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09|回复: 1

【维摩诘经实证】菩萨品第四 弥勒菩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7 09: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维摩诘经实证】菩萨品第四 弥勒菩萨

2.png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这时候佛陀又告诉弥勒菩萨:「请你代表我去看维摩诘居士,问候他的疾病。」

      弥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不退转地之行。时维摩诘来谓我言:

      弥勒菩萨说:「世尊啊!我没有办法胜任探望维摩诘居士疾病的任务。我记得以前在兜率天宫,为兜率天王和祂的眷属说不退转地的修行,维摩诘居士来对我说:

      弥勒!世尊授仁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用何生,得受记乎?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

      弥勒啊!世尊为你授记,说你一生当中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请问你是用哪一生来受记?是过去生?未来生?还是现在生?如果说是过去生的话,你的过去生已经消灭了,要怎么受记呢?如果是未来生的话,未来生还没有到,那又要受什么记?如果是现在生的话,现在生剎那剎那变异,没有办法停留下来,请问到底要怎么受记?

      如佛所说:「比丘!汝今即时,亦生亦老亦灭。」

      就像佛陀讲的:「比丘啊!就在这一瞬间,你又出生,又变老,又消灭了。」每一个瞬间,我们的细胞都是生生灭灭的。色蕴是这样,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都是剎那剎那一直不断地在生灭。当然可以讲,你每一瞬间也出生、也变老、也消灭。

      若以无生得受记者,无生即是正位,于正位中,亦无受记,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弥勒受一生记乎?

      如果说你是用无生受记的话,无生是正位,也就是离开三界,在一真法界或者是涅槃。在正位当中既没有谁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怎么说你弥勒菩萨在一生当中能够成佛?

      看到这里,大家觉得怎么样?世尊给人授记成佛是了义法吗?如果你看到维摩诘这么讲还不知道,我就输给你了。授记成佛很显然是不了义法,因为它落入佛与众生的差别相。《华严经》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从来没有哪个时候不是佛,这才是了义经。在不了义经里面才会去施设哪一个有情要多久之后成佛,乃至授记弥勒菩萨一生当中可以成佛。

      不过,你对某些人讲这些不是了义法,他们不但接受不了,反而会认为你是毁谤,很多难听的话都会骂出来。所以我们必须观察对方的根器才能说了义法,如果他承受不了,你还跟他说,就很容易害了他。这很严重,请大家一定要观察根器才可以说。

      为从如生得受记耶?为从如灭得受记耶?若以如生得受记者,如无有生;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

      如果你是因为出生真如而得到授记,那讲不通,因为真如没有出生;如果你是以消灭真如而得到授记,也讲不通,因为真如也没有消灭的问题。一切众生都是真如,一切现象都是真如,一切的圣贤都是真如,乃至你弥勒菩萨也是真如。

      真如,它既不能生也不能灭,也不说从众生变成究竟佛,不然这个过程整个都是有为法。无为法就从头到尾都是无为法。这样岂不是一切众生、一切法都是真如,都是一真法界,对不对?一切圣贤也都是如,乃至弥勒菩萨也是如。如果大家统统都是如,你得到授记,一切众生是不是也应该得到授记?

      维摩诘在这里讲的,都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道理,如果你闻思还没有成熟,看到这里你会弄不清楚。其实你只要通达几句了义经,很快就能够闻思成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很好的一句话,请大家要经常放在心里。

      若弥勒得受记者,一切众生亦应受记。所以者何?夫如者不二不异,若弥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众生皆亦应得。所以者何?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如果弥勒你可以得到授记,一切众生也应该得到授记。怎么说呢?真如,它没有二相,也没有异相,如果弥勒你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一切众生也应该都得到了,怎么说呢?一切的众生就是菩提相。

      菩提在梵文里面叫bodhi,在这里是指第八识。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一切众生即菩提相」,和一切众生即是诸佛,意思是一样的。

      这里讲「如者不二不异」,这和胜义谛的「无二相」和「超过诸法一异法相」是同样的意思。胜义谛有五种相,另外三相是「离名言相」「超过寻思所行相」和「遍一切一味相」。

      若弥勒得灭度者,一切众生亦应灭度。所以者何?诸佛知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槃相,不复更灭。是故,弥勒!无以此法诱诸天子,实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亦无退者。

      如果弥勒你得到灭度的话,一切众生也应该得到灭度,怎么说呢?诸佛都知道,一切众生一向都是寂灭,一向都是涅槃相,不需再去灭度。所以,弥勒!别再用这个法诱骗这些天子,实际上并没有人发无上正等正觉心,也从来没有人退失。

      实,是指实际,也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众生本来就是佛,还怎么去发成佛的心?从来没有一个是众生,又要退到哪里去?再怎么退还是佛。这个道理大家要明白。「得灭度」也是方便说,因为本来没有,现在有了,才叫「得」。

      灭度是指灭掉一切法相而到达彼岸。为什么众生一向都是寂灭,不需再去灭度?因为这些法相统统都是错觉,众生不管怎样执着,再怎样无明,他不管做了什么样的染污法,造作了天大的坏事,乃至造作五逆重罪,甚至把佛法全部灭光,把众生统统都杀死,也不能改变这蕴处界一切法统统都是幻化的事实。既然这样,众生难道不是从来都是寂灭相吗?既然已经涅槃了,还要再灭度一次干什么?除非有人把蕴处界法变成实有,才会有消灭的可能。问题是谁有这个本事,把没有的东西先变成有再把它灭掉?

      这里我们又可以用一句了义经来贯串:「一切诸法从本已来性涅槃故。」你会发现,这些东西都是三番五次不断在讲。能够转依真如的人,会一直忆持佛法的核心义理。要是你忘失了,就会产生渗漏,所以开悟以后要经常读《般若经》,据说要到初地才能通达《般若经》,并不是开悟以后就不用读经,大家要虚心一点。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人家不断地提点,读《般若经》是很好的方法。有些人开悟以后转依得不好,这样的人更要常常熏习《般若经》。我有时讲「了义经」,有时讲「般若经」,这两个词是同一个意思,因为了义经是能够让你离开相、名、分别的经典,而《般若经》则是讲般若波罗蜜「得第一义,度一切法到彼岸」。

      弥勒!当令此诸天子,舍于分别菩提之见。所以者何?

      弥勒!我们应当让这些天子离开对于菩提的取相分别,怎么说呢?

      「分别菩提之见」,就是认为「有真正的菩提心可以发」,「有人发菩提心」「有人没发菩提心」,产生这些见解和取舍。随顺世俗谛这么说并没有过失,但如果你真的以为是这样,你就是取相分别了。实际上没有人能够发,也没有人能够退,舍掉这种菩提心的见解,才能修习真正的了义法。

      我再请问大家,《菩萨璎珞本业经》说菩萨戒分成上品、中品和下品,请问这个部分是了义经还是不了义经?其实讲菩萨戒,还不一定是不了义经,但是把菩萨戒分三品,很显然就是不了义,为什么?《心经》说般若波罗蜜是无等等咒,这是真正了义经,远离诸相,一旦分等,就落入分别。立菩萨戒的相已经是教坏佛弟子了,何况还分上中下品!「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大家都是佛,讲某些人是菩萨,已经是压良为贱,还有什么受不受菩萨戒的!所以这是不了义法,你要有充分的认识。在决定自己该怎么修行或要不要遵守某一种戒律的时候,你要注意是否落入相、名、分别,只要你的见地不够精纯,被不了义法给系缚住,就没有办法转依。

      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

      菩提不可用身去得到,也不能用心去得到。真正的菩提心是第八识,整个都是第八识,一真法界。身是指五根,心是指七转识。依世俗谛而言,五根和七转识都是能取,六尘则是所取。菩提不是六尘境界,所以不能用身、心去取。从这里以下,「菩提」都是指第八识、一真法界。

     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寂灭是菩提,因为菩提没有一切相,一向都是涅槃。

     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

     不观是菩提,因为菩提离开各种能见的缘。其实观跟不观都是不观,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讲「我在观察」,就有能观和所观,这样就把一真法界给割裂了。但是不讲能观也不讲所观,你在日常当中又怎么去生活呢?日常生活显然是需要观。虽然在世俗谛上说我们有观,好像有了别一切的法相,但实际上能观是功能差别,所观也是功能差别,所以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观、不观,这是真正的不观。这里讲的「不观」正是这个意思。诸缘,比如眼识的现起需要九种缘,九缘是能够促成眼识观察的九种缘,但这九种缘仍然是功能差别,眼识观色尘,等于是用功能差别去观察功能差别,你说这可以叫「观」吗?你就知道整个都是,唯是一心,没有观与不观可说。

      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

      不行是菩提,因为菩提没有忆念。这里的不行是指没有心行相。当你修定的时候,各种妄想一直涌上来,你所妄想的事情要么是未来的事情,比如明天要怎么办、后天要怎么办,要不然就是过去的事情,过去又在哪个地方有很美好或者不快的回忆,这些东西构成你的心行相。过去与现在的夹缝,才是现在。但是你的心行相是什么?它仍然是功能差别,有忆念也等于无忆念。大家不要说真观在唱高调,也不要认为这是戏论,不然你真如三昧会修不成,只能用二乘法降伏妄念而成就禅定。二乘修定的方法比不上真如三昧,于念而无念才是最高明的修行方法。

      断是菩提,舍诸见故。

      断是菩提,因为菩提舍掉一切见解。讲到这里我要补充一句话「一切诸法皆是菩提」,也可以说是「一切法真如」或「法相唯识」,既然不管什么东西都是功能差别,那它就是菩提、真如、第八识。现在讲的这些都是为它而作的诠释。如果你能够安住在一真法界,就会把各种见解舍掉,比方说断见、常见、世界主义、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人本主义、康德哲学、阳明心学,乃至六见处、四圣谛、第八识能生一切法等等,它们都是这里讲的「见」。《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以不管是正见邪见,你都要把它舍掉,如果你做不到,连声闻初果也证不了。你必须要了解「见」是法尘,是想蕴,落入取相分别,所以断就是菩提,就是第八识。

      离是菩提,离诸妄想故。

      离也是第八识,因为第八识本身离开妄想。

      障是菩提,障诸愿故。

      障碍是菩提,因为菩提障碍各种愿想。平常大家都不喜欢障碍,他却说障碍也是菩提。像李白的诗:「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意思是说,我想要渡过黄河,黄河却被冰块塞得满满的,船过不去,人也走不了;想要登太行山,却下大雪,天上一大堆黑麻麻的云。我想要做这两件事情,结果被障碍住了。本来你想要去造作一些有为的事情,结果就不能做了。不能做也很好,你就不会想东想西的。

      这个障碍本身也是第八识,也是一真法界。懂得佛法的人其实没有什么东西会真正障碍你。我们弘法,有人扯后腿,这也很好,这样一来没有效率的事情我们就不做,尽量不度信行人。信行人相信的是出家人或者宣说圣位果证的人,而三乘菩提的法义是要度法行人,如果现在都是信行人,干脆就不要弘法,暂且休息。(法行跟信行并没有绝对的界线,信行人还是会遵循法义,这只是百分比的问题,信心占了多少,法行占了多少。很少人是完全因理性而开始学佛的。)

      懂得这个道理,你就知道没有什么不是真如,包括障碍、痛苦、烦恼也统统是真如。

      不入是菩提,无贪着故。

      不入是菩提,因为菩提没有贪着。「不入」有很多方面,包括不入红尘、不入无余涅槃、不入禅定、不入不二法门。红尘是凡夫境界,菩萨虽然与凡夫同事同行,却不贪着凡夫事,所以不入红尘。如果你喜欢入无余涅槃,就是贪着涅槃的那种没有烦恼的状态,所以菩萨不入无余涅槃。因为从来没有出定,所以菩萨不入禅定。不入不二法门,因为从来没有众生不在不二法门。有了般若正见就可以远离对于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贪着,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顺是菩提,顺于如故。

      随顺是菩提,因为菩提随顺于真如。刚才讲障碍,什么东西障碍你就是不好的。现在讲顺,顺就是让你很顺利,顺也是菩提。其实没有东西不是第八识,这样讲就更简单了。碰到随顺自己的事或随顺别人的事,不管是哪一种,都是第八识。

      住是菩提,住法性故。

      住是菩提,因为菩提安住于法性。不管住在哪里都是住在法性。假设我说「我住在台湾」,难道台湾不是第八识吗?也是第八识。如果说「我住在烦恼当中」呢?烦恼也是第八识。所以你不管住在哪里都是住在法性里面。那我老是取相分别怎么办?取相分别就是你住在取相分别嘛!住在取相分别也是住在法性。没有一个众生不是住在法性,所以我们讲「取相分别」也是很不得已的说法,你不要为了把取相分别去掉,结果又增加了一个烦恼。了义经的道理就是:没有人不是佛,没有众生不解脱,没有哪个境界不是涅槃。(这句也可以做为总持门。)你懂得这个道理,一切的一切都不是问题,读《维摩诘经》也可以贯通到底。平常就用这些简单的法句贯穿一切的佛法,去对治一切的烦恼。讲对治也不是对治,比方说你现在有烦恼,只要思维一下「其实这些烦恼也是第八识」,就把它解决掉了。要是你认为哪个东西(例如四大极微)不是第八识、哪个东西(例如菩萨戒)很严重、是真实的存在,这就是你见地渗漏的地方。

      至是菩提,至实际故。

      至是菩提,因为菩提到达实际。不管你到达某一个地方或到达某一种境界,「你」是第八识,「到达」是第八识,「境界」也是第八识。不管你到哪里都是第八识。《西游记》里面,孙悟空不管怎么翻筋斗,全都离不开如来的手掌心,这比喻有情不可能离开第八识。

      不二是菩提,离意法故。

      不二是菩提,因为菩提离开意入处与法入处的对立相。不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离开各种相对的法,意、法只是一个例子而已。除了意、法之外,还有很多相对的法,比如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还有男、女,凡、圣,善、恶,贫、富,贵、贱,世间、出世间,此岸、彼岸,烦恼、解脱等等。这些全都是功能差别,全体皆是一真法界,唯是一心。

      等是菩提,等虚空故。

      等是菩提,因为菩提平等如虚空。相等或平等,这种东西也是菩提,因为这个菩提总是遍及一切,所以一一法都是平等。

      无为是菩提,无生住灭故。

      无为法是菩提,因为菩提没有生、住、灭。无为法是第八识所显示出来的体性,它没有生、住、异、灭。其实有为也是菩提,既然也是菩提,全都汇归一真法界,所以也同于无为法。

      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

      知是菩提,因为菩提可以了知众生的心行。第八识能够了各种众生的心行,而不是只有了知自己七转识的心行。《金刚经》说:「尔所国土,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你看这两句话是不是一样?因此,「了众生心行」是指能够了知无量众生的心行。不过,参究的时候应该从第八识了知自身七转识的功能入手。我们一般是讲,第八识了别根身、器界、种子。种子虚无缥渺,不知道该怎么观,七转识的心行也是种子,它是我们最容易观察到的部分。

      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

      不会是菩提,因为菩提不能领会十二入。不会这两个字在《六祖坛经》里也有,六祖惠能说「我不会佛法」,所以不会也是第八识。这里讲的「不会」是指它没有办法领会六尘相,这也是在讲第八识的体性。「了众生心行」和「不会六尘」这两个体性非常重要,懂得这两个体性就足以让你破参。

      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

      不合也是菩提,为什么呢?因为它离开一切的烦恼习气,它跟烦恼不相和合。

      无处是菩提,无形色故。

      无处是菩提,因为菩提没有形色。没有处所的东西是第八识,因为第八识没有形状也没有颜色可说。

      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

      假名是菩提,因为一切的语言文字皆是空,而菩提也是空。假名就是各种文字,这里的空跟「诸法空相」的空意思一样,也就是说文字本身就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不用害怕语言文字。像「破和合僧」「一阐提」「邪魔歪道」这些语言文字并不会让圣贤变成凡夫,「活佛」「法主」「导师」「大师」「菩萨」「正法弟子」这些语言文字也不会让凡夫变成圣贤。甚至,根本没有凡夫与圣贤的差别相,一切的一切,都是空寂。

      如化是菩提,无取舍故。

      宛如幻化是菩提,因为真如没有取舍。如化,就像是幻化一样。梦幻泡影的东西是菩提,为什么呢?因为知道它是梦幻泡影之后,你就不会再去取舍它了啊!三界有为法都像是梦幻泡影,这样你就不会取舍,不取舍自然就随顺第八识的体性。

      无乱是菩提,常自静故。

      无乱是菩提,因为菩提永远是独一无侣而安静的。无乱就是定的意思,常自静故。其实第八识不需要你去刻意修定,它就经常处在定境里面。说它不在定境也可以,因为一般的定是与乱相对的,而它不与乱相对。

      善寂是菩提,性清净故。

      善于寂灭是第八识,因为第八识的本性清净。

      无取是菩提,离攀缘故。

      不取相分别是第八识,因为第八识离开了各种攀缘性。

      无异是菩提,诸法等故。

      没有差异是第八识,因为第八识流注种子现起了各种法相,这些法相都是功能差别,没有差异。

      无比是菩提,无可喻故。

      无比是第八识,因为世间没有能够跟第八识相提并论的东西。

      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

     很微妙的东西是第八识,因为不管是哪一个法都有很难知道的部分,比方说吃饭、走路、穿衣服,一般人不知道的部分,正是第八识的独特功能。

      「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无生法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世尊!维摩诘说这个法时,有二百天子证得无生法忍。所以我没办法胜任探问他疾病的任务。


 楼主| 发表于 2022-8-27 09: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9 07:40 AM , Processed in 0.0865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