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5|回复: 0

[哲史艺丛] 拜托,别再给古人脑补大智慧了 | 短史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3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拜托,别再给古人脑补大智慧了 | 短史记

 言九林 短史记-腾讯新闻  2022-05-23 07:22 Posted on 北京


作者丨言九林

编辑吴酉仁


略看了一下昨天引爆的奥迪汽车广告与“北大满哥”之间的文案抄袭风波,差点笑破肚皮。


广告里说:“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小满,但是有一样事情挺奇怪的,你知道吗?有小暑一定有大暑,有小寒一定有大寒,但是小满一定没有大满。……小满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但并不要求一定要十全十美。”自称遭到抄袭的“北大满哥”则在视频里说:“就比如说小满这一天吧,确实挺怪的。有小暑就一定有大暑,有小寒就一定有大寒,但是小满一定没有大满,因为大满实际上不符合古人的智慧,小满其实是一年中最好的一个节气。”


0.jpg


抄袭与否交给法律去裁断。笔者只想吐个槽

拜托,别再动不动就给古人脑补大智慧,造出“小满”这个节气词的古人,真没我们这般油腻。


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包括“小满”在内的二十四气名称,最早见于西汉的《淮南子·天文训》。而在《吕氏春秋·十二月纪》(成书于战国末期)和《礼记·月令》(成书于西汉中晚期)里,只明确记载了立春、日夜分、立夏、日长至、立秋、日夜分、立冬、日短至八个节气,此外还有“始雨水”、“白露降”等描述自然征候变化的句子,其中没有小满,也没有芒种、寒露等。


换言之,
二十四节气实际上成型于西汉初年至《淮南子》成书这段时期,“小满”这个名称也是这个时期才出现的。当然,我们已无法知晓具体究竟是谁创造了“小满”这个名称。


对当时的人来讲,“小满”这个词的涵义是很明确的。《逸周书》里讲得很清楚:


“凡四时成岁,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月有中气以著时应,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 ,冬三月中气,小雪 、冬至、大寒。”

今天我们一般习惯统称“二十四节气”,古人的说法则是“二十四气”,内中包括了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节气是在前半个月的月初(即俗谓的“几月节”),中气则是在后半月的月中。《逸周书》这段话的意思是: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季节有孟仲季三个月,每个月都有一个描述“时应”的中气,“时应”就是气象、气候与农事活动。“小满”这个词,正是用来描述夏季第一个月的“时应”。

1.jpg
♦ 节气与中气对照表

那么,“小满”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南朝梁代的学者崔灵恩有一段解释。他说:“四月立夏为节者,夏,大也,至此之时,物已长大,故以为名。小满为中者,物之生长小得并满,故以小满为名也。”(见《三礼义宗》)——意思是,四月份之所以用“立夏”做节气,是因为夏的涵义是大,这个时候万事万物(当然主要是指农作物,下同)都慢慢长大了,所以叫“立夏”。四月份之所以用“小满”做中气,是因为这个时候夏季作物(一般是指冬小麦)的籽粒开始饱满,距离最终的成熟不远,所以叫做“小满”。

显而易见,“小满”这个词,与什么“人生态度”、“古人的智慧”没有半毛钱关系。

也正因为“小满”只是一个单纯的节气名称,并不蕴含任何“古人的人生智慧”,所以,自两汉而下直到唐宋这千余年里,没有任何人追问过“有小暑一定有大暑,有小寒一定有大寒,但是小满一定没有大满”这种问题。大家都知道一个基本常识:二十四节气是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是用来告诉农民到了某个时间就该做什么,而非用来指导农民怎么做人。小满结束后,就到了敦促农民勉力劳作种谷子的时刻,当然要写作“芒种”——《吕氏春秋》和《礼记》还没有“芒种”这个词,干脆就写作“命农勉作”。真要把“芒种”写成“大满”,用节气指导农作的效用就没了。

就笔者有限所见,最早问出“为什么有小满却没有大满”这种问题者,是元代文人胡炳文。

炳文的祖父、父亲和他自己,三代人研究《易经》。研究到最后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可以用《易经》来解释。二十四节气也不例外。他将“小满”和《易经》捆绑,解读说小满这个节气与《易经》里的姤卦和坤卦是对应的,“姤初羸豕蹢躅,坤初履霜坚冰,赢喻其小,蹢躅谓其满,霜喻其小,坚冰喻其满”——姤卦里的“羸豕”(母猪)就是小,蹢躅(徘徊不进的样子)就是满,坤卦里的霜就是小,坚冰就是满。这两卦都是提醒人们“虑之深,防之豫”,要深思熟虑谨慎从事,以防患于未然。据此,胡炳文得出了“小雪有大雪,但此有小满无大满,意可见矣”的结论。

笔者觉得,胡炳文如果走上田间地头,将他这番牵强附会的大发现说给正在种地的农民听,有可能会被糊一脸泥——上千年了,“小满”一直好端端地被解释为冬小麦已经灌浆即将成熟,农民们一直觉得这理解没毛病很实用,忽然跑出来一位“理论家”说这里头蕴含着极高深的做人道理,要联系《易经》里的“羸豕蹢躅”与“履霜坚冰”才能正确解读,不往该理论家的脸上糊泥,实在是说不过去。

2.jpg
♦ 胡炳文《二十四气论》

胡炳文是当时很有名的文人。在他之后,明清两代的文人便经常讨论“为什么有小满却没有大满”这个问题了,且大多沿袭胡炳文的套路,将之与“古人的做人智慧”捆绑在一起。

比如,生活于明代嘉靖年间的田艺蘅,在其《留青日札》里说,“小满者,万物至此而小得盈满也。有小满而无大满者,何也?盖节气因时物兼人事,而人事不可以大满也。

意思是:节气里藏着人生道理,做人做事追求小满就可以了,不要追求大满。

较田艺蘅年长约四十岁的郎瑛,也在其著作《七修类稿》中说:“又累因人问..……二十四气有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何以有小满而无大满也?……夫寒暑以时令言,雪水以天地言,此以芒种易大满者,因时物兼人事以立义也。盖有芒之种谷,至此已长,人当效勤矣;节物至此时,小得盈满意,故以芒种易大满耳。”

意思是:古人用芒种取代大满,既是农作上的需要,也是在讲做人的道理。这个时候,带芒刺的稻种已经长成,正需要人下地努力劳作;同时因为冬小麦的收获,人必有小小的自满之意,所以才要用芒种来取代大满。

此外,生活于清代康雍乾年间的文人金埴与汪师韩,也说过类似的话。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在明清两代,觉得“小满”里蕴含着人生大智慧的看法也不是主流。毕竟这只是小部分读书人在书斋中做寻章摘句的功夫,然后过度联想、过分脑补的产物。真正负责搞天文历法研究的人不会搭理这类“古人的大智慧”。如清代钦天监官员陈希龄在《恪遵宪度抄本》中解释小满,说的是:

“四月乾卦,谓之满者,言阳气已满。小者将满尤未至极也。又麦粒将已充足,亦为小满也。”

钦天监制作历法确定节气时,关心的是日月星辰、昼夜长短和冷暖温差的变化,以及这些天文变化与现实耕作之间的关系。

陈希龄不关心虚无缥缈的“古人大智慧”,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当然更是如此。他们很忙,没工夫油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06:19 AM , Processed in 0.0695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