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6|回复: 1

[百家杂谈] 知乎高赞 | 有哪些大家不说,但需要知道的职场规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3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乎高赞 | 有哪些大家不说,但需要知道的职场规则?

知乎高赞  2022-01-04 20:00

我们听过太多所谓的职场生存法则。

实际上,「职场潜规则」和「职场厚黑学」之类,都不是真正的职场规则。

不讲套路只来真的,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期干货满满的职场知识分享。


 有哪些需要知道的职场规则 ?
 

答主:Sean Ye2.6 万人赞同了该回答)


说几条重要的职场「明规则」。
 
在我看来,职场上的规则,但凡摆不上台面的「潜规则」,大多是找个理由坑咱的伪规则。希望大家提高警惕。
 

1.png
刚毕业,尽量别去小公司
 
对于刚毕业的小伙伴们来说,创业公司的「情怀」和「征途大海」,不适合你们。
 
很多小公司招人都会说:
 
与其去大公司做螺丝钉,只精通一块,不如到我们小公司,学得更多,成长更快。
 
可以说是非常违背良心了。
 
小公司缺乏工作体系,杂务做得多,也没法交给年轻人有效的方法论。
 
事实上,大多数小公司也很精明,他们没有精力培养新人,所以重要核心的工作都靠溢价从大公司挖人,而缺乏价值、相对杂乱的琐事就很自然的交给了年轻人。
 
相反大公司,对于培养新人有更成熟的制度保障和预算保障,能够确保新人顺利融入,而新人在掌握工作的方法论后,也可以迅速成长起来。
 
不仅如此,大公司平台大,做事的格局天然就比小公司大。
 
就拿营销预算来说,小公司还在抠着预算看怎么能把 1 块钱的活动办出 5 块钱的效果。而在大公司,你需要考虑的是,活动如何支持业务发展,如何提升品牌形象,如何衡量 ROI 。

 

2.png
为自己的前途熬夜,不为公司熬夜
 
年轻人说一点不加班,真的不太容易,我如今 35 岁了,照样加班。
 
只要身体还算好,偶尔加班是可以接受的。
 
但我们需要弄清楚,我们的加班是不是有价值。方法很简单,问自己三个问题:
 
通过加班,我的职场技能/专业知识能成长吗?
 
如果这个项目有我一直很想学习的领域,或者能显著提升自己的能力,未来还能给自己的职业发展背书,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加班,能赢得更多的机会吗?

有时候我们加班做的是一些杂务,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领导是靠谱的,这次我帮了领导,下回有好的培训机会,或者是轮岗机会,领导会优先想到我,考虑我,那这样的加班为什么不去呢?
 
加班是常态性的吗?加了班能轮休吗?

职场和生活一样,我帮你一把你帮我一把。所谓弹性工作制,是种互利模式。你希望员工可以为公司救急,企业也得给员工提供便利吧。
 

3.png
说之前,首先学会听
 
沟通能力并不仅仅是你能口吐莲花,拽上对方吧啦吧啦侃上小半天,唬得客户一愣一愣的。
 
沟通能力首先在于听,听懂对方的需求,更能听懂弦外之音——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参加过一个培训,老师出过一题:如果客户做出错误决策时,应该如何说服他?
 
有人说讲述过去的成功案例;有人说用数据分析的结果说服客户。
 
而正确答案是:继续听,了解客户为什么这么说,而非急于说服客户。
 
提问也是重要的能力。不仅是对客户,对领导也是如此。

刚刚进入职场的小伙伴们,怕问多了露怯(我当年也这样)。于是乎,沟通就靠猜:我「觉得」领导应该是这个意思/客户估计要的是那个东西。
 
然后闷头苦干,然后发现完全不是对方要的东西,遇上脾气暴的主,还会发火训自己。
 
小伙伴不免怀疑人生,我这么努力,为什么没人看到?
 
努力固然重要,但是需要把力气花在正确的方向上。
 
我教各位从一个小技巧入手:
 
每次别人在说的时候,立即拿笔记下来;别人说完,你即时确认:「您希望我们做的是 ABC 三点,对不对?」

等到领导/客户确认后,再接着邮件:刚刚开会达成三点内容,分别是 ABC 。接下来,保持定期更新:A 完成了 B 还在做 C 还没开始启动。让对方心里有底。
 

4.png
即使你不想跳槽,也要定期看看工作机会
 
无论是招人的 HR ,还是留人的 HR ,都不喜欢我这种观点,这不是给企业添乱嘛?
 
但定期看机会,对职场人有莫大的好处:
 
能跳出自己的圈子,看整个市场在做什么——保持市场敏感度。
 
a.保持市场前沿科技和趋势的嗅觉:
 
在公司里你看到的永远只是周边一小部分事情,你的项目越多事情越忙,就更腾不出手去看整个市场,但职场发展,无论走专家路线还是管理路线,你都要了解市场。否则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b.更清晰认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
 
出去面试,了解用人公司为什么想要你,这是你的核心优势;了解用人公司认为你还有哪些不足。
 
c.了解自己的价格
 
0.png
 
2016 年年终的调薪幅度,市场中位值是 6% ,而且这个数据已经连续五年下滑。
 
正常来说,我们如果五年没跳槽,内部也没有特殊调薪的话,我们的薪水老早被市场水平甩出 8 条街了。
 
美世有薪酬调研报告,能精准到每个岗位每个城市不同级别员工的薪水的市场中位值。最便宜的报告也得 5-8 万,咱求职者又买不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面试。

d.提升面试技能和沟通技巧
 
这个不多说了,面试技巧也要靠实操训练嘛。
 
经历面试,提升面试技巧,也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目标)行业内企业的现状。
 

5.png
不要一味看高薪跳槽
 
这话得罪的是职场人,说好的不要搞毒鸡汤的吗?
 
工作要钱,有什么不对?你怎么反而站在资本家那边忽悠咱呢?
 
真不是忽悠。
 
知乎有个问题:提离职被老板加薪挽留,该怎么办?
 
刚毕业的同学,几个公司比价,能高出 2000-3000 月薪,已经是企业能给出的最优厚价码了。
 
如果能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路径(一线城市),到了 35-40 岁时,年薪能高出同龄人 30-50 万以上。
 
而选错了路径,也可能会少别人 30-50 万。
 
所谓职业发展,也还是钱,但是这是未来的「钱」,别看眼前 1 千 2 千,要看未来我们能不能把这钱翻倍捞回来。
 

6.png
别太早想着斜杠青年
 
南都周刊之前找我约稿写「斜杠青年」,而我的态度是:年轻人的目标不应该是斜杠青年。
 
《双重职业》这本书的作者麦瑞克·阿尔伯最初用的词是 Slash ——翻译成「斜杠」,但「青年」完全是译者的发挥啊。
 
去互联网上搜索一下知名的职场「斜杠青年」,但凡做出些成绩的大多是 30+ 的中年人。
 
哪有刚毕业就杠上开花的?先把专业做精细了。
 
所谓斜杠,应当是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的飞跃,而非焦头烂额慌乱之下的逃窜。
 
有些自诩为「斜杠青年」的小伙伴们,可能从头到尾就没有读过麦瑞克·阿尔伯的《双重职业》这本书,仅仅凭听到的道听途说和自己的猜测,树立了一个自己眼里所谓的「斜杠青年」。
 
麦瑞克对于想做斜杠青年的小伙伴们提出过忠告:
 
你可以斜杠,但别一拥而上。不要指望同时以三个身份开展三个职业。大多数斜杠,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磨砺,从基础做起逐渐成就卓越。只有在坚实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添砖加瓦,斜出特色,杠上开花。
 

7.png
不要盲目崇拜别人的开挂光环
 
那些开了挂的人,不会告诉你为什么她开挂背后的各种因素,甚至会故意隐藏部分关键信息;更不愿意让吃瓜群众知道,即使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复制他的开挂人生。
 
更可怕的是,单纯迷恋别人的开挂,很可能被人收智商税。
 
举个例子:
 
罗振宇在多个场合说明拒绝被存量绑架的观点时,最常举的例子是, 2013 年,自己卖掉了房子和车。
 
但在今年年初,罗振宇在一场演讲中又说,当时自己确实卖掉了房子,「但后半句我没有说,我到香港买了腾讯的股票,实际上,比北京房价涨得好,然后,在这一轮房价上涨之前,我又把北京的房子买回来了。」
 
由此得出结论:「对创业者来说,最重要一条:甭管听谁忽悠你的,责任你自己负,因为,别人不会把他选择的所有维度参数都告诉你。」

还有那位知乎上被热议的 Molly 妹子,一年 300 多天在旅游,成绩从来不耽误。都因为人家一边旅游一边学习,不用睡觉啊,你服不服?
 
你能不睡觉吗?我反正不行,我不睡觉就是一坨行走的五花肉,毫无生气可言。
 
我建议各位刚进入社会的小伙伴们:不要太花精力迷恋别人怎么开的挂,你学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不如多看失败者的经历,从中吸取教训。
 

8.png
职场上不要全靠自己摸索,要找师傅
 
职场上很流行一句毒鸡汤:学生时代有老师,到职场上就要靠自己,别指望有人教你。
 
简直是胡说八道。
 
职场上同样需要老师,公司有义务指导我们。
 
没有老师,我们也许也能摸索出成功的路,但那必然更加艰辛。实际上职场导师,不但对新人有价值,对公司的发展也很有价值:新人迅速融入,企业当然受益。
 
事实上,很多大企业都有成熟的老人带新人机制(外企常叫做 Mentor )。
 
相反,一些小企业也没有意识到培训新人的重要性,而有些老员工担心新人抢了饭碗,故意不教新人,反而编出毒鸡汤:职场都别指望有人教你。
 
对于这种人和这种企业,职场新人能躲就躲——这是不欢迎新人的文化。你在这里即使能通过百倍努力获得成功,但这种程度的努力可能已经让你在一个友好环境下,取得 3-5 倍的成就了。
 
新人进入职场后,要以谦虚的态度抓紧时间找自己的导师,如果找到,别人给了你帮助和提点,记在心里。未来有机会,记得感恩。
 

9.png
人脉不等于微信里的好友
 
职场人,有时候会以微信加过哪个投资人,或者哪家公司高管为荣。
 
但是,说真的,除了过年给人发一条祝福消息,你可能根本没机会和你心目中的高人细聊,更别说在高人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印象了。
 
很多人认为人脉,就是我认识谁,可以找谁帮忙。
 
但其实在我看来,人脉是了解你擅长什么,同时你也有机会可以帮得上他们的人。
 
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如果你不能帮到别人,不能为别人提供价值,那么为什么别人会愿意帮助你呢?
 

10.png
你和企业是平等的关系
 
如今的时代早不是工业时代了,第三产业,尤其是知识和服务型工作,已经成为了最普遍的工作类型。

如今的企业越来越讲究扁平化:一个普通一线员工和总经理之间,可能只隔着一位经理,或者再加一位总监。在工作沟通中,一线员工往往能给直接与高层沟通,获取支持。
 
身处咨询公司的小伙伴们往往会很深刻的感触:虽然我隶属于某一个部门,但却参与部门内外的各种客户项目,在不同的项目中也会担任不同的角色。

而作为项目的参与者,你可能接触到、学到其他团队的知识和技能,甚至可以通过完成项目,转型成另一个领域的专家。

这些年的科技进步,给职场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职场人作为个体的崛起。个体的价值越来越大,而公司逐渐平台化,把舞台提供给优秀的人才。
 
你一个搭台的,我一个唱戏的,谁比谁高贵呢?谁规定唱戏的非要依附于搭台的呢?
 
过往,无论是卓越的人才,还是普通的庸才,都是企业的螺丝钉。都需要按资排辈,逐级汇报。

如今,在新的扁平式模式下,人才会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企业组织架构扁平化的同时,把自己变身成平台,提供给优秀的人才,供他们施展才华。
 

题图:西虹市首富

编辑: 鑫鑫向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3 05:48 PM , Processed in 0.0496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