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5|回复: 0

[休闲时尚] 熬夜对皮肤的危害可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30 06: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jpeg

熬夜对皮肤的危害可逆吗?

熬夜对皮肤的危害可逆吗?

作者 / 俞晓

文章比较长,主要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熬夜肌肤与其背后的巨大市场、生物节律与皮肤之间的关系、熬夜皮肤护理的挑战与机遇。

一. 熬夜肌,大市场

随着玉泽、薇诺娜等品牌的崛起,敏感肌这个词已经引爆市场。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了,而是一种趋势、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下一个关键词,有没有可能是熬夜肌?

22.jpeg
Source:CBNDATA & MLILY——安睡无压力——国民睡眠健康趋势洞察

从调研数据可见,睡眠健康其实是个全球性的大问题。世界上有 30% 的人口都存在睡眠问题障碍,而我国则有超过 3 亿人饱受睡眠问题摧残。13 年的时候,国人每天平均睡眠时常有 8.8 小时,而到了 21 年则骤减至 7 小时,可见工作压力之大。据调查统计,中国的睡眠经济规模在 2030 年有望达到 1 万亿,其中护肤就会占到非常大的比例。

23.png
source: 艾瑞咨询——中国年轻女性熬夜自救白皮书

艾瑞咨询曾出过一个中国年轻女性熬夜自救白皮书。可以发现,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熬夜群体,熬夜损伤皮肤这样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皮肤损伤,必然就需要去恢复损伤。熬夜群体对于使用护肤品保养也是非常认可。然而,虽然大家认为化妆品能够改善熬夜后的肌肤问题,但对其效果却不甚满意。仅仅只有不到三成的消费者认为现有产品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鉴于熬夜相关的护肤产品满意度低,未来这个市场的再度开发与挖掘就成了重中之重。

24.jpeg
中国女性熬夜后的护肤痛点

二. 生物节律与皮肤1. 熬夜对皮肤的影响

不过,首先我们应该问一问:熬夜对皮肤到底有没有影响呢?熬夜损伤皮肤是事实还是伪命题呢?

很多研究人员也非常好奇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得出了哪些结论。

首先,第一项研究实验中,研究人员考察了短期睡眠剥夺对皮肤各项参数的影响。在这项实验中,总计包括 24 名 30 岁至 55 岁的女性,在连续两个晚上,她们的睡眠时间被限制在 3 个小时。两天后,研究人员用仪器定量测试了面部皮肤的各项属性,看看睡眠的减少到底会不会损伤皮肤。 从结果来看,即使只有两天的睡眠不足,皮肤水分会明显下降、经皮水分流失略有提高、皮肤弹性降低。而对于皮肤观感非常重要的亮度、色彩饱和度均有所下降[1]

25.jpeg
短期睡眠剥夺对皮肤的影响:皮肤水分下降、经皮水分流失提高、皮肤弹性降低、皮肤亮度降低、皮肤色彩饱和度降低

第一项实验主要是对于欧美人群的研究,那睡眠与皮肤间的关系在亚洲人群上是不是也同样如此?

于是,我们就选取亚洲人群进行同样的测试。可以发现,对于亚洲人而言,熬夜对于皮肤的变化同样非常明显。水分减少、TEWL 增加;同时,因为皮肤干燥的缘故,脱屑也有所增加。另外,这项测试还发现皮肤弹性减少、毛孔增大、血流速度降低[2]。

26.jpeg
短期睡眠剥夺对皮肤的影响(亚洲人):皮肤水分下降、经皮水分流失提高、皮肤弹性降低、毛孔增大

刚刚两个实验的睡眠控制都是两个晚上,那要是进一步延长睡眠失衡的时间,皮肤参数又会如何变化呢?

在中长期的研究中,找了共计 32 位 40 多岁的韩国女性。受试者在第一周的 6 个晚上,每晚睡 8 个小时;在第二周的 6 个晚上,每晚限制只能睡 4 个小时。整个过程中,检测了四个方面的皮肤参数。比如皮肤基本参数如皮肤水分、脱皮情况、皮肤屏障恢复等等;皮肤表面相关的参数,如纹理、光泽、透明度等等;衰老相关的参数,如弹性、鱼尾纹等等;也有色素相关的参数,如皮肤黄度、亮度等等属性。结果其短期相类似,那就是睡眠剥夺之后,各项皮肤参数都有所恶化。与短期不同的是,我们发现其中很多参数不仅变差,还是不断的变差,是随着时间延长而持续性的恶化。尤其是一些与衰老相关的特征,影响尤为巨大。熬夜催人老,看来不仅仅是说说而已的[3]。

27.jpeg
中期睡眠剥夺对皮肤的影响(亚洲人):皮肤基本参数、皮肤表层参数、皮肤颜色参数、年龄相关参数均有下降

除了上述这些外,熬夜或者说睡眠不足,还会对整体的气色、外表产生影响。在一些研究中,就通过统计计算,证实了睡眠健康、外表吸引力、疲劳程度之间的联系。越是疲劳,外部观感就会越差。而在一项计算机模拟中,也直观地向大家展示出睡眠不足后对气色和面部外观带来的影响[4]

28.jpeg
睡眠剥夺对整体气色的影响:熬夜影响皮肤颜色、眼睛开放程度、嘴曲率和眶周暗度

让我们对这个部分做个小结:睡眠与皮肤之间有着量化的关系。睡眠问题,足以导致皮肤各项参数的变化,并最终影响到整体的观感和气色。

2. 人体生物钟

各种实验都证明了,熬夜会对皮肤造成影响。那么熬夜为何会对皮肤造成影响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词:人体生物钟

29.jpeg
生物钟相关研究获得诺贝尔奖

2017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 Jeffrey C. Hall, MichaelRosbash 和 Michael W. Young,奖励他们的发现“昼夜节律控制分子机制”。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生物钟"。

为什么说生物钟重要呢?因为它对人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们的生物钟以非同寻常的精密程度,使我们的生理机制适应每天截然不同的各个时段。生物钟调控着一些关键机能,如行为、激素水平、睡眠、体温以及新陈代谢等等。

30.png
皮肤生物钟

在皮肤上,同样存在着生物钟。早在 2000 年时,人们就发现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成纤维细胞中存在 CLOCK 与 PER1 的 mRNA 和蛋白质,这二者都是非常重要的生物钟调控分子。接着,越来越多的分子为人们所发现,他们的功能、影响方式也逐步得以揭示。到 2018 年,仅仅人类表皮中就已经发现了数百个具有节律表达的基因。皮肤生物钟研究正在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发展。

3. 生物钟的作用机理

生物钟是人体中神奇的反馈体系,它到底是如何作用的呢?

生物钟的调控是一种自我反馈和调节的机制。其实,生物钟的内在机理非常复杂,目前也依然在不断探索和不断发现的阶段。这里,我们以一种非常简化的方式,来简单介绍一下生物钟的机理【5】。

(1)细胞质中有两个节律相关的重要蛋白,CLOCK 和 BMAL1。二者可以形成异源二聚体,易位到细胞核,并与生产生物钟相关蛋白的基因结合。

(2)结合后,这个二聚体可以刺激节律控制基因的表达、以及相关蛋白的合成。这些蛋白就可以带来生物的节律性变化。

(3)当然,这些分泌的蛋白非常多,其中有两个蛋白比较特殊,叫做 PER 和 CRY。他们随着时间不断合成,浓度变高

(4)为何这两个蛋白比较特殊呢?因为 PER 和 CRY 也能够形成异源二聚体,而它的作用是阻止 CLOCK/BMAL1 二聚体的形成,抑制他们的转录。

(5)我们可以想象,PER/CRY 多了,其抑制效果强,CLOCK/BAML1 浓度就降低;而随着 CLOCK/BMAL1 合成减少,其促进生成的 PER/CRY 也少了,其抑制能力也降低了......到了临近浓度之后,循环又重新开始了。

至此,一个完整的反馈体系形成。

31.jpeg
生物钟的作用机理

在生物钟的作用下,人体皮肤在白天和晚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比如,白天的时候,皮肤 pH 较高,油脂分泌量大,皮肤保护能力也强;而到了晚上,皮肤的 DNA 修复能力更强,皮肤渗透性高,经皮水分流失大,也容易产生瘙痒[6]。可见,受皮肤生物钟的影响,皮肤日夜间行使着不同的任务。当然,延申一下,违反皮肤生物钟,也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皮肤问题。

32.jpeg
生物钟下,皮肤功能存在昼夜差异

4. 生物钟与皮肤功效

生物钟与保湿:

在皮肤的不同部位,都能观察到 TEWL 水分流失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从研究结果上也验证了之前的结论,晚上的时候,皮肤水分流失达到峰值。至于其内在的机理,目前有一种理论是 AQP3,水通道蛋白。我们都知道,水通道蛋白 3 (AQP3) 位于表皮基底层,能够调节皮肤的水分含量和经皮水分流失,在保湿中起到重要作用。在 2003 年,Peter Agre 教授因发现水通道蛋白而被授予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就发现了AQP3 同样具有节律性质,其表达量呈现周期性的变化[7]。当人为的静默节律相关的基因后,AQP3 的节律性质就随之消失;同时,节律失衡后皮肤水合度也有明显的下降。这些研究就证明,节律失衡与否,与皮肤保湿之间有着相当大的联系。

33.jpeg
hAQP3 在人类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中表现出显著的节律特性,并受到内源性 CLOCK/BMAL1 异源二聚体的调节。当抑制生物钟相关蛋白后,AQP3 随着下调,皮肤水分下降

生物钟与色素沉着: 

熬夜的时候有这样的感觉,熬完夜皮肤好像变黑了。熬夜后的美白也一直都是消费者的痛点和需求之一。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生物节律和色素沉着的关系。第一个模型是毛囊模型,敲除节律相关基因 BMAL1 或 PER1 后,毛囊中的黑色素含量显著增加。第二个模型则是人皮肤模型,可以看到几项黑色素相关的参数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 BMAL1 和 / 或 per1 沉默的细胞模型中,酪氨酸酶的表达和活性、酪氨酸关联蛋白 1 的 rna 水平、gp100 蛋白(黑素体前体标志)表达、黑素细胞数量等均显著增加[8]。机理上,作者认为BMAL1 和 PER1 的沉默能够诱导黑素生成的主要调节因子 MITF(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的磷酸化,从而刺激人类黑素生成和黑素细胞活性

34.jpeg
节律基因影响皮肤色素沉着(皮肤模型)

生物钟与炎症:

在小鼠上,通过手段引发银屑病,造模出银屑病皮肤的小鼠模型。在这样的模型上,若是进一步进行睡眠剥夺来打乱其皮肤生物钟,可以发现小鼠的病情会更加恶化。研究人员在银屑病前期或后期都进行了实验,发现无论在哪个阶段打乱生物节律,小鼠的炎性浸润均有明显增强。在银屑病的发展上,生物节律同样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从组织切片的染色分析中可知,节律重要基因 CLOCK 静默后能够减少 T 细胞对 IL23 的响应,从而改善皮炎。而另一个节律基因 PER 静默,则效果完全相反,能使得皮炎状况恶化[9]。这一方面说明,生物钟与这类炎症性疾病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说明,这种作用还是非常复杂的,可能是正向的改善、也可能是负向的恶化。但毫无疑问,生物钟是皮肤炎症性疾病治疗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生物标志,也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很好的治疗靶点。

35.jpeg
无论是银屑病前期或后期,打乱生物节律后,小鼠的炎性浸润均有明显增强

生物钟与 DNA 修复:

之前已经提到,不同时间段,皮肤 DNA 修复能力不同[10]。皮肤长期暴露在紫外线辐射和温度下,就可以导致 DNA 损伤。因此,DNA 修复是皮肤防御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小鼠是夜行动物,对它们来说,晚上皮肤防护能力强,而白天则进行 DNA 修复。因此,上午接受紫外辐照后,小鼠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潜伏期降低,且其皮肤癌的多样性增加了约 5 倍,说明这个时间段正是其非常薄弱的阶段。对人而言,则刚好相反。晚上的 DNA 修复能力最强,而白天则是防护能力最强。比如说,在右边的实验中,以 8- 氧鸟嘌呤 (8-oxoG)这个生物标志物来对皮肤的防护和 DNA 修复能力进行了研究。这个物质是由活性氧修饰鸟嘌呤而引起的最常见的 DNA 损伤,并且可以导致与腺嘌呤的错误配对。对我们人来说,它主要由 DNA 糖基化酶 OGG1 修复。研究就发现了,白天 OGG1 水平相对较高,而对应的损伤后 8- 氧鸟嘌呤则处于低值。晚上,则正相反。当我们人为去调节生物节律,降低 BMAL1 后,发现就消除了 OGG1 的昼夜振荡,还增加了活性,从而导致更快的氧化损伤修复。由此可见,生物钟与 DNA 修复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6.jpeg
不同时间点,皮肤 DNA 修复能力不同

生物钟与氧化应激:

雅诗兰黛非常经典的一篇文章。蓝光可以造成生物节律的紊乱[11],且节律相关的蛋白且随辐照时间延长而进一步下降。在蓝光之后,也发现细胞产生非常明显的氧化应激和 DNA 损伤。当然,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蓝光的因素;而另一部分原因,也可能是因为节律而导致的间接损伤。

37.png
蓝光可以造成生物节律的紊乱

生物钟与毛囊生长:

毛囊是一个不断重构的微型器官,在生长(生长期)、退化(退化期)和相对静止(休眠期)之间循环。首先,人们发现节律相关的蛋白在头发中有非常普遍的表达[12]。比如 BMAL1 蛋白在毛发基质、真皮乳头、结缔组织鞘、外根鞘和内根鞘的细胞核中有高强度的表达;PER1 蛋白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定位于基质角化细胞和外根鞘。

在没有中央时钟影响的情况下,分离的人类毛囊细胞显示出核心时钟基因(clock, BMAL1 和 Period1)和时钟控制基因(c-Myc, NR1D1 和 CDKN1A)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昼夜变化。当 BMAL1 或 Period1 基因在人 HFs 中被敲除,可显著延长细胞生长期。这就说明,时钟基因可能是调节人类毛囊循环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像这项研究就确定了 BMAL1 和 Period1 可以作为调节人类头发生长的潜在治疗靶点。对我们来说,平时生物钟混乱,也是脱发的因素之一。

38.jpeg
BMAL1 蛋白在毛发基质、真皮乳头、结缔组织鞘、外根鞘和内根鞘的细胞核中高度表达;PER1 蛋白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定位于基质角化细胞和外根鞘

生物钟与衰老:

衰老有几大重要因素,如干细胞消耗、改变细胞间的沟通、基因组不稳定性;端粒磨损等等。正如前面介绍到的,生物节律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到多种衰老过程中。在一项研究中,就利用一个 SCINEXA 这一测试手段,表征了节律紊乱的志愿者和健康志愿者在皮肤衰老上的差异[13]。SCINEXA 是一种评估光老化和内源性老化的工具:5 个指标表明内在皮肤老化和 18 个指标表征外在皮肤老化。结果来看,节律紊乱的群体中,其衰老更加明显。

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衰老和昼夜节律中断之间的相关性; 时钟基因的突变会缩短寿命; 而将胎儿生物钟体系移植到老龄动物的大脑中可以延长寿命。

39.jpeg
生物节律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到多种衰老过程中

当然了,生物节律影响因素众多,还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参与到皮肤的功能维持上。不得不说的是,要想改善皮肤,改善皮肤生物钟可能是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40.jpeg
皮肤生物钟的各类影响因素

5. 生物节律与护肤品

在不少护肤品中,也尝试着加入一些成分来调控皮肤生物节律。

比如说,鼠尾草酸和阿魏酸乙酯的混合物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用来减少皮肤生物钟失衡带来的干燥和发红。又比如说,不饱和萜类和 / 或萜类也可以用于稳定皮肤生物钟。

41.jpeg
鼠尾草酸和阿魏酸乙酯的混合物

国际上,有一些产品则引入了褪黑素。加入褪黑素,肌肽和黄蜡菊提取物的晚霜有助于提高皮肤水分,增强屏障,改善皮肤问题,减少肌肤光损伤[14]。

42.jpeg
含有褪黑素,肌肽和黄蜡菊提取物的晚霜有助减少肌肤光损伤

在化妆品原料端,在生物节律这个概念下,也已经有了不少活性物可以进行选择。如亚什兰、帝斯曼、奇华顿等等,都有特色的生物钟调控原料。或是通过为细胞供能、或是直接同步生物节律。通过选择这些原料,可以尝试设计出一些熬夜肌概念产品。

43.jpeg
原料端的选择

而在产品端,目前也有一些主打熬夜肌护理的品牌。国际上有经典的雅诗兰黛、国内则有大水滴、瑷尔博士、佰草集等一些品牌,早已瞄准了熬夜肌市场,开发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概念产品。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形成了自己的独有技术特色和专利。

44.jpeg
熬夜肌相关品牌

三. 挑战与机遇

虽然侃侃而谈生物钟,令人心潮澎湃。但不可不说的是,皮肤生物钟目前的发展依然道阻且长。

1. 对于生物钟的机理,尤其是皮肤生物钟的机理,还有待研究。

皮肤生物钟其实不是一个整体,可以细分为皮肤中各个细胞,分子钟在每种皮肤细胞类型中所起的具体作用仍在很大程度上未知,他们也不尽相同。此外,细胞细胞之间同样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信号转导,就更需要进一步研究了。

2. 生物钟如何应用? 

一是直接针对生物节律的原料并不多,选择太少;二是验证生物节律失衡下起作用的成分或产品很困难。单说节律失衡的细胞模型、动物模型就有很高的门槛。在人体上,就更难找到适合的测试模型了。目前的研究中,人们发现生物钟和皮肤病之间同样有一定联系。比如炎症性疾病导致瘙痒,瘙痒又进一步引起睡眠问题,改变相关节律;节律的变化,又导致皮肤病的加重。二者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有没有一些治疗的标志物,都值得去探索。

3. 皮肤生物钟和保湿、屏障、色素等等消费者可以感知的症状间,目前还需要建立桥梁。

因为关系并不是很直接,要让消费者理解什么是生物钟、为什么要同步皮肤生物钟、然后用合理的实验模型证实产品能够调控生物钟并改善皮肤,是有很大难度的。但熬夜肌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而且目前来说还是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如果有一个品牌,能够在初始阶段把自己的品牌调性和熬夜肌深深捆绑在一起,那么后期也许会有极为丰厚的回报。

最后啊,借着生物钟还能引申出一个新学科:时间生物学

45.jpeg
时间生物学

什么是时间生物学呢?这个学科就是依据生物学上的时间特性,研究药物作用的时间函数规律(包括药理效应,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机体敏感度等依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规律)来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以达到最小剂量、最佳疗效、最小毒性,提高病人用药效果。举个例子,皮质醇激素治疗。在使用皮质醇激素治疗疾病时,通常应限制在早上给药,因为那时体内皮质醇激素分泌也处于高峰,这个时候用药效果就不佳。这个理论,其实就非常贴合护肤品。什么时候用什么成分来达到最佳的效果、最小的副作用,时间药理学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值得期待。

另外,不同时间段使用不同护肤品。这也就是一直以来的分时护肤的概念,早 C 晚 A,就是其中非常成功的代表。根据不同时间点的特性,提供针对性成分(抗氧化、防晒、防蓝光、促修护)。未来,也许有更新颖、也更加科学的分时护肤理念。

参考文献:

[1] AB Damien Léger, Cg B , Ce B , et al. The impact of sleep restriction on skin parameters and facial appearance of 24 women. 2021.

[2] Min A K , Kim E J , Kang B Y , et al. The Effects of Sleep Deprivation on the Biophysical Properties of Facial Skin[J]. 化妆品、皮肤病及应用期刊(英文), 2017, 7(1):14.

[3] A study of skin characteristics with long‐term sleep restriction in Korean women in their 40s[J]. Ski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20, 26(2):193-199.

[4] J, Axelsson, T, et al. Beauty sleep: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erceived health and attractiveness of sleep deprived people[J]. BMJ, 2010, 341(dec14 2):1287-1289.

[5] Mary M , Edward P , Dong K , et al. Biological Rhythms in the Sk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6, 17(6):801.

[6] Leonardo Vinícius Monteiro De Assis, Maria Nathália Moraes, Castrucci A M D L . The molecular clock in the skin, its functionality, and how it is disrupted in cutaneous melanoma: a new pharmacological target?[J].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2019, 76(XX):3801-3826.

[7] Matsunaga N , Itcho K , Hamamura K , et al. 24-hour rhythm of aquaporin-3 function in the epidermis is regulated by molecular clocks.[J].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14, 134( 6):1636-1644.

[8] Hardman J A , Tobin D J , Haslam I S , et al. The Peripheral Clock Regulates Human Pigmentation[J].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14, 135(4):1053-64.

[9] Ando N , Nakamura Y , Rui A , et al. Circadian Gene Clock Regulates Psoriasis-Like Skin Inflammation in Mice[J].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15.

[10] Gaddameedhi S , Selby C P , Kaufmann W K , et al. Control of skin cancer by the circadian rhythm[C]// 2011.

[11] Dong, K. Blue Light Disrupts the Circadian Rhythm and Create Damage in Skin Cells. Int. J. Cosmet. Sci. 2019.

[12] Al-Nuaimi Y , Hardman J A , T Bíró, et al. A meeting of two chronobiological systems: circadian proteins Period1 and BMAL1 modulate the human hair cycle clock.[J].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14, 134(3).

[13] Boivin DB, Boudreau P (2014) Impacts of shift work on sleep and circadian rhythms. Pathol Biol (Paris) 62(5):292–301

[14] Night Cream Containing Melatonin, Carnosine and Helichrysum italicum Extract Helps Reduce Skin Reactivity and Signs of Photodamage: Ex Vivo and Clinical Studies. Dermatol Ther (Heidelb) 10, 1315–1329 (20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3 10:15 AM , Processed in 0.0947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