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5|回复: 0

[哲史艺丛] 积极倡导海运抗清,他对中国海疆的贡献不下郑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2 04: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积极倡导海运抗清,他对中国海疆的贡献不下郑和……

国家人文历史 2022-09-22 07:14 Posted on 北京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浩然文史 Author 文史君

IMG_7898.PNG

本 文 约  3000 字

阅 读 需 要 8 min


说起明末海上抗清力量,很多人知道海盗出身的郑氏是主力。而在明末和郑氏齐名,同样重视海洋、凭借海洋崛起的还有沈廷扬。沈廷扬是商人出身,后入仕途,在明末乱局中,看到海洋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曾率海船以海路援助辽东抗清。南明时期,沈廷扬坚持海上抗清,却被一场台风毁灭了海上力量。沈廷扬在此次台风中失陷,遂慷慨就义。


01

崇明和沈廷扬



崇明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海南的第三大岛,面积广大,在明代崇明为县。崇明凭借依靠长江入海口和扼守大洋的优势,海运较其他临海城市发达。宋元之交,朱清首开以海洋运送漕粮的路线,崇明就是海洋漕运的必经之路。至元末,崇明人已经有了成熟的南北海运路线,其路线完全靠风向和洋流,省时省力。海运漕粮的路线大致是从江苏太仓港入海,至崇明后,向东驶向东海,由东海北上黑水洋,至山东半岛的成山角,走莱州洋入直沽(在天津)


IMG_7899.PNG
元朝海运漕粮图

明代崇明的海运船只以沙船为主。所谓沙船,就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近海船只,主要适用于多礁石的北洋海道,因船只在浅滩沙地还有一定的行驶能力,因此得名沙船。明代中前期,受制于海禁限制,民间海运并不发达。隆庆开关之后,民间海运呈兴盛状态,沈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崛起的。

沈廷扬,上海崇明人,生于1594年,被称为明代海运三杰之一。沈氏是商贾之家,《沈氏宗谱》说在沈廷扬之父沈鄘时期,沈家通过海运使得自家商业得到了惊人的发展。沈鄘时沈家积累了百万家财,麾下沙船数百艘,陆上田地数千顷,是崇明首屈一指的富豪和东南最大的海商之一。因为沈家财富巨大,沙船数量庞大,所以今天的小说都习惯杜撰沈家组建了一个江湖帮会“沙船帮”。

02

海运还是河运




明代,南北经济差距加大,北方诸省尤其是北京地区的物产不能满足消耗,亏空部分就需要南方接济,这就是著名的漕粮北运。南方所产的粮食运送北方,路线上,明初继承元朝政策,实行海(海路)(运河)并用。到了1415年,明朝废止海运,自此漕粮运输只走运河,为此明朝还专门成立了漕运总督、操江御史等官职,专管漕粮输送事项。

随着运河漕运体系的形成,运河成了北方各省的生命线,而运河漕运养活了无数靠漕运获利的人,这包括漕运刺激了运河两岸数省无数城镇的兴起、漕运诸衙门兵丁的饭碗、运河各码头靠漕运为生的苦力,尤其是漕运利益极大,滋养一大批贪官。因为运河漕运涉及了太多既得利益,而且至明末运河漕运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贪腐链条,所以海运之事从来都是朝廷禁忌,朝中大员绝不允许海运漕粮。

03

沈廷扬的海运抗清




到崇祯八年,运河两岸出现了反贼,明朝的运河线路受到威胁,于是朝中海运之声才兴起。这中间最积极促成海运的就是中书舍人沈廷扬。1639年10月,沈廷扬向崇祯正式上奏了海运计划书,至1640年正月,旬月间,沈廷扬先后五次上奏海运的必要性,展现了他对海洋运输的关注。

沈廷扬积极推动海运,旋即遭到运河漕运利益集团的反对,“户部诸臣无知水道者,覆奏言不可行,凡三复议,而户部终莫任之者”“巡抚登莱都御史徐人龙又以成山道险不便请罢议”,最后沈廷扬力排众议,并表示愿首先尝试海运,崇祯才让他“试行”。1640年,沈廷扬自费购买20只货船,载粮千石,六月初二从淮河出发,至十五日成功抵达天津,走海路3400里,展现了海运的快捷便利,但海运之事仍遭到阻挠。

到了1642年清军围困锦州,陆上援助被切断,明朝才让沈廷扬以海路援助锦州。沈廷扬自费筹集粮饷,以海路运输,果然成功,所以崇祯大赞沈廷扬“居官尽如沈廷扬,天下何难治”。虽然崇祯已经认识到了海运的优势,但为时已晚, 4月,锦州、松山、杏山三城皆破。松锦之战结束,明军最后的力量损失殆尽,明朝灭亡已经不可逆转。

明朝灭亡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没钱。断送明朝最后精锐的松锦一战,崇祯帝逼迫明军出击的重要原因就是国库没钱,无法支持长期战争。通过运河运送漕粮经过层层盘剥十不存一,所以今天明史专家黄仁宇认为明朝漕运体系很难获利。而沈廷扬提出了海运,无疑会减少盘剥和损失,加大国家收入,能维持战争的进行。但海运遭到各方势力反对,崇祯又没有决心真正改变漕运积弊,最终导致明朝被贫困拖垮。

1644年,沈廷扬被贬回崇明,3月崇祯上吊,北京沦陷,消息传到南方,南方当即组建了弘光政权,沈廷扬也加入弘光朝。1645年,沈廷扬上了海路北伐策,即编练海军2万人,远可以以海路出击,在北方沿海诸省登陆,袭扰北方敌人;近还可以以海军为依托,防守长江。但弘光朝忙着党争,不热衷军备,甚至还提出了联虏平寇的政策。结果这年5月,清军南下,在大汉奸李成栋的帮助下,清军轻而易举突破长江,南京沦陷。沈廷扬收敛了千余名弘光朝将士乘海船赴崇明,后沈廷扬散尽家财募兵,并拥立了周王一系的朱朝𫮃为监国,继续抗清。在大汉奸李成栋的打击下,崇明于11月沦陷。沈廷扬又聚拢船队逃到了舟山,依附舟山将军黄斌卿,继续抗清。

04

孤岛抗清




弘光朝昙花一现,清军一南下就土崩瓦解,这使得舟山官兵并不看好明朝的未来。结果舟山明军军心涣散,军纪松弛,沈廷扬的抗清事业一时陷入了困难。关键时刻沈廷扬制定了《履亩劝输法》,以军屯分地的形式,加强土地对军士的束缚,遏制军士的逃亡。通过此法,沈廷扬开始把舟山变成抗清基地。在清军席卷南方的大背景下,舟山犹如海外孤岛,虽然遭到了清军的封锁,但因为军屯,舟山基本实现了物资自给,沈廷扬的抗清事业还是有一定光明前景的。当时的舟山云集了很多抗清英雄,比如张明振、张煌言。

1647年,清军苏松提督吴胜兆反正,吴胜兆联络了舟山明军准备内外夹击,收复南京。这年4月,沈廷扬、张明振、张煌言率600人从舟山渡海,14日抵达鹿苑(在今天江苏张家港),但遭遇台风,他们的战船被吹到岸边,全部损毁,明军水上优势丧失,张明振、张煌言二人逃脱,沈廷扬极度失望地说“风波如此,其天意邪”,放弃了逃亡机会,最终沈廷扬和手下600多人全部被俘。清军承诺剃头不杀,沈廷扬等人不为所动,最后600余兵士被清军坑杀,而沈廷扬则被送到南京。在南京,大汉奸洪承畴又劝说沈廷扬剃发投降,沈廷扬当场拒绝,最终在7月2日,沈廷扬身着华夏儒生服饰,在苏州端正头巾后,向南方三拜,而后被清军砍头。


沈廷扬是中国较早关注海运的官僚,他十分重视海洋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希望,但生不逢时,在明末乱局中,沈廷扬独木难支,加上天意弄人,一场台风彻底断送了光复南京的希望。

清朝时,流传一首诗歌,总结了沈廷扬的一生:“中原多故艰饷餫,臣请破家通海运。七年海运天庾充,一再加秩旌臣功。天崩地裂九庙圯,臣请破家募死士。百艘亦可成奇兵,谁夺舟者刘泽清。走翁洲,战鹿苑,舟胶于沙。臣力竭,身不可降,头可断。故人休唱松山哀,六百义士同归来。”

参考文献
《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黄仁宇:《明代的漕运》,新星出版社,2005年。
王丹妮:《论明代漕粮海运、河运之争》,辽宁师大硕士论文,2018年。


IMG_7879.PNG END

作者 | 紫橘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古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9 04:40 AM , Processed in 0.0922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