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0|回复: 0

[驰骋职场] 每天坚持看书两小时能否真的提升自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2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4.jpeg

每天坚持看书两小时能否真的提升自己?

作者 / 猫叔

结论:可以,但效率偏低。那怎么高效提升呢?

第一步:明确知识储备

首先明确一点:知识是有类型的。

第 1 种类型:通用型知识

它没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大家都能读懂,而且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能派上用场。

比如:时间管理,知识管理,人际沟通,理财,商务礼仪等。

这种类型的,就是提升你综合能力的,读这种类型的书,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

第 2 种类型:专业型知识

它有比较强的专业性,和你的职业能力挂钩。

比如,编程类、运营类、产品类的。

这种类型,就是提升你的专业能力的,可能读得越多,并且能更多地实践,你的专业能力也就越强。

第 3 种类型:底层学科

它没有很强的「工具性」,但是这种知识,是很多知识的源头,有的甚至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比如:物理学、概率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这种知识掌握得越多,看待这个世界也就越通透。

如果说,「通用型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下限,那这种类型的知识,就是一个人的上限。

OK,现在请你对自己这三种类型的知识打分(满分 10 分)

比如,你打出来的分数是:

通用型:5 分
专业型:6 分
底层学习:3 分

那就意味着,你可能是一个在某个领域有自己特长,但是通用能力一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洞察能力比较弱的人。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那就看你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是什么状态了。

你想突破自己的专业能力,或者让自己涨薪,那你就继续攻读「专业型知识」,
如果你想把自己的底板打厚,那就去读「通用型知识」,
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衣食无忧了,纯粹想拔高自己的上限,那就去读「底层学科」。

所以,先对知识有个大致的分类,然后再评估自己在各种知识方面的情况,是提升自己的基础,否则就是为了看书而看书。

但对于自我提升而言,看书就是通过吸收知识,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更多积极影响,那在这个过程中,肯定就要「排优先级」,而「排优先级」的基础,就是对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所了解,以及对知识的类型也有了解,否则,你就像没有作战地图,乱打一通,那最终的结果,就是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的「质变」。

相反,只有当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情况,适合在这种情况下看什么书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提升读书的作用。

那到这里为止,我们算是解决了「读什么书」的问题了,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怎么读。

第二步:明确读书方法

读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认知效率」。

如果是「通用型知识」,那最好的阅读方法,就是「快速通读」,花最少的时间,先大致通读一遍,明白这本书里,大概讲什么内容,有哪些方法是最适合自己的,然后快速记录下来,能用的就马上去用,千万不要在这种书上,花太多时间。

为什么?

因为,这种类型的书,充其量就是帮你夯实底板的,你精读这种书,就有点浪费时间和精力了,所以对于这种书,要达到的阅读目的,其实就两个:

1、知道它讲了什么
2、知道有哪些方法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

做到这两点,就 OK 了。

如果是「专业型知识」,最好的吸收方法是:

第一遍:通读
第二遍:刻意练习

通过短时间内快速通读,让自己知道,这本书大概讲什么,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需要,然后就是要靠一点一点慢慢练习。

就像是练武功秘籍一样,你得一层一层慢慢往上练,如果你连第一层都没有达到,就去练第二层,那肯定会让自己「走火入魔」,或者根本就练不上手。

那所谓刻意练习,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你现有的能力瓶颈,找到这本书对应的章节,然后严格按照书里的方法去操作,遇到问题了,就再把这本书拿出来翻一下,如果是顺利搞定之后,复盘的时候也再读一遍这本书,你就会有更清晰的画面感,也会更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和逻辑。

那当你把整本书,用这种方式磕下来之后,你才算是内化了这本书。

最后,是「底层学科类知识」,这种书,靠「悟」。

如果是心理学类的书,那你在看的过程中,就要反复去想,生活中的哪些场景,是应用了心理学上的哪个逻辑?

比如,谈恋爱、谈判以及一些商家的营销手段(这可能还会结合经济学)是用了心理学的哪个原理?

到最后,你会发现,很多「专业型知识」都是建立在这种「底层学科」的基础上的,当你掌握了越来越多底层学科类知识,而且越来越通透了,你对那些很浅显的书籍,就没啥兴趣了,因为底层学科就已经向你说明了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洞察了底层规律,技巧和方法都只是皮毛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说,这种类型的书,能帮你提升上限的原因。

OK,稍作总结:

通用型知识,靠看
专业型知识,靠练
底层学科,靠悟

第三步:运用和内化

只有真正懂得运用知识,这个知识才算是被你内化了。

那怎么运用知识呢?

1、场景法

比如你在地铁的窗外,看到了一张广告海报,这个时候,结合黄金圈法则,去思考:

Why:为什么这张海报引起了我的主意?它是因为摆放的位置,还是因为色彩的搭配足够好,再或者是其他原因?它用了哪些底层学科的知识?
How:它是怎么摆放的?是用上了什么样的颜色搭配的?如果是我,我要怎么把它做得更好?
What:这张海报传递的信息,达到的效果,我还能不能用其他形式去代替?

如果有一家沿街餐饮店,生意比其他家好很多,那也去思考:

Why:为什么它的生意会这么好?是菜品的质量好,还是服务好,或者是其他原因?
How:它是怎么做到这些的?有没有什么可参考和借鉴的?怎样让它更上一层楼?
What: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服务于哪些人?

不断去思考,日积月累,你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自然会超过常人。

所以,场景法,就是通过外界的一切信息,去不断强化自己的知识,这也是运用知识最直接,最高频的一种方法。

2、任务法

尝试着,把书中的某个知识点,转化成可执行的「常规任务」,让它彻底融入自己的血液。

比如,之前我看了一本关于复盘的书,于是我就把它加入我的日常,形成了固定时间的复盘任务,无论刮风下雨,我都会去做复盘,哪怕只有一次我没有复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都会很难受,总觉得有什么事情搁在心里一样。

这就是所谓的「习惯的力量」。

当你看到了一个知识点,把它转化成行动,再高频地重复它,时间一久,它就成为了你的一部分,这也是内化知识的最好的方式。

3、分享法

把你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或者教会一个人,也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比如,在线下定期举办一些知识分享会,站到台上,把你最近学到的东西,用演讲的方式,分享给大家。

那在分享之前,你自然要把这个主题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摸清了,吃透了你才能讲明白,在你分享之后,可能会有人问你问题,和你讨论,你还要帮他们解答,还要不断思考, 这个过程当然就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强化和训练。

组团学习的效率,永远比单枪匹马高。

如果你实在没办法组团,那线上拉个群,也是个很不错的方式,可以定期把自己「输入」的知识,分享到群里,这样至少可以让自己有个「输出」的地方,还多了一个信息输入的渠道,那自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如果你还会写作,我建议你也可以尝试着,用文章的方式,把你对一个知识的理解分享出来,这样不仅能加深你对知识的理解,时间久了,还能帮你建立起个人品牌。

所以,学会分享和讨论,用输出倒逼输入,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内化和运用知识的方式。

最后,当你自认为,已经熟练运用一个知识了之后,别忘了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再看一遍那本书。

这时的你,可能就会对这本书有新的理解和认知,这就是知识的闭环:输入——输出——输入

所以,每天坚持看书两个小时,在自我提升上面,肯定多少会有,但如果是真正追求效率地读书,那就是:

1、明确知识储备,画出作战地图

2、了解读书方式,确定作战战术

3、掌握内化方法,让它为你所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4 03:22 PM , Processed in 0.2063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