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9|回复: 0

观点|硬科技时代需要怎样的金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30 0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观点 I 硬科技时代需要怎样的金融?

《硬科技》 道琼斯风险合规  2021-12-01 00:39


编者按


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火爆,汉鑫科技、中寰股份、晶赛科技等81家公司在北交所上市。这反映了我们国家支持中小科创企业发展的力度和决心。在当前中美科技竞赛的关键时刻,硬科技需要怎样的金融?本文给出了答案。


1

硬科技需要持续多样的资金保障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为硬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多重选择和渠道,股权融资尤其是包括天使轮、种子轮等在内的早期创业投资对于助力硬科技企业健康起步和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然而,由于硬科技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等特点,许多科技成果、科技创业企业因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仍面临着极大的融资挑战。因此,金融服务应基于硬科技的发展特性更切实地向科技赋能。


一方面,硬科技具有长周期性和“重资产”属性,需要持续且多样的资金保障。硬科技一般为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的高精尖原创技术,是可以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革命性技术。


从时间维度看,硬科技的实现往往需要5~10年的时间,且在早期甚至种子期就需要大量研发资金投入,但是投资人出于对投资回报的要求,往往更倾向于变现周期更短的投资,这就使硬科技企业难以在直接融资市场上获得足够的资金保障。


此外,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市场受体制机制约束也难以贷款给科技企业。在我国的现行金融结构下,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我国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受到政策法规极大限制和银监会严格监管考核,大部分银行资金无法投向高风险、周期长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因此,为满足硬科技周期长、投入大的资金需求,应突破传统融资渠道限制,广泛调动资源探索多样化的融资机制。例如,在银行领域,可设置新的管理部门、组织模式和机构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专业服务。一方面,可成立科技银行开展风险投资,破除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壁垒,联合发起园区贷、专利贷与小额信用融资等新型金融产品。同时,在传统的银行系统可探索设立投贷联动部门,承接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业务,探索持有科技企业股权的经营模式,平衡风险和收益。


另一方面,硬科技具有高风险性,需要良好的风险共担机制。硬科技多为实验室技术,由于早期产品尚未定型,市场未打开,投资周期长,未来不确定因素很大,这些都深刻影响着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意愿。作为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矛盾体,金融服务于硬科技企业,收益越大,面临的风险层次越不相同。


因此,应注重风险防控,建立可降低科技企业创新研发失败风险、保障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转化的金融支持体系,例如,在金融层面,可建立银行—担保机构风险分担模式,调动信用担保公司、信用评级机构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型科技保险和政策性科技专项基金等都作为中介机构为科技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支持。


信用支持类型随企业发展阶段变化。在硬科技企业发展种子期,企业面临较高的研发技术风险,信用担保公司可以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信用担保,与银行共担风险,减轻银行科技贷款信用压力;在硬科技发展成长期,风险更多体现为科技成果转化失败的市场风险,如技术成果不被市场接受或受价格波动的影响等,科技企业可依据科技成果特性投保担保型科技保险,这样如果科技成果转化失败,保险公司会为企业偿还一部分贷款,从而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等信贷风险。


2

硬科技催生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


在金融支撑硬科技进步的同时,硬科技发展需求也不断推动着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使金融服务更加智能化和多样化,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从而也引领金融进入全新的时代。


一方面,硬科技促使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加速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硬科技打破了具体科技概念本身的边界,以新的内涵连接起政府、企业、资本、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种种力量,引导并推动广泛的资本要素流动,促使金融服务手段更加多样、金融服务内容更加聚焦。


例如,硬科技概念的发源地——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提出“拆除围墙开放办所”的创新理念,与以往简单地吸纳投资不同,其打造出“研究机构+天使投资+孵化服务+科普科教”的创业生态,在研发的早期实现资本、企业等众多资源的介入,整合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孵化和市场销售的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助推科研成果加速转化。


另一方面,硬科技的应用实践为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为突破硬科技与金融之间融合的瓶颈,已有多个地区在积极开展科技与金融融合探索,形成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宝贵经验。例如,北京发起成立总规模3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专注于科技创新领域投资,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社会资本形成合力,面向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等创新源头。


3

金融乱象正阻碍科技创新


尽管近年来我国在硬科技研发领域资金投入效果愈发显著,但由于早期存在金融市场建设及发展不充分、科技企业同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仍无法同科技产业实现精准对接,金融同科技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脱节现象。这种脱节现象的出现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存在结构性问题。首先,金融市场结构失衡矛盾比较突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比例失衡,这种金融结构不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杠杆水平,也不利于助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其次,我国直接融资市场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萌芽阶段,还不能支撑起科技成果转化的庞大资金需求,金融支持的严重不足导致衔接硬科技产业的精准度难以进一步提升。


二是金融市场缺乏耐心。当前金融发展迅速,交易方式相较以往更为灵活,收支周期短,短期内科技产业对金融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从长期来看,金融产业缺乏耐心与包容度。


一项新技术成果从研发到工业化或产业化,再到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往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磨合沉淀,而营造稳定的创新环境则更加需要有耐心的资本支持,否则将难以维持至下一轮创新增长。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很多创投基金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但这些基金常常期望科研成果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收益,有时候甚至还会抱有迅速投产上市等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下资本市场“赚快钱”思维不适用于科技发展路径,不仅对创新支持力度有限,从长期来看还将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现阶段我国科技研发能力突出,甚至已超出许多发达国家水平,但承担风险、承受失败的能力较弱,对于失败的容忍度远远不够,除却科技公司本身企业文化影响外,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资本市场的耐心有限,不足以支撑长期研究工作,科技企业的创新驱动潜力仍有待挖掘。


三是逐利让金融市场出现“脱实向虚”乱象。由于金融具有逐利本质,金融从业者会优先选择回报率高的行业合作。我国金融业信息交互体系已足够发达,触角可以延伸至经济领域的各个角落。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当前金融市场脱实向虚的趋势。一个科技产业的发展将随着技术逐步成熟、产品需求饱和表现为边际报酬递减,这与金融行业逐利的本质要求相悖,而在如今资本与信息高度结合的时代背景下,金融从业者们将更倾向于利用信息套利、监管套利、跨期套利等多种新型套利模式,来获取远超以往投资实体经济所创造的利润。


此外,近年来过度的金融创新加剧了金融市场的“脱实向虚”风险。2011—2015年是中国金融创新密集时期,P2P、供应链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频繁涌现,同时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推出了融资融券、场外配资等新型业务模式;金融监管部门也在创新频发的大趋势下,不遗余力地鼓励各类业务、理财、信托等金融概念逐渐在民众间普及。


金融创新服务在此期间为科技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也为一般投资者提供了多种交易方式,毫无疑问,其在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服务科技产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过度金融创新在创造财富效应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酝酿了潜在金融风险,加速了资本向“脱实向虚”的转变。


“脱实向虚”趋势为金融市场埋下了隐患,不利于建立稳定的科技创新环境。大量资本流入虚拟经济将抑制实体经济发展,从业者纷纷逐利金融理财服务炒买炒卖,科技产业后续发展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融资环境也会愈发不利。资本“脱实向虚”还会带来风险分散、资金外逃、市场波动强烈等诸多问题,会造成金融系统化风险,容易引发金融市场泡沫。因此,我国要采取措施推动金融“脱虚向实”,促进金融市场同科技产业和谐运行和有机融合,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精准对接,形成良性循环。


4

科技成果转化是金融科技的关键环节


我国金融要“脱虚向实”,服务于科技发展。要从金融与科技两方面入手,强化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


一方面,要强化金融市场监管,引导资金回流实体经济,加强金融从业规则建设,落实金融监管层的严格问责制度,有效防范、规制资本逐利性引发的套利行为,并完善各监管机构的协调联动,尽力平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业务,使金融市场回归到拉动实体经济增长、服务科技创新的本源作用上来。


我国金融同科技的深度融合仍有很大空间,金融应当在硬科技补短板方面发挥先导作用,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同时建立健全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市场机制,给硬科技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支持。


另一方面,国家应继续合理加大对硬科技的投入,加强科技产出效率和成果转化率,营造积极的科技创新环境。同时,完善硬科技项目的事前评估机制,为相关投入制定明确战略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能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用和保证科技投入融资来源的稳定性,从而获得高产出效率。


研究硬科技的根本目的是使技术真正转化为经济,服务于国家建设的各项需要。科技成果转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环节,也是科技对接经济的薄弱环节,只有在这一点上实现精准的金融支持,优化硬科技资金投入,才能进一步释放创新潜力,建立起金融业和硬科技的互促互生关系



8.jpg


《硬科技:大国竞争的前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

西安市中科硬科技创新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10月出版


引领世界的核心要素是什么?点亮未来的灯塔在哪里?《硬科技:大国竞争的前沿》一书给出了答案。书中对硬科技的内涵、外延、演变及其对全球变革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详尽的探讨,试图用科普的方式,让读者走进硬科技这个既神秘、高端又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领域。


什么是硬科技?硬科技就是比高科技还要高精尖的科技;是有极高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的科技;是需要较长时间积累、极大地领先现有水平的技术。书中全面梳理了信息技术、光电芯片、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科技这八大硬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及趋势、各国布局以及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卡点”和“堵点”,并提出了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发展建议。


硬科技的研发周期长、回报慢、风险高,该书深入研究了如何做好硬科技与金融协调发展,回答了硬科技时代需要怎样的金融这个难题,并探讨了如何从政策层面促进硬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书中还对比分析了以色列、日本、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行动举措和经验教训,为我国硬科技发展带来启发。


——本文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的新书《硬科技:大国竞争的前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4 03:41 PM , Processed in 0.0497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