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6|回复: 5

[人世间] 涌入扬州的年轻人:通勤短、月花2000,远离功利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3 09: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涌入扬州的年轻人:通勤短、月花2000,远离功利世界

 搜索下载一条 一条  2022-01-12 07:50

IMG_4930.GIF
杭树志拍摄的扬州影像

2021年,扬州再次入围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020~2021年度

“中国美好生活城市”榜单中,

它与南京、宁波、深圳等城市一道,

被评为“舒适之城”。

有人说,扬州在一众幸福城市里,

存在感弱了,早就不在潮头。

其实,这座居住着450余万人的历史文化名城,

早在2006年就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2020年启动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

十年来,扬州常住人口首次呈现净流入趋势。

同年,扬州市人均GDP位居全国第14位。


IMG_4931.JPG

树志镜头下的扬州,早茶、小院与美景

扬州相对较低的物价、
更短的通勤时间、
宜人的城市景观、
极有特色的文旅底蕴、
平缓的城市步调,
也使它看上去适合“自由”职业者们安家:
不必辛苦逐浪,

可以真诚地表达、自在地生活。


IMG_4932.GIF

我们遇见几位
在职业上极为自由的扬州“青年”:
有人走过全国200多个城市、20个国家,
却选择回家开一间小店;
有人专注于传统文化和手艺,
从中获得满足和快乐;
有人带着音乐巡演各地,又隐居扬州;
有人从北京移居而来,
借山水和文字,安定内心……
他们将兴趣变成事业,

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诠释对这座小城的热爱。

编辑   徐莹  责编   邓凯蕾


IMG_4933.jpg

Image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09: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935.jpg

2013年,“逃离北上广”的风刚刚刮起来。那一年,杭树志在昆明读研究生,即将毕业。

毕业前,这个1988年生的扬州人去了趟大理,在双廊附近鲜有游客的小镇上,他走进一家书店,发现店主三十多岁,从北京来。

“当时,一边看书,一边想,我回到扬州,是不是也能这样生活?在大城市遭遇重压的年轻人,一定要逃到大理或丽江吗,或许还能回家乡,做些喜欢的事?”


IMG_4936.JPG
杭树志。扬州是适合用自行车浏览的城市
毕业后,树志回了扬州。正在报社实习的当口,他偶遇了皮市街上的一处老房子,很喜欢:50平方米左右,每月房租1200元。而据报道,同一时期,大理古城繁华段的有些店铺,月租甚至上万。
他决定租下,签5年。“既然房租不算贵,为什么不试着做些喜欢的事情?”
在小城,考公是不错的选择。虽然父母也希望他留在报社,或者考公务员,但还是支援了5万块左右的启动资金。不懂商业运营的树志一拍脑袋,成了“浮生记书店”的树掌柜。他买来二手空调;把家里的书搬到店里;朋友送了滴滤式咖啡壶,他也卖咖啡。
“如今,想靠五万块开店,根本不可能,一台咖啡机就四五万了。相比周边县市,扬州的消费并不低。”没有先例,试错成本反而极低。

IMG_4937.GIF
IMG_4938.JPG
猫咪“芸娘”,为数不多的常驻店员之一 
9年前,扬州少有融独立书店、咖啡馆、分享空间于一体的小店。“不管去到哪里,我都关注小而精、具有地方特色的店铺,也喜欢读一本书,叫《书店风景》。我们扬州那么多年的文化积累,也要有美好的书店风景。”
扬州四时风物不同,本地人有倾城出动的赏花游园习惯。这成为他设计文创物品时的灵感。
2月梅花开时,人们都去蜀冈西峰;3月,鉴真大道的樱花树下,人山人海;11月,史可法纪念馆的银杏又会抢占朋友圈;还有何园的玉兰花、个园的竹子、瘦西湖的四季……年复一年。

IMG_4939.JPG
IMG_4940.JPG

IMG_4941.JPG

IMG_4942.JPG
树掌柜夫妻的扬州四时
他把这些“如拜年一般自然的习惯”,做成了不同主题的明信片、扬州古银杏地图、扬州早茶图鉴……
还有帆布包、方言徽章、疫情退散贴纸等等。

IMG_4943.JPG
IMG_4944.JPG
部分文创用品
扬州是个小地方,树掌柜常说,任何两个本地陌生人之间,也许只隔着一个人。
所以,他想通过店铺,来映照城市与人群。店里的牛奶咖啡,就使用本地生产的扬大牛奶制作。

IMG_4945.JPG
几年来,浮生记办过八十多场分享会,讨论旅行、文艺、咖啡、民俗、情感,乃至大运河扬州段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等小城大事。分享人也从朋友、朋友的朋友,扩展为推门而入、谈得到一起的客人。
11月底,浮生记进入第九个年头。它为当地人提供安静待着的去处,又满足了外来人对扬州的部分想象,而围绕它的人情往来,也有着小城特有的温度。对此,树掌柜非常自豪。

IMG_4946.JPG
浮生记开业后的最初几年,树掌柜每月另有兼职,以摄影、设计补贴个人生活与书店运营。2018年后,他渐渐不再接外单。
皮市街也越来越热闹。刚开店时,它只是老城区的一条安静石板路,长满香樟。随着店铺与游人增多,到今年,经过一系列街巷整治后,它被认定为“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培育单位”。

IMG_4947.JPG
雨夜皮市街。皮市街改造项目根据居民建议做了修改,
树掌柜说,扬州古城,需要共同的守护
现在,树掌柜每天上午10:45左右出门,11点到店,直至打烊。一年大概有340天在店里,余下几天,外出看看更大的世界。
这个转过国内200多个城市、走过20多个国家的年轻人说:“浮生记是在赚钱维系生活的基础上,凭兴趣而非单纯的商业模式所开的店,我可能会一辈子都去做这件事,一直留在扬州。”
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树掌柜也时时关注着日渐抬高的房租,更担心皮市街会变成网红面孔、千篇一律。

IMG_4948.JPG
树掌柜拍扬州,从无倦怠
他的身边,也不乏陆续开始创业的朋友。
一直在扬州老城区开店,树掌柜顺带关注附近的房子。2018年,他在浮生记不远处拿下一处破破烂烂的小院,再用一年时间,自己做改造。当年,总费用不足百万。
如果用叠石假山、小桥流水等扬州传统造园手法,花销将不菲。为了省些钱,更为了做年轻人轻松理解的小创新,他只引入了部分造园传统。

IMG_4949.JPG
IMG_4950.JPG
“小山”
进门后,设一段回廊,再将院子中的一堵白墙做成小山般的叠嶂,“山”旁种下一株青枫。室内与室外用落地玻璃门窗相接,坐在屋里看出去,刚好一幅山景。
要知道,扬州城里看不见山,这处院子就叫“小山”。树掌柜有时来休息、办公,其余时间,院子用作民宿。

IMG_4951.JPG
IMG_4952.JPG
IMG_4953.JPG
树掌柜在“小山”
今年初,树掌柜又在离“小山”几十米远的地方,买下一座破旧的小院,取名“小楼”,请相熟的朋友设计,尚在装修,未来应该是另一处民宿吧。

IMG_4954.JPG

“小楼”设计效果图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09: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955.jpg
在今年八九月彻底退出传统职场之前,学经济、管理出身的陆广飞,在公司里策划、跟进不同项目。但这位扬州青年的兴趣,非常“扬”派:古典文学、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
更“扬”派的是,他开了间小书店,将爱好变成事业,乃至主要收入来源。
我们聊起在2020年的人口普查里,扬州十年来首次呈现人口净流入趋势时,他也说,有些事情快不得,扬州对特定人群具有吸引力。

IMG_4956.JPG
陆广飞
陆广飞向朋友的茶室拿了一间房,茶室在瘦西湖附近的商业区内。
他本来想着,家里不大,就将这儿当作书房和同好间阅读交流的地方。后来,书房成了书店,今年国庆期间开业,名叫“人间小温”,化用汪曾祺的诗句。

IMG_4957.JPG
旧书。开店后,扬州文化界学者韦明铧赠字:
能读书眼界必广,巧立志心境自飞
店里售卖的书籍,主要和文学、历史、哲学社科、艺术、地方文献相关,有新书、老版旧书、少量古籍,来光顾的主要是青年教师、学生和某方面的深度爱好者。
陆广飞也定期将优质的旧书信息集中发到读者群里,方便大家订购与讨论。他说:“虽然这个读者群体很小众,但如果我提供更专业的图书和服务,还是能产生一些能量。做综合性、畅销性的书店,我反而没优势。”
他一般上午十点到店里,晚上八九点离开,做书籍入库、陈列、发货、整理,也运营读者群,接待书友,在社交媒体上推送文章。

IMG_4958.JPG
除了书,小店也搜罗部分文房具、唱片
书店,目前只占用他大半精力。陆广飞的另一重身份,是“扬州市青年昆曲协会”创立者之一。
昆曲在2001年就被评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是昆曲的第二故乡。读书时,陆广飞的师长很看重昆曲,他也在机缘巧合下接触到当地名家,并跟随学习。
2009年时,他一边做本职工作,一边用业余时间创办了扬州第一个昆曲青年班,免费教学。2016年,扬州市青年昆曲协会在此基础上,整合而成,汇集了一票年轻爱好者,定期将昆曲带入当地校园及课堂。

IMG_4959.JPG
IMG_4960.JPG
昆曲爱好者们,常抄写曲谱
作为一名创业者、广义上的自由职业者,陆广飞虽然忙碌,但他看重的,还是通过拼搏换取有品质的稳定生活。而扬州的底色之一,就是闲逸。
数年前,他写过一篇《扬州旅游攻略.三天两晚》,分享哪些吃食、街巷最地道,值得一看的风景园亭背后,有哪些故事,住在哪里最能体味扬州好……文章发布在关注度只有几百人的社交平台上,获得了数万阅读量。

IMG_4961.JPG
摄影:杭树志
他对扬州的了解,还在于,观察过身边的年轻人如何获得满足感:“我生长在扬州,外出工作的经历很短暂。扬州天然地给予我稳定感——城市小,通勤时间短,生活成本相对低。娱乐业态不及上海那么丰富,但咖啡馆、小酒吧都有。
年轻人下班后,有比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整理自己、放松心情。他们也因为爱好而形成小圈子,比如摄影、设计,哲学、书画,户外、骑行。当然,要获得精神层面的享受,还是要争取更高收入的。”

Image IMG_4963.JPG
杭树志记录的扬州影像
在陆广飞看来,扬州虽然不如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发展成熟,但它的文化基因,仍然能吸引喜欢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来停留、居住、创业。
他接触过几位回家创业的年轻人,和一些来扬州学漆器、玉器等手艺而留下的人,“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因为对扬州感性的热爱和些许创业激情,靠兴趣谋生,想得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太复杂的权衡。”
但收获是实实在在的。陆广飞的乐趣,来自“缓慢”与“枯燥”。他说:“做昆曲也好,做书店也好,我们慢慢整理,把好东西送到需要的人手中,他们快乐,我们也有乐趣。每天挺辛苦的,好像进展也不大,但一两年后,回头看,也许会发现,比别人走得更远。”

IMG_4964.JPG

书斋内,陆广飞收来、理好的书册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965.jpg
因为做昆曲传播,陆广飞对扬州各类文博场馆的非遗展示空间,多了些留意。今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放后,他也带着孩子去参观。入馆采取预约制,每天上限一万人,几乎客满。
扬州目前有三四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扬州博物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486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内,也可以看到比较集中的非遗呈现。
非遗传人们,也被持续地关注着。1997年出生的扬州姑娘王蕴玉,师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戴春富,学习“通草花”制作技艺。她去荷兰交流过,上过两次央视,接受了本地媒体大大小小的采访,目前在扬州博物馆工作。

IMG_4966.JPG

“通草花”花篮

IMG_4967.JPG
王蕴玉。摄影:张卓君
为了增加手艺的辨识度,她也注册了一间小公司。这位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说,自己赚得不多,每月花销一两千。因为手艺,她享受着更纯粹的快乐,偶尔也感受到焦虑与重负。
十一二岁时,蕴玉被爸爸送到师父那里学手艺。通草,是一种茎部可以入药的植物。将茎部理直、晒干、揉捻、染色后,能以此为材料,组合出摆件、饰品等。那时,通草是非常冷僻的非遗门类,濒临失传,只有七十多岁的师父和另一位年纪相仿的老人精通。

IMG_4968.JPG
家人从没要求她学成什么样,师父也不善言辞,老传承人只用手艺说话。从初中、职高到成人高考,蕴玉一路学了下来。十六七岁时,她开始从手艺里获得满足感。
她也担心过,做通草花养活不了自己,不能当作安身立命的本事,曾经打算毕业后找一份清闲文职,工作之余还能继续做花。
“我很小就知道,做这个赚不了什么钱。但只要能温饱,我还是愿意继续。我和师父说过,会一直传承。传承不是有多大梦想、做多大的推广,继续做就是最好的传承。师父八十多了,还在做手艺。”

IMG_4969.JPG
蕴玉和她的“通草花”作品
她平日在博物馆一角,教前来体验手艺的参观者做手工,周末或节假日还要主持一些主题性质的工作坊活动。除了通草花,各类技艺都得会一点:剪纸、陶瓷、刺绣……
蕴玉喜欢汉服,所以2016年开始,有别于大型工艺品,她也用通草花技艺,做缀于衣襟、发丝、耳廓的日常饰品,并在社交平台上通过短视频、直播做科普。

IMG_4970.JPG
正在直播做通草花的蕴玉 摄影:张卓君 
她也喜欢和好友们一起换上汉服,去瘦西湖看花、找灵感。从事不同职业的姑娘们聚在一起,倾吐烦恼。
她说自己没有太多物质上的执着,偶尔帮朋友或相熟的人做通草花饰品,佛系接活,不做急件,不理催单。

IMG_4971.JPG

摄影:张卓君

IMG_4972.JPG
穿汉服的蕴玉。摄影:王蔓蔓
但也并非全然没有焦虑。扬州的非遗领域,竞争压力还是有的,蕴玉常常苦恼,该怎么做出更好的作品?怎样让更多年轻人喜欢?未来,要走一条怎样的路?
“我现在还没什么定性,教不了徒弟。也许等我老了,也会遇到一个像我小时候那样傻的徒弟。只要还有人做,这门手艺就不算失传。”

IMG_4973.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974.jpg
年底,几波疫情又起。和树掌柜聊到居家办公时,他提到“数字游民digital nomad”:基本不需要固定的办公地点、主要利用互联网完成工作的人们。
他说,扬州好像很适合数字游民,它属于长三角城市群,高铁到上海,2小时到达,通往南京的地铁也开工了,疫情前,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每天都有飞往亚洲各个中心城市的航班,它距离“世界”并不遥远。
说起扬州的年轻朋友,树掌柜想起了音乐人郑兴,他向郑兴的父亲学过书法。这位1992年出生的音乐人,也许刚好算半个巡演于各地、“隐居”在扬州的“数字游民”。

IMG_4975.JPG
郑兴在上海MAO Live house前,摄影:曹雪童
12月,我们在上海的MAO Live house见到郑兴,这是他第二张专辑《眼泪博物馆》2021秋冬巡演的第12站,之前走过了郑州、天津、宁波、福州等地,又到北京录了节目,待上海、苏州的演出结束后,他将回扬州稍稍修整,然后去长沙和重庆。

IMG_4976.JPG

郑兴拍摄的扬州火车站

IMG_4977.JPG
《眼泪博物馆》是陈列记忆、旧物、情感的博物馆
这几年,需要录制专辑时,他去南京、北京或广州,没有录音、演出的日子,就宅在扬州。词和曲甚至能在搭火车时写,但打磨作品、缓慢生活的部分,大多交给了安静的故乡小城。多城、远程的工作状态,在他做第一张专辑时,就见端倪了。
郑兴听着港台流行音乐和内地校园民谣长大。他的大学四年,是在从小就向往的北京度过的,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编导专业,课余听新民谣、看演出、驻唱,也写一些词曲,像海绵一样吸收新事物。
到台北读研究生后,他真正开始做音乐。毕业前,他和同伴做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忽然有一天,我离开了台北》。“在台北录制、在广州混音。其实我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不打卡,创作完全由自己掌控。当然,要协同团队步调。所以我不觉得做音乐的人,一定要住在北上广,我待在扬州,挺自在的,有更多时间陪家人。”

IMG_4978.JPG

珠海站现场

IMG_4979.JPG
上海站现场

毕业后,他回到扬州生活,一直喜欢扬州的步调,“我们的性格很搭。”这种契合“帮”他写下与扬州有关的音乐,比如《扬州慢》。

《扬州慢》所唱的,是他希望故乡在不可阻挡的新陈代谢之中,能留住最动人的部分:“在外面的时候,我常常想念广陵路、古运河,外婆就住在古运河附近,小时候,我常常和外公外婆、弟弟在那一带走动,回忆中烟火气十足的巷子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一个城市向外扩张和留住安详的内核,在我看来,是可以不矛盾的。”


IMG_4980.JPG

郑兴镜头下的扬州小巷

IMG_4981.JPG
在扬州划船
2020年三四月,疫情趋于缓和时,他和爸爸开车,从淮海路到盐阜路,围着生活圈绕了一遭,他拍下街景,剪成行车记录仪式的片子,用作《扬州慢》的歌词MV。
这个细腻的扬州人,总会变换不同的视角,来看故乡,并把每一次珍而重之的“观看”,视作一种情绪上的疏解。

Image
郑兴唱:重逢是必然,离开是偶然
但凡在扬州,郑兴有很多时间读书、看剧,偶尔做直播。通过远程沟通,他完成了第二张专辑,但也羡慕大城市的音乐氛围。他还注意到,这个适合旅游、生活乃至养老的小城,没那么容易留住一心想拼事业的年轻人。
“我并没有说它不好,难道每一个城市都要像北京上海那样高速发展吗?让扬州就这样站在长江沿岸,保留自己的节奏,为住在那里的年轻人留一份怡然自得,不也很好吗?”

IMG_4983.GIF
2020年春,郑兴在自家阳台上弹唱《城南》
大概也正是这份多元,让郑兴多了一份快乐的底气。他身边的朋友,陆续买房、成家立业,而他现下做音乐的收入,还不足以回馈父母。
“我也焦虑过,但还是快乐的。很感谢周遭环境与父母的支持,让我能诚实地面对自己,用音乐疗愈内心,将成长而非赚钱放在第一位。”

IMG_4984.JPG

摄影:曹雪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0: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985.jpg
2014年时,作家欣力与扬州的艺术家朋友同走皮市街,路过浮生记时,推门而入,认识了树掌柜。不久后,她在浮生记做了一场分享会。
欣力是北京人,年轻时旅居日本和美国,从2013年起长住扬州。她和儿子胡天悦,先后在扬州的温柔山水里,获得了疗愈。

IMG_4986.JPG
著有《八声甘州》等作品的作家欣力 。摄影:杭树志
2006年,因为工作,欣力的第一次扬州行是走马观花的。“文昌西路很开阔,长春路呀,肥绿幽深。我一下就被击中了。”这话她说得慢,像走了远路的人,遇见甘泉。
后来,每年的春天或秋天,她都去扬州,越来越了解这个地方。“那时候,我整个人都很疲劳,扬州的幽丽滋养了我,我要在这山水里休息。”

IMG_4987.JPG
欣力在古运河三湾段。摄影:凝碧
2013年,北京雾霾严重,欣力干脆在扬州租了房子,一边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地理,一边准备完成一部早就计划好的长篇作品。
她发现扬州这个地方,越待越有味道,就骑着电动车到处跑,看风景,也看人。形形色色的人与点点滴滴的生活趣味,积累起来,变成在当地媒体上开设的文字与广播专栏。她决定在扬州写一本关于扬州的书,叫《冶春笔记》。
她也看重和偶遇的读者、卖鱼卖花的老板娘的交往。扬州人丰富的情感、陌生人的友好,让她感到安定:“我在生活里有根了。”

IMG_4988.JPG
儿子镜头下的母亲:骑着电动车追日落
欣力租房时,住古运河边,常常骑着车,穿过长春路、唐城、观音山,上蜀冈玩一圈,再回家。
后来,她干脆在蜀冈上买了个方方正正的小院儿,南院做花园,北院做菜园,种上柿子树、油松、腊梅和青菜、香菜、小葱,并自学堆肥,在院子里做了个堆肥坑。

IMG_4989.JPG

蜀冈上的家

IMG_4990.JPG
草绿如“海”。摄影:胡天悦
在扬州住得越久,回北京的次数越少。她说得爽利:“我想把《冶春笔记》写完。再说了,我这工作,也不一定非得在哪干,是吧?”
住在蜀冈上,欣力有很多时间观察自然,“冬天,小草被雪覆盖;春天,蜀冈就像一座百草园。应该向自然学习呀,在这样友善的环境里,可以想通很多事情,放下很多虚荣心,求知欲和探索欲越来越旺盛,自我表现和获得认可的功利心越来越弱。”

IMG_4991.GIF

二书房,有琴、书案和绣绷

IMG_4992.JPG
纱窗外的院子。摄影:胡天悦
欣力的儿子胡天悦出生于1992年。两三年前,他发现自己的目标与所在职场的目标不一致,便辞去了北京忙碌的工作,到扬州,一边休息身心,一边准备出国读研究生。欣力很理解儿子,她感慨: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太不容易。

IMG_4993.JPG
IMG_4994.JPG
欣力母子,端午节一起包粽子
在扬州时,天悦常常捧着相机,拍下好风光。
他说,扬州就像《指环王》里的夏尔,经常很可爱,有时也无奈。儿子的这些作品,也将成为《冶春笔记》的一部分。做母亲的很骄傲:“他是我的图片总监。”

IMG_4995.JPG
(左)欣力镜头下的小秦淮河夕阳
(右)天悦捕捉的一抹窗前绿意

夏天最热的时候,母子俩到湖里游泳,儿子告诉妈妈,躺在湖面上,看见天空这么大,一下子能想通好多事。

欣力说:“我俩在这生活,内心更安定了,也加深了感情。”如今,天悦已经在美国学习建筑设计。

也许有一天,您会离开扬州吗?我们问。欣力很淡然:“这可说不准,人生之所以有趣,不就在于不可知吗?什么样的城市适合你,还得看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世界上还有好多令人好奇的事,到处看看,也挺好的。”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05:51 PM , Processed in 0.0798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