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4|回复: 1

若连一乘实相的文字理路都没有搞明白,就更不要说实际修行,融通外道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9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22-6-20 01:08 PM 编辑

若连一乘实相的文字理路都没有搞明白,就更不要说实际修行,融通外道了
雪相法师 明静讲堂 2022-06-20

640.jpg


      勤学内典

      各位大德、各位同修、各位居士、各位善信:大家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接着来导读佛教启蒙钞。

      下一则是:

      “主次分明,勤学内典,依善知识,老实修学

      该说的时候说,有理有据就好。一些我们推荐的修学教材之外的书非是不能看,而是先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能不能识别得了正邪偏曲;能不能驾驭得了大白牛车;有没有“火眼金睛”的真知灼见。这个跟学问和年龄是毫无关系的(年龄大,学问多,并不代表就能理解佛法,有时候反而会被世智辩聪所迷惑,误解佛法),这是跟正见和传承有关系的。

      若是佛教修学次第推荐或民国四大高僧的著作都学习了,乃至佛教启蒙辨邪等,都学好了,学扎实了,也可以尝试看看别的课外书。但是因为初学佛的人,只是学了一些佛教知识,心中没有生起定解,也没有实际修持过,所以还是很容易被世间人的巧言善辩所转。

      因为我看过一些学者(包括出家、在家学者)写的书,言辞很隐晦:或是带有一种学术的心态,研究的态度,看不出什么道心来;或者见解不深,徒解其表,执此谤彼;或由己见而发,情生非议,不符合律制佛心:或者自吹自擂,自赞毁他,竟是人我是非。

      所以看课外书的人,一定抓住一点,那就是不论作者有多大名气,文字有多少道理,若不是公认的祖师、大德,没有传承,没有道心,不是三皈依具足正信的佛教徒,所说所写不符合三法印和一实相印的,那看过就过了,不要受这种言论影响。正如《优婆塞戒经》所云:“如是菩萨虽知外典,自不受持,亦不教人,如是菩萨不名人天,非五道摄,是名修行无障碍道。”又如《菩萨地持经》云:“若以叶纸书似正法及外道论,或先已书,授彼信解众生手中,或劝他与,当知有罪。菩萨唯应劝彼弃舍手中异论,或令书写诸佛圣教,或自欲知彼不坚实,不应开示。”

      若见解不邪,属世间善书者,亦可辅助佛法而教人,但亦应以佛经祖论为主,不可本末倒置。若是现代人所写,阐述佛教义理的,则应谨慎考察,是否饱受争议。但初学者,最好莫将时间精力,偏重于无次第之辅助,或偏离正修之科目。

      若有大智慧者,可适当参学;若已生胜解,得师认可者,则可随心而为也。正如《地持经》云:“佛所说弃舍不学,反习外道邪论、世俗经典,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上聪明,能受速学;若久学不忘;若思维知义;若于佛法具足观察,得不动智;若于日日,常以二分受学佛经,一分外典。是名不犯。如是菩萨善于内典,外道邪论,爱乐不舍,不作毒想,是名为犯众多犯,是染污起。”

      故知作为初发心学佛的人,当主次分明,勤学内典,依善知识,老实修学。因为外道学者所写的理论只是属于文字辨解,总是依着无明而来;即使是稍有逻辑,却总不出世俗推理方式。而唯有如来大师,久劫修行,断证圆满,身语意三业无失,智慧无碍;故佛经内典才是我们最权威的依靠。正如 《殊胜赞》所云:“我弃余本师,皈依世尊您,是因唯有您,具德无过失。” 而佛经内典,也唯有历代祖师们,通过实修实证后,圆悟实相,深达佛心,才解释得最为透彻;所以祖师论著才是佛经最权威的解释。由此可知,我们应该以佛经祖论为尊,闻思修学;切不可只贪读得懂,就只是从学现代人的著作,从而罔失妙宝,或入偏邪也。”


      很长的一段,这一段主要是讲什么呢?就是我们初学佛的话,在你的道心、智慧没有树立起来以前,不要多去研究外道的典籍。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不知道什么是正的,什么是邪的,什么是偏的,什么是圆的,你也驾驭不了大白牛车,就要先勤学内典。什么是大白牛车?就是一乘实相。你连一乘实相的文字理路都没有搞明白,就更不要说实际修行,融通外道了。

      还有,当我们跟一个人学习佛法时,不是说他年龄大、学问多,就代表他智慧高了。前段时间讲的这个印顺法师,他不光是年龄大,活到一百岁,而且学问也很多,佛教的大部分经论他都研究过。但你能说他就真实理解佛法了吗?我看未必。他要真能理解佛所说的这个实相道理,就不可能去解构大乘了。什么叫解构大乘呢?就是他用世俗的一套自洽的逻辑理论和人本经验,来去楷定大乘。人能理解的他认为就是真理,人不能理解的就认为是传说和文学比喻。

      所以他研究大乘经典就得出一个非常奇怪的结论:大乘确实是佛说的,但是大乘是佛弟子们为了缅怀佛陀而创作的,就像诗词一样,是后人从《阿含经》的思想中发展而来的。什么叫发展而来?就是说本来没有大乘,大乘是从另外一个思想中抽变出来的。这就叫无中生有,就是认定大乘不是佛亲说的。这样的思想就非常危险,如此解构了大乘,就诽谤了整个大乘佛教。他这种结论也推翻了历代祖师们的证量,像慧远大师啊、智者大师啊、道宣律师啊,还有我们的历代高僧传,全部抹杀掉了,你说这是多么多么可怕的事情。

      人啊,不要有井底之蛙的这种狭隘见解。你想想这个老法师,还有现在一些所谓的大学者,他们都犯了一个错误,就是以井底之蛙见解来看待大乘佛教中的不可思议的境界。他们用人的思想去考证超出三界的佛的智慧。要知道,众生跟佛都不是在一个法界中,怎么能相提并论呢?法界是我们佛门的用语,用世间人的话说就是,我们跟佛根本不是在一个维次的众生,普通人怎么能理解佛说的境界呢?所以,大乘佛法靠得就是仰信,因为佛陀已经证悟成佛了,祖师们也有很多依着佛陀的教言证悟了甚深的境界,这些都是真实不虚,代代传承的,我们要如实信受,只要如法修行,自然也能成就。

      我们看别的很多宗教,他们很怕科学家和哲学家去问难他们,因为他们的理论不究竟,见解不深,最终都会被人识破。而佛陀的理论,是希望科学越发达,哲学思辨越强就越能印证。经中记载,阿罗汉用天眼观一钵水,有八万四千菌虫。三千年前,当时没有高科技仪器,他们怎么知道的?近代显微镜一发明,就看到水里这么多细菌,这么多虫子。佛说,整个世界是重重的世界海,有小世界、中世界、大世界,当时人们根本无法起信。但当望远镜一发明以后,人们用这个天文望远镜一看,确实是重重星系,重重世界海。

      所以说佛陀老人家的理论是最值得大家相信的。再加上佛陀是太子出家,他在世间的荣耀已经是最顶点了,他不是为了求名求利而说法。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佛陀身语意三业清净,佛陀绝不会妄动造作,或者苦笑无常,佛陀任何言语行持,都是为了表法。比如在经典上描述,佛陀经常会微笑,佛一微笑,阿难就问:佛陀,请问有何因缘,如来微笑?然后佛陀就说,我要宣讲一部经了。或者佛陀顶上放光,或者是佛陀流泪了,这都是要宣说佛法的缘起之相。而我们凡夫,每天真的是哭笑无常,一会受委屈了,呜呜哭了,待会看看喜剧电影,又咯咯笑了。人就像个小孩子一样,性情不稳定,所以他的心不能住在法性上。心不住在法性上,就会随着外在的虚妄的境界,不断的起情绪,然后这个情绪就蒙蔽了他的智慧。尤其是当嗔心一起来的时候,智商就成零了,甚至成为负的了,明明知道是不好的,还要去跟人斗气,最后两败俱伤。历史上这种事情太多了,甚至因为嗔心感召杀身之祸的也是太多太多。

      也就是说,人就是烦恼的奴隶,即使学了佛法了,但还是打不过烦恼魔。而如来世尊,是彻底断除了贪嗔痴三毒烦恼,彻底明了宇宙一切的真相,佛陀的心永远住在真如实相之中,绝不会起一丝颠倒,所以佛陀才是我们真正的依靠,决定的所依。

      刚才我讲了印顺法师。在家的很多大居士也是这样的,民国时梁启超、吕澄、欧阳竟无啊,虽然也学了很多佛法,也都是大学问加,但是因为他们没有佛法的传承,没有由师父这样代代传下来一直信奉大乘、一直修行佛法。所以说他们会去考证这个、考证那个,考证来考证去,认为《楞严经》是假的,《大乘起信论》是假的,很多大乘佛经都是假的。因为他没有传承嘛,就会随便说话了。而我们出家人,我是跟着师父学来的,师父也有师父,都是代代传承,古德们对这些经典并没有异议,而且也印证了其中的道理是符合佛说的,所以我们不需要再自作聪明再去否定它。

      再来看,《优婆塞戒经》上讲:“虽知外典,自不受持,亦不教人。如是菩萨,不名人天,非五道摄,是名修行无障碍道。”我们虽然懂得很多外道典籍,比如说有的人出家之前是一个大儒学家、大道学家,或者是一个西方哲学大家,但是他出了家以后,他就勤于内典,虽然自己懂得很多外道经典,但是自己从来不去受持,也不读诵,他也不去教给别人。佛说这样的菩萨不名人天,非五道摄。当然这里不是说他不是人,就是说他不是五道众生所摄。这个五道呢,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六道轮回,天、阿修罗、人、畜生、恶鬼、地狱,有的时候天道和阿修罗道会合起来讲,五道和六道,这是开合的不同。也就是说,你如果不去受持、教授别人外典,而是勤于内典修学的话,从此就不再落入六道轮回,你很快就会获得解脱了。

      然后《地持经》上讲了,你不要拿笔和纸来抄写外道的经论,如果抄了,也不要送给自己的弟子。比如说,以前你是个书法大家,写了一本《道德经》,或者写了一本世间的典籍,然后你觉得这个挺好,给了自己的一个徒弟。那个徒弟一看,师父给的,那肯定好东西,那好好学吧。所以,这样是不好的,如果自己给,或者是劝别人给的话,这就是有罪的,而佛陀告诫我们的是:“唯应劝彼弃舍手中异论”,就是说不但不要执着手中的这些外道典籍,最好呢,应该放弃外道典籍,来好好学习佛法。 “自欲知彼不坚实”,你要知道外道的典籍讲的都是世间生灭法,它是不坚实的,也是不究竟的。

      当然,如果是通达佛法的大法师,为了化度众生,为了了解世间人在学些什么,于是学习世间的学问,以便更好地度化他们,这就有大功德了。法师学习宣讲外道典籍,主要目的是为了催破它们,彰显佛法的胜利,那你可以拿出二分的时间来学习内典,一分的时间来学习这些外典,佛陀说这样是不犯的。基本上这一段就是这么一个意思,我不多讲了,因为文字也比较白,有的人刚学佛,把这几段好好读一下就明白了。


(待续)
——《佛教启蒙钞摘录导读》
 楼主| 发表于 2022-6-20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开经偈想到的一实相印
2022/05/26

285623798_10159847471168704_982273545051912834_n.jpg


      (一)开经偈的含义(转载)

      念经前所念诵的四句偈,其偈文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那个时候皇帝是唐朝武则天。武则天看到这部经非常欢喜,就题了这四句“开经偈”。这四句偈实在做得太好了,以后许许多多高僧大德想再做一首偈都没有办法;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再做一首开经偈比它更好的。所以我们念的开经偈就是《华严经》翻译圆满,武则天题的四句偈。因体会经义的玄妙希有,非常地欢喜,故有感而发写下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这是赞扬佛法的教理无上甚深,无上就是指世间没有一种学问可以超越佛教的义理。

      「百千万劫难遭遇」,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世舍了人身,来生是否还能再来做人那就难保了。一切要看我们现在所造的是什么业,万一造了恶业,很容易就进入畜生、饿鬼、地狱道,根本没有机会闻修佛法,得道解脱。

      「我今见闻得受持」,既然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从现在开始要好好地追求与研究佛法,依照佛的教法来奉行与修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学佛者受持佛法的唯一心愿,就是希望能彻底了解如来的真实教理,信、解、行、证,趣入佛道。

      这首偈语可以说是充分地表达了轮回迷途的众生有幸见闻佛法时的欢喜。数百年来虽有许多人曾经试图修改其中的文字,但都不比原作,可见这首诗偈之精妙。颂流传至今,并成为众多修行人颂经之前必不可少的发愿文。千百年后的今天,大凡佛教寺院,每天在未诵经文以前,都要先念这四句“开经偈”。


     (二)怎样理解「愿解如来真实义」

      《法华经》云:【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愿解如来真实义」,这真实义就是佛知见,就是实相义,这是大乘佛法的法印。修学大乘佛法不能偏离了这个一实相印,当然也不能回避这个实相。本师释迦牟尼佛住世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为了示现这个佛知见来的,【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我们号称修学佛法的弟子,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实相---这个佛法的核心义。

      无论修学什么法门,只要是在大乘佛法范围,这实相义是主轴。不然的话,是不可能做到心开意解、如实知见的,甚至连起码的善你我都不能了解其真实意义。依净土法门的十六字纲领来说,「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深信是智慧的抉择,单是靠仰信还够不上深信,要心解意开才是深信。这样,你我一遍又一遍「愿解如来真实义」的发愿才有现实意义,不然只不过是空过而已。

       回避和偏离了一实相印,我们修学的大乘佛法很可能会是相似法。这么说是因为在属于自己“传统”的佛法修习领域,不存在认识什么是实相义的教理,许多资深信众从来也都不曾有意愿弄明白实相的义理,加上长期以来一惯地提倡念佛求生极乐无需发菩提心,实际就是舍弃大乘菩提心这个道心,那这路是不是有理由说“有点”走偏了?或者换个说法,是不是还缺乏能力走上这条一实相印的大乘菩萨道?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3 03:44 PM , Processed in 0.0327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