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6|回复: 2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公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2 06: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公布

来源:新华社
2022-01-21 19:35:53

a956.jpg 新华社1月21日消息,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情况的汇报,并审议通过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经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认定,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郑州市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此负有领导责任,其他有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负有领导责任或直接责任。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其中郑州市409亿元、占全省34.1%。

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并派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投入抢险救灾,为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坚强保障。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主持专题会议部署,深入河南灾区考察,要求抓实防汛救灾措施,加快恢复重建,严肃认真开展灾害调查工作。国家防总、国家减灾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指导开展防汛救灾工作。河南省委省政府、国家有关部委、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消防救援队伍等各有关方面和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救灾。目前,灾后重建工作正在全面有效开展。

这次灾害虽为极端天气引发,但集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为查明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成立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由应急管理部牵头,水利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健康委、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和河南省政府参加,分设综合协调、监测预报、应急处置、交通运输、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等6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有关部委牵头,并邀请气象、水利、市政、交通、地质、应急、法律等领域的院士和权威专家,组成专家组全程参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相关部门指导开展相关工作。

调查组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对社会和历史负责的态度,充分考虑这场特大暴雨强度和范围突破当地历史记录、远超出城乡防洪排涝能力的实际,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全面客观的原则,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现场勘查、调阅资料、走访座谈、受理信访举报、问询谈话、调查取证、分析计算、专家论证等方式,复盘灾害发生和应对过程。经过全面深入调查,查明了郑州市和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部门单位履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查明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事件和因灾死亡失踪人数迟报瞒报问题,并总结分析经验教训,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措施建议。

调查组查明,郑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汛救灾决策部署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不力,没有履行好党委政府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对极端气象灾害风险认识严重不足,没有压紧压实各级领导干部责任,灾难面前没有充分发挥统一领导作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党政主要负责人见事迟、行动慢,未有效组织开展灾前综合研判和社会动员,关键时刻统一指挥缺失,失去有力有序有效应对灾害的主动权;灾情信息报送存在迟报瞒报问题,对下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迟报瞒报问题失察失责。

调查组还对造成重大伤亡和社会关注的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查明了主要原因和问题,认定郑州地铁5号线、京广快速路北隧道亡人事件是责任事件,郭家咀水库漫坝事件是违法事件;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山洪灾害存在应急预案措施不当、疏散转移不及时等问题,登封电厂集团铝合金有限公司爆炸事故存在未如实报告人员死亡真实原因并违规使用灾后重建补助资金用于死亡人员家属补偿等问题。同时,调查组还查明郑州二七区、金水区、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郑东新区等6个区市、10个乡镇街道,郑州市及相关区县(市)应急管理、水利、城市管理等8个系统的18个单位,以及郑州地铁集团、河南五建集团、郑州城市隧道管养中心等9个企事业单位的责任。

调查组按规定将调查报告和有关公职人员履职方面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追责问责审查调查组。

针对灾害应对处置中暴露的问题,调查组总结了六个方面的主要教训:郑州市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缺乏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未能有效发挥统一领导作用;贯彻中央关于应急管理体制改革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发展理念存在偏差,城市建设“重面子、轻里子”;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薄弱,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突出;干部群众应急能力和防灾避险自救知识严重不足。

调查组还提出六项改进措施建议,强调要大力提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建立健全党政同责的地方防汛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及运行情况评估,全面开展应急预案评估修订工作、强化预警和响应一体化管理,整体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水平,广泛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06: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州洪灾事件:习近平亲信刻意瞒报的启示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2-1-22 06:55 AM 编辑

郑州洪灾事件:习近平亲信刻意瞒报的启示

文章来源: RFI
于 2022-01-21 18:00:59


国国务院周五公布郑州720洪灾处理结果,撤销对水灾造成重大死亡负有重大责任的郑州市委书记、河南省委常委、被视为习近平之江派重要成员的徐立毅书记职务、并立案审查。这份报告还显示,李克强似乎曾为郑州官员漠视,而最终隐瞒真相的徐立毅倒台似也与李克强“追责”有重大关系。

从中国国务院公布的报告看,这一事件涉及的层面远非河南郑州的地方官员,报告指,郑州当局瞒报死亡人数,直到“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要求才上报”。这位中央领导同志,就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郑州720大水,虽然是一场罕见的暴雨造成,但是当局事先无预警,出事时地铁照旧全线开通,事发后无任何应急措施,致使一场特大暴雨,把中原一座四通八达的超大型城市,一夜之间化作荒原一般,更不知多少生灵涂炭。


当时流出的大量视频、照片、空拍显示,洪水袭来之时,许多市民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乘地铁或乘坐私家车上班,来不及逃跑,或卡死在隧洞,或淹死在地铁中,死亡惨重,民怨深重,官方却对民间的愤怒采取了瞒报、对敢于揭露实情的记者采取围堵的恶劣做法。

但是民愤太大,流出来的信息量太大,迫使中共高层介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赴郑州,要求彻查,从1月21日中国国务院公布的调查报告看,披露了几点重要信息:

其一,郑州官方能瞒就瞒。郑州大水事件引发海内外强烈关注,地铁线下班人员被堵死在地铁的照片,京广路被隧道数百辆小汽车被堵死在隧道的照片,不翼而飞,但是当局一再封锁信息,尽量缩小死亡数字,中国国务院报告最后确认郑州市死亡失踪380人,郑州市瞒报139人。

调查结果公布后,被官方数据捉弄怕了的民众反应不一,有人提起隧道数百车辆漂浮,人不知生死的场景,有人希望不要遗漏掉任何一位死者,让死者真正安息。还有人对报告指京广路北隧道里只淹了18辆车,没人死在车里,也提出质疑。

人口学者易富贤发推指出,郑州洪灾死亡人数被严重隐报,但当初胡锡进辩护说郑州不会隐报。现在官方也承认当初死亡人数隐报了37%,如果当初没有网民的质疑,而是一味为政府辩护,当局能调查吗?

的确,时为环球时报总编的胡锡进2021年7月21日发文称,“我相信河南灾害的情况不会被瞒报,在我们的体系中已经无法产生这种情况下的瞒报动机,那样做的风险完全不可承受。”不过,胡锡进周二改口:“其中有139人在不同阶段被瞒报,三分之一还多,感慨啊,瞒报在一些地方真的是个顽疾。”

其二,从官方报告披露的信息看,郑州当局“胆大妄为”。“国务院领导亲赴指导防汛后,郑州党政一把手4天没行动”。这是否与郑州市委一把手徐立毅出自习近平的“之江新军”有关?

李克强于去年8月18-19日专程奔赴包括郑州在内的河南灾区考察,要求彻查暴雨灾害。李克强当时表示,“对存在失职渎职的行为依法依规问责追责”,但是,外界观察到:“中国官媒对李克强视察河南的新闻报道很少,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当天主要报道了习近平、栗战书和汪洋的活动行程,没有提到李克强河南勘灾的消息。这再次引发外界有关习近平与李克强不和的猜疑。”

官方这次的报告直指郑州对已经掌握的信息隐瞒不报,8月18日-19日,“中央领导同志”考察河南期间,郑州市仍不如实报告,被视为习近平之江新军的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是否是在等习近平的指示?只要总书记不说话,“其他人说的话都不算话?”


不过,从国务院公布的结果看,李克强去年8月有关“对存在失职渎职的行为依法依规问责追责”指向明确,并且产生了效果。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8 04:23 PM , Processed in 0.0344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