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1|回复: 0

[哲史艺丛] 千百年来,为何总有画家热衷创作仕女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3 0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百年来,为何总有画家热衷创作仕女图?

国家人文历史  2022-05-23 08:27 Posted on 北京

10.jpg
本 文 约  1400 字
阅 读 需 要 4 min

仕女图是中国绘画独有的画题。从战国古墓的《龙凤仕女图》,传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到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皆是早期仕女图的典范之作。

仕女的幽情



到了明清之际,千百年来积攒下的动人故事和绝美诗赋成为后世文人画家们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他们柔化了前代仕女的高冷外壳,将她们的一颦一笑带入画轴、册页与扇面。

Image明 唐寅 秋风纨扇图。来源/上海博物馆

在那里,她们不再是只可远观的存在——听命于画家执行着某种宫廷示范的功能。她们虽然依旧保持了近乎统一的端庄,周遭环境和卷上题词却暗示了某种幽微的文人心事。

前者如曾经写过的《春阁倦读》,后者如上图的唐寅:夏日所摇之纨扇一到秋天就被收起那是扇子的宿命,是佳人的薄命,也是他自己的命运。仕女图一旦少了这种待人窥探的心事,便与小说绘本里的美人图没有分别。

当今社会变化之速,连山水画都因城市化变成“不合时宜”的画题,仕女画更容易沦为徒欲仿古的造作。当仕女成为历史,即使画技不逊古人,若无诗文在腹,临摹古画不过复制而已,又有什么幽情可堪寄托。

11.jpg
民国 溥儒 扑蝶仕女图。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搴裳雨后步苍苔,竹丝风枝露湿梅。
纨扇翩翻迴舞袖。寻香正有蝶飞来。

上图的《扑蝶仕女图》出自溥儒之手。在这个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的大家笔下,《扑蝶仕女》的古老画题也被赋予了“雨后搴裳”、“寻香见蝶”的新意。

最后的王孙



溥儒原名爱新觉罗·溥儒,是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慈禧口中“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的神童。15岁之前,他在恭王府内博览群书,辛亥革命爆发,随母亲隐居马鞍山戒台寺,对着带来的数卷家藏唐宋名画和无人侵扰的世外山水开始习画。

12.jpg
溥儒字心畬,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

溥儒天资佳,加之书法功底深厚,虽无师承,却能以书入画直窥古人蹊径。他平生所作画的题材很广,山水、楼阁、人物、花鸟、走兽等无不擅长。而在这么多的题材中,仕女图或许是最不起眼的一项,却又能体现溥儒“旧王孙”气质的一项。

13.jpg
溥儒 仕女图。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园芳草碧,相并步香尘。
无语飘然去,空思画里人。

这幅画上的钤印“溥儒”由民国篆刻大家陈巨来于1949年刻于沪上,推之此画当为溥儒年末南下台湾后所作。彼时溥儒与堂兄弟溥仪、溥杰等人南北相隔,故寄情于“相并步芳尘”的仕女。诗语清新,柔肠百转,令人观之怅惘。

如果说“相并步芳尘”画得是昨日之景,这次“艺是网拍”图录号23011的《折花仕女》中落寞的女子就像是当时的溥儒自己。

14.png
15.png
16.jpg
17.jpg
18.jpg
溥儒 折花仕女图 。来源/“西泠网拍 · 艺是五月大拍”之“中国书画作品专场”

识见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心畬。

画中人失去了色彩,纯用白描。她发髻依然如故,踏春折花归来,回首却不见了身后的故人。岁月逝去,终是自己一个人走到了最后。



7.png END

作者 | 吃畫人本吃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古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05:28 PM , Processed in 0.0540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