。

罗千初次接触到气候移民这个概念,是本科期间去德国做交换生的时候。她当时上学的小镇被称为德国的“养老基地”,很多老人退休后都会来这里买房养老。

据说,那里是德国每年能看到阳光天数最多的地区之一,整个小镇除了大学生就是老人。

那时她才知道,因为气候问题而选择搬到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国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甚至都有了“气候移民”这样的专有词汇。

IMG_8349.JPG
因气候问题失去家园的孩子。
图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移民后,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32岁的哈利玛和她的三个孩子,原本在索马里过着舒适的生活,她在那里长大,和母亲以及兄弟姐妹们住在一起。但这样的安稳日子只持续到了2013年。

2011年到2012年,严重的干旱肆虐了整个索马里,牲畜和农作物大量减少,几乎全国一半人口都需要靠人道主义援助才能维持生计,饥荒造成近 26 万人死亡。

“干旱太严重了。我看到人们失去生计,所有的动物都因缺乏牧场和水而死亡。我们的生活被毁了,每天都饱受口渴和饥饿之苦。”哈利玛痛苦地回忆道。

IMG_8350.PNG
2011年8月18日,索马里摩加迪沙,天气干旱,难民遭遇严重饥荒。
图源:视觉中国

2013年,她们全家被迫一无所有地离开了索马里,穿越边境,开始步行前往肯尼亚的漫长旅程。

这应该是很多人印象中,最熟悉的“气候移民”了,媒体上,更进一步将他们称为“气候难民”。虽然关于这个称呼存在争议,反对者认为,它会混淆现有的难民定义,甚至影响对难民保护的国际法律制度。

但这些反对者也很难否认,相比罗千那样拥有一定经济能力、能够自主选择迁移的群体,气候问题对于那些本就需要为温饱而困扰的弱势群体来说——比如哈利玛——是更加严峻的考验,他们往往是环境紧急移民和环境强迫移民。

据2018年BBC的一篇报道,“联合国数据表明,80% 因气候变化而流离失所的人是女性”。

甚至,他们的遭遇,并不比那些因动乱而成为难民的人好多少。在长途跋涉中,哈利玛失去了两个兄弟姐妹,他们都因为炎热和口渴而死。“我们几乎没有吃的,即便这样也得日夜跋涉。”哈利玛说,“他们去世后,我们也不得不继续我们的旅程。”

在旅途中,哈利玛加入了另一群被干旱驱赶的迁徙者。偶尔运气好,他们能搭上一小段巴士,但这样的机会非常少。

花了15天时间,哈利玛和她幸存的四个兄弟姐妹终于抵达了肯尼亚一所难民营。如今,她住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郊区伊斯特利,开始了新的生活,这里可以算是一个索马里人聚居区。哈利玛靠兜售甜甜圈为生,还要抚养自己的三个孩子,并资助留在索马里的生病的母亲。

目前,世界各地的气候问题都越来越显著,异常强降雨、长期干旱、荒漠化、环境退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强度和频率也不断增加,这些都导致气候移民问题变得愈加严重起来。

IMG_8351.JPG
家园被毁的女人
图源:public health post

严重的气候问题不仅会导致人们流离失所,还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已经流离失所的人生活条件再度恶化,或让他们再也无法返回家园。

世界上许多难民收容所现在都存在这个问题,原本有限的自然资源更加稀缺,天气变得太干太热或者太冷太湿,以至于农作物都难以生存,让难民的生计变得更加艰难。

哈利玛每天大概能赚两美元(约合人民币12.7元),但这些钱,并不足以让她把孩子送进学校,她甚至难以支付自己的房租。在干旱的索马里,他们无法生活;背井离乡后,情况也并没有好太多。毕竟,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大部分时候哈利玛都在借钱,但依然远远不够。她租住的小单间,已经被切断了电源。

IMG_8352.JPG
斐济人民呼吁国际社会关注气候变化对太平洋岛国的毁灭性影响。
图源:Jeff Tan


“这是我们面对的人道主义现实”

哈利玛的境遇,在被迫移民的群体中,很有代表性。

他们往往是社会中最贫穷的群体,本来没有离开家园的资源和能力,很多人连大城市都没去过几次,更遑论移居国外。但气候问题带来的严峻现实,让他们又不得不背井离乡,克服无法想象的困难,去往别处。

在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显著的太平洋岛国,以及干旱和洪水交替导致难以种植庄稼的西非地区,原本就穷困的群体因气候问题沦为难民是最常见的。

这些群体大部分都以农业、渔业以及畜牧业为生,而这些产业往往又是受气候影响最大的。

更糟糕的是,这些最容易承受气候压力的国家和地区,往往也都会存在政治局势不稳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以及人权保护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IMG_8353.JPG
塞内加尔,一名妇女在岸边搬运海鲜。气候变化,正在导致鱼类资源枯竭,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
图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尽管目前已经有了种种统计数据,但由于政局、战乱,甚至瘟疫等问题的叠加存在,将人员流动直接归因为气候,就不一定准确了。

而且,这些统计一般都没有将国境内的移民算入其中,因此,没有人能精确说清,全世界到底有多少气候移民。

根据国际难民监测中心(IDMC)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104 个国家和地区约有 700 万人因 2019 年和前几年发生的灾害而流离失所,其中因灾害造成境内流离失所者人数最多的前5个国家是:阿富汗(110万),印度(92.9万),巴基斯坦(80.6万),埃塞俄比亚(63.3万)和苏丹(45.4万)。 

整个2020年的流离失所者中,由自然灾害引发的占了四分之三以上。

国际移民组织在2018年发布的《世界移民报告》中估计,当时有2.58亿国际移民,占世界人口的3.3%。而最近的估计表明,目前全球有超过7.6亿国内移民,而造成移民的原因通常与自然资源的稀缺有关。

2020年新增的 3070万流离失所者中,98% 以上是风暴和洪水等与天气相关的灾害造成的,并且集中在东亚、太平洋和南亚。其中单是中国,数量就在五百万以上。尽管大部分人在灾害到来之前就被疏散,避免了生命危险,但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IMG_8354.JPG
基里巴斯是受海平面上升威胁最严重的六个太平洋岛国之一。
图源:GETTY IMAGES

世界银行的数据,更令人吃惊。今年9月,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除非采取紧急行动来减少全球排放、弥合发展差距,否则气候变化可能会在未来三年内迫使超过2亿人离开家园并造成移民潮。

该机构随后发布的另一份报告,则研究了缓慢发生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如缺水、作物生产力下降和海平面上升。

这份报告还预测了最悲观的情况——由于碳排放量高且全球发展不平等,在所分析的六个地区,将有多达 2.16 亿人在本国境内流动。

这些地区是拉丁美洲、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东欧和中亚、南亚,以及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而即便是在排放水平低且具有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的最理想情况下,世界上仍可能有 4400 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IMG_8355.JPG
孟加拉也是深受气候问题困扰的国家。图为一个孟加拉女孩抬头看天。
图源:网络


气候移民,能到哪里去?

来自中美洲危地马拉的达尔文·门德斯有着和哈利玛相似的遭遇。多年的严酷干旱烧焦了他们家耕种的田地,去年的飓风又给危地马拉西部的山丘地区带来倾盆大雨,引发的泥石流掩埋了门德斯的庄稼,并留下了病虫害。

等暴雨和山洪终于过去,土地很快就恢复了以往干裂的模式。

对于门德斯来说,这意味着又是一年入不敷出。如今他年仅23岁,却已经负债将近三万美元。离开故土,成为他唯一的选择。

根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数据,危地马拉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面临着高度粮食不安全状况,将近一半的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

IMG_8356.PNG
2021年7月11日,危地马拉临时定居点Nuevo Queja,一名居民在社区会议开始之前祈祷。
图源:视觉中国

“我们没有多少土地,这里也没有多少人。所以当我们失去庄稼,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门德斯决定到美国去,只是他已经试图进行了三次偷渡,但没有一次成功。

在危地马拉,有成千上万像门德斯这样的农民,他们要么卖掉自己能卖掉的一切,要么借下巨额贷款,只是为了孤注一掷地移民到别处。通常,他们会选择移民到更大的城市,或者,干脆朝着美国开始一次又一次危险的旅程。

很多时候,生活在大城市的居民,或者发达国家的民众,很难感受到气候带来的影响。相对完善的城市设施,富裕的经济状况,让他们有着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但气候问题,总是会以另一种形式来对这些仿佛“事不关己”的富裕群体产生影响。

《纽约时报》在系列深度报道《气候大迁徙》中提醒人们,这些气候难民会先在国内移动,毕竟他们更熟悉这里的环境。于是,那些离开贫困地区的气候移民,会先涌进大城市——这里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据世界银行2018年的一份调查预测,到2050年,拉美、南亚、非洲地区,会有1.43亿人因气候变化而被迫在国内迁徙。

这篇报道中,举了中美洲萨尔瓦多的例子。从2000年以来,该国首都圣萨尔瓦多的人口激增了30%以上。

增量主要来自农村人口的涌入。根据联合国估计,到了2050年左右,萨尔瓦多的640万人口里,有86%将会聚集在城市里。

而随着人口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负载会更大,城市服务和城市资源也会变得短缺。当大城市无法承载如此众多的移民时,人们就会被迫往经济更发达的国家迁移。

IMG_8357.JPG
气候活动组织,举行活动,呼吁人们关注气候问题。
图源:纽约时报

目前世界上有1%的地区,属于“极度炎热地区”(hot zone)。比如,人们熟悉的撒哈拉大沙漠。人们在这里是无法居住的。

而据《纽约时报》的这个系列报道披露,如果人类不对目前的气候问题进行有效干扰,用不了50年,这样的地区面积就会超过19%。这意味着,地球上将有接近五分之一的地区无法居住,这些人,将被迫移民到其他地区。

当他们如哈利玛一样,被迫移民到另一个国家,却又无法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时,很可能会衍生出治安等其他的新问题。当然,那是另一个更为复杂的话题了。

如今,世界上很多地方都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局面,不止非洲和美洲,即便在我们周边国家,这样的事情也正在发生——在东南亚地区的湄公河下游,海平面上升和愈发频繁的风暴潮也都对水稻生产、水产养殖等当地居民主要生活来源构成了威胁。在中亚,许多重要的农业和牧业山区也将面临更严峻的水资源缺乏。

因此,气候问题并不是一个未来的问题,它此时此刻,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着。未来,如果我们继续漠视,它会变得更糟糕。

IMG_8358.PNG
难民营里的小女孩。
图源:ejfoundation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5 01:59 PM , Processed in 0.0467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