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64|回复: 1

【维摩诘经实证】菩萨品第四 光严童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30 09: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维摩诘经实证】菩萨品第四 光严童子

2.jpg


      佛告光严童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佛又告诉光严童子:「请你代表我去慰问维摩诘的疾病。」

      光严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出毘耶离大城,时维摩诘方入城,我即为作礼而问言:『居士从何所来?』答我言:『吾从道场来。』我问:『道场者何所是?』答曰:

      光严童子就报告佛陀:「世尊啊!我没有办法胜任慰问维摩诘疾病的任务。怎么说呢?我记得我曾经离开毘耶离大城,那时候维摩诘刚好要入城,我就跟他打招呼,说:『居士从哪里来?』他回答说:『我从道场来。』我问他:『你所说的道场是指什么呢?』」

      这里讲的道场是指什么?我想大家心里有数,这仍然是指第八识。以下是维摩诘的回答:

      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

      为什么说「直心是道场」呢?其实我们也可以讲「欺诳心是道场」,因为它必须要靠第八识才能出生和运转。乃至一切法都是第八识所生、所显,所以无有一法不是道场。但这只是根本智,你要找出其他的解释,才会发起后得智。

      这里的直心跟欺诳心相对,比如你来问我一件事情,我告诉你答案。第八识就是这样,不会骗人。比如你看到某一个人,你跟这个人过去世是善缘或恶缘,第八识会完全正确地回应你,要是你看到这个人心情很好,起欢喜心,那不用讲,你跟这个人过去世一定有善因缘;如果你看到这个人,看不出有什么异样,但你却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厌恶的心情,这一样是第八识给你的讯息,它给你的数据一定是真的。就像电脑,你去调过去存进去的数据,它一定会很如实地回应你,第八识就有这种特性。如果有一个人,人家跟他讲什么,他就很直心地回答,或者很直心地去做,没有想到各种奇奇怪怪的理由,他就是随顺着第八识的体性去做事。所以说直心是道场。

      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

      这里的「行」不是只有走路而已,而是指所有的身、口、意行。一切的身口意行都是从第八识所生。「能办事」是在讲第八识的圆成实性──诸法都要靠第八识才能够出生,也必须要靠第八识作为等无间缘,诸法才能够继续存在下去。

      「直心」和「发行」都要在世间法上面显现,比如《中庸》的「君子胡不慥慥尔」(君子你怎么不赶快去做)即是劝人「发行」的意思。真观在小参室也劝人「发行」,虽然做不了太大的事,但是我会说「请坐」「请喝茶」。有人听到之后就马上去做,这就是发行。敦促大家做事,这样跟第八识的圆成实性相应,容易一念相应而开悟,已破参的人也能够因此而深入真如三昧。

      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

      第八识很微细,需要深心才观察得到,如果一个人平时观察什么都很仔细,那他就比较容易观察到第八识。其实不止是第八识,观察任何一法都需要深心,像百法明门、千法明门、万法明门……不可说诸法明门,乃至佛地的一切种智。如果你粗枝大叶的、随便看一看,就看不出个所以然。一个人的心思细,他所用的语言文字也会比较精细;经常使用精准语言的人,心思容易变得精细,能够增益智慧的功德。所以,请大家要学习使用精确的语言文字去讲话和思维。比如经典中有「变异」,也有「变易」,这时你就要考查一下它们的差别,它们的意思和用法有什么不一样或者什么时候一样。(「变异」是改变一点点,「变易」是整个换掉。「不异」是指一点都不改变,「不易」是指不会整个换掉。)经常这样练习你就会渐渐具备深心,你的观行一定会越来越深细。所以,能够做这种深思就是道场。

      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

      这里的「菩提心」是指第八识,因为它有「无错谬」的性质。第八识了别根身、器界、种子从来不会出错。第八识积集种子、生起现行(圆成实性)也不会出错。但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没有几个。在这个地球上,有数不清的人发菩提心,每次寺庙和佛教团体办菩萨戒都有很多人去受戒,还有很多人虽然不受菩萨戒,也发了菩提心。但除了少数人以外,他们发的都是世俗菩提心。他们不懂得法,不懂得第八识,能做到无错谬吗?不能!以世俗菩提心为基础,学习大乘佛法而能「如理正念真如法」,这是无错谬的基本前提。大乘见道之后发起胜义菩提心,能够缘于真如而安住,就能证得少分的无错谬,一直修下去,直到究竟成佛,就能做到究竟的无错谬。

      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

      第八识一直帮助我们避苦趋乐,一直在照顾我们,但是它不可能有哪个时候动念「这个五蕴身怎么这么过分,我帮它这么大的忙,它都不知道要报答我一下」,因为第八识是这个状况,如果我们像第八识这样布施却不住相的话,就能随顺于第八识的体性,所以就说布施是道场。

      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

      持戒是止恶行善的意思,包括普贤行愿在内也一样是戒,止恶行善便能够圆满一切的善愿,乃至自度度他到佛地,因为这个缘故,持戒能够随顺第八识的体性。

      忍辱是道场,于诸众生心无碍故。

      第八识在面对各种众生的时候不会起贪嗔,虽然你在面对某些众生的时候它会流注种子,让你对这个众生产生好或不好的印象,但是那体现在七转识上面,而不是第八识。如果有人来骂你、刁难你,你的第八识根本就不理会这些事情,还是一样做该做的事。比如说你并不会因为讨厌一个人就看不到他、听不到他等等。虽然你的意识讨厌这个人,但是第八识还是照样了别种子、生起现行。当我们去随顺第八识,学习第八识对于众生心无挂碍的特性,发起跟第八识一样的功德的时候,就可以自然而然做到忍辱而不着相。

      精进是道场,不懈退故。

      我们知道,第八识和第七识永远都不会休息,我们的前六识有时会整个断掉,当你的身体疲累不堪的时候也只能好好睡个觉,但不管你怎么累,第八识还是一直在运转着,所以第八识是真正的精进。我们只能尽量随学第八识这一个特征,假名为精进。

      禅定是道场,心调柔故。

      这是在讲第八识不会被六尘境界所牵动,它不把六尘境界当成六尘境界来了别,它了别种子──其实第八识了别的永远是种子,就算它了别根身、器界,也都是种子,它没有办法知道六尘相的意义。譬如,屏幕上出现各种文字和图案,但是电脑的中央处理器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文字和图像是什么。既然第八识不知道六尘相的意义,它就不会起爱憎的心理,因为不会有爱憎的关系,法相一旦生起,下一剎那就灭掉了,它不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瑜伽师地论》讲:「若法生时其相自然不寂静起,由彼起故,不寂静行相续而转,是名略说烦恼自性。」如果有法相生起并且越滚越大(相续而转),这称之为烦恼。也就是说第八识没有烦恼,既然没有烦恼,就相当于它时刻都在禅定和解脱之中。「心调柔」是说它不会受到境界相的影响。禅定可以随顺第八识的这个体性,所以说禅定是道场。

      智慧是道场,现见诸法故。

      第八识了别根身、器界、种子是如实知,不会有任何错谬,这是现量境界。智慧就是用现量去如实知见,以这个部分来讲智慧和第八识是一样的,所以说智慧是道场。

      慈是道场,等众生故。

      第八识对一切众生都不分彼此。如同一个母亲为了救孩子而奋不顾身,当她看到孩子遭受危险和痛苦,彷佛是她自己受到了危险和痛苦,连想都没有想,就可以为了孩子做一切的事情,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是因为慈和第八识体性相通。

      悲是道场,忍疲苦故。

      「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能够拔除别人的痛苦就称为悲。这里讲「忍疲苦」就是说第八识可以忍受疲劳跟痛苦。其实讲忍受很牵强,第八识没有疲苦的问题,但是它为了实现你的愿望而不断地流注种子,在三界轮回。如果你有悲心,你就会去帮助别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你需要忍耐疲劳跟痛苦。所以悲相应于第八识的体性,让众生的五蕴身也跟第八识一样没有疲劳跟痛苦。其实第八识没有造作,它的清净体性让它可以与乐和拔苦。比如当你发起真如三昧,住在一真法界当中的时候,疲苦也变得不是疲苦,这也是「忍疲苦」。如果第八识本身不清净,我们再怎么转依也没用。

      喜是道场,悦乐法故。

      这里的「法」是指跟「有法」相对的「法」,又称之为「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七转识了别的,则是「有法」,落入相、名、分别,它会因为得到某一法而欢喜,失去某一法而起嗔恚。「悦乐」则是常乐我净的「乐」,是涅槃的「乐」,它不会因为得到一法而高兴,也不会因为失去一法而悲伤,这就是第八识的「悦乐」。说「喜是道场」,因为它随顺第八识悦乐「法」的体性。

      舍是道场,憎爱断故。

      这是在讲第八识没有贪也没有嗔,这样就说「舍」是第八识。我们要随学第八识的这种体性而修行,转依真如,便能渐次舍掉贪、嗔。

      神通是道场,成就六通故。

      第八识有圆成实性,它可以成就一切法,包括六通。这里的六通有两种解释:一是六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另一个解释,是在六根当中能够流通。

      解脱是道场,能背舍故。

     「解脱」是指「心解脱」:能够解脱于欲界乃至三界万法的系缚。背舍,是背离、舍弃的意思。初禅到四禅能够舍离欲界爱,四空定能够舍离色界爱,灭尽定能够舍离无色爱。第八识一向都能够离开三界万法的系缚,所以随顺第八识而去修习解脱,这个解脱也就是第八识。

      方便是道场,教化众生故。

      第八识一直在显示它的清净体性,如果你去观第八识的功能,你就能开悟,甚至你可以发起各种三昧,有了智慧,各种功德都可以发起,所以第八识本身就有教化众生的功能。现在我们随顺第八识的体性,也去教化众生,在教化众生当中生起各种方便法门,所以这些方便法门也就是第八识。

      四摄是道场,摄众生故。

      四摄是布施、爱语、同事、利行,这四法基本上不是讲道理,为什么呢?如果一个众生很好教,用道理就能够说服,其实不需要你去教他了,因为道理到处都有,如果他愿意接受,这个人很快就能得到解脱,不用让佛菩萨操心。需要我们去度的是冥顽不灵的众生,跟他讲道理,他不会接受,所以这时候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利益他,直到他对你产生无比的信任,愿意听从你对他的指示。这是很现实的,即使我们讲的道理是对的,他也宁可听他师父的,因为他的师父跟他有善因缘,而我们跟他没有。

      有一个成语,叫「跖犬吠尧」,跖就是盗跖,是古代一个有名的强盗,尧则是古代著名的圣王。盗跖养的狗对着尧吠,叫做跖犬吠尧。一条狗懂得了什么?任何人侵入了它的势力范围,它都吠,就算是圣人也一样。不但狗是这个样子,有些人也是不讲道理,为了维护自己的团体,不分青红皂白地乱骂人。佛世尊曾被外道辱骂过,末法时代许多菩萨法师被人辱骂,这也是跖犬吠尧,因为佛菩萨跟他的善缘少,而他跟外道师父的善缘多。明白这个原理,你再碰到这种事,就不会太难过,继续用布施、爱语、同事、利行来摄受他就是了。

      为什么说四摄法就是道场呢?因为第八识一直在摄受众生,随顺众生,照顾众生,利益众生。而四摄法可以摄受众生,这跟第八识的体性是一样的。

      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

      多闻的目的是为修行,你听到什么道理就按照那个道理去调整自己的身、口、意行。还有范围更广的如闻行:比如你听到有人说:「某某,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你听到以后就回家去,这也是如闻行。第八识了别根身、种子、器世间,当然可以算是多闻,它了别之后不是就这样结束了,而是根据众生的业力现起三界万法,所以是如闻行。

      伏心是道场,正观诸法故。

      「正观诸法」是说第八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每一个法。刚才我们讲过了,第八识观察诸法不是用六尘相去观察的。也许你会说:「是山河大地,也不知道是山河大地,怎么能说是正观?」你想到这个问题不奇怪。那我现在问你:「大家都知道是山河大地,如果这样算是正观,为什么仍然不能出离三界的系缚?」可见,知道是山河大地不算佛法上的正观,因为大家不知道它是种子、功能差别。第八识了别诸法种子,总是恰如其分地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从来不曾发生差错,这才是正观!如果我们不做正观,而在世俗谛里观察,产生了相、名、分别,就会落入境界相。事实上是你有了业力和妄想,才会了知各种境界相,这等于是戴上有色眼镜去看东西,所以并不是正观。世间人完全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你开悟以后可能会很寂寞、很孤单,只有跟你一样懂得第八识的人,才是「知心」的人。而世间所说的知心朋友,根本不知心,因为他们还没有开悟,不知道什么是第八识。

      要怎样正观诸法?你要明白一切有为法统统都是功能差别,离开业力与妄想它们什么都不是。这其实就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也许会有人说:「到最后又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因为你已经知道一切有为法都是第八识的所显相,你说它「是山」「不是山」,「是水」「不是水」都没关系。如果你不懂得这个道理,也跟人家说禅门三境界,那就像鹦鹉学舌一样了。一旦你住在什么都不是的境界当中,你的心就被调伏了,能够安住在唯是一心的状态。这种状态也就是第八识,所以说伏心是道场。

      三十七品是道场,舍有为法故。

      三十七道品是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这三十七种修行的法门,可以让你舍掉有为法,安住在无为法当中,所以说三十七品也就是第八识。

      谛是道场,不诳世间故。

      谛就是真实的道理,真实的道理就是道场,因为第八识最真实,它不会欺骗世间,永远都是如实地现起诸法。

      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

      「缘起」有十因缘法和十二因缘法,这里讲「无明乃至老死」是十二缘起。无明、行、识,是过去世的三支。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是现在世七支。生和老死是未来世二支。过去、现在、未来,这样一直不断地轮转下去,没完没了。为什么没完没了的东西可以说是第八识?因为第八识在三界里运转不停,所以这种没完没了的缘起法也就是第八识。佛弟子可以观察缘起法而得道,发起智慧,所以说缘起是道场。

      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

      我刚才讲「欺诳心是道场」,现在经文讲「诸烦恼是道场」,道理是一样的。「诸烦恼」是各种烦恼,而欺诳心只是其中的一种。现在我再把它改成「五逆是道场」,因为五逆重罪也是烦恼,所以显然也是道场,对不对?那讲「杀人放火是道场」,可不可以?也可以啊!甚至也可以说「破戒、谤法、亏损如来是道场」,因为这些也都是烦恼。

      为什么说这些可以呢?因为知如实故,你知道它跟第八识一样,烦恼就是第八识所生的法,所以烦恼就是第八识。不管你是破戒、亏损如来、谤法……不管一个人做了多么糟糕的事情,乃至什么罪都犯了,那又怎么样?这样讲不是说让你去做这些事,而是让你看待做这些事的人不要起嗔恨心。你要知道烦恼都是第八识如实的显示,你能够这样,烦恼也统统都是道场。我们所要缘的是真如,真如无起无灭,所以你不要看到烦恼就觉得厌恶,看到善法就很喜欢,这样就跟真如不相应了。一真法界不垢不净,即使有一切的烦恼,你也不要以为它是污垢、肮脏的。简单地说,就是不要认为它们不好,因为它们统统都是第八识清净如实的显示,统统都是一真法界。

      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

      为什么众生是道场?因为五蕴皆空。开悟的人知道五蕴都是第八识所出生,所以五蕴就是第八识空的显示。观察众生的五蕴身,你就知道众生的五蕴跟第八识一样,都没有「我性」。「我性」的「我」是凡夫外道所误认的我,众生以为五蕴有「我性」,但是开悟的人去观察众生就知道五蕴没有「我性」。众生以为的「我性」能分别能作主,见道者知道五蕴身既不能分别也不能作主。因为分别跟作主都是有为法,而有为法都是功能差别,离开业力跟妄想它们什么都不是,五蕴身表面看起来有造作、有分别,但实际上都是凡夫带着业力跟妄想去观察而得到的看法,对于出世间智者来说,所谓的造作也等于不造作,所谓的分别也等于不分别。

      《华严经》觉林菩萨偈讲「各各不相知」,就是诸法跟诸法之间彼此根本不知道那是谁、那是什么,统统都不知道。它相当于《摩诃般若经》的「法法不相知」和《楞严经》的「知见无见」(有见解也等于无见解),也等同于《心经》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统统都是本来无生,没有知见可说)。「法法不相知」是一个全称否定命题,表示任何两个法之间都不相知,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它。那识蕴有没有了别色法呢?大家要注意,这些经句都是从胜义谛的角度去说,诸法都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以胜义谛来讲,法法统统都是种子,没有「知」可说,知也是种子。你以为有造作,真的有造作吗?你以为的造作其实也是无作(种子)。比如一个人在梦里面杀人放火,你说他有杀人放火吗?做梦的人不是在杀人放火。同样,三界有为法也都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我们这样去看待一切的众生,岂不都是无知、无造作?这样的话,众生五蕴里面的「我性」不是统统都没有了吗?这样众生不就是相应于第八识的无我性吗?

      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

      这句话相当于《心经》的「诸法空相」,一切法就是第八识,本来没有任何相貌、体性可说。

      降魔是道场,不倾动故。

      第八识不受到境界法的动摇,所以随顺第八识修行就可以降伏天魔、烦恼魔、五蕴魔和死魔。五蕴身只能降伏天魔和烦恼魔,而不能降伏五蕴魔和死魔。只有法身能够降伏四魔,法身就是第八识。

      三界是道场,无所趣故。

      这里的「趣」同「趋」,趋向的意思。无所趋,就是不来不去。不来不去的也就是第八识。现在讲整个三界万法都是第八识,也就是一真法界,不管去到哪里,都是一真法界,永远都在一真法界就是不来不去。

      师子吼是道场,无所畏故。

      第八识是真正的什么都不怕。狮子吼不是一只狮子在叫,是说佛菩萨宣说正法、破邪显正,这种语言文字的法教显示的正是第八识,因为它就跟第八识一样无所畏惧。

      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场,无诸过故。

      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是道场,因为它们相应于第八识,没有各种过失。

      三明是道场,无余碍故。

      三明是宿命明、天眼明和漏尽明。为什么三明是道场呢?因为没有剩余的障碍的缘故,这相应于第八识,第八识什么障碍都没有。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

      一念当中它就可以知道一切的法,所以这里的一切智是指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把第八识的体性发挥到淋漓尽致,没有剩下,它当然就是第八识的显示了。

       如是,善男子!菩萨若应诸波罗蜜教化众生,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

      像这样,善男子!菩萨如果能够相应于各种波罗蜜去教化众生,他所做的一切事情,包括走路的时候抬脚下脚,你应该知道它们都是从第八识而来,它们一直住在佛法里从未离开过。

      其实,就算你不懂得这个道理,你也是诸有所作、举足下足皆从道场来,从来都住在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当中,因为众生一向都是佛,从来都与第八识念念相应。

      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人来骂你、扯你后腿,甚至动手打你,一样是「皆从道场来」。如果你知道都是从道场来,自然安住在一真法界里面。相对于凡夫的取相分别,说出世间智者可以住在佛法里面,实际是无住。

      讲到这里已经把第八识的各种显示都讲出来了,请你再重新看一遍,看看你所证得的第八识有没有经教说的这些体性,如果有的话,你就应该承担下来,不要再怀疑真观讲授的法义。用正教量来印证自己对第八识的现量,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认为自己对于以上这些已经没问题了,接下来就是转依在第八识的真如体性上面,这要胜解法义才能安住。

      「说是法时,五百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维摩诘居士在说这个法的时候,在场有五百的天和人发了无上正等正觉心。真观认为这里是指大乘见道,因为这段经文讲第八识的了别根身、器界、种子,也讲第八识的集起性,也讲开悟之后要怎样转依第八识的清净体性,所以这里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该是指大乘见道。

      光严童子说:「维摩诘居士有这样的智慧跟辩才,所以我没有办法代表世尊去探问维摩诘居士的疾病。」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10: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8 10:04 AM , Processed in 0.0856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