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7|回复: 1

zt十善戒法,或称十善业道望大家铭记于心,并时时注意遵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4 08: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不杀生----慈心于仁
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之生命,名为不杀生。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勿残杀加害。因为佛教主张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释尊以平等慈悲教 义,为被杀害的众生呼援,指示众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杀。而孟子也曾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他不言佛性,也是出于仁爱,而怜愍被杀害的众生。由此看 来,能慈心于仁,无杀害生灵,生命界则可尽其天然,争斗仇恨的事,便可消灭,天下岂不太平?
(二)不偷盗----义利节用 .
偷谓诈骗潜窃,盗谓强劫豪夺。不偷窃强夺人家的财物,叫做不偷盗。因为一切事物,主权转移,必依正义,不与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都是偷盗的行 为。能资生活而遂欲望叫做“利”,致利于合宜叫做“义”。知利己而须利人,即利人为利己叫做“义利”。人人行义利,节俭日用,奉养父母,维持家庭生活,乐 其天伦,与朋友金钱往来而能守慎,则无偷盗之事发生,社会既可安宁,个人与家庭也能得到幸福。
(三)不邪淫----贞良守礼
即依正式结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若非己妻,苟合淫欲,即名邪淫。能端正男女间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贞良守礼。亦即组织家庭之后,夫妇须相敬如宾,不有其他淫乱行为,便能和睦相处,成为美满家庭。

(四)不妄语----诚实无欺
以术愚人,以言诈人,喜说谎话,是说不是,不是说是,叫做妄语。不妄语就是说话诚实,不说虚伪诳骗的话。如能远离妄语,便能做到诚实不欺,则父母、兄弟、亲属、朋友,以及人事的接触,彼此都能互相信任,实为得乐之道。
(五)不两舌----无争是非
不两舌即是不搬弄是非,不离间他人感情。世人不修口业,常有两舌之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两舌灾祸,可导致无风生浪,是非烦恼,扰乱身心,甚至动武伤人,实为杀人不见血之罪魁。苟能远离两舌,说正直话,岂有是非之争端?
(六)不恶口----出言慈和
不恶口即是不说粗恶毁辱他人的话,及不咒诅他人的恶毒言语。常人多患恶口骂人,且伤人父母祖宗三代,是为大恶口。经云:“犯恶口者,当受畜生果报。”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

(七)不绮语----言说有礼
所谓绮语,即花言巧语,轻浮无礼,说不正经的话,导人生诸邪念,或出言戏弄,胡乱开口,以为取乐,都叫做绮语。说此绮语者,不惟无益自己,且能加害他人, 业报所在,死堕恶道,生而为人,永遭轻贱。故要说合于礼仪,不乖违真实的正经话,便叫做不绮语。如能远离绮语,则心正言顺,彬彬有礼,庄严威仪,也必为人 敬仰。
(八)不悭贪----慈心舍施
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悭贪的人追求财、色、名、食、睡五欲,莫知所止,便会造出种种罪业,故要远离悭贪, 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也不贪求他人的财物,把谋生得宜的钱财,用以奉养父母,教育子女,家庭费用外,对于贫病孤苦者,能给与同情慈济,或捐助社会福利事业, 即是慈心舍施,经云:“能舍施者,可得富贵。”但不可有贪,佛陀说“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人生因贪而受苦,佛教乃劝人慈心 舍施,以对治悭贪。
(九)不嗔恚----慈忍积福
嗔恚即遇事不顺,埋恨于心,发怒于形。甚至脾气爆发,可导致杀害灾祸。常人说:“火烧功德林”,这话是说一个人无论做多少善事,嗔恚之火一发,动怒于人, 以至动武打斗,发生种种不幸,因此曾做过的善事功德,便被它烧到乾净。故要以慈悲容忍对治嗔恚,即所谓“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 刀,过后方知忍为高。”中国山东地方,从前出了一位张公,百忍成金,以忍获福。故要勤修慈悲忍辱美德,以远离嗔恚过患,是名不嗔恚,即可成就自利利他大事 业。
(十)不愚痴----多闻增智
愚痴是无明,迷昧,没有智慧,对事理无所明了,不能辨别是非,不信因果法则,固执邪见,无正见正信,胡作乱为。如能多闻正理(佛法),增进智慧,便可导入正见,做个事理明白的善人。佛经说,修般若慧以对治愚痴,使令远离邪见,是名不愚痴。 以上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为身三善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是为口四善业。不悭贪,不嗔恚,不愚痴,是为意三善业。意即是心,因此心有无明烦恼存在,故称为意。

阿难陀曾问释尊,身、口、意三业,何者为重?佛回答:“意业为首,次口业,再次为身业。”因为意业清净,身口举动言说,便能端正,所作所为都会向善的。阿含经有偈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由此可知净意正心,是最重要的。
佛说人生造业的原动力,乃出于各人的心识。故各人皆可从自己的内心去改造。身语意是“业”的发动处,要使身语意时时存善去恶,即能造成善业,自利利人。反 之,身语意存恶作恶,则可造出十恶业来,必危害人群社会,受治之以法。是人生的造业,乃自作自受,亦即佛教的业力因果定律。
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话是说依止佛陀的真理,修习智德,培养健全的人格,才是学佛的真义。人天乘正法,便 是健全人格,使人达到完美品德的教法,人人奉行五戒十善业道,一方面制止外在的恶行,一方面净化内心的善行,以达到建立人间净土,才是现实人生佛教之目 的,也才是适合时代需要的佛教。
发表于 2009-5-19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记住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8 07:26 AM , Processed in 0.04846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